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

長樂公主從大內出來,回到家把皇帝的話告訴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說:“你說的是真的嗎?”長樂公主說:“父親的確是這樣說的,至於會不會發生什麼變化,我也說不準,明日你見了他自己去確認吧!”長孫無忌捋着鬍鬚說:“但願陛下能夠收回成命,要是他執意要讓我去做趙州刺史,咱們一家人就不得不分開了。”長孫無忌不願意離開長安是真心的,長期以來,它的謀劃都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爲周公或霍光的人物,要是按照皇上說的那樣去趙州做了刺史,那他不過就是一個世襲的地方官而已。駙馬也不願意父親跑到趙州去做刺史,因爲那樣的話他就。幾乎成了入贅的女婿。本來做駙馬日子就不好過,還好長樂公主爲人謙和,若是跟高陽公主一樣,長孫無忌可沒有房喬那樣的隱忍,而高陽公主又是一個非常蠻橫的人,長孫家一定會天翻地覆。而這個時候皇帝陷入了沉思,望着屋頂,感覺自己的雙手是如此的無力。

太監看皇帝這個樣子趕緊說:“陛下,司徒也是爲江山社稷着想,陛下何必爲此發愁呢?”皇上說:“朕希望他們的子孫能夠與朕的子孫一起守護大唐的江山社稷,沒想到他們會因此有這麼多的怨言。”太監說:“陛下,這些人已經習慣了京兆的繁華,驟然把他們打翻到地方上去,他們又如何能夠忍受那邊的蕭瑟呢?”皇上說:“朕的一番好意,你說他們怎麼就不領情呢?”太監說:“恕小的直言,其實這件事錯在陛下不在他們。”一聽這話皇上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陪着笑臉說:“真是難得,連你都能給朕諫言,你說吧,朕究竟錯在了什麼地方?”太監說:“分封功臣是大事,這件事陛下應該與羣臣商議,而不是跟一羣儒生來定這件事。過去陛下有什麼事情一定要諮詢房先生,有房先生幫忙謀劃,事後證明每件事都能夠謀劃的周到細緻,現在不同了,與陛下一起議事的這些人大多在實務方面比較欠缺,他們不過是讀了很多書,書能夠幫人,但有時候也能夠把人帶到溝裡。”

皇上說:“你說的有道理,不過事已至此,已經無法挽回了。”太監說:“如果陛下還相信那些朝臣們有什麼事情就該找他們商議特別是一些大事,如果陛下對他們不是很信任,就應該用另外一羣人來替換他們。”皇上說:“你能夠如此直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朕感到很欣慰,如果說那些儒生說的不是很靠譜,你一個太監說的又能對到哪裡去呢?”因爲天還沒有完全變暖,特別是夜晚的時候,天上的星星甚至冒着寒氣。皇上一直忙到很晚才入眠,明日早早的起來又開始忙碌,皇上的生活大致如此,所以說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山珍海味,天下的妙物都集中到這裡,可皇上卻並沒有太多時間去享受這些,因爲他每天都有大量的公務需要處理,等所有的事情都忙完了已經精疲力盡。

明日一早,長孫無忌來到大內。見了皇帝幾次欲言又止,皇上說:“以後有什麼事你自己來說,朕不希望長樂公主捲入到這種事情上來。”長孫無忌說:“陛下不願意扯上她,我也不願意。”皇上說:“你就那麼不願意爲朕分憂嗎?”長孫無忌一臉不以爲然的說:“想必陛下已經讀過於志寧和馬周的奏章了吧!陛下覺得此二公主張如何?”皇上說:“他們的主張與秦始皇李斯差不多。”長孫無忌說:“關於分封的利弊,朝廷已經討論多次了,每次的結果都差不多,就是想要通過分封去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這是不可能如願的。很多人說周朝有八百年的社稷,其實真正周天子說話算數的時間並不長,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周朝形同虛設,特別是到了戰國的時候,諸侯個個成王,周依然成了偏安一隅的小國,與諸侯爭雄的底氣都沒有,哪裡還敢以周朝自居呢?”

