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儋羅大島

大船還在陸續靠岸,但一萬水軍已經在岸上集結完畢,副將張克誠率領一萬大軍向十幾裡外的儋羅城殺來。

不多時,一萬大軍在儋羅城下列隊完成,旌旗迎風招展,士兵們盔明甲亮,殺氣騰騰。

這時,一名騎兵縱馬飛馳而上,張弓搭箭向城內射出一支信箭,有士兵拾起信箭,急忙跑去交給王子李棕,李棕在新羅讀過幾年書,認識漢字,這封信竟然是晉王郭宋的親筆信。

李棕大吃一驚,連忙跑上山頂去找父親。

“阿爹,你看看這封信,是對方射進來的。”李棕拿着信跑了上來。

李星都緊張問道:“是誰寫來的信?”

“是上朝晉王寫來的!”

儋羅國把唐朝稱爲上朝,把新羅稱爲下朝,李星都當然知道晉王,往來的唐朝商人給他們說過,晉王就是唐朝的皇帝。

李星都不識漢文,又問道:“寫的是什麼?”

李棕看了一遍信道:“信中說,晉軍要用儋羅島駐軍,如果我們配合,晉軍會秋毫不犯,甚至還可以招募我們的百姓養豬餵馬,掙點錢糧,如果我們不配合,要給晉軍制造麻煩,那儋羅國將面臨滅頂之災。”

李星都聽到‘秋毫不犯’幾個字,心中稍稍安定,他又問道:“你覺得晉軍想做什麼?”

李棕畢竟是王子,視野不同於普通人,他想了想道:“孩兒覺得晉王肯定看不上我們這點人,我們也沒有什麼財富讓他們圖謀,這點土地對他們也是九牛一毛,孩兒覺得他們是想對付新羅,用我們儋羅島儲存糧食物資,作爲後勤支援。”

李星都點點頭,“你說得對,入侵我們的可能確實不大,既然有晉王的信,那我去和他們接觸一下,如果真是秋毫無犯,那讓他們駐軍也無妨。”

“那孩兒陪父親去!”

“不用,我找兩名長者陪我去就行了。”

儋羅國所謂的長者,也就才四十餘歲,遠沒有晉軍主將羅紫玉的年紀大,羅紫玉都快六十歲了。

羅紫玉在岸邊搭建了一座臨時大帳,他還找了一名商人做翻譯,商人叫做王染,揚州商人,長期和新羅做生意,和儋羅國很熟,還在儋羅國住過兩年,能說一口流利的儋羅國土話。

這時,儋羅國王李星都和兩名長者來到大帳外,羅紫玉親自出來迎接。

李星都深深行一禮道:“我是儋羅國王,歡迎上朝大軍前來儋羅國!”

旁邊王染給羅紫玉翻譯,李星都這才認出王染,是他們的老朋友,他頓時又驚又喜,“王東主,你怎麼在這裡?”

王染呵呵笑道:“我給羅將軍當翻譯,國王不要擔心,晉軍對儋羅國沒有惡意。”

李星都比較信任王染,聽他這一說,這才一顆心放下。

王染給他介紹了主將羅紫玉,又介紹了長史徐明博和司馬劉沁,衆人進帳坐下。

羅紫玉開門見山道:“這次晉軍來儋羅島並非針對你們,而是要以儋羅島爲後勤重地討伐新羅,你們正常生活,晉軍不會干擾你們,只是希望你們不要給晉軍制造障礙,更不要跑去給新羅通風報信。”

聽了翻譯,李星都連忙道:“我們和新羅已經二十幾年沒有來往,請將軍放心。”

雙方又商議一些細節,長史徐明博提出僱傭一千名青壯男子給晉軍養豬、養羊,軍營管兩頓飯,每天報酬是二十文錢或者十斤麥子,一個月再給一匹粗布和三斤粗鹽,這個價格比唐朝最低的工錢還要低,唐朝最便宜的小丫鬟每天也要三十文錢。

但對儋羅國人卻是天價了,一個月能掙三百斤麥子,這比他們一年還掙得多,何況每個月還有一匹粗布和三斤鹽,這個消息讓儋羅國舉國沸騰,儋羅國百姓蜂擁而至,紛紛跑到大營前報名,甚至連不少女人也跑來了。

晉軍不得不放寬人數上限,招募兩千五百人,其中五百人是女人,負責給軍隊洗衣,幾乎是他們全國的大半青壯了。

晉軍很快便在北部沿海地帶搭建了一座佔地約五千畝的大軍營,並砍伐樹木製作營柵,搭建了一萬三千頂大帳,足以容納十五萬大軍,一條清澈的小河穿過大營,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水源。

羅紫玉和幾名官員在王染的帶領下騎馬巡視儋羅國的土地資源情況,儋羅國中部是丘陵或者山地,四周地勢平坦,分佈着一望無際的大片草場,一條條小河從草場中流過,遠處是一座座平緩的丘陵,草場上春意盎然,五顏六色的小花在風中搖曳。

“不錯,這裡可以養馬養羊,還真是一塊寶地!”羅紫玉由衷地讚歎道。

王染笑道:“將軍,儋羅國人主要住在北部和東部沿海一帶,這邊腹地他們過來也是來採摘野果,這裡的橘子不錯。”

羅紫玉點了點頭,回頭問長史徐明博,“晉王殿下怎麼看這座島?”

