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

王志和心中一驚,他連忙問道:“難道是.....晉王府?”

韋綸緩緩點點頭,“我接到了二叔的來信,他告訴我,這批買船的人是郭宋派出的特使,讓我幫助他們,我父親也寫信給我,讓我全力相助他們。”

韋綸的二叔就是蒲州刺史韋清,他父親是韋氏家主韋渙,前朝廷的尚書右丞,現任唐朝的刑部尚書。

韋綸還有個堂叔韋皋也在南唐出任劍南節度使,權位極重。

其實中原很多州縣官員都和成都朝廷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朱泚也沒有辦法,他實在無人可用,只要這些官員老老實實做官,替他管束好百姓,他也不會自找麻煩。

王志和的心有點亂了,很明顯,韋氏家族已經全面倒向太原,但楊氏家主卻沒有寫信告訴自己,這倒不是楊家效忠朱泚,朱泚這種亂臣賊子,沒有世家願意效忠他。

楊家沒有寫信給自己,只說明瞭一點,楊家在太原的存在感太低,他們不知道買船這件事。

他低頭沉吟半晌道:“能不能等我兩天,我寫一封信去請示一下家主。”

韋綸苦笑一聲道:“我就實話實說,這批船隻今晚就必須走,我已經得到消息,韓刺史明天要來陳留,雖然他不是爲了船隊之事而來,但他肯定會關注到這批船隻,到時就麻煩了,我心急如焚,所以今晚來找縣君。”

王志和又想了想,其實楊家准許自己師父去太原出任國子學博士,站隊就已經很明確了,這件事自己可以先做,然後自己再稟報家主。

不過明天韓刺史來,自己又該怎麼交代?

韋綸彷彿明白王志和的想法,他從懷中取出了縣丞之印,放在桌上,“我來承擔一切後果,如果韓刺史問起來,就說是我擅自帶船去了江淮。”

王志和吃了一驚,“你要棄官?”

韋綸點點頭,“我去太原,應該也能混到一官半職。”

王志和心中有點苦澀,這樣一來,獻船的功勞不都是他韋家的了?

他只得默默點頭,“你連夜帶船走吧!那份文牒我就不批了。”

韋綸站起身道:“請縣君放心,我一定告訴晉王殿下,這批船有縣君的功勞,是楊家在後面支持!”

王志和心中大喜,連忙起身深深行一禮,“賢弟肯這樣說,楊家一定感激不盡!”

.........

十一月中旬,從中原過來的數千艘槽船陸陸續續抵達了太原,最後一支漕船隊伍有一千三百艘,是從陳留縣過來,押船之人正是辭官北上的陳留縣丞韋綸。

碼頭上,郭宋率領大批官員前來參觀船隊盛況,汾水江面上停滿了密密麻麻的漕船,這些漕船都是五百石的貨船,用鐵鏈一艘扣着一艘,可以連綿數十里。

郭宋指着最後一支船隊笑道:“那應該是鹽鐵監的船隊,船身上還有白色的‘稅’字,當年我就押送過這支船隊,還記憶猶新!”

這時,潘遼把韋綸帶了上來,對郭宋笑道:“這位年輕才俊便是陳留縣丞韋綸,蒲州韋刺史的侄子,爲了給我們送船,棄官北上。”

韋綸連忙行禮,“卑職參見晉王殿下!”

郭宋聽潘遼說過此人,韋氏家主的嫡三子,進士出身,做了三年主簿,又做了兩年縣丞,出身好、起點高,底層經驗也豐富,更關鍵是膽識不錯,會抓住機會,是個可塑的大才。

“能把一千三百艘鹽鐵監的漕船拐來,韋公子立下了大功!”

“回稟殿下,大功是陳留縣令王志和,是我們兩人共同策劃,卑職走了,他卻留下承擔風險,他纔是首功,卑職心中慚愧。”

居功不驕,郭宋更加欣賞了,他沉吟一下問道:“這個王縣令是什麼背景?”

韋綸解釋道:“王志文是弘農楊氏的門生,他也是得到了楊氏家主的囑託,他師父是太原國子學博士周偓。”

郭宋點點頭,“這個人我記住了。”

他又令人帶韋綸去館驛休息,韋綸行一禮,跟隨官員走了。

潘遼看出郭宋很欣賞這個韋綸,便笑道:“要不先安排他在天策府做幾年參軍吧!”

