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

趙知吾帶來了意外之喜,不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榆林縣和河濱縣的麥田已經被啃食殆盡,這些從勝州南部逃來的災民再回榆林還有什麼意義?當然想留在糧食富饒的豐州。

至於河濱縣百姓,主要是那裡土地太貧瘠,糧食產量低,看到了肥沃富饒的豐州,河濱縣百姓哪裡還想回去吃救濟糧。

郭宋帶着數十名士兵離開縣衙前往縣城以東數裡外的大營,榆林縣的老人和婦孺都已經回去了,大營裡剩下願意留下來收麥的青壯男子,以及想留在豐州的兩千四百餘戶勝州災民。

“使君,卑職在想,會不會其他州的百姓也會涌到豐州來躲災?”曹萬年找了一個機會,小心翼翼道。

郭宋微微一怔,他還真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他沉吟片刻道:“確實有這個可能,不過我們帳篷還算充足,官糧也足夠,他們要來,可以安置他們。”

“就怕他們來了也不想走啊!”

曹萬年是有所指,今天去探望的勝州災民一旦留下來,就給其他地方的災民樹立了榜樣,他們很可能也會申請留下來,畢竟河套地區的農業條件要比內陸沙漠邊緣地區好得多。

“他們想留下,我求之不得,留不住自己的百姓,他們還有什麼臉向朝廷告狀?”

郭宋不再爲這種事情自尋煩惱,他也想開了,只要有百姓想留下來,他們一定會敞開大門歡迎。

........

大營位於縣城東南方向,距離軍田不遠,大營佔地廣闊,紮下了三千餘頂大帳,基本上能做到每戶人家一頂大帳。

九縣縣縣令謝長治已經先一步和趙知吾趕到大營,謝長治帶着二十名候補從事在大營前擺下了長桌,開始登記災民的情況。

桌前排起長長的隊伍,災民十分踊躍,這是九原縣前來登記,意味着他們很有可能留在豐州了。

謝長治一邊翻看登記資料,一邊回答災民的疑問,

“老丈,你有兩個成年兒子,我建議分家,豐州是鼓勵分家的,將來授地會有兩種,一種是永業田,一種是宅地,授田是五十歲以下丁男百畝,丁女五十畝,如果男子在豐州從軍,那麼授田還會翻倍,但每戶上限只有一百五十畝,無論家中有幾口人都一樣,像你的兩個兒子分出去一個,你們家就能得到兩塊土地,要不然你們就虧大了。”

“那稅賦會不會也因此增加?”老人問道。

“稅賦只和土地有關,而且按照朝廷的規定,你若是開墾荒地,那麼所得田畝將免稅五年,其實豐州的土地很肥沃,當年就能種麥,非常合算的,老丈,回去還是趕緊讓兩個兒子分家吧!”

這時,郭宋已經出現在謝長治身後,謝長治嚇了一跳,正要起身行禮,郭宋卻擺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

“現在最多疑問是什麼?”郭宋笑問道。

“最多的疑問是,他們能分到多少土地?還有人問,豐州的荒地那麼多,如果他開墾了五頃土地,是不是五頃土地都是他的?”

郭宋頗有興趣地問道:“謝縣令是怎麼回答?”

“分多少土地我就按照使君制定的規矩來說,至於想開墾五頃土地那位,我就明確告訴他,不管他開墾五頃土地也好,十頃土地也好,官府給他的田契只有一頃,其他都會視爲官田,他可以優先租種,而且免他頭五年的租子。”

“那有沒有人問孩子上學的問題?”

謝長治搖搖頭,“目前沒有人問,他們更關心眼前的利益,土地、房子,他們都在問住房怎麼解決?我就告訴他們,冬天官府會把他們組織起來,去採石伐木,建造房屋,在房屋建好之前,他們可以暫時住在泥草屋內,官府會臨時修建房舍安置他們。”

“可以安置嗎?”郭宋問道。

謝長治點點頭,“兩千四百餘戶基本上可以,不過每戶只能有兩間屋,嫌小就只能繼續住營帳,到時官府會給每人發一張羊皮禦寒。”

“謝縣令還要考慮到別的州縣會有災民逃來豐州。”旁邊曹萬年道。

“會有嗎?”謝長治一怔。

郭宋點點頭,“我也認爲有這個可能!”

..........

