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

李泌雖然能理解太子中興大唐的抱負,一心想收回河西走廊和安西,畢竟是年輕人,有雄心壯志是應該的。

但理解歸理解,李泌態度依舊很堅決,也很鮮明,在河北和中原的藩鎮割據問題未解決之前,要儘量維持西部穩定,就算安西軍再悲壯也不能改變國策,否則西部不穩,會嚴重分散朝廷解決東部問題的精力,兩線作戰,最終會讓大唐財政陷於崩潰。

李泌告退走了,臨走前還困惑不解地看了一眼桌上的詩句,聖上怎麼會知道這兩句詩,不過他沒有多問,估計是左拾遺上報的民情。

李適心中喜憂參半,喜是財力問題可以得到緩解了,如果巴蜀的錢糧運抵長安,他還是決定用錢來獎勵將士,而不用土地,用土地雖然好,但自己的旨意已經下達,再出爾反爾會影響天子的信譽,可以讓政事堂正式推行獎勵軍功的規則後再執行。

而憂是朝廷態度堅決,反對收復河西走廊,即使出現機會,朝廷也不願意去抓住它,在這件事上,李適感到異常孤立。

這時,宦官霍仙鳴送來一批奏摺,他官任樞密使,這個職務主要是將天子的意圖傳達給門下中書,主要起到溝通天子和宰相門之間的一座橋樑。

唐朝的聖旨兩種,一種是由中書省草擬,用白麻紙,叫做白詔,比如三品以下官員任命、地方開倉放糧、修建城池等等,都是相權範圍,政事堂擬旨後,天子只有批准的權力,卻沒有否決權,而反駁權在門下侍中手上。

天子只能對一些重大的軍國政務做出決定,而且還不能獨斷專橫,必須要經過早朝的充分討論,君臣達成共識後才能頒旨,實際上君權受到了大大的限制。

唐玄宗李隆基在執政後期創立了集賢殿大學士,他直接讓大學士草擬旨意,這種聖旨是由黃麻紙書寫,叫做黃詔,實際上是從相國手中奪回了一部分擬旨權。

經過數十年的磨合和妥協,白詔和黃詔漸漸有了明確的分工,黃詔不涉及具體政務,只在重要任命、冊封、大赦以及重大軍國事務上發表詔書,而白詔也必須要先讓天子過目後再正式擬旨,這中間的聯繫人就是樞密使,天子看完奏摺後,讓樞密使去傳達自己的意見,然後政事堂在正式擬旨時就會考慮天子的意見。

如果天子勤政,樞密使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溝通橋樑,可如果天子怠政或者自身被宦官控制,樞密使表達就不是天子的意見了,而是他們自己的意見,這就是晚唐宦官掌權的制度根源。

直到五代後才徹底廢除了由宦官擔任樞密的慣例,該由文官擔任,到了宋朝,樞密使又漸漸由武將擔任,而且職權範圍也偏向軍隊。

霍仙鳴見天子久久凝視着兩句詩,便柔聲道:“雖然相國和朝官們一致反對收復河西,但據卑奴所知,天下百姓和三軍將士都強烈要求收復河西走廊和安西。”

“天下百姓和三軍將士?”

李適苦笑一聲,大唐可不是靠他們來治理,他們支持有什麼用?

霍仙鳴實在太瞭解李適的心思,他想收復河西,但又沒有魄力和大臣叫板,更沒有勇氣直接下旨,想認命可又不甘心,所以在這件事上患得患失,一直舉棋不定。

“其實陛下可以給郭宋一定的用兵自主權,理由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等生米做成熟飯,大臣們也無從指責陛下,他們只能把矛頭對準郭宋,讓郭宋去承擔這個後果。”

李適連連點頭,這個辦法不錯,讓郭宋自己決定是否收復河西,河西那麼遙遠,自己一句不知情就能推卻了。

“那軍隊的補給怎麼辦?”李適又想到這個重要問題。

“陛下,郭宋不是在快報中說他繳獲了大量牛羊嗎?我看朝廷似乎也無人關心,這些戰利品不就是他的補給嗎?給他三萬軍隊,朝廷只管軍俸,其餘補給自己解決,相國們不就最詬病這個嗎?