徐明博在出發前去了長安,被晉王接見,他知道晉王的意圖。

徐明博緩緩道:“殿下考慮把儋羅島改名爲耽州,然後向這裡移民兩萬人,儋羅島的百姓如果歸附心強,那就留下來,和移民慢慢融合,如果歸附心不強,那就逐步遷移到大琉球島去。”

“那國王和王子怎麼辦?”羅紫玉又問道。

“殿下的意思好像是說,國王可以暫時不動,先把王子李棕一家送去長安爲人質,殿下可能會封他儋羅郡王,讓他定居長安,不用再回來了,等國王死了以後,儋羅國就正式改名爲耽州,最多兩代人,就沒有人還記得儋羅國了。”

幾人在輕言淡語中,便決定了儋羅國的未來。

一旁的王染卻聽得清楚,他用了心,他開始思索該怎麼做才能徹底讓儋羅島變成耽州。

.........

十天後,第一批五百艘大船組成的貨運船隊滿載着各種糧食物資以及兩萬軍隊抵達了儋羅島,此時,倉庫大營已經搭建完成,開始大量搬運糧食物資上岸。

這次攻打新羅,晉軍共募集了九百艘海運貨船和五百餘艘戰船,至少要走四趟,才能將全部物資和人馬運送到儋羅道。

三月下旬,經過了近五十天的長途跋涉,晉王郭宋終於率領大軍抵達了儋羅島,衆將領以及儋羅國王李星都一起到海邊迎接晉王殿下的到來。

衆人見了禮,郭宋安撫了國王李星都,衆將儼如衆星捧月般簇擁着郭宋來到大營,晉軍的軍隊大營和倉庫大營都已經完成,佔地廣袤,氣勢龐大。

郭宋先巡視了晉軍大營,又在數千親衛的護衛下來到了儋羅城巡視,儋羅城的位置不錯,依山而建,層層木屋次第向上,面朝大海,有一種居高臨下之感,更重要是,山上居然還有泉水流下,將來這座山城可以作爲行政衙門所在地。

一路之上,數千名儋羅國百姓伏地而拜,迎接大唐皇帝的到來。郭宋騎馬上了山頂,山頂很平坦,有數十畝大小,中間有十幾座大木屋,是他們的王宮,四周還有三十幾座小房子,看樣子像軍隊的宿舍。

站在山頂向北面望去,北面便是大海,視野開闊,最近處是一座海灣,無數的船隻停泊在海灣內。

一路過來,始終是國王陪同着自己,卻不見別的大臣。

郭宋有些好奇,回頭問翻譯李染道:“國王是怎麼統治儋羅國,好像沒看見他的大臣?”

李染恭恭敬敬道:“啓稟殿下,儋羅國和咱們不一樣,他們沒有朝廷,沒有官員,軍隊由王子統領,國中大小事務都由長老會決定,而他們長老會也沒有固定人選,需要用到時,由國王從百餘名老人中臨時指定五人擔任,決定重大事務。

五個長老都是國王的心腹,他們的決定就是國王的意志,另外還有一名巫女,她主要負責看病,各種祭祀活動都是由她主持。

郭宋點點頭又道:“但我並沒有看見什麼老人!”

“殿下,儋羅國人的壽命很短,大部分人三十餘歲就死了,活過四十歲就是老人了,他們國王今年四十五歲,是儋羅國最年長之人。”

原來如此,郭宋又問長史徐明博道:“他們王子你送走了?”

徐明博躬身道:“卑職按照殿下的指令,一個月前就派人把他一家人送去長安了,他們國王只提出一個要求,他去世後讓他兒子回來繼承王位!”

“他有幾個兒子?”郭宋笑問道。

“就只有一個,另外還有兩個女兒。”

郭宋點點頭,對李染道:“你就留下來吧!以後你就是第一任儋羅縣縣令,好好教化他們。”

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將功贖罪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誘兵之計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四百九十八章 涇源兵變(中)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襲襄陽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六章 陡生變故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四十七章 有仇必報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五百九十章 先禮後兵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夜襲霍邑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五百四十四章 血戰庭州(中)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一百九十七章 突破封鎖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擊輜重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
第五百九十一章 恩威兼施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將功贖罪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二十七章 夢醒時分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瓜州首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刺殺大案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遊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誘兵之計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一百六十七章 鎖死勝局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四百九十八章 涇源兵變(中)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襲襄陽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四十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七百六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六章 陡生變故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四十七章 有仇必報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八百七十八章 上門告狀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離巴蜀(上)第五百九十章 先禮後兵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四百三十九章 機緣湊巧第九百五十八章 戰術初定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夜襲霍邑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五百四十四章 血戰庭州(中)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一百九十七章 突破封鎖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七十五章 酒樓衝突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石千浪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迎頭痛擊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巡視疫情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擊輜重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越州問稻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八百二十二章 道宮上香(上)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十一章 卑微若斯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股掌之間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軍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