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

王妃說:“陛下發了上諭,臣子只有遵守的份,哪裡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呢?”李道宗一聽這話坐在地上感覺自己連擡起手臂的力氣都沒有了,大口的喘着氣,兩隻眼睛瞪得溜圓,腦袋裡一片空白。王妃說:“但願那個吐蕃的贊普能說的過去。”李道宗眼淚止不住的流,明日朝會,皇上看到李道宗眼圈都是紅的。就把他留下了,說:“是不是因爲捨不得女兒才這樣呢?”李道宗說:“爲人父母誰願意把女兒嫁的那麼遠呢?去了吐蕃怕是今生今世再也見不到了。但是身爲宗室成員,如果這樣做,能夠讓大唐的江山社稷永固,能夠讓百姓們過上太平日子,我們老夫婦兩個也能忍痛割愛。”最後這句話他是咬着牙說的,在那一瞬間他感覺自己心肝都被人摘走了。皇上說:“這樣吧!明天你宴請一下祿東贊,此人是吐蕃的相邦,公主到了那邊,如果能夠有祿東贊照顧,每次來往使節都有關於公主的消息傳過來……”李道宗說:“臣知道了。”

於是李道宗在王府之中擺下了宴席,祿東贊在接到邀請之後,當然明白其中的含義,於是欣然前往。那是個令人難忘的夜晚,王府之中張燈結綵。祿東贊被當作是一名貴客,酒席看起來非常的豐盛,除了新釀的好酒,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各種飛禽走獸都被擺上了桌,李道宗夫婦先後向祿東贊敬酒。祿東贊一邊還禮一邊說:“而爲如此盛情,在下莫齒難忘,我也知道二位爲什麼邀請我到這裡赴宴,請二位放心,以後只要有使者派到大唐來,我一定安排人把公主的消息帶過來。我們的贊普棄宗弄贊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如果你們能夠看到他一定會歡喜的。到時候我們贊普一定會親自來迎親,大王就有機會親眼看到他,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能夠相處的很好。”李道宗說:“你家贊普現在娶妻了嗎?”祿東贊說:“我們尊貴的可汗已經有一位元妃了,不過請二位放心,公主過去之後,地位不在元妃之下。”李道宗說:“不知道哪位棄宗弄贊,長得怎麼樣?”祿東贊不慌不忙的從袖子裡摸出來一張圖,打開之後在場的人立刻湊了上來。畫中的棄宗弄贊看起來非常的英武,應該是大多數女人都會喜歡的那種類型。

王妃問到了很多關於吐蕃的問題,祿東贊耐着性子一點一點的聽着。王妃說:“實在對不住,我問的問題有一點多。但是爲人父母大概都會這樣,希望你能夠諒解。”李道宗在那兒聽着聽着就走了神兒,過了很久之後才發現自己可能有點醉了。又不知道過了多久發現酒宴的現場已經沒有了人,他很想站起來,卻沒有力氣。嘴裡有很多話要講,卻沒有辦法及時組織相應的語言,而只能張開嘴巴,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來。沒過多一會兒腦袋像是一塊石頭一樣重重的砸在地面上,等到他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晌午了。

睜開眼睛,看見不遠處有一位侍女,看見李道宗醒了,立刻把擺在不遠處的那一杯酸梅湯拿了過來。每當中把酸梅湯接過來,一飲而盡,原本嗓子裡像是着了火,這個時候就像是荒漠之上忽然下了雨。又過了一會兒,王妃也走了過來。壓低聲音說:“這幾天一定不能在喝酒了,務必把所有關於女兒的事情都弄清楚,不能有任何紕漏。”李道宗說:“喝多之後我忽然想開了,你想想看,他可是大唐的公主,要是公主過得不好,他們當初娶大唐公主的意義就沒有了。”王妃說:“爲什麼要把事情想得這麼簡單呢?他們娶大唐公主難道一定是爲了拉近與大唐之間的關係嗎?我覺得完全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他們想要拿到可以制衡大唐的把柄。”李道宗說:“你覺得拿着咱們的女兒能制衡當皇帝嗎?”

