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

轉眼到了貞元二年的正月,對長安而言卻是大興三年,正月初八是朱泚的五十五歲壽辰,文官百官放假一天,長安城到處張燈結綵,以示慶祝。

一大早,晉昌坊便傳出消息,有人在金身閣的廢墟上挖到一塊白玉老碑,玉碑上竟然可賺‘李氏將亡,朱氏當興’八個大字,這個消息立刻轟動長安城,金身閣曾經出現過天兆,這塊玉碑在此地出現更顯得神秘,更引人矚目。

有人在現場親眼看見過,那塊玉碑絕對是一塊老碑,至少在百年以上。

萬年縣縣令帶着大批衙役趕來,封鎖了現場,緊接着兩千金吾衛也趕來將晉昌坊封鎖了。

京兆尹韓遵佑第一時間趕到太尉府,向朱泚彙報這件事,朱泚頓時喜出望外,他並沒有派人去製造瑞兆,如果這塊玉碑真是百年前的老碑,那豈不是天意?

朱泚連衣服都來不及換,坐上馬車急匆匆趕到現場,現場已經被官府和軍隊封鎖,遠遠站着大批看熱鬧的百姓。

在金身閣的廢墟上放着一張大桌子,玉碑就擺放着桌上,兩名匠人正在仔細查看這塊玉碑,朱泚到來,兩名工匠連忙退下。

朱泚上前仔細查看這塊玉碑,上面泥土還在,但字跡已經清晰可見,是用篆書所寫,果然是‘李氏將亡,朱氏當興’八個大字,上面朱泥的顏色已經變得發黑。

朱泚心中狂喜,天意啊!

“這塊玉碑是怎麼發現的?”朱泚又意猶未盡問道。

縣令王薔連忙道:“這裡原來有一座墓,是公孫大娘的墓,後來棺槨遷走了,成了一座空墓,昨天上午有人在墓地泥土中撿到幾件金首飾,消息傳來,昨天下午就有很多人來挖泥土,昨天晚上這塊玉碑就被人挖出來了,不在墓地內,在墓地旁邊一丈外。”

“它真是百年老碑?”

“你們過來解釋!”縣令指着旁邊兩名匠人道。

兩名匠人上前戰戰兢兢道:“白玉中有微土沁,土沁不深也不多,說明它時間大概在百年左右,然後再看朱泥,一般在三四十年後會變成紫色,七八十年後會變成黑色,朱泥變成黑色,而且黑得很深,可以推斷他在百年左右,正和和土沁吻合,所以推斷它的時間在百年左右,大概是武周後期掩埋的。”

“一百年前是什麼時候?”朱泚回頭問道。

京兆尹韓遵佑連忙躬身道:“啓稟太尉,一百年前正好就是則天皇帝還政於睿宗之時。”

朱泚重重一拍額頭,“天意啊!天意!”

這是他今天第三次喊出天意了。

朱泚當然知道這塊玉碑的價值,在他五十五歲壽辰這天出現這麼一塊瑞兆,這是上天安排自己取代李唐啊!

朱泚渴望登基爲帝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但每次都被勸阻,總說時機不到,現在時機已經成熟,甚至連天兆都出現了,這難道不是上天的安排嗎?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朱泚想到了這句話,這一刻他下定了決心。

朱泚立刻對幾名官員令道:“這塊土地被徵用了,我要在這裡修建瑞兆樓,限十天之類修好!”

..........

朱泚剛回到太尉府,劉思古和源休匆匆趕來,“太尉,聽說晉昌坊出了塊玉碑?”

朱泚得意洋洋道:“沒錯,一百年前埋下的玉碑,刻着‘李氏將亡,朱氏當興’八個字,這是我今天最好的壽禮。”

“太尉不會真以爲是天意吧!”

朱泚臉一沉,不滿地瞪了劉思古一眼,“難道那玉碑是你們埋的?”

“不是!”

“不是你們埋的,也不是我埋的,那不是天意是什麼?”

“太尉,或許是別人......”

“放屁!”

朱泚心頭怒火上了來,“埋了一百多年,兩名匠人專門鑑定過,並非僞造,你們就是這麼見不到我有天兆?”

朱泚負手在大堂上走了幾步,又道:“我最恨什麼都是陰謀,什麼都是假的,金身閣的彩虹天兆你們知道嗎?轟動了長安,連李適都跑去拜祭,沒人敢說它是假的,現在在同一個地方,輪到我有天兆,就變成假的了?”

劉思古連忙道:“太尉息怒,卑職主要是聽到玉碑在金身閣被發現,立刻想到了郭宋,所以才心懷疑慮。”

“這和郭宋有什麼關係?”

