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

形勢的走向果然如肖萬鼎等人所料,晉軍在城外紮下四座大營,二十餘萬大軍將洛陽城團團包圍,與此同時,吏部侍郎獨孤明仁帶領數十名官員趕到了河南府,迅速接管河南府各縣,安撫民衆,減免稅賦勞役。

而晉王郭宋也已從長安出發,前來洛陽統率最後的攻城之戰。

晉軍暫時不攻打洛陽城,使得城內緊張的氣氛稍稍放緩,在肖萬鼎的建議下,千牛衛開始挨家挨戶搜刮糧食,無論高官還是平民,無論商人還是世家,無一例外地必須全部將糧食交出,當然,劉豐、肖萬鼎以及其他權貴外戚也象徵性地交了一點糧食出來。

在劉豐相國府旁邊有一座小校場,現在改成了一座小軍營,紮下上百頂大帳,這裡便是劉豐相國內衛軍的駐地,周飛和他的五百名手下便駐紮在這裡。

這次周飛率衆先一步潛入洛陽城,並不僅僅是爲了裡應外合,他還有一些特殊的任務要完成。

彭王李僅被朱泚立爲天子,他禪讓退位後,被朱泚帶到了洛陽,李僅已經死了,但他的三個兒子還在洛陽,另外還有兩個孫子,雖然他的三個兒子都已經公開寫了退出宗室申明,但他們畢竟是在朱泚脅迫下寫的申明,天下人並沒有把他們申明當真。

李僅的嫡長子李鎮被朱泚封爲南陽郡王,校檢禮部尚書,另外李僅還有兩個庶子李釗和李鐵,他們兄弟三人都住在積善坊一座三十畝的大宅內,朱泚還派了一隊士兵以保護名義實施監視。

周飛接到晉王的其中一個任務便是以朱泚的名義除掉李僅的兒孫。

雖然應採和也能完成這個任務,但郭宋考慮再三,還是讓朱泚背這個鍋比較好。

大帳內,蔣敏對周飛和副將張遠智道:“我們調查了快一個月,朱泚派駐的一隊士兵被李鎮買通了,現在大宅內只住着李鎮和他的兩個兒子,李釗和李鐵早已經搬出去了,我們買通了裡面的丫鬟,李釗和李鐵前年就搬出去了,根據我們掌握的情況,他們很可能已經不在洛陽。”

周飛着實頭大,如果李釗和李鐵不在洛陽,這個任務就完不成了,他有些惱火問道:“朱泚難道一點都沒有察覺嗎?”

“也不是這樣,李釗和李鐵只是庶子,是李僅到洛陽後才生的兩個兒子,本來地位就低,而且都還不到十歲,基本上沒有什麼存在感,朱泚並不關注這二人,他只關注李鎮,然後李鎮找了兩個年紀差不多大的小乞丐,讓他們冒充李釗和李鐵,加上買通了看守,朱泚也就沒有發現他們已被替換。”

周飛負手走了幾步道:“在朱泚朝廷的官方檔案中有記錄嗎?”

“有記錄,相國府的官方檔案中,大宅內住着他們三兄弟。”

“如果他們三人被殺,相國府會有記錄嗎?”周飛追問道。

“可以讓楊密記錄上去!”

蔣敏忽然明白周飛的意思了,“將軍的意思是說,只要官方記錄中李釗和李鐵已死,即使他們將來他們冒出來,也可以說他們是假冒的。”

周飛點點頭,“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那隊士兵可以調走嗎?”周飛又問道。

“那隊士兵是宮廷侍衛,調走他們需要王獻忠的命令,不過我可以想想辦法。”

“你是想僞造王獻忠的命令?”

蔣敏搖搖頭,“也不算僞造,就是真的命令,劉豐早就收買了王獻忠身邊的宦官,搞一份調令出來不難,現在是混亂時期,王獻忠自顧不暇,也不會去求證這種小事情的真假。”

“什麼時候可以做好?”周飛又問道。

“我估計明後天就可以!”

周飛點點頭,“現在全城搜糧,我希望在這個行動結束前把任務完成!”

..........

朱泚的病情越來越重,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昏迷狀態,勉強靠一點流食和藥吊命,加上晉軍圍城,皇宮內也人心惶惶,各自盤算保命之策。

皇后肖氏整天抱着兒子哭哭啼啼,劉貴妃則冷眼旁觀,王獻忠控制了整個皇宮,王獻忠貪財如命,他現在的心思並不在維護皇宮穩定,而是在絞盡腦汁怎麼把朱泚內庫的珍寶搞到自己手中。

