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

長安大明宮,吏部對地方各州的計票終於結束了,一共七千四百五十五張推薦票,其中反對晉王登基的票有二百四十五張,而贊成晉王登基的票數一共有七千二百一十張。

當吏部侍郎獨孤明仁向政事堂宣佈了這個結果後,政事堂內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軍隊、朝廷、地方官府的三方投票都已結束,晉王郭宋以絕對的優勢票,獲得廣大文武官員的擁戴,這就是鐵鑄的合法性,誰也無法無法動搖,誰也無法否認。

張謙逸笑道:“可惜晉王殿下還在遼東,否則我們今天就可以擁戴新皇登基了。”

杜佑拍拍手道:“各位相國請聽我一言!”

大堂內安靜下來,五位相國都望向杜佑,崔元豐被罷相後,戶部侍郎兼度支使陸贄升任相國,同時接任戶部尚書,原戶部尚書張謙逸改任吏部尚書,加上右相潘遼、刑部尚書郭曙、工部尚書韓旻,還有兵部尚書張裘安去了遼東,所以目前政事堂只有六相。

杜佑對衆人道:“雖然殿下還在遼東,需等他回來才能正式登基,但作爲臣子,我們可以開始準備起來,另外,我們需要把太后的詔書請到,派人去遼東把殿下請回來,然後昭告天下。”

潘遼明白杜佑的急切,先把太后詔書拿到,以免夜長夢多,萬一太后在關鍵時候出什麼紕漏,事情就麻煩了,可是有些事情杜佑可能還不清楚。

潘遼沉吟一下道:“太后現在已經玉真宮出家了,基本上不問俗事,據我所知,太后在出家前,把太后寶璽交給了王妃,由王妃代爲保管。”

杜佑頭腦轉得很快,立刻道:“大印在誰的手上並沒有關係,從前帝王印璽還由符璽郎掌管,只要我們先草擬一份詔書,太后只需要簽字畫押,我們就可以重寫一份正式詔書,請王妃加印,本質上還是太后下詔。”

杜佑的方案贏得了衆人的一致贊同,他們推薦潘遼和杜佑二人去玉真宮面見太后。

..........

次日一早,潘遼和杜佑來到了玉真宮,宮主應採和不在,由當值住持明楓真人接待他們。

明楓真人當然知道他們來找誰,便帶着他們來到東面的玉真別宮,裡面有一座清幽的小園林,那是宮主青蓮天師的住處,旁邊是老君堂,這裡是玉真宮元老道姑們的修行之處,王太后便是十三名元老中的一員,她已在去年正式出家爲道姑,道號明靜,被宗正寺認可爲真人。

潘遼和杜佑在堂上坐了片刻,片刻明楓真人出來道:“明靜真人說她已不問世俗之事,請兩位相國回去吧!”

杜佑取出兩份草詔,遞給明楓道:“這是她需要做的最後一件事,請她簽名畫押,從此就不會有人再來打擾她了。”

“相位相國稍等!”

明楓真人把草詔放在盤子裡,小心翼翼端了進去,這東西她認識,就是聖旨啊!

潘遼和杜佑並沒有等候多久,連一盞茶都沒有喝完,明楓端着盤子出來了,她把盤子放在桌上,杜佑打開兩份旨意看了看,心中頓時鬆了口氣,對潘遼點了點頭。

潘遼問道:“那孩子現在在哪裡?我們想看看他。”

“你們請隨我來!”

明楓把二人帶來一座院門前,她敲了敲門,門內開了一條縫,一名中年婦人探頭出來。

明楓低聲說了幾句,回頭指了指潘杜二人,中年婦人行一禮道:“宮主有過吩咐,你們只能在外面看看他,不能進屋,孩子現在很害怕生人。”

中年婦人又指指自己的腦袋嘆口氣道:“他這裡有問題,就相當於一歲的孩子,用晉王殿下的話說,他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們知道,看看他就走。”

中年婦人帶着二人來到一間屋子前,她輕輕開窗戶,潘遼和杜佑站在窗外向屋裡望去,只見一個瘦小的男孩正在全神貫注地繪畫,他畫的東西兩人着實看不懂,竟然是一隻長着翅膀的鐵鳥在天空飛,屁股後面噴着長長的火焰,鐵鳥上方有無數的圓球,其中一個很像是太陽。

這時,小男孩擡頭看了他們一眼,他們目光交匯,潘遼和杜佑立刻明白了,這孩子的目光純淨得沒有一絲雜質,他確實是活在另一個世界裡,活在他自己的心中,完全和現實世界沒有任何關係。

小男孩低下頭繼續繪畫,潘遼和杜佑轉身離去了,他們卻沒有看見,小男孩的筆下畫了一艘巨大輪船,輪船上的煙囪還冒着黑煙。

.........

