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力阻談判

郭宋回到京城時,已是次日中午,馬車剛剛停在府門前,王管家便迎上來道:“今天上午宮裡來人找使君,說天子召見,我說使君去莊園了,今天可能會回來,他們便讓使君回來後儘快進宮。”

“我知道了!”

郭宋扶薛濤下了馬車,對她道:“你先回府吧!我現在就進宮。”

“夫君不吃完午飯再走嗎?”

“估計是很急的事情,否則天子不會召見我,午飯我回來再吃。”

“夫君自己當心!”

郭宋點點頭,翻身上馬,帶着兩名隨從向城內疾奔而去.......

半個時辰後,郭宋趕到了紫宸殿,在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迎出來道:“郭都督總算來了,聖上正要再派人去催促。”

“發生了什麼事情?”郭宋問道。

“好像是吐蕃使者來了,想幫助唐朝奪回河西走廊。”

這確實是一個意外消息,但郭宋更想知道,吐蕃提出這個建議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

不多時,他來到了御書房外,宦官進去替他稟報,片刻出來道:“聖上宣你進去!”

郭宋稍微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進了御書房。

御書房內,天子李適正負手站在牆邊,仰望着牆上的大幅地圖。

郭宋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參見陛下!”

李適點點頭,歉然道:“愛卿新婚燕爾,朕卻把愛卿召來,實在是事關重大,關係到河西走廊的未來,必須把愛卿找來商議。”

“國事爲重,微臣隨時聽候陛下召喚。”

李適很滿意郭宋的態度,他緩緩道:“朕找你是因爲吐蕃使者來了,他們昨天下午到來,朕讓韓相國和他們接觸,一早韓相國反饋的消息是,吐蕃原出兵助我們奪回河西走廊。”

“條件呢?”

郭宋笑道:“相信吐蕃不是來做善事的吧!”

“他們是開出了條件,而且很苛刻,他們要求我們讓出安西四鎮。”

郭宋半晌沉吟不已,李適望着他,笑問道:“有什麼想法嗎?”

郭宋遲疑一下道:“微臣只得覺得有點奇怪,吐蕃已經佔領了近一半的安西,他們現在已經從蔥嶺以西撤軍回來了,按理,他們想佔領安西全境,應該說易如反掌,爲何卻要用出兵河西的代價,交換我們讓出安西四鎮,有這個必要嗎?”

李適道:“政事堂認爲吐蕃國力勢微,已不足以奪取安西四鎮,所以想用這個辦法來換取對安西的全境佔領,至於出兵河西,恐怕只是象徵性的一點點兵力。”

郭宋搖了搖頭,“我不同意這個看法!”

郭宋的表態既讓李適有點意外,又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微微一笑,饒有興致問道:“那愛卿怎麼看?”

“微臣覺得既然國力微弱,採取的國策應該是收縮,而不應是繼續擴張,佔領安西全境,最不濟也應該是力求保持現狀,所以吐蕃這個提議有點自相矛盾。”

“愛卿能看透他們的真實用意嗎?”

“微臣認爲他們可能有三種用意,一種可能是他們在示弱,有意給大唐留下他們國力衰弱的印象,削弱大唐對他們的防範之心,爲他們將來突襲大唐創造條件;第二個可能是他們想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大唐撤軍讓出安西,導致安西諸國對大唐徹底絕望,那時他們才能永久佔領安西;第三種可能是他們也在打河西走廊的主意,讓我們以爲引進來的是一支外援,實際上是一頭狼。”

李適負手走了幾步,問道:“那你覺得哪種可能性最大?”

郭宋沉思片刻道:“微臣個人傾向於第二種可能。”

“說說理由!”

“第一種和第三種都屬於一種戰術,起到的作用也只是一時,但第二種卻是一種戰略,一旦我們真的主動放棄了安西,就會徹底失去諸國人心,安西從此和我們無緣了。”

“可問題是,安西的唐軍往哪裡撤軍?這一點你可曾考慮過?”

郭宋躬身道:“陛下,微臣去過安西,比較瞭解的安西的情況,吐蕃不一定讓我們全部退出安西,他們很可能會提出我們先讓疏勒和于闐兩鎮,讓唐軍退守龜茲,聽起來好像可以集中兵力防禦,方案似乎也可行,可一旦我們主動讓出任何一個鎮,都意味着是對當地人的背叛,那龜茲人也不會再信任我們,我們遲早會失去整個安西,而且是徹底失去,再也回不來,郭昕親口告訴我,他寧可和安西四鎮共存亡,也絕不放棄一處,只要唐軍永不言放棄,那算被吐蕃佔領,我們也有奪回來的一天,我們放棄了,那就徹底沒有機會了。”

郭宋的一席話使李適如夢方醒,他點點頭,“大唐相國們都想不到這一點,唯獨愛卿想到了,足見愛卿站得比他們更高,看得更遠!”

..........