“太尉,金身閣供奉的是郭宋的師父,金身閣是他花錢修建起來,玉碑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在那裡,卑職幾乎敢肯定玉碑就是他放的。”

朱泚搖搖頭,“我不明白,郭宋爲什麼要幫我,我和他只有仇恨而沒有交情,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劉思古和源休對望一眼,劉思古嘆了口氣道:“郭宋並不是在幫助太尉,而是要陷太尉於危境,若太尉真以爲是天命登基,必將對太尉的名聲造成嚴重損害,現在天下還是認可唐朝,所以卑職一直給太尉說時機不成熟,就是這個原因。”

“那我想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時機纔算成熟?”朱泚着實有些惱火問道。

“太尉,時機成熟是統一天下後,那時太尉的名聲如日中天,取代唐朝已是衆望所謂,舉行一次禪讓便可實現登基。”

半晌,朱泚冷冷道:“假如統一不了天下呢?”

“太尉何出此言?李適昏庸無能,重用宦官奸臣,遲早完蛋,根本就不足爲慮,太尉穩住河北、中原,先滅李希烈,將他千刀萬剮,以收取中原和江淮民心,然後再奪江南,獲得稅賦支撐,掉頭收拾李納,至於河北、河東,何以與冀王南北夾擊,一月可平,然後再全力對付郭宋和崔寬,最後收拾李適,只要聽卑職之言,三年之內必統一天下。”

朱泚雖然惡行累累,但他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從善如流,他知道自己謀略不足,考慮問題不周全,所以他比較聽從手下和謀士的勸說,比如他最初把興慶宮改名爲秦王宮,但他聽從姚令言的建議,又把秦王宮改爲太尉府,就顯得沒有那麼張狂了。

再比如他聽從源休的建議,把元家送來長安的前太子李誦一家又禮送去了成都,從而改善了與關中士族的關係,再比如他聽從劉思古的建議,明年開春舉行科舉,凡考中舉人者,獎勵農田,可免稅賦,以籠絡天下讀書人之心。

此時,朱泚雖然已決定廢唐自立,但劉思古最終還是勸服了他,讓他意識到現在登基並不明智,他只得把登基的慾望再次壓在心中。

這時,一直沉默的源休在一旁道:“要滅李希烈,首先要重新奪回襄陽,否則唐軍和李希烈勾結,我們首尾難顧。”

朱泚轉頭望向劉思古,“先生可有妙計?”

劉思古微微一笑,“新節度使張昇雲最急切之事,就是要證明自己不亞於李晟,我們可以利用他這個心態做一篇精妙的文章。”

朱泚鼓掌大笑,“我期待先生大作!”

“不急,等開春後我們再鋪紙研墨寫文章也不遲!”

........

夏州城也同樣是一片白雪皚皚的世界,夏州、銀州、鹽州都是党項人聚居之地,唐朝在這裡設置官府,管轄党項人,同時也駐軍,監視党項人的一舉一動,軍隊隸屬於朔方節度使。

党項人雖然野心勃勃,但被朝廷嚴密控管,他們始終不敢輕舉妄動,最多假扮馬匪去隴右劫掠財物,就算這樣,馬匪也被郭宋全殲。

但自從涇源兵變後,党項人的處境也漸漸改善,首先是朝廷管理党項人的官署撤銷,然後是崔寬一心想成爲藩鎮,他便決定借力党項人,他和党項人在兩年前達成協議,成爲朔方党項軍,兵力一萬人,主將是崔寬的心腹大將馬文萃,同時,党項人臣服於崔寬,向崔寬每年繳納稅羊。

作爲回報,崔寬放開了党項人的貿易和裝備,党項便用多年的積蓄,大肆在關中、河東購買生鐵,購買兵甲等違禁物品,短短兩年時間,党項人羽翼已成,不少漢人感覺到了不妙,紛紛逃離夏州。

在夏州城城南有一座酒樓,叫做八方酒樓,不久前剛剛換了東主,前東主爲了逃離夏州,把這座佔地近五畝的酒樓以三百貫錢的價格賤賣,接手人正是和河西軍內衛營。

酒樓的生意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差,這天下午,一名上門去送餐的夥計匆匆走進酒樓,對掌櫃低聲道:“打聽到一個重要情報!”

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九百一十六章 堅城難破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擊輜重第八百五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開拓思路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六百七十六章 西市巡訪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六百四十九章 談判破裂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六百四十五章 迎頭痛擊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隨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四十七章 有仇必報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七百六十三章 江南求援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
第五百零四章 面臨選擇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九百一十六章 堅城難破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擊輜重第八百五十二章 送上門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三百七十七章 魚龍燈會(中)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開拓思路第六百三十章 淮西變天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六百七十六章 西市巡訪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六百四十九章 談判破裂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六百四十五章 迎頭痛擊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十九章 重色輕友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隨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四百七十八章 河西監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三百零八章 低級報復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激戰內庫(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獨孤之擇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四十七章 有仇必報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七百六十三章 江南求援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二十三章 武道大會(三)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