儘管大臣們苦口婆心的說,皇上還是特別願意相信分封能夠讓唐朝延續的時間更長。就在這個時候,房喬來到了御前,見禮之後入座,皇上說:“房先生來有什麼事嗎?”房喬拱手說:“我來向陛下請教執意分封功臣的原因。”皇上說:“大臣們都喜歡說風風之弊,難道你們就不能說一說分封的好處嗎?難道朕的這些想法就一點道理都沒有嗎?”房喬說:“陛下的想法自然是有道理的,陛下的道理是相信對自己有利的事,無論他聽起來是多麼離譜。如果分封就能讓天下太平,那治理天下豈不是太簡單了。”皇上說:“諸侯各自治理所在之國,比皇帝治理天下是不是會好一些?”長孫無忌說:“陛下覺得自己一個人在治理天下嗎?”皇上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等這些人都走遠了,有一個人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魏王李泰。皇上說:“你說他們說的那些話有道理嗎?”李泰拱手說:“這些人可都是陛下的股肱之臣,他們能夠如此一致地反對陛下分封的主張,不說主張的對錯,他們這麼做一定有他們的原因。”

皇上說:“你說說看能有什麼原因呢?”李泰說:“其實陛下也是爲了他們好,他們之所以不領陛下的情,是因爲他們看中的是眼前的榮耀,而陛下爲他們謀劃的是將來的利益。比方說在舅舅的眼裡一個趙州刺史算什麼呢?他更願意在朝裡做個司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足以影響天下大事。如果是房先生,他更不願意去哪個州做個刺史了,身居端揆十有五年,是享譽天下的智囊,不說他自己的想法如何,陛下真的願意把他放到地方上去嗎?以他的才華治理一個州實在是太浪費了。”皇上說:“可以仿照周公的例子,他留在朝中左尚書省左僕射,他的兒子可以去做刺史嘛!”

當天皇上特意召見了皇嗣,說:“朕想讓功臣在各州刺史,你覺得如何?”皇嗣說:“恕臣直言,這個主張不可行。”皇上說:“你就不能順着朕的意思說嗎?”皇嗣說:“如果我們只論父子,如果只是涉及家事,順着父親倒也沒什麼。這件事很大程度上決天下能否長治久安,臣怎麼敢在這一件事上徇私又欺瞞陛下呢?”皇上說:“既然你說的如此斬釘截鐵,你就說說自己的主張吧!”皇嗣說:“不敢欺瞞陛下,這件事情我請教過房先生,我覺得他說的很對。”皇上有些不耐煩的說:“房喬已經開始爲你謀劃了嗎?”一聽這話皇嗣被嚇得臉都白了,說:“陛下,記得母親在世的時候,曾經力保過房先生,臣也願意保房先生,說實在的,臣的弟弟當中有才華勝過程的,他陛下的大臣當中有才華勝過房先生的嗎?換掉了房先生,陛下再難遇到這樣的良相。”

聞聽此言,皇上原本如同冬天般寒冷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像春天般的溫暖,笑着說:“你能看到房先生的才幹,說明你還是有救的,回去之後好好向他請教,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發現人才使用人才。”皇嗣答應着出去了,皇上莫名的感到一陣空虛。眼睜睜的看着時光流逝,日月流轉,看着自己一點點變老。他拿着鏡子仔細的端詳着自己,發現自己已經變得蒼老了很多。再看看身邊這些大臣,一個個眼已經老態龍鍾,其中變化最大的莫過於房喬了,他看起來是如此的衰老,但是聲音洪亮、思維清晰,皇上說:“也許這件事情應該好好的問一問他。”於是房喬被請到了御前,有些話不好意思直接說出口,皇上當着他的面繞起了彎子,說:“管子病重,齊桓公過府探望,問到他百年之後,合人可以接相位,管仲不置可否?齊桓公一口氣說了,四個人,管仲都不是很滿意,但他執意要求齊桓公去掉其中三個小人。就這件事情而言,有的人說管仲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房先生是怎麼看的呢?”

房喬說:“陛下,觀衆之所以沒有像齊桓公推薦合適的人,是因爲他也沒有發現合適的人。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能要求一個人具備所有的優點。陛下提到用人,臣以爲最懂用人的莫過於漢高帝,在他快要駕崩之際,呂后向他諮詢了相國的人選,漢高帝說出了自己心儀的人選,並且說明了這樣安排的理由。如果陛下一定要臣推薦的話,臣以爲馬周有呂望之才,周公之謀,若要經營天下,怕是稍顯不足。”皇上說:“何出此言呢?呂望和周公都是難得的大才,都有經營天下的經歷,爲什麼到了馬周這裡就不行了?”房喬說:“馬周的問題不在才幹,而在性情,只有纔不外露的人才能經營天下,馬周鋒芒畢露……”

