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

自從碎葉馬衛江出事後,郭宋痛定思痛,開始在各地進行改革,改革內容是把軍、政、刑三者分開,分別由不同的主官掌控,另外稅署和鹽鐵轉運署也是由朝廷直管。

嶺南這邊當然也不例外,首先郭宋取消了嶺南經略使這個稱呼,改爲安撫使,這其實就是一個臨時職務,當政局平定,各州運轉正常後,安撫使就會撤銷,只剩下鹽鐵轉運使、市舶使和刑獄巡檢使,另外在廣州會保留適量駐軍,不參與政務,只負責平定叛亂或者抵抗入侵。

嶺南至少要三四年後才能完全穩定,郭宋已經決定廣州都督由康保出任,鹽鐵轉運使、市舶使和刑獄巡檢使由朝廷朝廷決定,至於康保推薦宦官安寶純繼任市舶使,郭宋也讓吏部和戶部一併考慮,康保看人很準,他一般不會輕易推薦官員,郭宋還是考慮康保的建議。

而現在他要把嶺南安撫使的人選定下來,吏部推薦了七人,郭宋考慮再三,最後把目光集中在秘書監令薛長壽身上,薛長壽年近六十,當年郭宋出使西域,薛長壽就是他的軍隊,郭宋在豐州時,薛長壽也是長史,深受郭宋的信任。

第一批參事名單中,薛長壽也位列其中,只是薛長壽與民爭子,有失體統,才被免去了參事之職,出任資政,恢復朝廷後,薛長壽被任命爲秘書監令,實際上,這是一個虛職,秘書監下面的晉王府、內衛、參謀室,他一個都管不着,所以郭宋考慮讓他出嶺南出任安撫使。

潘越沉思片刻道:“讓薛長壽去嶺南,是不是他年紀稍大了一點?微臣的意思,殿下能否先和薛長壽談一談?”

郭宋微微笑道:“薛長壽就在漳州長大的,他對嶺南的氣候能適應,再說他醫術高明,保養得法,別看他是六十歲的人,可看起來就和四十餘歲差不多。”

杜佑道:“殿下決定讓薛長壽去,相信政事堂也不會反對,畢竟他也是政事堂提出的候選人之一,微臣同意潘相國的意見,這件事還要爭求薛長壽本人的意見。”

“潘相國呢?”郭宋又望向潘越。

潘越點點頭,“如果殿下決定讓他去,微臣沒有意見!”

“好!我去和薛長壽談。”

只要左右相國都同意,政事堂一般就能通過了,像這種重大人事任命,一般是政事堂推薦名單,不低於五人,然後由郭宋從中選擇一人。

如果郭宋想啓用名單以外的人也可以,最好的辦法是讓政事堂補充進推薦名單,如果得不到政事堂推薦,且政事堂有五相以上反對,那麼郭宋就算強行任命也同樣無效。

這就是爲了防止出現盧杞被任命爲宰相的前車之鑑,其實當時朝野普遍反對盧杞爲相,政事堂其他相國也都不同意,但李適還是用自己的皇權強行任命了,正是盧杞事事迎合李適,最後才引來了閹黨之禍。

郭宋來到了薛長壽的官房,秘書監下面三大機構,內衛由王越統領,晉衛府由郭玉娘和宋添統領,參謀室由盧綸主管,所以作爲秘書監令,薛長壽着實沒有什麼事情,他就像一個收發室的門房,其他部寺送來的文書,他負責分發給下面三個機構,三個機構遞上的文書,他再發給其他部寺。

郭宋來到薛長壽的官房門口,卻見他正坐在桌前看報,郭宋敲了敲門,薛長壽見是晉王來了,他連忙放下報紙起身,“殿下怎麼來了?”

郭宋笑道:“我隨便走一走,正好來這邊,便順路來看看你。”

“殿下請坐!”

薛長壽連忙搬來一把椅子請郭宋坐下,又吩咐茶童上茶。

“薛監令最近身體如何?”郭宋笑問道。

“我身體還不錯,殿下知道我是軍醫出身,所以一直很小心保養,能吃能睡,每日夜裡慢走幾千步,感覺和十年前沒有什麼區別。”

郭宋和薛長壽交情很深,沒必要旁敲側擊,他也不繞彎子,直奔主題,“我考慮讓薛監令換一個環境,不知薛監令願不願去嶺南爲官,出任嶺南安撫使。”

薛長壽顯然沒有想到是這件事,他愣了一下,隨即沉默了。

郭宋又繼續道:“潘相國和杜相國都同意你去嶺南,但他們擔心你的身體是否承受得住長途跋涉以及嶺南的氣候?”

