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

聽到這個消息,皇上沉默了良久。之後突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周圍的人都被嚇了一跳,紛紛上來勸解。皇上終於緩了過來,說:“突利是我的結義兄弟,他這麼一走,我們再無相見之日了。”說到動情處,又一次哭了起來。就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到了,很顯然他已經事先知道了這個消息。看到皇上哭成這個樣子,趕緊說:“陛下,突利可汗過世果固然令人傷感,但對咱們大唐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聞聽此言,皇上睜大了雙眼,長孫無忌不慌不忙地說:“突利可汗是真的歸順大唐嗎?還是迫於大唐國威而行權宜之計?古人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並非虛言。”皇上說:“上古的時候,華夏不過地處一隅,處於夷狄的叢林之中,到了周朝行分封之際的時候,已經有了廣袤之疆域。到了秦朝的時候,海內之地,盡歸華夏所有,海內之人,竟是華夏之民。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只是因爲過去很多夷狄之人仰慕中原之風俗,從而如同萬流歸海一樣,紛紛以夷變夏。”

長孫無忌說:“從長遠來說的確如此,可如果站在當時當地。夷狄之人會覺得自己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變成華夏嗎?他們也曾經爲自己的風俗感到驕傲,他們也曾經想着佔據華夏之地,奴役華夏之民。”皇上說:“朕理解你的心意,你記住心中可以如你這麼想,但是絕不能讓外人知道,見到夷狄之人,一定要把禮數盡到,一定要讓對方感覺你是自己人。”長孫無忌說:“這個臣已經想好了,請陛下派臣爲朝廷制史,前往參加突利可汗的葬禮。”皇上說:“要按照親王的級別,要凸顯突利可汗生前作爲皇帝結義兄弟的榮耀。”長孫無忌說:“底下派我去做這件事情,他們立刻就會感覺皇上與突利可汗的關係非比尋常。”兩個人又在一起商量了葬禮的細節,之後房喬、李靖、戴胄、魏徵、馬周被請到了御前。

如此這般一說,房喬說:“讓長孫太尉出任制史,對於突利可汗來說,絕對是頂了天的榮耀,臣附議。”其他人也都表示附議。皇上說:“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隨後,就把制史的印信和節杖賜給了長孫無忌,就在這個時候房喬說:“陛下打算派何人作爲副使?”皇上想了想說:“房先生是不是有屬意的人選?”房喬說:“陛下,臣以爲富士一直還是讓長孫太尉自己挑選比較好。”很顯然房喬知道長孫無忌和皇帝的特殊關係,自然樂得賣給長孫無忌一個人情,正所謂今日留一物,他日好相見。長孫無忌卻並不怎麼喜歡房喬在這裡賣好,因爲憑藉他與皇上之間的關係,皇上自然會挑選一個由他屬意的人選作爲副使。現如今被房喬橫插這麼一槓子,人情也就落到了對方那裡,但也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說:“多謝房先生好意,要不是房先生提醒,我都把副使的事情給忘了。”這話雖然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表達感謝,實際上在表面的客氣之中卻有弦外之音,他是告訴房喬務實的事情老子早就注意到了,哪裡用得着你來提醒?

緊接着長孫無忌又說:“房先生善於舉人用人,就請房先生推薦一個人做副使吧!”房喬倒也沒有客氣,直截了當的說:“此次出使事關重大,臣以爲應該派出一個經常出使的人作爲副使以保周全。”皇上捋着鬍鬚點點頭說:“你說的應該是唐儉吧!”皇上說:“最近唐儉老是在宮裡陪着朕下棋,這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悶了,讓他出去散散心也是好的。”皇上說出這種酸溜溜的話,旁人自然知道皇上這是又輸了棋。長孫無忌卻並不喜歡這個任命,在他看來,以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完成這個使命。把唐儉這樣的人派出來,分明就是彰顯朝廷對自己的不信任。

長孫無忌在那裡不愉快,皇上自然都看在了眼裡,所以等那些廷臣走了之後,皇上說:“房先生這樣安排大概是出於一片公心,你不用和他計較,朕相信一定能夠完成使命。”長孫無忌趕緊說:“只是這一趟回來之後,衆人一定是這樣議論的,如果是帶着榮耀回來,人家就會說,都是唐儉的功勞。要是出使不順利,許多人都會說這是太尉的過錯。”皇上捋着鬍鬚點點頭說:“你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但事已至此,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唐儉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我想他會處理好的。”明日一早,事先已經得知消息的唐儉已經派人到宮裡告假,說自己偶感風寒,以至於頭昏眼花,手腳無力,不能夠陪長孫太尉出使。皇上大吃一驚,立刻派內侍前往探視。果然看到唐儉躺在那裡,面色蠟黃,額頭上冒出斗大的汗珠,嘴脣上長出一串燎泡。那時回到宮裡,如此這般一說,皇上立刻從地上站了起來,說:“這麼說他是真的病了?”

