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

楊玄英站在晉陽宮外的臺階前,好奇地打量着晉陽宮前面的三座建築,左右各有一座對稱的兩層長樓,正前方是一座橫着的官衙,足有三百步長,牌子上好像寫着‘承事廳’,字面解釋就是辦事的地方。

兩邊是各部司官衙,中間是一片很空曠的廣場,停放着十幾輛馬車,一般閒雜人等不得入內。

這裡簡直就像一座小朝廷,細細一想,又何嘗不是小朝廷呢?除了河東的二十幾個州,關內道、朔方、河西、隴右、北庭、安西都在它的統治下,疆域何止萬里。

就在楊玄英胡思亂想之時,一名從事走上前抱拳道:“請問閣下可是隨薛少卿一起過來的楊公子?”

楊玄英點點頭,“我正是!”

“請隨我來吧!晉王殿下要見你。”

楊玄英嚇一跳,連忙跟隨從事向宮內走去。

來到官房前,從事在門口稟報,“啓稟殿下,楊公子已帶到!”

“請他進來!”

楊玄英聽聲音似乎年紀並不蒼老,三十歲左右,他早已久聞郭宋大名,傳聞郭宋武藝超然絕倫,箭術更是天下無敵,令楊玄英十分崇拜。

“楊公子請吧!”

楊玄英連忙整理一下衣冠,這才快步走進官房,他一眼看見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頭戴黑紗帽,身穿襴袍,腰束革帶,相貌不凡,不怒自威,姑夫薛永陪坐在一旁。

楊玄英連忙單膝跪下,抱拳行禮道:“小民楊玄英參見晉王殿下!”

“楊公子請起!”

郭宋見他行的是一個標準的軍禮,又見他身材雄偉,雙臂修長有力,便笑問道:“楊公子是軍人?“

“小民在虢州團練軍出任校尉。”

團練軍校尉就相當於民兵連長,預備役的中低級將領。

郭宋舉起信又問道:“你父親在信中說,可以使晉軍兵不血刃佔領虢州,有何憑恃?”

郭宋提出這個疑問太正常不過,實在是虢州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朱泚在這裡駐紮了一萬軍隊,楊家能指揮得了這一萬軍隊?

虢州是屬於河東道,但它卻在黃河以南,最北面和蒲州接壤,接壤的這一段非常狹窄,只有三十里寬。

從潼關出來,便是虢州的閿鄉縣,走三十里後便進入陝州的永樂縣,這三十里路十分險要,旁邊是水流湍急的黃河,另一邊是陡峭的高山,在峽谷中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這條小路長達數十里,最後抵達潼關。

當年哥舒翰率領二十萬大軍出潼關迎戰安祿山大軍,便是在這條長達數十里的狹窄小路上遭遇到安祿山大軍的伏擊,結果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安祿山叛軍得以殺進關中。

這種地形最危險,因爲大軍無法集結,擺不開戰場,受地形限制,隊伍行軍時只能被迫拉得很長,很容易被敵軍一截數段,入蜀的道路也是這樣,嚴顏投降爲何重要,要不是嚴顏令沿途關隘投降,張飛的軍隊很難攻入巴蜀。

楊玄英不慌不忙道:“殿下有所不知,虢州守軍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就是從前的民團士兵轉成正規軍,四個郎將有三個是弘農縣人,楊家能左右他們的態度。”

郭宋沉吟片刻,決定相信楊家的能力,弘農楊氏畢竟是天下聞名的世家,如果連本鄉本土都影響不了,那真要被天下人恥笑了。

........

蒲州,紛紛揚揚的飄雪中,一支兩萬人騎兵正沿着官道疾速向南行軍,這支軍隊的主將是指揮使姚錦,他奉郭宋的命令,南下奪取虢州。

虢州屬於河東道,它北部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一旦扼斷北方通道,朱泚就將被堵在關中。

當然,郭宋也可以放朱泚去洛陽,這就需要雙方談判,什麼事情可做,什麼事情不可做,那就由郭宋說了算。

郭宋本想明年開春後再奪取虢州,但弘農楊氏的投效,使郭宋的行動提前。

楊玄英也和姚錦一路同行,他之前已經派隨從先一步把重要信件送給了父親。

一路上,楊玄英給姚錦介紹虢州的基本情況,“虢州最重要的城池是閿鄉縣,它距離潼關二十里,正好扼斷了去潼關的必經之路,而且道路狹窄,擺不開戰場,攻打這座縣城的難度不亞於潼關。”

“那閿鄉縣城內有多少軍隊?”

“縣城不大,最多駐紮五千軍隊,我去太原時就經過閿鄉縣,那時縣城內就是五千駐軍,另外五千軍在弘農縣,主將仇敬誠,他兄長叫仇敬忠,是朱泚手下八大金剛之一。”

“這個仇敬誠會在哪裡?”

