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

郭宋剛回到官衙,便看見潘遼站在官房前等候自己,“潘相國有急事?”郭宋笑問道。

潘遼快走兩步,一臉肅然道:“剛剛得到兩個消息,召王李偲在餘杭縣病逝,江南東道節度使劉洽也在江州潯陽縣病逝。”

雖然是晉衛府的情報,郭宋也有明確規定,如果不涉及軍事,可同步報告右相潘遼,所以潘遼第一時間得到晉衛府的消息,也並不奇怪。

郭宋點點頭,回頭對隨從道:“速去請杜相國到我官房來。”

隨從轉身飛奔而去,郭宋對潘遼又道:“我們進去談!”

兩人來到郭宋官房,這時杜佑也匆匆趕來,他見晉王正負手來回踱步,便在潘遼旁邊悄然坐下。

郭宋望着窗外輕輕嘆口氣道:“李偲病逝,嶺南必然陷入各方內鬥奪權的狀態,這是奪取嶺南的良機,如果我不抓住它,將來我必然會後悔。”

杜佑也低聲道:“殿下,微臣也認爲是機會。”

郭宋回頭看了杜佑一眼,“杜相國怎麼說?”

杜佑道:“嶺南氣候溼熱,對我們這樣的關隴士兵和北方士兵尤其不適應,等將來嶺南穩定下來再去攻打,必然會付出極大的代價,不如趁他們內訌的機會進行分化殲滅,足以事半功倍,李偲去世,嶺南失去了領袖,確實是良機。”

潘遼也道:“殿下,廣州和泉州是南洋海商的根基之地,奪取廣州和泉州,對於發展朝廷的海上貿易,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微臣聽說李偲並非是獨自一人前來,他的長子李鴦陪同他一起前來,如果我們把李鴦爭取過來,將來封他爲廣州刺史,然後軍隊由我們掌握,這會是最小的代價。”

郭宋點點頭,“那就通知會稽縣的情報首領,我們同意召王魂歸故里,讓他長子護送靈柩迴歸長安,可以走長江轉道襄陽,從商州進入長安。”

敲定了李偲的安排,他們的話題又轉到劉洽之事上來。

劉洽病逝,必然是他兒子劉士寧接掌軍權,這一點不容質疑,但劉士寧遠不像他父親那樣溫和自律,而且恰恰相反,劉士寧野心勃勃,不止一次勸說父親奪取兩浙道,但都被他父親拒絕,現在劉洽去世,再也無人能阻擋劉士寧的野心了。

“韓滉到哪裡了?”郭宋問道。

韓滉這次進京,和劉士寧的威脅休慼相關,表面上他是來覲見太后,但實際上他就是來尋求朝廷的援助,對韓滉的到來,郭宋格外關注,可以說,這次韓滉進京關係到朝廷能否和平收取兩浙。

潘遼欠身道:“啓稟殿下,現在韓使君已經過了商州,最多三天就會抵達長安。”

郭宋想了想便笑道:“政事堂最好拿出誠意來,好好商議一下怎麼歡迎韓滉到來。”

.........

闊別近十年,韓滉終於返回了京兆府,這裡也是他的家鄉,在垂暮之年回到家鄉,韓滉竟然有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感觸,他知道自己來日已不多,如果能在家鄉渡過自己最後的時光,他也不想再回江南了。

這天中午,韓滉的隊伍來到了藍田縣以南的官道上,距離縣城還有十里。

“老爺,前面就是藍田縣了!”

一名白髮蒼蒼的隨從指着遠處一座縣城道。

這名老隨從是韓滉的書童,跟隨他五十年了,從少年變成了老翁,看見了藍田縣,老書童也格外激動。

“我們要到家了!”

“是啊!我們要到家了。”韓滉輕輕嘆息一聲。

這時,前面傳來一陣馬蹄聲,只見一隊士兵迎面奔來,個個鮮衣怒馬,前面是一名官員。

韓滉的二十幾名護衛頓時一陣緊張,團團將韓滉保護起來,韓滉瞅了片刻,笑了起來,“不用緊張,來者是我的故人!”

他催馬迎了上去,大笑道:“杜賢弟,別來無恙乎?”

來者正是杜佑,他們都是京兆人,韓滉比他大十幾歲,曾是杜佑的頂頭上司,他們交往數十年,關係十分深厚。

杜佑催馬上前,兩人大笑着擁抱一下,杜佑上下打量他一下,嘆息道:“成都一別,老哥哥蒼老了很多。”

韓滉倒看得開,他哈哈一笑道:“主要是歲數到了,不像老弟風華正茂,已經官至左相了,可喜可賀。”

“晉王殿下可是盼着兄長來長安啊!”

韓滉爽朗笑道:“這話我相信,那小子二十年前還是我的門生,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當年我怎麼也沒有想到的。”

“但也是天下黎民之福,不是嗎?”