於是親自出宮去探視,聽說皇上來了,唐府上下亂作一團。皇上也沒有顧得上什麼禮節,直接衝到了唐儉的臥室。看見唐儉有氣無力的躺在那裡,皇上衝上去抓住他的手說:“你現在還好嗎?”唐儉說:“陛下,臣不能行禮了。”皇上說:“事到如今,你只要能把病醫好就可以了。”唐儉說:“請陛下安排合適的人頂替臣的位置,此次出訪非同小可,絕對不能出任何差池。”皇上捋着鬍鬚說:“你老實告訴朕,長孫太尉擔任制史,有什麼問題嗎?”唐儉說:“長孫太尉富有大才,外出擔任制史實際上是小用,正所謂過猶不及。”一聽這話,皇上就開始撓頭了,唐儉說:“臣以爲此次長孫太尉了不能只是一味談皇上與突利可汗之間的兄弟之情,也要拿出宗主的氣派來。”皇上說:“你說的很對,你給朕推薦一個合適的副使吧!”

唐儉笑着說:“副使一職還是應該有長孫太尉自己去選,臣就不多嘴了。”從唐儉的府上回來,皇上開始想一個問題。從唐儉的建議來看,房喬推薦唐儉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顧及到長孫無忌的顏面,皇上還是決定讓長孫無忌自己選定副食。長孫無忌經過反覆琢磨,他挑中了一個叫褚遂良的小官,褚遂良跟着長孫無忌來到宮中面聖,皇上仔細的端詳了一番,說:“你對於副使一職有何見解?”褚遂良說:“陛下,副使顧名思義,就是要輔佐制史完成使命。”皇上說:“你要記住,朕不是隻給長孫太尉使命,也是給你的使命,你不是在輔佐制史,而是和制史一起爲朝廷效力。”褚遂良趕緊說:“陛下,臣以爲制史和副使之間應該分出主次,如果因爲彼此制衡,畢竟不能完成使命。”

皇上說:“你覺得長孫太尉作爲知識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嗎?”褚遂良說:“長孫太尉乃國之重器,作爲致使實在是擡舉了突利可汗。常言道過猶不及,在這方面臣一定會更加謹慎。”聽見褚遂良也點到了這個問題,皇上終於放心了,於是把印信交給了褚遂良。在使團出發的前一天,褚遂良又一次來拜訪唐儉。唐儉閉門不見,而是派一位家丁告訴他,說:“我們家阿郎說了,你趕緊回去吧!要是讓外人看到這一幕,那些人就會把此次出訪的功勞算到我們阿郎的頭上。”褚遂良走了,唐儉終於放心了,家丁說:“阿郎,這一次咱們算是躲過了一劫。”唐儉說:“褚遂良來向我諮詢,這件事情是瞞不住的。”家丁說:“這麼說咱們還是有可能會得罪長孫太尉。”唐儉說:“也不一定,因爲在給褚遂良建議的時候,我故意買了個破綻。而這個破綻一定是長孫太尉可以識破的,這樣此次出使的功勞一定在長孫太尉的身上。”

使團出發了,望着沿途的風景,長孫無忌顯得感慨萬千,說:“山中只七日,世上一千年。在長安呆的久了,不知道外面已經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褚遂良說:“這都要感謝長孫太尉的得力輔佐。”長孫無忌說:“可是現在人們都說房喬和杜如晦是當朝名相,可以於當年的蕭何、曹參、丙吉、魏相相提並論。至於我,根本沒有人提起,非但如此,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傢伙跑到御前說我全寵過盛,應該遏制了。”褚遂良說:“房喬和杜如晦在機要當職,一舉一動盡在天下人的眼裡,他們的功勞爲天下所知,又有什麼可稀奇的呢?長孫太尉不計功名,一直在幕後付出,特別是在玄武門之遺發生前,太尉是僅有的,還能夠陪在皇上身邊的人,可以這樣說沒有太尉當初鼎力支持也就沒有今天陛下如此宏偉的基業。”長孫無忌一聽這話說:“都是我不計功名,所以不爲世人所知。”