好在公主不會馬上啓程,陸東才也深深的知道李道宗夫婦兩個的擔憂。吐蕃的邏些城距離長安路途遙遠,來往有諸多不便。兩邊的百姓雖然不能說是老死不相往來,但也相差無幾了。在之後的日子裡,祿東贊幾次來到李道宗的府上拜訪,他向李道宗夫婦兩個介紹了邏些城的位置,以及那裡的地形地貌、氣候狀況、物產情況。老夫婦兩個聽得非常的入神,之後祿東贊又介紹了棄宗弄贊的成長經歷。十三歲的時候就做了贊普,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統一了雪域高原,可以說這是一位響噹噹的英雄豪傑。陸東在挑起大拇指說:“嫁人就應該嫁像這樣的英雄豪傑,雖說兩地來往不便,但是總有一天,大多數人都會因爲公主的付出而受益。”在所有夷狄使者當中,陸東在的表現非常的出衆,而且令人印象深刻。皇上在很多場合都比表示過自己對祿東讚的欣賞,對身邊的侍臣說:“你們注意到這個祿東贊沒有?他實在是太出衆了,只可惜不能給大唐所用。”魏徵說:“陛下的一片愛才之心,對於衆多的百姓來說,實在是一件幸事。”

夜幕降臨,因爲隆冬時節的臨近。月光也不像從前那麼柔和,他變得更加的銳利,更加的寒氣逼人。李淳風看着天上的月亮說,日被說成是太陽月,就應該被說成是太陰。如果說日屬火。月就應該屬水。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陌生人來到了李淳風的府上。這個人身形高大,聲音洪亮,穿着得體,舉止有度。他們來到一個亭子裡,兩個人身上都穿着貂,手裡都抱着手爐。李淳風說:“萬幸趕上了太平歲月,大多數人都相信,勤勞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爲這個緣故,算命先生的生計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官員們總是這樣告訴百姓,春天的時候把種子種到地裡,秋天的時候就有莊稼可以收割。如果每個春天都躺在被窩裡睡大覺,無論算命先生說你的命好到什麼程度,你還是會被餓死的。”

從古至今,大家都信天,也都信命。只不過有的人接受了上天的安排,對於既成事實沒有表現出任何要改變的意願。孔子曾經感嘆,顏回安貧樂道,雖說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的美德,但是他過得非常的辛苦。三十多歲就離開人世,很多人覺得他是死於疾病和貧困的逼迫。子貢對於命承認,但是不接受。於是通過販賣貨物,積累了數以億計的財富。這說明,上天雖然把不同的命是與不同的人,同時又賜予大家改善自己處境的機會。你能夠意識到這樣一個機會的存在,你能夠牢牢的抓住這個機會,並且付出相應的努力。你就可以翻開新的一頁,如果相反,只是被動地適應環境,對上天賜予的機會毫無察覺,他的人生就註定要失敗了。

皇上經常跟李淳風討論的這樣的問題,皇上說:“最近每次看到任城王,他的眼睛裡都含着淚水,我知道把他的女兒嫁到那麼遠的地方實在是傷了他的心。可是如果不嫁他的女兒,把別人的女兒送去就合適嗎?”說這番話的時候,皇上顯得非常的失落。李淳風說:“陛下有這樣的想法是很好的,陛下知道朝中很多人爲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能夠綿延持久,爲了百姓能夠過上安定富足的日子,很多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陛下能夠厚待臣下,厚養百姓。”皇上說:“大臣們永遠是這樣說的,這也希望自己是這麼做的。”李淳風說:“從古至今說漂亮話的人很多,真正把自己的話落在實處的人很少,陛下的貞觀初年的時候,能夠把自己說過的話落到實處,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足以成爲後世歷代天子盡相效法的典範。”皇上說:“你這話的意思朕聽出來了,是不是要說最近這幾年朕退步了?”李淳風不慌不忙的說:“這樣的話陛下已經聽到很多次了,其實這是我們大臣私下裡達成的共識。”

一聽這話,皇上皺着眉頭說:“你們竟敢在私下裡議論天子的是非?”李淳風說:“陛下覺得天子不應該被議論嗎?當初周厲王也不希望百姓議論他,於是搬出嚴刑酷法,百姓道路以目,可到最後怎麼樣了呢?秦始皇做了皇帝,他不喜歡兒子議論父親臣下議論君上,特意廢除了諡號廟號,可到頭來又怎麼樣呢?大情不過匆匆十五年二世而亡。大禹曾經說過,滿招損、謙受益,最終大禹擁有了天下,夏后氏的江山社稷延續四百多年。”皇上說:“如果付諸公論,朕自然沒有意義,有話不在明面上說,私下裡討論,你覺得這樣好嗎?”李淳風說:“陛下說的對,如果是在貞觀初年,大概不會有人在私下裡議論陛下,因爲所有關於陛下的長短都可以在公開場合討論,這些年陛下所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如果有人指出陛下的缺點,立刻就會有另一羣人指責他們誹謗陛下,不得已越來越多的人才轉而在私下裡討論。”