大明宮蓬萊殿,王妃薛濤接見了潘遼和杜佑,薛濤已經知道地方官員投票之事,超過九成五的地方官支持自己丈夫登基,這讓她心中百感交集,既爲丈夫感到驕傲,但也爲丈夫的責任重大感到憂心。

薛濤輕輕嘆息道:“殿下一身關係天下百姓福祉,關係到江山社稷的安穩,我真的擔心他能力不夠,有負天下官民的厚望。”

潘遼微微笑道:“王妃過慮,我跟隨殿下快二十年,殿下的勤奮自律,殿下的目光長遠,心懷慈悲,我不敢說自古無雙,但也絕對是百年罕有,尤其他創立的三粗店,雖然只是一間小小的店鋪,但讓天下貧苦百姓都不再挨餓受凍,這是無上的功德,我們都爲跟隨這樣天子而深感榮幸。”

薛濤點點頭,“你們都是治世之臣,都是開國名相,城兒的培養也要依靠你們,他父親太忙,有點顧不上兒子。”

杜佑笑道:“世子雖然沒有他父親那樣雄武天下,但他更加謙虛儒雅,尤其宅心仁厚,作爲皇位繼承人,他一定是個治世明君,請王妃不用擔心,我們都非常關心他的成長。”

這時,薛濤的一名心腹侍女抱着一個寶盒到來,薛濤接過寶盒,取出太后印璽,蘸足朱泥,在兩份正式詔書上蓋了上去,兩份正式詔書,一份是天子退位詔書,一份是以太后名義,宣告晉王郭宋上位,登基大寶。

下一步就是擁立晉王登基了,但這需要等他回來,

潘遼和杜佑小心翼翼收起太后懿旨,潘遼躊躇一下道:“王妃娘娘,有句話微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薛濤微微笑道:“潘相國和殿下相知最久,有什麼不能說呢?”

潘遼嘆口氣道:“其實我們最擔心的,就是殿下子嗣偏少,這對穩固天下不利,殿下又沒有兄弟子侄,煩請王妃在這方面上上心,勸一勸殿下。”

薛濤緩緩點頭,“潘相國擔心的,也正是我所擔心的,請兩位相國放心,我會盡力安排!”

........

當天晚上,薛濤將幾位夫人都請到自己起居之處,三人都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獨孤幽蘭笑問道:“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今天宮裡有很多傳聞。”

薛濤點點頭,對三人道:“宮裡的傳聞基本上是正確的,夫君已經確定要登基了,所有的官員都支持夫君登基,今天太后懿旨也下了,掃除了最後一道障礙,夫君回來之日,就是他登基之時。”

劉採春嘆息一聲,“帝王之家規矩很嚴,以後一言一行都要注意,稍不留神就會被人恥笑去。”

薛濤卻擺了擺手,“宮內的規矩其實不用太在意,說實話,我也很討厭各種不近情理的苛刻規矩,我覺得只要合乎常理,言行符合自己的身份,就不應該受到什麼指責,但關鍵是宮外,我們要約束好自己的家人,給他們富貴可以,但不要給權,否則德不配位,反而是害了他們。”

薛濤看了一眼獨孤幽蘭,又繼續道:“當然,如果家人靠自身努力而獲得高位,完全無可非議,我的意思其實就是一句話,後宮不能幹政,包括我自己,我父親做宰相的資格足夠了,他也想過榮登相位,夫君徵求我的意見時,我就說,父親身體不好,當了宰相卻做不了多少事情,這就叫佔其位而不謀其政,還不如把相位讓給更適合的人,嚴格說起來,我這些言行就是一種干政。”

薛濤很無奈笑道:“我並不是在表現我的公而無私,我其實是在批評自己,夫君問我之時,我應該說,我父親能不能出任相國,與我無關,如果夫君認爲他能做相國,儘管任命,如果認爲他還稍遜一點,那也不必考慮我的感受,這纔是我們應該表現的姿態,至於父親身體不能勝任繁重的朝務,我應該勸說我父親愛惜身體,而不是勸說夫君。”

薛濤說完,她看了一眼三人,又緩緩道:“今天我們就立下第一條規矩,後宮不得干政!”

張敏秋對後宮干政沒有興趣,她父兄都死了,侄兒也沒有太大的出息,將來也就是繼承父親的店鋪從商,後宮干政和她沒有關係,但她更關心自己會不會從此失寵。

“大姐,以後會不會有更多的人進宮?”

薛濤明白她的意思,淡淡笑道:“當然會有,而且會有不少,所以你把初一教育好,對你是最重要的。”

初一就是敏秋的兒子郭錦瑞,今年八歲了,他從小身體不太好,比較文弱,但他在書畫方面有很高的天賦,師從長安書法名家柳公綽,或許是薛濤自己善長書畫的緣故,也或許是錦瑞對世子沒有威脅,所以薛濤也很喜歡郭錦瑞,對他呵護有加。

張敏秋有點擔憂起來,無論如何她要再費點心思討好丈夫,再生幾個孩子,纔是自己以後的保障。

======

【本書寫到這裡,大家都看得出,本書要結束了,已經處於收尾階段,至於征討西域,因爲涉及到一些敏感的東西,老高不想碰雷,所以不會詳寫,會簡單寫上幾句,交代一個結果,下一本書的背景是唐初,不考慮寫爭霸,寫一個學渣的故事,輕鬆一點的,大概會在三月份發書,懇請大家繼續支持,我們再支持幾天,一起結束本書。】

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開發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一千一十三章 王侑獻謀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絕密任務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戰豐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五百四十章 激戰疏勒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啓李晟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一千一十章 兵臨江南(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九十七章 酒宴較技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
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開發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臨上黨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見佳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二十八章 武道大會(八)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五百七十五章 二月西征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五十章 樑武受傷第一千一十三章 王侑獻謀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九百八十四章 朝房論政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絕密任務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七百四十二章 祭日宮變(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唐廢帝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二百八十四章 血戰豐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精確穿插第五百四十章 激戰疏勒第七百八十七章 輕騎夜襲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七百二十八章 民間建議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九百九十四章 襄陽亂起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緣再見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神秘對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啓李晟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戰庭州(下)第一千一十章 兵臨江南(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九十七章 酒宴較技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擺脫罪責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