一旦他自己解決了後勤補給,相國們也無從指責了,至於吐蕃也好,回紇也好,他自己惹出的麻煩自己去解決,說不定引發回紇和吐蕃爲了爭奪安西而爆發戰爭,大唐的隴右和河東反而安全了。”

霍仙鳴的話句句說到李適心坎上,雖然給郭宋自主權太大,未必是好事,但只要能收復河西走廊,奪回安西,李適倒也能夠容忍。

李適負手走了幾步道:“你說朕索性封他爲河西節度使,如何?”

“陛下,這是必須的,他若不是河西節度使,奪取了肅州後,又怎麼向北方進發?”

李適緩緩點頭,節度使之事可以等一等,找個契機再說。

..........

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朝野都在慶賀甘州軍大勝之時,朱泚卻陷入了人生的低潮,連接兩道旨意徹底斷絕了他重回隴右的希望。

先是朝廷下令,免去王連恩代州都督之職,緊接着,天子頒佈旨意,免去朱泚的隴右節度使之職,到了晚上,朱泚又接到天子旨意,改任他爲涇原節度使,這讓朱泚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慨,他就想伏地大哭一場。

入夜,元魯匆匆來到朱泚的府邸,朱泚的府邸也是天子賞賜,位於光祿坊,佔地四十畝,是原來權宦李輔國的府宅。

朱泚心中也有很多疑問,便親自把元魯迎到貴客堂。

“大將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泚按耐不住心中的驚疑道:“明明已經免了我的隴右節度使之職,爲什麼又要任命我爲涇源節度使?”

“朱兄不高興嗎?”元魯笑眯眯道。

“我當然很高興,這等於解除了我的軟禁,只是我不太明白?”

“這就是天子的平衡之術,獨孤家族影響了政事堂,使政事堂通過了免去王連恩的決議,又通過了罷免你隴右節度使的決議,但獨孤家族卻忘記了,事情不能做得太絕,他們的全面獲勝反而讓天子感覺關隴貴族失去了平衡,所以對元氏也要稍微扶一下,這就有了你的涇源節度使之職。”

朱泚這才如夢方醒,他連忙躬身行禮,“說起來,還是要感謝元家對我的提攜!”

元魯笑着擺擺手,“我們是同船之人,何謝之有?既然天子已經頒旨,朱兄還是儘快去上任。”

“我知道,我明天就去兵部和吏部辦手續,如果順利,我打算後天一早就出發去雍縣上任。”

這時,侍女給他們送來了茶,朱泚喝了口茶又問道:“張鎰是什麼背景,天子怎麼會讓他出任隴右節度使?”

“張鎰是顏真卿退仕後,由崔佑甫推薦來接替顏真卿的新相國,但楊炎很不喜歡張鎰,他便向天子推薦張鎰來出任隴右節度使。”

“原來這個張鎰是崔佑甫的人!”

“不是!”

元魯搖搖頭笑道:“張鎰是竇家的女婿,天子任命他爲隴右節度使,實際上是提升竇家的地位,你看見沒有,天子玩的平衡之術越來越嫺熟了。”

朱泚默默點頭,又問道:“那郭宋那邊呢,朝廷到底要不要收復河西走廊?我聽說朝廷並不想收復河西走廊,是這樣嗎?”

“當然不想!”

元魯冷笑一聲道:“朝廷只是想保住甘州養馬之地,壓根就不想西擴,拿下河西走廊怎麼辦?朝廷哪有財力去填那個窟窿,還以爲現在是開元盛世?我算是看透了,大唐能維持下去就不錯,還想談中興,純粹是癡人說夢!”

朱泚心中着實遺憾,奪回河西走廊這麼好的機會,朝廷卻放棄了,簡直令人扼腕嘆息!

“算了,我不去想這種事情,元家有什麼事情要交代我?”

元魯取出一張名單遞給朱泚,“這是八名校尉,都是元氏家將,希望朱兄能把他們提拔爲郎將。”

關隴貴族在軍中的影響力就是這麼來的,軍中大量的中層將領都是各家關隴貴族任命。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七百三十五章 藏身之處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八百六十七章 八百勇士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四百八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狹路相逢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激戰內庫(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審時度勢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夜襲江陵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七百三十五章 藏身之處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八百六十七章 八百勇士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連夜行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七十六章 絕密戰術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四百七十六章 思路漸清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四百八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傳來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狹路相逢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激戰內庫(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視察雲州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人立威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零一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兵入洛陽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七百三十七章 須拿誠意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審時度勢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夜襲江陵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