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攜之恩

孟郊連忙走上前躬身施禮,“請問幾位兄臺,如果沒有通關文牒,隴山關也可以走嗎?”

一名爲首商人看了他們一眼,笑道:“看來你們也沒有通關文牒吧!”

“正是,我們沒有通關文牒,六盤關守兵死活不肯讓我們過關,要我們去平高縣找刺史。”

“六盤關一向就是這樣,查得比較緊,但隴山關就不一樣,隴山關是稅關,憑稅單過關,沒有稅單就要補稅,我們好不容易纔搞到通關文牒,想從六盤關走,又不小心弄丟了,還得走隴山關,省不下這筆錢。”

“可是我們沒有貨物也要交稅嗎?”孟郊又問道。

“當然逃不了,只要往隴山關走都要繳稅,他們的名目叫做預繳稅,給你一張單子,買貨回來繳稅時抵扣,回來時確實可以抵扣,但稅額也要提上去,其實還是一回事。”

旁邊一名士子忍不住道:“可我們是讀書人,不是商人啊!”

爲首商人呵呵一笑,“你們還不明白嗎?他們只認錢不認人,其實稅也不多,每人一貫錢,你們把它當做買路錢就對了。”

這時,掌櫃走過來道:“去隴山關倒是不遠,出鎮往西南方向走,那邊有條商道,就比六盤關多走二十里。”

孟郊大喜過望,果然是車到山前必有路,他們買了些乾糧,問清了道路,便再次啓程,向西南方向的隴山關而去。

.........

郭宋返回張掖城數天後,粟特大商人史東來也帶來了沙陀的消息。

都督官衙內,史東來有些侷促地坐下道:“我三子已經替都督傳話,沙陀可汗公開表示,願意和都督交換戰俘,他們很快會派人過來。”

說到這裡,史東來稍微遲疑一下,又道:“都督,沙陀內部似乎有點不安定。”

“爲什麼這樣說?”郭宋極有興趣地問道,他明白史東來所說的內部不安定是什麼意思,就是內鬥加劇了。

“好像沙陀長老會對朱邪金海極爲不滿,一致要求可汗處死朱邪金海,但沙陀軍方卻支持朱邪金海。”

“沙陀有幾個部落?”郭宋又問道。

“沙陀最早有三個部落,處月部、處密部和預支部,後來不斷征服其他部落,又增加了烈山部、烏孫部、金山部、伊吾部四個部落,雖然有七個部落,但處月部還是處於絕對強勢,可汗以及重要官職都是由處月的貴族擔任,然後每個部落出三人,組成了長老會,很多重要事項都是長老會決定。”

“令郎是聽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嗎?”

史東來點點頭,“我兒子聯繫官員是沙陀負責財政貿易的土屯發,相當於我們的戶部尚書,這個土屯發平時也收了我們不少好處,他告訴我兒子,朱邪金海剛回到伊吾便被抓了,長老會要公開處死他,但當天晚上他就被心腹士兵救出,護衛他逃到高昌去了。”

“沙陀豈不是分裂了嗎?”郭宋笑問道。

“分裂暫時不會,沙陀軍方和長老會的矛盾由來已久,一般都是由沙陀可汗居中調解,只不過這次沙陀各部損失太大,長老會無法容忍朱邪金海。”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他有些不解道:“沙陀軍隊不就是來自沙陀各部,沙陀軍方又是什麼意思?”

“都督有所不知,沙陀軍隊由兩部份組成,一部分叫做沙陀處月軍,是沙陀軍主力,另一部分叫做沙陀部落軍,也就是處月部以外的六個部落出兵組成,平時不存在,只有發生大戰時才臨時組織。

平時就只有沙陀處月軍,沙陀軍方就是指他們,這次張掖大戰就是由一萬沙陀處月軍和兩萬沙陀部落軍組成,結果全軍覆滅,各部落都十分憤怒,長老會恨不得將朱邪金海五馬分屍才解恨。”

郭宋沉吟一下道:“沙陀的內部矛盾其實就是處月部和其他六個部落的矛盾,沒錯吧!”

“可以這樣說,處月部是宗主,其他各部都是僕從,以前沙陀處於上升階段,處月部吃肉,其他部落喝湯,雖然也有種種不公平的矛盾,但也能相安無事,一旦沙陀走下坡路,各種矛盾就會激化了。”

郭宋欣然道:“多謝史東主的幫助,以後史東主有什麼困難,可以直接來找我,我會盡力相助!”

史東來欠身笑道:“郭都督是做大事的人,能爲郭都督效力,也是我們家族的榮幸。”

史東來話中有話,郭宋豈能聽不懂,他笑着點點頭,“那就來日方長吧!”

.........

史東來告辭走了,長史潘遼這才走進來,笑道:“都督面子很大啊!史東來居然親自上門來拜訪。”

“是嗎?他不過是個商人,來拜訪我,居然還是我的榮幸?”