一聽這話,褚遂良立刻來了精神趕緊說:“太尉,你就是人太好了,陛下太過於忠誠,對自己考慮的太少,要不然何至於如此的委屈?”言到動情處,竟然流了眼淚。一路上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突利可汗的轄區,當地官員早已經在那裡等候。爲了接待長孫無忌他們算是盡了最大的能力給予禮遇,而長孫無忌坦然受之。走了一段路之後,他覺得有些不對勁了,如果自己就這麼橫着一路走過去,從禮制上固然沒有任何問題,可是在當地人的觀感上卻十分不妥。於是隨着越來越接近突利可汗的牙帳,長孫無忌儀仗的規模隨之縮減,到了牙帳所在之地,他們索性步行而入。長孫無氣與突利之間,並無交往,然而此時他卻在靈前嚎啕大哭。

因爲他哭的實在是過於逼真,在場的所有人都相信,兩個人之間一定有非常深厚的交情。整個葬禮是按照夷狄的風俗進行的,儀式結束之後,長孫無忌便要啓程回長安了。當地官員一直送到郊外,而在這期間,長孫無忌也沒有使用車馬,一路步行。到了臨別之際,長孫無忌說:“到了長安之後,我一定把諸位的心意如實的稟告陛下,現如今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胡漢,這真是千古未有的盛事。”說到這裡,大家都顯得非常的激動,之後長孫無忌翻身上馬,使團成員馬蹄激起的塵埃裡。到了傍晚時分,他們在一個地方露營。就在此時耳邊突然響起了馬蹄的聲音,長孫無忌非常的警覺,立刻從枕頭底下取出一把橫刀,快步跳到賬外,只見一夥胡人正叫喊着殺了過來,當時所有的隨行人員都已經拿着刀等在那裡了。長孫無忌仔細的觀瞧,發現來的不像是軍隊,而更像是一夥歹徒。於是不由分說衝過去砍殺一番,不過是一頓飯的功夫,那些人都變成了屍體。

長孫無忌嘆口氣說:“看來胡漢之間放下芥蒂仍然是一件極難的事。”褚遂良說:“我記得皇上曾經說過以夷變夏的事,這件事說起來很容易,可當他真的發生的時候,卻不是那麼回事,這往往意味着曠日持久的征戰,所謂以夷變夏,不是人有意爲之,而是在長期的征戰和交往當中不知不覺發生的。”長孫無忌說:“放心吧!只要刀攥在咱們自己的手裡,胡人憑他怎麼折騰咱們都不怕。”褚遂良說:“這麼說當然沒有問題,可是每興一次戰事,就會有很多百姓被徵去服勞役,百姓就會有很多錢糧被徵走。”長孫無忌說:“放心吧!我相信日子一長一切都會變的。”話雖然這麼說,可是在他的目光之中卻充滿了焦慮,褚遂良說:“太尉與房先生說過這個問題嗎?”長孫無忌說:“你真是時刻都忘不了房先生。”對於這樣的質問,褚遂良也顯得非常坦然,說:“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誰沒有想着在將來的某一天執掌機要,如果能夠跟房先生一樣,做相國不輸古人,我這一生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長孫無忌說:“看來連你也瞧不起我。”褚遂良說:“太尉不必難過,以房先生的年紀,他做相國的日子也不會太久,總有一天太尉一定也會執掌機要。”長孫無忌說:“房先生執掌機要天下沒有什麼議論,可我要是執掌機要,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說我權寵過盛,也不知道他們會想出多少種遏制的辦法來對付我。就因爲我是外戚,平白無故多了這麼多的質疑。”褚遂良說:“太尉,說句不怕你笑話的話,我之所以願意追隨太尉,是因爲我曾經找人算過卦,太尉有周公輔成王之命。”長孫無忌說:“你高看我了。”嘴上雖然這麼說,心中卻樂開了花。雖然他這個妹妹讓他做不了尚書左僕射,但是妹妹生的兒子註定是要做皇帝的,而他作爲皇帝的親舅舅,必然是皇帝所倚重的人。

想到這裡又覺得那個平常愛說大道理的妹妹可愛了許多,回到長安之後,把一路上發生的事情如實的告訴了皇帝,皇上說:“那些人的遺體都埋了嗎?”長孫無忌說:“都埋了。”皇上點點頭說:“沒想到在出使這個方面,唐儉也會出餿主意。”長孫無忌說:“陛下,這是怎麼回事呢?”皇上就把自己如何問計,以及褚遂良去請教唐儉的事說了,此言一出,褚遂良當然非常的緊張。皇上說:“好在你能夠隨機應變,沒有被唐儉的話所蠱惑,最終纔沒有鑄成大錯。”長孫無忌說:“都是臣不好,沒有很好的完成使命。”皇上說:“不,朕覺得你已經很好的完成了使命,封賞的事情容日後再議。”長孫無忌說:“別人的封賞不宜拖延,至於臣的大可不必着急。”

