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達成共識

次日,張謙逸的飛鴿傳信便送到了郭宋的案頭,郭宋看完了鴿信,便讓溫邈去把潘遼請來。

“老潘,看看這個!”郭宋笑眯眯把鴿信抄件遞給了潘遼。

潘遼可沒有因爲郭宋叫他一聲老潘,就忘記了尊卑秩序,在他看來,‘老潘’和‘潘愛卿’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一種比較親暱的稱呼罷了。

他恭恭敬敬接過鴿信抄件,仔細看了一遍,想了想問道:“殿下能接受朱泚的想法嗎?”

郭宋微微笑道:“事實上,我談判的門檻並不高,提出崤關條件只是故作姿態,讓朱泚覺得我撤出孟津關不情願罷了,我也相信,朱泚身邊也有高手,像劉思古之類,他能看出我對孟津關並沒有興趣。”

潘遼笑道:“別人都盼望佔領的關隘,在殿下眼中似乎並沒有什麼價值啊!”

郭宋淡淡道:“並不是孟津關價值大不大的問題,而是它不像雁門關、石堡城、潼關那樣天險,易守難攻,孟津關無非是憑藉黃河之險罷了,可到了冬天,黃河結冰,孟津關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我可以隨時奪回它,所以我纔不太看重它。”

“原來如此,卑職倒是有個建議。”

“長史請說!”

潘遼略微沉吟道;“殿下還記得庫房裡那一批新錢嗎?”

一下子提醒了郭宋,郭宋連忙問道:“新錢還有多少?”

“原本有五十萬貫,這幾個月買布匹和店鋪已經用去了十幾萬貫,還剩下三十五萬貫左右,朱泚從揚州得了百萬貫的稅錢,幾乎都是老錢,正好我們也需要大量老錢,就用新錢和老錢按照一比一兌換,朱泚也不吃虧,卑職覺得他應該願意。”

郭宋想了想道:“朱泚本身就要用贖買的辦法給我們錢,用長史的辦法是不是太便宜他們了?”

潘遼微微笑道:“卑職並不是說放棄贖買,贖買當然也要有,比如說朱泚拿出三十萬貫贖買,我們稍微讓一讓,要二十五萬貫,然後就是一比一兌換新錢,趁這個機會新錢兌換出去。”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問道:“洛陽的新錢和老錢兌換比例是多少?”

“官方是一比一,但黑市是一百文兌一百二十文,據說不少官員因此發了大財。”

郭宋終於決定了,“就這樣!贖金加兌換加三年不得攻打兩浙道的承諾。”

..........

第二輪談判在三天後正式開始,雙方在當天上午便達成第一個共識,朱泚軍隊承諾三年之內不進攻兩浙道。

緊接着,雙方達成談判原則,用贖買的方式解決孟津關,不再涉及領土要求,但在談及具體贖買金額時,雙方產生了矛盾,張謙逸要價三十萬貫,而姚令言最多隻肯出十萬貫,差距巨大。

接下來兩天的談判,姚令言只是原則上同意了對方的附加條件,接受對方的提出的銅錢兌換,三十五萬貫新錢按照一比一兌換,然後張謙逸削減了五萬貫的要價,贖買價格降到二十五萬貫,而姚令言也增加了五萬貫,願意出十五萬貫錢贖買。

按理,雙方再各讓一步就可以達成妥協,問題就出在這裡,雙方都不肯再妥協了。

朱泚已經意識到冬天奪取孟津關並不難,孟津關的價值並不高,所以不肯再妥協,而郭宋給張謙逸的底線就是二十五萬貫,不能再低。

兩天後,在劉思古的建議下,朱泚也提出了附加條件,那就是晉軍五年之內不得從黃河北岸進攻孟津關和小平津關,如果郭宋答應,那就二十萬貫成交。

而郭宋也提出,把贖買的貨幣換成黃金和白銀,如果朱泚方答應,那麼他也可以接受二十萬的價碼。

在雙方來回拉鋸一般的討價還價下,雙方最終達成了協議。

第一,大秦國承諾五年內不再進攻兩浙道。

第二,雙方以一比一的價格兌換貨幣,三十五萬貫新錢兌換三十五萬貫老錢。

第三,朱泚用十五萬兩白銀和二十艘三千石貨船作爲籌碼,贖回孟津關。

第四,晉軍承諾五年內不從黃河北岸攻打孟津關和小平津關。

第五,撤軍時間從大秦國在協議上加蓋皇帝寶印算起,十天內晉軍撤退完畢。

第六,附加一個《過境備忘錄》,主要是允許士子去長安參加科舉。

在朱泚在協議上加蓋寶印的次日,晉軍開始分批乘船北上,與此同時,雙方的戶部開始緊密接觸,開始履行雙方協議上的錢財交割。

在這一點上,雙方都恪守承諾,雙方的交割一直延續到九月份才最終結束,九月初五,二十艘三千石的貨船滿載着晉王府購買的布匹駛入了天寶渠。

..........