“他就在閿鄉縣,這是駐軍規定,虢州駐軍主將必須呆在閿鄉縣城。”

姚錦沉吟一下又問道:“我聽晉王殿下說,你父親會說服閿鄉縣的守軍,是嗎?”

楊玄英點點頭,“我不瞞姚將軍,閿鄉縣兩個中郎將之一的楊善,他就是楊家家將出身,世代爲楊家效力,有他爲內應,奪取閿鄉縣城,可謂輕而易舉。”

此時,風雪更大了,兩萬騎兵在風雪交加中加快速度向南而去。

.........

在兩萬晉軍疾速南下的同時,楊氏家主楊弘微也抵達了閿鄉縣。

楊弘微收到了郭宋寫給他的親筆信,他大爲振奮,立刻開始活動起來,弘農縣的五千駐軍他已經說服。

關鍵是閿鄉縣,它的戰略位置極爲重要,正好處於一個交叉路口上,向東南可以去弘農縣,向正東是去陝州,向南則進入秦嶺餘脈山區。

此時河東道的戰事早已平息,閿鄉縣也處於非戰時狀態,商人和旅客可以進出縣城,楊弘微的馬車也駛入了縣城。

楊家在閿鄉縣內也有一座宅子,楊弘微先回自己的宅子住下,隨即派人去給楊善送信。

蓄養家將家兵一直是關隴貴族的傳統,從北魏時代就開始了,它的基因來自草原部落,進入中原後改爲部曲制,隋朝建立後,部曲制被楊堅廢除,家族之兵變成了天下之兵,但關隴貴族也隨之改變,他們轉而培養家將,然後利用自己在軍中的人脈,將家將安插到軍隊中,繼而鞏固自己在軍方的勢力。

這種培養人才的方式已不再限於關隴貴族,中原各大世家都一樣,只不過中原世家大多培養文人,而關隴貴族培養武將。

弘農楊家比較特殊,它是文武兼修,既有武藝雄霸天下的楊玄感,也有德才兼備的楊綰,

他們不光培養王志和那樣的文官,也培養家將,中郎將楊善就是楊家培養出來的家將,世代皆爲楊氏家將,對楊家忠心耿耿,他原本是虢州團練副使,率領兩千團練兵保衛虢州,虢州團練兵被朱泚收編後,他也晉升爲中郎將,繼續統率自己的部下。

聽說家主到來,楊善連忙趕來拜見,楊善年約三十餘歲,他的父親楊大志也是一員大將,是李抱真的手下,五年前在和田悅的作戰中陣亡。

“楊善參見家主!”楊善單膝跪下行一禮。

楊弘微笑道:“我們起來說話。”

楊善垂手站在家主面前,聽從家主的吩咐。

“你對朱泚怎麼看?”楊弘微笑問道。

楊善猶豫一下,不知道該怎麼說,楊弘微呵呵笑道:“不要有顧忌,你就實話實說。”

楊善想了想道:“朱泚這個人爲人還是不錯,對手下豪爽大方,對士兵也比較照顧,是個很不錯的節度使,但他做了皇帝,那絕對是天下百姓的災難,我不看好他。”

“那郭宋呢?”楊弘微又笑問道。

楊善躊躇片刻道:“卑職.....對他不太瞭解,但我的手下都看好他。”

楊弘微笑了起來,“其實你也很看好他,是吧?”

楊善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楊弘微沉吟一下,“我來閿鄉縣,就是要和你商議一下關於郭宋的事情。”

“請家主吩咐!”

“楊家已決定投效郭宋,但相比河東各大世家,我們的投效稍微晚了,有點錦上添花,所以我們需要交納一份投名狀,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家主說的投名狀是指虢州?”

楊弘微點點頭,“準確說是閿鄉縣,這就是我來找你的緣故!”

楊善恍然,連忙躬身道:“請家主具體指示!”

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隨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八十章 郭家奇兵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羅公主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懷光摘桃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七十四章 黃河酒樓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九百六十九章 北衙覆滅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九十章 摧毀後勤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血戰張掖(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
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涇源兵變(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八十七章 三十勇士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隨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八十章 郭家奇兵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羅公主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八百六十九章 安穩民心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六十章 黑市覓刀(中)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懷光摘桃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七十四章 黃河酒樓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一百八十一章 夜襲敵營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九百九十一章 朝堂激鬥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八百七十三章 進士擇官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歸西第六百九十九章 暴露身份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九百六十九章 北衙覆滅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辯解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九十章 摧毀後勤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二百三十二章 緣來如風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鶴蚌相爭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血戰張掖(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九十二章 陰山遇狼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老將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