這個時候褚遂良算是着了急,但是仔細一想,如果能夠因此而成了長孫無忌的心腹,這可比一點點封賞值錢太多了。於是也跟着說:“皇上臣的封賞也可以延後。”這個時候皇上卻不樂意起來,說:“這是何意?這是怪朕賞的太遲嗎?封上這件事本來就是應該先交給有司討論,有了成案之後才由尚書省報道中書省,再由中書省擬定章程交到門下省去審覈,之後才由朕發佈詔書執行。”褚遂良說:“陛下誤會了,一來長孫太尉是陛下親戚,如果封賞這件事情稍微延後,就可以讓百官之中那些喜歡發牢騷的人不再有發牢騷的藉口。”皇上說:“你們的心意朕知道了,先回去吧!”從宮裡走出來的一路上,褚遂良一直忐忑不安,長孫無忌突然回頭看着他說:“你想依附在我的門下?”褚遂良拱手說:“這是下關的心願。”長孫無忌說:“你應該知道陛下不喜歡有人拉幫結派。”

褚遂良說:“這不是拉幫結派,是我對太尉心悅誠服。”長孫無忌說:“那你可要記住了,既然拜到了我的門下,就得守我定的規矩,要是稍有違反,我定不輕饒。”褚遂良立刻跪在地上說:“遠視死追隨太尉。”這個時候天空之中突然飄起了雪花,房喬等人冒着風雪來到了宮中,皇上提起了封賞的事,房喬說:“這原不是什麼大事,我們只要因循前例就可以了。”皇上說:“這次出訪的可是太尉。”房喬說:“如果陛下覺得上次的規模不夠,可以私下裡再賞給他們一些東西,至於朝廷的賞賜,則不能再增加,請陛下想一想,是這一次增加了,下次有人出訪增不增加。臣以爲封賞的規模應該根據他所做的事來確定,而不是根據當事人的職位來確定。”

溫彥博說:“陛下,陳以爲應該根據職位的不同而確定規模不同的賞賜,否則如何區別尊卑貴賤呢?”房喬說:“一個人之所以尊,是因爲他的德行,是因爲他對朝天的功勞。更高的職位意味着更好的德行,更大的功勞。功勞和德行都是在事件當中體現出來的,所以臣以爲以事論風尚最爲公道。”魏徵說:“陛下,臣贊同房先生的主張。”皇上笑着說:“那好吧!這件事就依房先生、魏夫子所言。”明日朝會,兵部尚書侯君集啓奏說:“陛下,臣昨日接到奏報,太僕寺丞李世南在當党項屬之地開拓十六州,請陛下酌情封賞。”皇上捋着鬍鬚笑着說:“這個李世南沒有讓朕失望,也要感謝房先生薦人得力。”溫彥博說:“陛下,臣覺得對李世南的封賞應該剋制。”魏徵也說:“臣也覺得應該剋制,要是官員們都如法炮製,天下如何能夠安寧呢?”皇上說:“王先生,你看呢?”

房喬說:“臣以爲對李世南的封賞只需因循之前的例子就可以。”皇上有些不耐煩的說:“你怎麼老是想着因循前例呢?難道就不能想出一些新的辦法嗎?”房喬笑着說:“如果舊的可以用,爲什麼要有一套新的辦法呢?每一套方案出來,都會讓衆人無所適從,等到花費很大的心力逐漸適應它之後,又會有新的方案出來。如此交相更替,百姓就始終處於疲倦之中。若想讓百姓安逸、天下清靜,就應該牢牢的記住,制度宜簡不宜繁,宜舊不宜新。”溫彥博說:“臣以爲此論不妥,天下之事瞬息萬變,是遲疑而終,抱殘守缺,秦國何以富強?漢朝何以興盛?”房喬說:“商君赴死之後,文惠王不改心法,之後秦王歷代因循,才終於有了秦國的富強,如果他們一朝一改,他們必定會自亂陣腳,哪裡還有東出爭天下的精力呢?”午夜時分,我一個人對着窗戶,望着窗外的明月,一邊念着古人的詩文,一邊飲酒。

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348莫離支遣使獻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
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348莫離支遣使獻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