對於李淳風的這番話,皇上感到非常的震驚,但是他又想不明白自己爲什麼震驚。李淳風說:“陛下在貞觀初年的表現,不輸給史書當中記錄的聖君,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陛下的表現越來越像是一個普通的皇帝。也許是絢爛之後歸於平淡,或者是喧囂之後歸於寂靜。”話說到這個份上,沒有辦法繼續聊下去了,李淳風告辭之後,皇上忽然想起了很多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向他請教。比如去封禪,到底是不是一件合適的事?在朝臣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去封禪的,但是魏徵一個人說話的分量,就足以讓這些支持去封禪的人找不到支點。李淳風方纔那番話,皇上經過仔細玩味之後才發現,原來他也不主張去泰山封禪。

在這個問題上,房喬心裡是不支持封禪的,但皇上執意要去,他又不敢反對。這個時候在荊州的王府裡,李元景正與我一起商議,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我說:“目前形勢大好,皇上很可能最終決定封禪,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讓這一次典禮變得近乎完美,讓這個典禮變得非常的吉祥,讓所有對封禪的擔憂到最後被證明是杞人憂天。”李元景點點頭說:“你說的沒錯,可問題是怎麼樣才能把這個典禮做到完美呢?”我說:“這件事情應該從兩方面着手,第一查閱相關的文獻,把歷次封禪的記錄都翻出來,仔細的閱讀,知道其中存在的問題,想出解決的方法。”李元景說:“有第一自然是有第二了。”我說:“第二就是去泰山進行實地考察,對地形氣候,以及當時可能出現的天象都要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然後纔能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借鑑歷代關於封禪的記載,設計出一個完美的典禮。”李元景說:“我現在有點理解魏徵的擔憂了,如果不舉行的封禪,大家都覺得皇上距離真正完美的帝王還是有距離的,一旦封禪都已經做了,皇上還有什麼事情是應該做,但又沒有做過的呢?”

我說:“齊桓公進入晚年之後,他的榮耀已經到達了頂點,那個時候他想象不出自己還能做點什麼事來提高自己的聲望。於是日子越過越奢侈,爲了讓齊桓公的聲望儘可能的避免下跌,管住自己,過的比齊桓公還要奢侈。不過你只不過是地方上的藩王,沒必要考慮的這麼深遠。”李元景說:“這樣吧!我這就安排你去一趟泰山,關於封禪的記載,魯地應該保存着更完整的文獻。”我拱手說:“殿下如此信得過我,我願意爲殿下辛苦這一趟。”聽到我說出辛苦兩個字,李元景有些不滿的說:“如果你覺得辛苦,我可以讓別人去。”

一聽這話我說:“如果殿下有更好的人選,我當然願意讓賢。”我說出這樣的話,在他看來我就是一個傲慢無禮的人,以爲非我不可。屬於是他另外選擇了一個,在他看來更合適的人。而我也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了荊州,不是前往魯地繼續瞭解關於封禪的事。而是朝着長安的方向進發,關內是當時最富庶的地方,可即便是在這裡,百姓也不過是勉強溫飽而已。只不過是因爲貞觀初年的努力,整個天下風俗都格外的淳樸。這也許就是貞觀之治被後人所懷念的原因,在這樣一個年月普遍都比較貧窮,好在賦稅比較低,百姓可以勉強維持生活。貧富懸殊比較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對來說比較和睦。當時的官員都認爲自己在從事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對於錢缺乏的執念。

