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

“咚!咚!咚!”

歷城縣城牆外的戰鼓聲驚天動地,數萬唐軍士兵推動着雲梯,扛着攻城梯,鋪天蓋地地殺向城牆,天空中箭矢如雨,密集地射向唐軍士兵,唐軍士兵高舉盾牌,冒着箭矢奔跑,不斷有人中箭倒地。

李勉率領的三萬汴宋軍,曲環率領的三萬朝廷神策軍以及劉洽率領的三萬亳潁軍,一共九萬大軍圍攻齊州。

而李納佯做接受天子旨意,派自己的替身前往朝廷,卻‘病倒’在洛陽,他利用這個時間差緊急備戰,將各州軍隊調聚齊州,又將大量軍資和糧食一併運來齊州,經過十天的緊急搶運,淄青軍基本上完成了戰備,李納隨即宣佈自封爲齊王,建立齊國。

在中原主持佔據的宦官宋鳳朝這才恍然大悟,他惱羞成怒,喝令九萬大軍全力進攻齊州,不惜傷亡代價,要在十天內拿下齊州,將李納碎屍萬段。

一架架雲梯鉤住了城垛,大量攻城梯也豎起,唐軍士兵奮勇向上攀爬,但城頭上的滾木礌石如冰雹般砸下,一桶桶火油順着雲梯流下,迅猛燃燒起來,雲梯上的唐軍被燒得淒厲慘叫,紛紛跳進護城河中逃命,整個護城河上變成一片火海,唐軍傷亡慘重,短短半天時間,傷亡人數便超過了三千人。

三軍主帥李勉看不下去了,敵軍的火油太厲害,這樣打下去,唐軍傷亡幾萬人也攻不下城池,他當即喝令道:“鳴金撤兵!”

‘當!當!當!’撤軍的鐘聲敲響,三萬攻城唐軍如潮水般後撤。

這時,監軍宋朝鳳怒氣衝衝走來,厲聲質問道:“爲什麼要撤軍?”

李勉心中着實鄙視這個宦官,什麼都不懂,還把持着大權,當初大家都說不能相信李納,不能給李納戰備時間,要立刻包圍齊州,切斷各州糧食以及軍隊支援齊州。

但這個宋朝鳳卻死活不肯答應,要執行天子的方案,結果最後才發現上當,李納也完成了戰備,現在他卻急了,不講策略、不計代價攻城,只會白白喪送唐軍士兵的性命。

李勉忍住心中的不滿道:“叛軍準備得很充分,士氣高昂,火油尤其犀利,對我們攻城武器傷害太大,這樣打下去,我們的傷亡很快會破萬,而且還攻不下城池。”

宋朝鳳尖着聲音嚷道:“打仗怎麼可能不死人?叛軍的火油總有消耗光的時候,只要能攻下城池,就算死一半的士兵我看也能接受。”

旁邊劉洽忍不住道:“監軍,若死一半的弟兄,我們的士氣就崩了,那時敵軍殺出城,我們會被殺得大敗,主帥是對的,形勢不對就要立刻停戰止損。”

神策軍主將曲環也勸道:“現在敵軍士氣正旺,兩萬人也能發揮出五萬人的威力,我們應該圍城,逐漸消磨敵軍的士氣,用時間贏得戰爭,這纔是明智的做法。”

“向天子交代的人是咱家,不是你們,我不管了,你們自己向天子交代去!”

宋朝鳳重重哼了一聲,轉身怒氣衝衝走了。

三人對望一眼,皆搖搖頭,若被宦黨掌了軍權,那就是軍隊的不幸了。

三人正要商議軍情,宋朝鳳卻又如一陣旋風般地進來了,對劉洽道:“剛剛接到天子旨意,令你立刻率軍趕去豫州,攔截李希烈北上。”

........

李希烈得到朝廷封爵後,立刻感受到了朝廷的軟弱,他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李希烈當即主動請纓北上討伐李納,不等朝廷同意,他便率五萬大軍北上豫州,兵指中原腹地,在被朝廷責令退兵後,李希烈立刻露出猙獰的嘴臉,自封爲淮王,宣佈建立淮國,一路燒殺搶掠,殺向汴州。

此時中原腹地空虛,中原大軍都在圍攻齊州,只剩一些州兵,無力抵擋兇殘的淮西軍,中原形勢十分危急,李適只得用飛鴿傳送手令,急令亳潁節度使劉洽率本部三萬軍隊,前去攔截李希烈大軍北上。

同時,朝廷又派龍武大將軍哥舒曜再率三萬神策軍趕赴中原,和劉洽配合剿滅李希烈的叛亂。

劉洽的三萬唐軍西撤,使李納的壓力大減,他採納軍師吳善的建議,在城內臨時徵募兩萬軍隊,免其十年賦稅,利用唐軍圍城不攻的機會,全力訓練士兵。

在河北,河東節度使馬燧和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再次聯手進攻魏州,而王武俊率三萬軍南下,救援魏博軍,四支軍隊在魏州再次爆發激戰。