時間一轉眼到了十月,隨着長安老城的全面翻新,越來越多的百姓前去參觀,郭宋還特地下令將未央宮周圍宮牆拆除,使它成爲一座類似曲江池的公園,允許普通人家攜妻帶子前去踏青遊玩,而且不需要花一文錢,這一點使郭宋贏得了長安百姓的高度評價。

漸漸的,大家都把長安城叫做老城,而原本的漢長安老城則變成新城,稱呼上顛倒過來了。

但真正吸引長安百姓的,還是光化門外大街,但光華門已經拆除,而北面的西安門依舊在,這條連接新城老城,長達八里的商業大街被正式命名爲西安門大街。

從正式開業的第一天,西安門大街便人潮洶涌,實際上,西安門大街又細分爲六條街,正東街和正西街,也就是臨河的兩條主街,然後它們背面又各有兩條街,叫做東一街、東二街以及西一街、西二街,一共六條街道,上千家店鋪。

這裡的商業模式和東市、西市完全不同,這裡是集中了吃喝玩樂以及購物、住宿於一體,以及各種民間藝人聚集的中央廣場,在大街中部的新光化門外面還修建了一座很大的馬球場,每天都有高水平的馬球隊在這裡比賽,引起了大批馬球迷助威。

在中部東西兩側還各有一座可容納上千人的戲院,有藝人不間斷地表演長安最流行的參軍戲和傀儡戲,深受百姓歡迎。

另外,每天中午和晚上各有一場花船巡遊,數十艘五顏六色的花船在漕河上巡遊,花船上近千名打扮花枝招展的舞姬、樂姬載歌載舞,引來了大量百姓在河岸上圍觀,盛況空前。

西安大街的商業模式實際上類似宋朝的瓦子,把各種商業、娛樂業以及服務業集中在一起,像紅白喜事、搬家移樹、修繕裝飾、房宅設計、寵物餵養、美容美髮等等服務業都有。

至於傳統的各種商鋪、酒樓客棧,賭館茶鋪,樂坊教坊,在北二街最裡面還集中了三十幾家青樓娼館,幾乎都是應有盡有,只要有錢,可以在這裡享受一切。

所以西安商業大街從一開業起,便深受長安百姓的喜愛,每天人潮洶涌,從未停息過,十二個時辰從不關門,甚至無數來自關中、關內、隴右、河東等各地的客人也紛紛慕名而來。

長安城也從今年的七月初一開始,正式廢除了長達百餘年的宵禁令,坊門全部拆除,夜間八座城門副門不再關閉,百姓可以自由進出,直接導致了兩大良性效果,一是商業興盛、市場繁榮,其次是城外的宅地價格大漲,很多富人開始去城外買地造宅。

長安的興盛也引來很多地方效仿,洛陽、元城、信都、薊縣、歷城這些藩鎮的都城,以及經濟發達的太原、揚州、蘇州、杭州等地都紛紛廢除宵禁,打通坊牆,修建商業大街。

但成都卻依舊保持着百年宵禁傳統,不允許有半點改變,這樣便導致商人漸漸開始流失,很顯而易見,長安更看重商業,官府免除商稅,商人更有平等的地位,當然吸引着成都的商人。

而成都卻恰恰相反,商人沒有地位,不能騎馬,不能坐馬車,不準穿長衣,只能穿短服,且只能穿黑、青二色的服色,不能和普通平民混居,住宅面積不準超過兩畝,不準參加科舉,不能進太學讀書,不許納妾。

其次是交不完的各種稅賦,光商稅就有三種,加起來達一成的稅,還有架間稅、鹽稅、茶酒稅、騾馬稅、契稅、宿稅、戶稅等等,宿稅是去年開始徵收,實際上就是租賃稅,租房子要交稅,外地人住客棧也要交稅,所以叫做宿稅。

和長安鮮明的對比,使成都的富商開始迅速流失,也有不少官員大聲疾呼,減輕稅賦,但稅收事關北衙和南衙的切身利益,任何稅收改革都只會讓百姓稅負增加,而不是減少。

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一百九十七章 突破封鎖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嶺南商機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四百九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一千零二十章 計中之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完善裝備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連續施壓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八百零八章 晚節不保(上)第九百七十一章 發現秘密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九百九十七章 小董爲餌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
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封來客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圍洛陽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千零八十章 動靜之間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結消息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陽船匠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臨于闐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一百三十章 晉升子爵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四百四十八章 劍指沙州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新相人選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三百七十六章 魚龍燈會(上)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一百九十七章 突破封鎖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七百七十九章 河北來客第九百四十二章 碎葉失陷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嶺南商機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四百九十五章 戰局逆轉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一千零二十章 計中之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完善裝備第九百二十八章 謀劃南撤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連續施壓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八百五十四章 趙州之戰第三百三十章 西市事件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五百八十二章 冒險一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八百零八章 晚節不保(上)第九百七十一章 發現秘密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九百九十七章 小董爲餌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