“都督有所不知,這個史東來可不是一般的商人,他是粟特最有名的三大商人之一,富可敵國,他一般都住在長安,因爲甘州局勢不穩,他才跑回來坐鎮,張掖處理好後,他就會回長安了,去年春天他回張掖,王連恩跑去拜訪他,可他卻稱病不見,只是讓長子接見王連恩,我在甘州四年了,他就從未來拜訪過我,人家是宰相府上的常客,連元載都對他客客氣氣,一般官員他根本就瞧不起。”

郭宋笑道:“他在張掖的生意很大嗎?爲什麼要把根基放在張掖,我有點不太明白。”

“都督不知道甘州是粟特人的聖地麼?”潘遼表情有些驚訝。

郭宋搖搖頭,“我不明白,爲什麼?”

“粟特人就是漢朝的昭武九姓,在甘州生活了上千年,漢朝時被匈奴擊敗,被迫西遷到蔥嶺以西的河中地區,改爲粟特九國,還有一小部分昭武胡人則分居河西走廊各地,雖然遷徙了幾百年,人種都變了,但粟特人依舊把甘州視爲故鄉,張掖一直就是很多粟特大商人的根基之地,以後都督就慢慢知道了。”

“好吧!潘長史找我有事?”郭宋笑問道。

潘遼低聲道:“都督真要和沙陀人談判?”

“當然,我要把被俘的唐軍弟兄交換回來,談判是必須的。”

潘遼躊躇片刻道:“這件事是不是應該由朝廷來主導,都督忘記了當初常相國指責的那件事嗎?”

郭宋笑了起來,“說我私通思結對吧!”

潘遼點點頭,有點不好意思道:“我在朝中也有好友,所以特地打聽了都督過去的事情,請都督莫怪。”

郭宋擺擺手,“這是小事情,不必解釋,不過我相信有了常袞的前車之鑑,不會再有人把私通異族這個帽子栽在我頭上,況且我交換的是甘州軍士兵,作爲甘州主帥,交換戰俘不是很正常嗎?沒必要讓朝廷來插手?”

“或許是卑職太謹慎了,都督既然已經決定,卑職一定會全力準備。”

“剛纔我聽史東來說,朝廷已經下旨表彰甘州,甘州軍將領和都督府官員都官升一級,我要恭喜潘長史了。”

潘遼頓時又驚又喜,他現在是正六品上階朝議郎,如果升一級,他就是從五品的朝散大夫,對他來說,這可是至關重要的升官啊!

“都督,這....這消息可屬實?”他激動得聲音都顫抖起來。

“應該是真的,我在給天子的快報中,專門提到了都督府官員的備戰之功,不光是潘長史,其他官員都應該升了一級。”

潘遼站起身,感動得深深施禮道:“人人都說都督愛護下屬,我現在才深切體會到,都督的提攜之恩,卑職銘記於心!”

..........

黃昏時分,一名騎兵從遠處疾奔而來,直接奔進了張掖城,騎兵在郭宋府門前翻身下馬,對門口士兵道:“替我稟報都督,大斗拔谷有緊急情況!”

郭宋手下現在有四十名親兵,分別由楊駿和趙秀統率,駐紮在都督府旁邊的小軍營內,每天府外有四名士兵站崗,一名士兵連忙進府去通報。

很快,士兵出來道:“把身上兵器都放在外面,然後跟我來!”

報信士兵將橫刀、匕首以及戰馬都交給守衛,他跟隨士兵匆匆走進府邸,來到了外書房,郭宋已經在這裡等候了。

他面前擺放着一張大斗拔谷的地圖,郭宋正凝視着地圖,上面被他標註幾處紅色圓圈,那是可以駐兵的險要之處,除了谷口的土牛堡外,其他險要之地都在吐谷渾人的控制之下。

大斗拔谷那邊的情況郭宋一直很關注,直覺告訴他,吐蕃人絕不會在爭奪河西走廊的戰爭中缺席。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八百八十九章 非凡建議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六百四十九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子磨礪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九百四十章 秘密爭取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七百四十七章 淮北無魚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六百零八章 談判使者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三分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獵第二百四十五章 血戰九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九十二章 遠方噩耗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一百零一章 同官夜客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大戰前夕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三百七十章 酒樓偶遇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八百八十九章 非凡建議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挖掘線索第六百四十九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返成都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子磨礪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九百四十章 秘密爭取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禍起蕭牆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二十七章 武道大會(七)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七百五十一章 長安舊城第七百三十章 霹靂手段第八百零五章 全家出遊第七百四十七章 淮北無魚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五百五十四章 中原異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六百零八章 談判使者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八百七十七章 碎葉染痾第八十二章 緊急事件第一百八十八章 正面激戰第九百九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九百四十六章 趁機而入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四百七十章 以暗對暗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二百七十一章 奮勇搶地第二十五章 武道大會(五)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外圍之戰(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五百六十四章 新人舊婦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市酒坊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三分第一百一十五章 甘雨現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四百七十三章 京城童謠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四百一十三章 籠絡衙官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宦官讀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