薛長壽緩緩道:“身體不是問題,微臣是醫者,自己身體怎麼樣?我心裡明白,關鍵是我放心不下家裡。”

“你是放心不下兒子吧!”

薛長壽點了點頭,“我兒子才四歲,對我依賴很深,把他丟在長安,我放心不下。”

“令郎能乘船?”郭宋問道。

“殿下允許我把他帶去廣州?”薛長壽驚喜問道。

郭宋笑道:“安撫使不是經略使,安撫使不管軍隊,所以薛監令把兒子帶去上任,其實問題不大,可以多帶些人,孩子母親、乳孃、僕婦丫鬟之類,一併帶走,我只是關心他年紀還小,能否乘坐海船?”

“這個問題不大,其實孩子倒不怎麼暈船,反而是成人暈船厲害,再說我可以配製防暈船的藥,事先喝下,應該不會暈船了。”

郭宋微微笑道:“那我就認爲薛監令同意出任嶺南安撫一職?”

“既然殿下如此看重微臣,微臣願意出任嶺南安撫使之職!”

.........

朝廷收復嶺南的消息同樣讓寶濟堂東主林耀祖十分緊張,由於相隔千里,羣山阻隔,消息非常閉塞,廣州發生的事情泉州基本上不會知曉,就算後來知道,一般也是商人偶然會把消息傳過去,但也很有可能泉州一直就不知曉。

比如當年路嗣恭平定廣州哥舒晃叛亂,泉州官府一直到三年後才從商人那裡知道這件事。

這也是姚廣平要在長安設立情報站的緣故,他不能在泉州一無所知,直到朝廷大軍兵臨城下他才醒悟。

長安是天下情報彙集之地,在長安就能知道很多有關泉州的情報,比如朝廷軍隊進駐江南,這種情報泉州不可能知道,就必須由長安的情報站收集消息後發送給泉州。

林耀祖是從《天下信報》上得知朝廷收復廣州,他又找來《長安快報》,連續幾天的報紙都找來,但都沒有他想要的細節。

比如朝廷是直接策反廣州的軍隊,還是派大軍前往廣州?如果是後者,那麼派了多少軍隊?軍隊是走陸路還是海路?最後戰況如何?等等細節情報都一無所知。

一連兩天,林耀祖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到處想辦法打聽情報,都一無所獲,中午時分,一名夥計匆匆回來,林耀祖連忙上前問道:“打聽到了嗎?”

“卑職去碼頭問過了,所有的船東都說,沒見到朝廷有能出海的大船,不過......”

“不過什麼?”

林耀祖急道:“趕緊說!”

“有一個船東說,朝廷雖然沒有海船,但它們可以租海船出海。”

林耀祖眼前一亮,對啊!自己怎麼沒有想到,可以租海船,數量巨大,那必然是劉家,說不定劉家知道朝廷出兵之事。”

想到這,他召集幾名醫師問道:“你們有沒有給劉家出過診,就是原來揚州劉家,擁有很多海船那家豪門!”

衆醫師紛紛搖頭,“東主,劉家那種豪門應該自己就有醫師吧!”

林耀祖想想也對,便把十幾個夥計找來,“你們都出去打聽,劉家的府宅在哪裡?估計有無賴地痞知道,實在不行就花點錢,讓他們幫忙打聽。”

幾名夥計答應一聲,紛紛走了。

這時,醫師王輔之上前道:“東主,我好像有個病人比較瞭解劉家的情報,我可以去打聽一下。”

王輔之就是之前被醫鬧者認定爲肇事醫師,醫鬧事件已經被林耀祖花了五百貫錢平息了,但這件事似乎給王輔之帶來不小的打擊,這段時間他一直情緒比較低落,林耀祖也沒有勸他,讓他自己慢慢恢復。

林耀祖聽說王輔之能查到劉家的消息,心中大喜,連忙道:“你趕緊去打聽,速去速回。”

王輔之答應一聲,他拎上藥箱,乘坐一輛牛車出了新昌坊,向東市而去。

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擊輜重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九百六十九章 北衙覆滅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七百章 回紇出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莊園垂釣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酒樓小聚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元宵私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麒麟莊園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疏勒于闐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
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隱刺暗伏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擊輜重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九百六十九章 北衙覆滅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九百九十三章 關注荊州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四百一十章 張掖內應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阻止風險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雲州襲胡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七百章 回紇出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莊園垂釣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三百一十九章 潛入刺殺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酒樓小聚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元宵私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五百四十八章 驅狼吞虎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麒麟莊園第九百二十四章 不甘失敗第八百九十三章 酒館交易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一百六十二章 危機到來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疏勒于闐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