“你這馬屁拍得好,可惜對我說沒用,趕緊去縣城,我肚子餓了,想吃點東西。”

玩笑歸玩笑,韓滉其實還是很感動,杜佑居然來藍田縣迎接自己了,這當然是晉王的安排。

衆人合在一起,向數裡外的藍田縣而去........

在藍田縣住了一夜,次日下午,韓滉終於抵達了長安,郭宋親自帶領幾名相國在南城外迎候。

韓滉一眼便看見郭宋,他和當年去甘州上任之前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氣度更加威嚴,在相國們的衆星捧月中,頗有一點君臨天下的氣度。

韓滉心中暗暗嘆了口氣,他當然明白將來的大局走向,雖然他懷念唐朝,但他也知道大勢已定,很難再改變了。

韓滉上前搶着先行禮道:“老臣韓滉,參見監國攝政王殿下!”

郭宋笑眯眯道:“多年未見,韓公風采依舊!”

“殿下過獎了,老臣已是垂暮之年,再過幾年就要去見先帝了。”

郭宋淡淡道:“雖然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八十、九十也並不少見,相國裴遵慶可是八十五歲高壽,韓公只要修身養性,樂觀開朗,相信也是長壽之相。”

“那就託殿下吉言,老臣也爭取活個高壽,超過裴遵慶。”

郭宋哈哈一笑,“這就對了!”

郭宋又給韓滉介紹了其他相國,韓滉暗暗稱讚,中唐以來,奸臣當道,朝廷能得一良相都殊爲不易。

而郭宋的七位相國個個是治世之才,就連獨孤立秋也是老薑彌辣,經驗豐富,資歷深厚,恰好彌補了其他相國資歷不足的弱點,由此可見晉王的用人之道,平衡得極爲到位。

郭宋又笑道:“韓公一路跋涉辛苦,先去貴客驛館休息一天,後天再談公事。”

韓滉微微笑道:“我的祖宅還在,不如我直接回府吧!”

韓滉的侄兒韓致就住在長安韓氏祖宅內,韓滉當然要住在自己府中。

郭宋欣然道:“韓公看自己意願,喜歡住哪裡就住哪裡?韓公請!”

“殿下請!各位相國請!”

韓滉在衆人的簇擁下進了長安城,向安業坊的老宅而去。

.........

晚飯後,韓滉專門乘坐牛車來到了西安門外大街,他也是久聞其名,今天特地親自來看一看。

今天正好是三月初五,從去年開始,西安門外大街的花船由以前的每天表演改成逢五和十表演,這樣安排主要是考慮到觀衆看多了會失去新鮮感。

這樣一來,平時都是吃飯喝酒的人,而到了表演這一天,很多人家都攜妻帶子趕到西安門外大街,觀看盛大的花船表演。

現在的表演是從未央宮出發,一路浩浩蕩蕩十幾裡,節目也更加豐富多彩。

西安門外大街上空還掛着彩燈,這是上元燈會留下來的,一直沒有拆除,彩燈璀璨,流光溢彩,格外地吸引長安城的百姓前來。

四名侍衛前後左右護衛着韓滉,韓滉倒也興致盎然,負手緩行,他喜歡觀察市井,從市井百姓身上他就看出郭宋的治理,他知道洛陽城兩級分化十分嚴重,有錢人穿着綾羅綢緞,普通人穿着粗布舊衣,貧窮人家甚至穿着破衣爛衫,衣不遮體。

但長安卻完全不同,男男女女基本上穿着細麻面料,沒有看到綾羅綢緞,也沒有看見破衣爛衫,每個人臉色紅光飽滿,洋溢着發自內心的喜悅。

韓滉暗暗點頭,傳說是真的,郭宋推廣簡樸,不鼓勵穿綢穿緞,但長安人貧富分化不大,所以人人都穿着細麻縫製的長衫羅裙,氣色看得出來,百姓吃飽飯了。

韓滉最讚賞之事,是郭宋推行最低保障制度,粗布、粗麪、粗鹽價格都由官府定價,價格只有市價的一半不到,想多買還不行,這樣就保證最貧寒的人家也能吃飽飯。

這時,前面一陣騷動,有人大喊,“花船隊來了!”

頓時河兩岸擠滿了行人,人人都伸長脖子向河裡望去。

韓滉也擠在人羣中,探頭向北面望去,河面上鼓樂聲大作,一隊披紅掛綠、流光璀璨的船隊正緩緩向這邊駛來。

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二十章 甘雷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一十三章 河東情報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襲襄陽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五十一章 達成交易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五百九十章 先禮後兵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八百六十六章 完善裝備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六百七十九章 智取武關(下)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
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二十章 甘雷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醍醐灌頂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天策外衛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錢氏進京第三章 修仙之術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一百六十一章 先下一城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談判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巡視琉球(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七百九十二章 魏國來使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一十三章 河東情報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襲襄陽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九章 身份之謎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五十一章 達成交易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驚蛇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五百九十章 先禮後兵第二百一十八章 掛印去爵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八百六十六章 完善裝備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四百五十章 正面截擊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六百七十九章 智取武關(下)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二百章 回紇翻臉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一千零三章 賞賜深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