皇上與房喬討論馬周的事情,姑且按住不表,這說苗山幽和白肥兒兩個人在西域發現諸多異常之後,發現很多事情的根源都在高昌,於是潛入高昌,希望能夠了解個究竟。到了高昌的王城,更加感覺這裡的氣氛異常。這裡的人對來自大唐的人充滿了警惕,特別是一些穿着官衣的人。還好我們兩個穿的都是便服,再加上都長得有點像胡人。於是我們自稱遊蕩四方的西域遊俠,來到這裡之後,大講自己在唐朝的見聞。很快就引起了當地一些人的注意,不久之後,我們兩個就被當地的官員請去喝馬奶酒了,那位官員目光炯炯有神,看上去三十歲出頭,表示願意出錢資助我們繼續到大唐旅行,希望我們能夠把大唐的山川地貌描繪出來。

白肥兒說:“這可是殺頭的事啊!不管你們給我們多少錢都不敢做的。不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你們應該能夠從你們的人當中選到願意爲你們賣命的人。”對方說:“你們兩個雖然一副胡人的長相,但是說的一口標準的唐音,我看你們兩個舉止十分穩重,相信你們能夠出色的完成任務。”白肥兒說:“我能不能冒昧的問一句,你們這是打算幹什麼呢?”一聽這話對方立刻警覺起來說:“不該打聽的不要亂打聽,否則引火燒身可不是鬧着玩兒的。”白肥兒說:“多謝提醒。”然後就不置可否,對方看着我說:“不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嗎?只要二位肯合作,我們不惜重賞。當然,如果二位想要算計我們,那請你們放心,無論你們逃到天涯海角,我們一定會將你們繩之以法。”我陪着笑臉說:“難得你這麼瞧得起我們,我與這位兄臺都是信佛之人,我們之所以來到高昌,是因爲我們非常仰慕貴國的大王,那可是赫赫有名的轉輪聖王,在整個大唐所有佛教叢林,沒有人不知道他的,也沒有人不仰慕他,大家都期盼着他來做大唐的王。”

對方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因爲驚喜來的太突然。我進一步說:“只要能讓我們見一面高昌王,我們兩個願意不計報酬爲他效勞。”對方歡喜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我們兩個被安排到滿意歇息,底下的人接到上面的命令,我們必須待在館驛之中,若是想要強行離開,他們被授權直接將我們斬殺。約莫過了兩三天的樣子,對方興高采烈的跑來告訴我們,大王已經打算見我們了。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上了銀安殿,見了高昌王。這個時候才注意到,裡邊很多設置都已經構成了僭越,只見鞠文泰穿着一身鍺黃袍端坐在座位之上,我們行禮之後,鞠文泰說:“聽說你們非常仰慕我,你們的皇帝不是很了不起嗎?頂着天可汗的名號,實在不知道仰慕我做什麼。”

我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面對着鞠文泰,點頭哈腰,一副奴才相,拱手說:“我們都是信佛之人,聽說大王也幸福,而且是了不起的轉輪聖王,我們雖然是唐人,但是非常願意追隨大王。”鞠文泰說:“你們能有這樣的想法太好了,除了你們兩個在大唐,還有人吃相似的想法嗎?”我決定再添一把火說:“這些年我們走南闖北,發現大唐信奉佛教的人佔到三分之二,信奉道教的人不到九分之一,由此看來,只要大王行義兵,大唐的百姓一定會單食壺漿以迎大王。”再一看鞠文泰已經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眼睛閃閃發光,說:“真是太好了,要是有朝一日,我得了大唐的天下,你們二位一定會得到不錯的風尚,你們就像是喜鵲一樣給我帶來了好消息。”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出去打探消息,但我們可以通過與看守我們的人進行交流,得到的東西反而比出去隨意找人打聽要好的多。白肥兒是一個非常擅長交際的人,即便是在被軟禁的情況下,他仍然通過展示自己的魅力,交到了很多朋友。這些人都以爲我們是真心仰慕鞠文泰的順民,他們都相信,拿下大唐實在是輕而易舉的事。通過與那些看守我們的人以及與前來問候我們的人進行交流之後,我們得到了更多關於高昌與處月、處密合謀襲擊焉蓍的一些細節。原來這件事是高昌王鞠文泰一手策劃,他們還有更大的謀略,就是希望通過與薛延陀部進行接觸,他們相信只要曉以利害,薛延陀部一定會背叛大唐。夜深了,我們開始用地上畫字的方式進行交流,這麼做是爲了避免被看守我們的人偷聽。白肥兒說:“鞠文泰對自己的評價越來越高了,我覺得這個人很像是春秋時期的宋襄公。”我說:“讓他再開心一段時間吧!再過些日子他就要倒大黴了。”其實在高昌發生了一些變化,早就引起了皇上的警覺。