郭宋告退離去,李適負手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吐蕃提出的建議之前讓他心動不已,如果不是郭宋及時潑下的一盆冷水,或許他還真的會答應,畢竟收復河西走廊一直是他的夢想。

和所有剛繼位年輕帝王一樣,李適胸懷萬里,躊躇滿志,他不僅渴望着收復河西,更渴望收復北庭和安西,恢復他祖先創造的榮耀,讓大唐的旗幟重新插上蔥嶺。

但所有大臣都反對大唐重新向西開拓,理由很簡單,內部不靖,河北、中原、江淮甚至巴蜀的藩鎮就像一顆顆毒瘤遍佈大唐肌理,嚴重侵蝕大唐的江山,使大唐就像有兩個朝廷,大唐內部的不穩嚴重牽制着朝廷的精力,也使朝廷財力難以維繼。

雖然抄沒李輔國、魚朝恩、路嗣恭、元載等人的財富使朝廷枯竭的財政得以喘了口氣,但畢竟這只是偶然得利,不能長久,大唐國力根本就無法承擔兩線同時作戰。

只是李適不甘心,這明明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吐蕃和回紇兩敗俱傷,吐蕃人丁不足,國力衰弱,而回紇遭遇葛邏祿的挑戰,無法大舉入侵唐朝,這麼好的機會,自己卻眼睜睜看着它從手中溜走,而無法抓住。

那有沒有一個只需要付出最低代價的辦法,收復河西走廊,收復北庭和安西?

李適現在才意識到父皇的深謀遠慮,把郭宋放在甘州這個位子上,郭宋無疑就是最適合的人選,僅僅用豐州這麼小的代價就把薛延陀部拖死了,父皇顯然也是看到了這一點,他的所思所慮和自己一樣,用最小的代價收復河西和安西。

雖然先帝李豫從未給兒子李適說過,爲什麼要任命郭宋爲甘州都督,但李適卻從一個帝王的角度,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父皇做出這個決策的深謀遠慮。

這時,門口有宦官稟報,“陛下,韓相國來了!”

李適點點頭,“宣他進來!”

片刻,韓滉快步走進御書房,躬身行禮,“參見陛下!”

“免禮,賜座!”

一名宮女給韓滉搬來一個軟墩,韓滉感謝一聲,便坐了下來。

“和吐蕃使者談得如何?”李適問道。

“微臣就是來彙報此事!”

李適點點頭,示意韓滉繼續說下去。

“吐蕃提出了一個新的折中方案,他們能理解安西唐軍無處可退,便承諾唐軍可以繼續留在龜茲和焉稽,只要把疏勒和于闐兩鎮讓給吐蕃,吐蕃將出兵五千攻打沙州,和唐軍首尾夾擊,將沙陀軍趕出河西走廊。”

李適的眼睛眯了起來,淡淡問道:“那政事堂的意見呢?”

“政事堂都認爲以安西的兵力很難守住四鎮,不如收縮兵力,守住龜茲和焉稽兩鎮,吐蕃的方案可以接受,但關鍵是吐蕃必須兌現承諾,把沙州還給大唐,這個整個協議的關鍵。”

李適心中輕輕嘆息一聲,論戰略眼光高遠,政事堂的相國們還真比不上郭宋。

他緩緩道:“一個吐蕃使者不用稟報贊普,就能直接決定新的折中方案,韓相國不覺得奇怪嗎?”

“微臣認爲,所謂的折中方案,實際上就是吐蕃的真正談判方案。”

李適搖了搖頭,“朕不能接受吐蕃關於安西的任何方案!”

韓滉一怔,“陛下,這是爲何?”

“民心!”

李適冷冷道:“只要唐軍拋棄安西的任何一鎮,就等於背叛了安西百姓,我們就會徹底失去安西民心,吐蕃的真正用意就在於此,協助攻打河西走廊,只是一個幌子而已。”

韓滉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李適負手走了幾步,又繼續道:“安西唐軍死守四鎮數十年,從青壯守到白頭,他們在戰場上沒有倒下,最後卻倒在朝廷的談判桌上,可悲啊!”

他回頭道:“只要朕還是大唐天子,就絕不會允許這種荒唐的事情發生!”

韓滉羞愧萬分,起身行禮道:“臣等考慮不周,失策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莊園垂釣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八百零八章 晚節不保(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機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九百零二章 達成交易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激戰內庫(中)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斷退路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五百四十四章 血戰庭州(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
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莊園垂釣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領新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二百七十九章 緊急狀態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八百零八章 晚節不保(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六百零五章 聞訊知敵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機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對敵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九百零二章 達成交易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蕭關滅蝗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九百七十六章 兩個空缺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輿論之劍(下)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激戰內庫(中)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敗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東市名店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斷退路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七十七章 橫掃出局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幕後元兇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內務新軍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八十七章 徵詢意見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九百九十章 關鍵一票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五百四十四章 血戰庭州(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