王武俊和田悅同時請求實力最強大的朱滔支援,朱滔極爲奸詐,表面上親率大軍南下,卻派大將馬寔率兩萬軍偷襲義武軍,一舉吞掉了易州、定州和恆州。

義武節度使張孝忠率軍倉惶南撤,卻被朱滔率領的幽州騎兵在石邑縣伏擊,張孝忠大敗,一萬五千軍隊全部投降。

朱滔並沒有止步,趁河東節度使馬遂率主力大軍魏州作戰的機會,他率領三萬精銳大軍走井陘殺進了河東,兵指太原府,太原留守李懷光急向朝廷求救,馬遂也不得不分兵兩萬,令副將李晟撤回河東抗擊朱滔。

河北和中原戰場打得如火如荼,戰火還蔓延到了河東,太原告急,一時間朝野震動,太原是大唐龍興之地,被封爲北都,戰略位置和地理位置極爲重要,絕不容半點有失,一連兩天,李適召集重臣商議救援太原。

但就在這時,河東傳來消息,河東節度副使李晟率兩萬唐軍在儀州平城縣三戰三勝,大敗朱滔的五萬幽州軍,又在鼠雀谷設伏全殲五千幽州騎兵,大將鄭景濟只率數十騎倉惶北逃。

李晟率軍向北追擊,運用聲東擊西之策,佯做追擊敵軍主力,卻回軍在石艾縣全殲朱滔的一萬後軍,朱滔五戰五敗,糧草輜重盡失,他只得率敗軍走飛狐陘倉惶退回河北,攻佔河東的計劃徹底破產。

消息傳來,朝野一片歡騰,天子李適加封李晟爲隴右節度使、左散騎常侍,賜爵金城郡公。

入夜,相國盧杞出現在了元府書房內,元玄虎喝了口茶道:“朱滔在幽州造反,他寫給朱泚的秘信被馬遂截住了,在目前情況下,朱泚繼續出任涇源節度使已經不現實,我已派人給他送信,讓他主動辭去涇源節度使之職,關鍵是誰來接任涇源節度使之職,盧公有想法嗎?”

盧杞想了想道:“上個月朝廷任命崔寬爲朔方節度使,原節度使渾瑊入朝,封爲左金吾衛大將軍,天子很有可能讓他接任涇源節度使。”

“不行!”

元玄虎果斷搖頭道:“渾瑊能力太強,絕不能出任涇源節度使之職。”

盧杞知道元玄虎必有想法,便問道:“那家主的意思呢?”

元玄虎緩緩道:“最好能提拔涇源府長史姚令言出任節度使。”

“姚令言是文官,可能性不大。”

盧杞眼珠一轉道:“不如這樣,讓彭王李僅遙領涇源節度使,姚令言爲留守,這就很合理了!”

元玄虎讚道:“這是一個良策!”

盧杞又道:“光我說還不行,還得讓身邊人吹吹風,天子比較信任內官,家主明白我的意思嗎?”

“相國請放心,我已經安排好了,不僅如此,還要讓渾瑊無法任職,纔是穩妥的辦法。”

盧杞嚇了一跳,連忙道:“張鎰暴死,天子已經起疑心了,不能再讓大臣意外身亡。”

元玄虎呵呵一笑,“你放心吧!我自有分寸。”

..........

盧杞告辭走了,這時,躲在裡屋偷聽的李曼走了出來,她冷笑一聲道:“家主的自有分寸,不會又是讓我來賣力吧!”

元玄虎不緊不慢道:“我既然把你請來,自然是希望你能出力,我不要你殺他,只要受傷或者生病之類,這點小事都辦不到嗎?”

李曼坐下來道:“我替你做了很多事情了,卻沒有一點好處,家主捨得在朱泚身上投下五十萬貫,爲何對我卻一毛不拔?”

“你是元家子弟.......”

不等元玄虎說完,李曼一擺手止住他,“你知道我不是!”

元玄虎苦笑一聲道:“你父親好歹也是元氏副家主,他被革除家族也迫不得已,我們每年祭祀,依舊有他的靈位,你爲何不願做元氏子弟?”

“別說這些沒意義的,拿出點誠意吧!”

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二百九十章 永豐新縣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八百零九章 晚節不保(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七百九十四章 舉賢攬才第七百九十七章 江南風緊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九百七十一章 發現秘密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製毒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八百零四章 達成共識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父子交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
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進京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襲黎陽(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八百六十章 倉惶北撤第四百三十三章 備用之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二百九十章 永豐新縣第四十四章 返回崆峒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六百八十八章 長安空虛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丰酒樓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來客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八百零九章 晚節不保(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零九章 宣陽新宅第三百零五章 中原消息第七百九十四章 舉賢攬才第七百九十七章 江南風緊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六百五十四章 東遷太原(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九百五十二章 蜀中大亂第三百五十一章 崔府壽宴(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縱連橫(上)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九百七十一章 發現秘密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聞警訊第一百四十七章 往事不堪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製毒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八百零四章 達成共識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視察藍田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父子交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再走古道第五十七章 綠衫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