前線的緊急戰報不斷的送到長安,皇上說:“鞠文泰這個人雄心勃勃,我們可以藐視他們,但不能輕視他們。”在政事堂廷臣經過討論之後,房喬說:“我們已經接到線報,高昌王派使節去了薛延陀部的駐地,我們是不是也派人過去爭取一下?如果他們遙相呼應、兩頭攻擊,對於我們來說將會是很大的壓力。”皇上說:“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鞠文泰這個人雖然被吹成是什麼轉輪聖王,在他的國中有不少信佛的人,而佛最重要的就是慈悲,這個鞠文泰自從登基之後就開始大興土木、廣建寺廟,而且不斷的給廟裡施捨財物、施捨勞力,總而言之,廟裡的比丘和比丘尼們過得非常的清閒,他們對鞠文泰的擁戴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但是一般的老百姓恐怕沒有那麼喜歡他,有時候心裡想的和實際上都是兩回事,你信不信滅高昌的時候,我們可能不費吹灰之力。”

鞠文泰果然派人去了薛延陀部,而且讓使者帶了一封書信給真朱可汗,大致的意思是。鷹、貓都有自己的天地,薛延陀部雄踞北方,擁有大批的土地和人口。何必懼怕大唐呢?只要你割斷與大唐之間的聯繫,長城以北的土地都是你的。按照鞠文泰的設想,真朱可汗在看到這篇東西之後一定會興奮異常,然後懷着愉悅的心情和鞠文泰一起謀劃襲擊大唐,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真朱可含汗不但沒有,不但沒有於鞠文泰有進一步的聯絡,反而立刻派使者到大唐,希望可以聯手大唐攻滅高昌。房喬說:“真朱可汗真是一位梟雄,他知道高昌成不了事,這纔想要聯絡我們打擊高昌,高長與長安的距離是在太過於遙遠,距離他們那兒卻很近,這麼做有益於他們的勢力向西滲透。”

皇上說:“現在最主要的是要打掉高昌,這樣即使將來出什麼變故,我們也能夠集中精力對付薛延陀部,而不用兩線作戰。”接下來政事堂反覆的討論要不要打這一仗?怎麼打?派誰來指揮?打完之後怎麼處理?魏徵說:“鞠文泰不過是跳樑小醜,我們完全沒必要理會他,真朱可汗的回信不是很能夠說明問題嗎?”房喬說:“鞠文泰所作所爲對大唐的威脅不能低估,你可能瞧不起這個人,但他實際上已經聯合另外兩國襲擊了焉蓍,如果我們在這件事情上無所作爲,他們會襲擊更多地方,焚燒更多的民居,殘害更多的百姓。”馬周說:“對於百姓來說不打仗當然是最好的,可是孔子曾經說過,不教民戰,是爲棄之。如果天下的百姓都不知道如何作戰,天下就開始衰落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討論之後,逐漸形成了對這件事情的應對方案。多數贊成出兵,爲了不讓薛延陀部趁機做大,滅了高昌之後,不負其國,而是設立郡縣,派官員鎮守高昌故地。

大的方向定下來之後,開始研究細節,皇上決定派民部尚書唐儉、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出使薛延陀部,希望可以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拿下高昌。在白肥兒花言巧語之下,我終於從高昌得以脫身,但我們知道一路之上都有人在暗中跟着我們,經過反覆測試之後,終於發現有一百號人尾隨在我們身後。白肥兒說:“要找機會把他們做掉,留着這麼長的尾巴多有不便。”我說:“人太多了,殺起來太費力,不如想辦法把他們甩掉。”白肥兒搖搖頭說:“這種時候不能有婦人之仁,必須把他們全部做掉,至於如何完成,那就要看咱們的手段了。”我說:“事成之後下一步怎麼辦呢?”白肥兒說:“進京面聖,把我們的見聞一五一十的告訴他”

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第一回苗懷仁外出奔晉陽 拓跋燕承恩置南廂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第44回人無所依妖法時興萬事有常偶有跌宕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
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第一回苗懷仁外出奔晉陽 拓跋燕承恩置南廂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第44回人無所依妖法時興萬事有常偶有跌宕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