一路之上,我非常的低調,跟很多人聊過。有上了年紀的農民,也有正在壯年的士兵。也和一些讀書人談論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些人對當今皇上的評價很高。對於皇帝身邊的人也給予比較高的評價,他們沒有羨慕皇帝的富貴,反而覺得皇帝幾乎是最可憐的人。他們忘記了皇帝,除了皇后之外,還有大量的妃嬪。在這些人看來,皇帝就是一個可憐的鰥夫,不過這並不是在嘲弄皇帝,而是覺得它具有大舜一樣的美德。我以爲我在荊州做的事情不會有太多的人注意到。可我一到長安就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些人甚至向我送禮,爲的是希望我能夠給他們出主意。對於這些人的盛情相邀,我一一表達了歉意,說:“現在是不是舉行封禪的合適時機呢?我是不適宜發表評論的,因爲我既不懂得八卦,也不知曉陰陽,在這種情況下,妄言封禪之事,只怕是要引火燒身。”這話聽起來好像我是怕事之人,實際上在另外一些人聽來。似乎隱含着弦外之音,於是有的人開始秘密聯絡袁天罡。如果連袁天罡都認爲封禪是非常吉祥的,大概就沒有人反對封禪了。

聽說大家都在尋找袁天罡的下落,皇上也很快知道了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麼?於是把魏徵請來說:“你覺得這件事是不是應該請袁道士來一趟呢?”魏徵說:“陛下想要問你這個問題,其實不用這麼麻煩,我也做過道士。雖然在這方面我的本事不如袁天罡、李淳風。但也算是略知一二,我都能看出來的問題,想必他們不會看不出來,這就是大家都找不到袁天罡的原因。如果他被請來了皇上問的時候,他到底要怎麼說呢?很明顯皇上是想要去封禪的,如果他的話掃了皇上的興致,這個責任他也是承擔不起的。”皇上說:“你不是每天都在掃朕的興嗎?”魏徵說:“陛下覺得滿朝文武有幾個人敢像臣一樣呢?”

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流逝,轉眼冬至就要到了。太常寺卿韋挺與禮部尚書一起商議,即將到來的郊天大禮該如何舉行?郊天之禮最接近封禪,所以今年冬天要舉行的這次郊天之禮格外重要,因爲在不久之前,皇上接受了百官所請,準備選擇合適的時機去泰山封禪。這一次儘管魏徵極力反對,也已經無濟於事。苗山風聽說我已經到了長安,他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讓白肥兒找到我,說:“現如今封禪之事已成定局,可能你覺得非常的高興,但你知道嗎?這件事將給大唐埋下無窮的禍患。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這麼簡單的道理,爲什麼你就是不明白呢?”我說:“我自然鼠目寸光比不上人家身在中樞站得高看得遠。”這話聽起來酸溜溜的,白肥兒說:“你在仕途上走的不順,這並不能賴人家,你自己覺得自己做的很好嗎?”

冬至到了,在此之前,皇上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的齋戒。當太陽升起的時候,皇上出現在了南郊的圜丘。只見他穿着大裘,在北關的簇擁之下,來到了圜丘附近。這個時候樂聲大作,他登上高臺,點燃篝火。一縷青煙直衝霄漢,等到儀式結束之後,皇上來到行在,換上袞冕接受百官朝賀。之後乘坐御攆返回大內,能夠參加郊天大禮的人都是朝中的重臣,這些人分得了肌肉,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一想到即將舉行的封禪之禮,他們知道前方有更大的榮耀在等待着他呢。唯獨魏徵在這個時候顯得一臉的焦慮,不久之後他也得到消息說一個叫苗山幽的人,在這件事情上起了非常壞的作用,於是命令有司派人將我抓了起來,希望通過我瞭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我一看這個架勢沒有等到對方用刑,我就把該說的都說了,而且說:“我會按照你們的要求說出自己的話,作爲呈堂證供。”這話乍一聽好像沒什麼問題,但仔細一琢磨就有了不一樣的味道。什麼叫按照你們的要求說出自己的話,還作爲呈堂證供?

而這個時候太常寺卿韋挺變得格外的忙碌,聽說牢裡關進去一個對這次皇上答應起了大作用的人。不久之後,韋婷親自來到監獄見我,我說:“你可是貴人,能夠與你這樣的人相見,我三生有幸。”韋挺說:“我來的意思想必你也能猜得到,現在皇上讓我來處理這件事情,可封禪這件事情之前很少有人做過,秦漢兩朝的封禪典禮史書當中都有非常詳細的記載,可這兩個朝代都沒有從封禪當中得到多少好處。你覺得我們把典禮做成什麼樣子才能夠保證百姓從中受益呢?”我說:“堯舜禹好像都有過去泰山封禪的事,只不過那個年月所謂封禪雖然聽起來很隆重,實際上就是找地方放了一把火而已。”

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
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