事實也證明了郭宋的猜測,災民大營的百姓還沒有登記完畢,榆林縣便送來了飛鷹傳信,一千餘名來自夏州和勝州的災民已抵達榆林縣,正向豐州而來。

豐州戰勝蝗災的消息早已傳遍了雲中以及關內各個飽受蝗災危害的各州,自然而然便有災民開始向豐州進發。

郭宋立刻進行部署,令縣丞王遼帶領三十名剛招募的文吏以及五百名士兵,攜帶大量糧食、醃菜、藥品以及帳篷等物資趕赴沿途,設立十個賑災點,這一次各種物資由兩艘剛造好的兩千石大船運送。

沿途設立賑災點非常重要,能保證災民平安到達豐州,很多災民抵達榆林後便已是強弩之末,再要他們跋涉數百里抵達九原,恐怕很多人都會病死累死在途中,在沒有抗生素的唐朝,一個小小的感冒,一次不算嚴重的拉肚子都可能致命。

郭宋在這一點上考慮得很周全,既然有誠意接納這些災民,那麼就要儘量保住他們的性命。

新的災民到來,整個豐州的官員都動員起來,包括三鎮經略使、豐州刺史府、九原縣衙、豐安縣衙的上百名官員一起行動起來。

增加營帳,準備糧食醫藥以及各種被褥羊皮,幾乎整個豐州倉庫都搬空,郭宋又緊急向靈州求援。

“這是我們的一次機會!”

黃昏時分,在刺史府內,郭宋對薛長壽、李季等幾名重要官員道:“豐州發展不起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人,我想盡辦法把士兵家屬遷來,也是爲了增加豐州人口,現在蝗災後災民北來,這是一個意外得到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表現出最大的誠意,把這些災民留下來,成爲我們豐州的百姓,至於會不會得罪其他州縣,我們不用考慮。”

衆人行禮齊聲道:“謹遵使君之令!”

“大家都說說吧!現在還有哪些事情比較重要。”

薛長壽道:“其實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住房問題,帳篷還是太單薄,抵禦不住冬天的寒冷,必須修建房屋,我都認爲使君的建議很好,可以先給每家修建幾間泥坯屋,在秋收結束後軍民一起動手,最多半個月就能完成,難度並不大,現在的問題是,這些災民究竟安置在哪裡?”

衆人的目光轉向縣令謝長治,謝長治半晌道:“這件事我交給縣尉張文龍去辦了,他目前好像還沒有着手。”

郭宋頓時有些不滿地問道:“這件事你交給他多久了?”

“我早就告訴他了,當時決定一部分百姓遷出城,在城外恢復村落,勘址之事我就交給他,差不多幾個月了。”

郭宋早就知道縣尉張文龍名聲不好,能力也不行,但他是豐州豪門張氏家族的人,同時也是冷家的女婿,所以郭宋也儘量容忍他,但現在他的不作爲已經影響到移民安置了,郭宋便有些忍無可忍。

“他人在哪裡,讓他立刻來見我!”

謝長治嘆了口氣,一臉無奈道:“啓稟使君,他前兩天請假去靈州了。”

“什麼!”

郭宋頓時大怒,“現在所有人都忙得腳不沾地,他居然請假去靈州,他去幹什麼?”

“卑職也不太清楚,應該是私事!”

這時,薛長壽猛向郭宋使眼色,郭宋克制住了滿腔怒火,冷冷道:“謝縣令,這件事就交給你,希望你儘快拿出方案。”

謝長治連忙回答道:“卑職會在三天內拿出一個完整的方案來。”

這個態度令郭宋滿意,他點點頭,又對曹萬年道:“曹參軍,你也協助謝縣令,如果九原縣安置不了,可以考慮豐安縣。”

曹萬年躬身道:“卑職遵令!”

第七百六十四章 居者有屋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三十章 武道大會(十)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四百四十章 勾結沙陀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洛陽異動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機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尋敵蹤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九百零五章 異種棉桃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六百一十三章 河東情報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權誘利誘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
第七百六十四章 居者有屋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六百零七章 夜奪蕭關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賊張燕第三十章 武道大會(十)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四百四十章 勾結沙陀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五百零二章 慷慨赴義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五百二十六章 搶麥之戰(下)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五百五十六章 薛勳夜訪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三百四十五章 抓住機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洛陽異動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機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尋敵蹤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六十八章 緣者而得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九百零五章 異種棉桃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六百一十三章 河東情報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二百九十四章 關心則亂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嶺南風雲(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權誘利誘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九百章 政變清算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