郭宋想了想道:“讓他出任白虎堂通事判官,過幾年再放他爲州官。”

白虎堂是天策府的機要之地,負責審覈國相府頒佈的各項政令。

長史潘遼和各部司頒佈給各州的政令不一定要郭宋批准,普通的政令一般就會直接頒發,只有重要的政令纔要報郭宋批准後頒發。

軍隊也一樣,很多軍務方面的普通命令是錄事參軍張裘安和六曹參軍直接下達,但重要的軍事命令也必須由郭宋批准。

但哪些軍政命令爲普通?哪些軍政命令爲重要?負責審查政令的機構就是白虎堂,白虎堂內由主判、判官、參事、從事等官員組成,主官叫做白虎堂主判,下屬三名判官,一名軍事判官,一名政事判官,一名通事判官,參事和從事則負責抄錄、整理文書。

另外郭宋下達了命令也是先到白虎堂,白虎堂要進行合規性審覈,郭宋下達的命令不能和自己定的規矩相矛盾,然後白虎堂留底後,再抄送給長史、司馬以及各部,如果發現和現有規定衝突,則要把命令退回去。

目前白虎堂的主判是沙州刺史劉梓,三個判官還缺一個通事判官,郭宋正在物色合適的官員,正好他比較欣賞韋綸,便讓他出任通事判官。

白虎堂判官相當於朝廷官員體系中的給事中,專門負責審覈旨意,權力很大。

隨着數千艘船隻到來,基本就解決了運輸工具的難題,不過現在已經是十一中旬,很快就要結冰,船隊只能等明年開春後再前往河西去運輸糧草物資了。

郭宋看了看修建了一半的新倉庫,見沒有一個工匠在修建,顯然已經停工了,他不解地問道:“新倉庫怎麼停工了?

潘遼連忙解釋道:”貢院在搶修新考場,工匠不足,便把這裡工匠全部借調過去了,那邊一月底就必須完工,這邊倉庫明年底完工都來得及,所以先修貢院。”

原來如此,郭宋欣然笑道:“回去正好路過貢院,我們去順路查看一下進度。”

之前貢舉署提出建大營爲考場,但郭宋沒有同意,還是要求他們擴建貢院,並特批了三萬貫錢用來修建和改造貢院。

衆人離開碼頭回城,郭宋順道巡視了正在擴建的貢院,貢院也就是科舉的考場,幾乎每個州都有,太原的貢院是整個河東道最大的一座,貢院規模相當龐大,可同時容納一萬五千名考生參加考試。

但容納一萬五千名考生的貢院顯然還是遠遠不夠,貢院圍牆以西正好有大片廢棄的空地,平時雜草叢生,很多周圍的百姓在這裡種菜,一個月前,郭宋下令擴建貢院,空地被推平,數千名建築工匠開始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

顏碩陪同郭宋視察擴建現場,他指着遠處的已經出現的牆體道:“我們考慮按照新圖紙修建,用兩頭法建造號舍,這樣至少能容納四萬名考生同時開考,按照進度,爭取明年一月底完工。”

“什麼叫做兩頭法?”郭宋不解地問道。

“以前的號舍都是單排單間,一間號舍只容納一名考生,現在改爲單排雙間,一間號舍便可以容納兩名考生,他們背對背,當然中間必須要隔一道牆。”

“那現在的號舍呢?”郭宋又問道。

“現在的號舍也在進行改造,請殿下隨卑職去現場看一看。”

郭宋欣然點頭,便跟隨顏碩向貢院現有的考場走去。

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襲襄陽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一百六十三章 月夜偷襲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一百九十七章 突破封鎖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七百章 回紇出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名士談仙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酒後失言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六章 忍無可忍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八百一十六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
第四百二十三章 出兵酒泉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七百六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襲襄陽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酒眉壽第一百六十三章 月夜偷襲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第八百八十六章 鑑別竅門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一百九十七章 突破封鎖第八百九十二章 緊張籌建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七百章 回紇出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名士談仙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線索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密州之探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七百四十九章 視察運河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運抵張掖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五百四十三章 血戰庭州(上)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曠野決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務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八百五十章 提前接見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巡視蘇州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酒後失言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郭張聯姻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七百零四章 困獸猶鬥第六章 忍無可忍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八百一十六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九百零九章 緊急應對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襲信都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三十九章 警兆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