他已經利用職權偷走了內庫珍品房中的三十箱珠寶,藏匿在他自己的秘密金庫內,但他還不滿足,想把整個珍品房內的一百多箱珍寶全部偷空。

王獻忠發愁的另一件事就是怎麼把他十幾年收刮的財寶運出去,王獻忠是建州人,他就想把自己的財寶運回老家,他再隱姓埋名度過餘生。

只是王獻忠很多疑,他並不相信手下,尤其涉及自己錢財,所以他的財富遲遲沒有送走,現在晉軍圍城,他就是想送走也來不及了。

王獻忠心中焦慮萬分,不過還是讓他想到一個辦法,他可以通過匿名把自己的財富存放在寶記櫃坊中,就算城破,晉軍也不會查抄寶記櫃坊。

所以他這兩天一直在忙這件事,大部分時間都不在皇宮。

劉豐買通的宦官叫做江春兒,是替王獻忠整理書房的小宦官,王獻忠身邊有三個這樣的小宦官,他們輪流當值,而且都不識字,王獻忠也不怕重要情報泄露。

雖然江春兒不識字,但王獻忠的調兵印長什麼樣子,放在哪裡,他是知道的,李鎮府上的監視士兵只有二十人,低於五十人,不需要調兵虎符,也不需要調兵令箭,直接一份調兵令就可以了。

調兵令是印製好的,現成的手令,上面只要填上調哪支軍隊,調去哪裡就行了,然後蓋上王獻忠的調兵印章。

當天下午,江春兒收拾書房時,便偷了一份蓋上印章的空白調兵令,交接後,他出宮把這份調兵令給了楊密。

劉豐是不會親自去做這種小事情,和皇宮聯繫都是交給楊密,楊密進行形勢分析後,直接把結果告訴劉豐便可。

當然,這件事也有風險,雖然這種二十人的小調動不會再去找王獻忠覈實,但就怕萬一,一旦王獻忠發現這份調令不是自己簽發,在嚴厲拷打下,三個小宦官很有可能會交代,一步步追查下來,楊密就會暴露。

可如果前畏狼,後懼虎,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萬事皆有可能,所以什麼事情都要講概率,被發現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大概率不會被發現,那就果斷去做。

如果是平時,王獻忠很清閒,他或許會詢問所有的調兵情況,但現在時局很亂,王獻忠自己的事情都忙不過來,他哪裡還有心思去管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下面的人也不會向他彙報這種二十人的小調動。

所以被發現的概率很小很小,退一萬步說,就算髮現了,也很有可能是外面有心人印製的假調令,能印製假調令,爲什麼還要冒險去偷真調令?

蔣敏的做事效率很高,次日一早,李鎮府上的二十名士兵就被調去鎮守皇宮的長樂門,現在每個地方都急需人手,他們的到來當然深受宮城守將的歡迎。

李鎮年約四十餘歲,是彭王李僅的嫡長子,也是唐肅宗李亨的孫子,在目前僅存的極少數李唐宗室中,他也是唯一有皇位繼承權的皇族,他父親雖然做了朱泚的僞帝,但和他無關,很多朝廷大臣和世家都熟悉他,知道他的精明能幹,人品也不錯,如果還要繼續維持大唐社稷,他就是當仁不讓的大唐天子。

郭宋是唐臣,他要取代唐朝,他首先就要跨過謀朝篡位這條道德底線,所以他默許南唐朝廷宦官專權的肆虐,允許朱泚長期稱帝,這樣的後果就是唐朝的威信一步步被盪滌殆盡,使得天下士人沒有人再懷念唐朝了。

這樣做還不夠,還要形成一個唐朝已無皇族繼承的死局,安祿山的屠殺,朱泚的屠殺,宦官宮亂時的屠殺,李唐皇族已經差不多消亡殆盡,原本長安的皇族子弟還剩五人,都是幼子,除了白癡小皇帝外,其他四個幼子都在五六年間先後夭折或者病逝。

嶺南原本還有李偲一脈,但李偲沒有生育子女,只有幾個養子,李偲死後,他們都已經恢復了本姓,已和皇族無關,嶺南一脈也絕了。

民間傳聞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有子女在玄武門之變中倖存,生活在民間中,但內衛尋找了一年,都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其實就算找到,也沒有任何官方依據,不認可就是了。

這種皇嗣斷絕的局面在宋朝也出現過,北宋皇族被金人擄走,宋高宗趙構無子,他死後,趙光義一脈就斷絕了,又不得不追本溯源,從趙匡胤的子孫中尋找繼承者。

現在唐朝的繼承人就只剩下彭王李僅這一脈了,尤其是李鎮,他的存在對郭宋上位影響極大。

既然他們一直被朱泚所監視,那麼按照慣例,朱泚臨死前一定會殺掉李鎮和他的兒子,這就是甩鍋給朱泚最好機會,郭宋一直就在等這個時機。

李鎮也明白這個危險,所以二十名士兵忽然撤離,他也立刻收拾細軟,準備帶着兩個兒子逃走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布棋落子(五)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郭氏家族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嶺南商機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臨江夏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復北庭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門遇襲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迎娶之日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八百章 江心驚雷第九百零二章 達成交易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尋敵蹤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四路大軍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布棋落子(五)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九百三十七章 漳河海港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郭氏家族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往江淮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嶺南商機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四百八十四章 連夜出京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臨江夏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復北庭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門遇襲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一百八十二章 抵達龜茲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迎娶之日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八百章 江心驚雷第九百零二章 達成交易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勝面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尋敵蹤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四路大軍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