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

按照從古至今留下來的風俗,一年當中有春秋二社。所謂社日,是祭祀社稷二神的日子,社指的是土地神,稷指的是穀神。這裡的土地神指的是后土,所謂皇天后土,是代表天地的兩位神。在敦煌,春社日這一天很多里巷村落都在舉行集體活動,他們會集資購買酒肉,在祭祀活動結束之後,舉行盛大的宴會。我深受中原風俗的影響,對這樣的場合是沒有什麼抵抗力的。雖然我沒有受到邀請,實際上我也沒有加入其中,而是站在一邊默默的看着。雖然這不是什麼私密活動,可如果有一個陌生人正莫名其妙的站在一邊,你也一定會感到不能適應。於是大家開始議論起來,有的人背對着我指手畫腳,有的人直接對我指指點點。在不遠處一個人就說:“那個人有病吧!”站在他旁邊的那個人說:“我看這廝不太正常。”那個人說:“得想辦法把他弄走,要不然掃了咱們的雅興。”對方說:“我也想把他弄走,可是怎麼做比較合適呢?”

話音未落,另外有一個人走到我的面前,揚着臉說:“這位兄臺,爲什麼不回家呢?”我一下子愣住了,舌頭像是打了結,竟然想不出一句得體的話,予以迴應。對方說:“回去吧!不要杵在這裡礙我們的眼了。”我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個時候對方用手在我的肩上推了一把,說:“你是聾子嗎?聽到我的話,你就給我滾,要不然動起出來大家都覺得尷尬。”在這種情形之下我不得不走了,可我走的心不甘情不願。於是我一回頭開始往前走,走的很慢。不知道是誰從背後狠狠的踹了我一腳,以至於我一個把把扣在了地上。當我從地上爬起來的時候,感覺手腳一陣痠疼,一摸鼻子已經流出了血,那個時候整張臉都感覺是麻木的。我繼續往前走,因爲我離開了,現場的氣氛突然變得濃烈起來。這個時候我開始懷念起長安來了,可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主觀與客觀之間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比方說在某個日子,你與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分手。很多年過去,你的回憶還停留在分手那一天。在你看來,你的朋友還是分手時的樣子。這種主觀的印象可以用什麼來形容呢?從前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人乘船遠行,忽然他佩戴了一口寶劍,掉進了水裡。於是他掏出匕首在船上做了記號,等到船靠岸的時候,他就按照自己標的記號跳到水裡去撈劍。他不知道的是船已經走出很遠,用匕首刻的記號所提示的位置已經找不到那一口寶劍了。這個故事非常的有名,但它所蘊含的道理很多人沒有辦法領悟。天人合一,本質上就是要叫到人順應天時而動。前文書已經說到過了,順天而行、事半功倍,逆天而行、事倍功半。由此我想到在長安發生了真實情形,與我的想象,可能也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一個人的境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自己,你遇到什麼樣的人?與什麼樣的人朝夕相處?很多時候這不取決於天命,而在於人爲。

話說袁天罡被捕之後,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不久之後消息就飄到了長安,飄到了李淳風的耳朵裡。他靜靜的坐在那裡,閉着雙眼,雙手微微的搭在膝蓋上,邀請的筆直,他在想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袁天罡救出來呢?想了半天也不得要領,於是他找到了一位同事,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他。對方說:“你真是當局者迷,你想把他救出來,先要弄清楚他爲什麼被關進去,只有把他被關進去的原因搞清楚了,才能夠有的放矢,針對這些原因想出破解之法,纔可以讓你的師父從牢裡邊出來。”李淳風說:“在長安聽到的都是一些流言蜚語,我是不是應該去一趟事發地?”對方說:“按說不應該有什麼問題,不過凡事都應該防患於未然。”

面對同事的提醒,李淳風說:“不管怎麼樣,師父遭遇這樣的困境,我不能置之不理。”於是他來到御前,說:“陛下臣有一事,不得不明言。”他這麼一說,皇上緊張起來說:“你實話告訴我,今年天象是不是有所異常。”李淳風說:“根據我的推測,今年三月的時候應該有一次日食。”皇上說:“那麼它到底預示着什麼呢?”李淳風說:“其實也沒有預示什麼,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一聽這話,皇上露出一臉狐疑的表情,李淳風說:“陛下真的沒必要爲這件事情過分憂慮。”皇上注意到他在說這話的時候,眼神不斷的往旁邊瞟,於是說:“你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的事情要說?”李淳風說:“我師父袁天罡被抓了,我想去事發地看一看,瞭解一下到底是因爲什麼被抓,如果他真的觸犯國法,我自然沒有辦法爲他說情,但我至少應該盡到作爲徒弟的孝心。”

聞聽此言,皇上十分感動,說:“你有這份心非常的難得,我看你也不用到事發地去了,我會傳旨讓他們把袁天罡帶回長安,讓大理寺去審他的案子,這樣你該放心了吧!”皇上既然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程度,他怎麼還能拒絕呢?趕緊拱手說:“多謝陛下,只是這麼做會不會壞了朝廷的規矩?”皇上說:“在律法之上還有自然法,朝廷制定很多律法是爲了讓人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有章可循,不至於在關鍵時候手足無措。”李淳風在謝恩之後走了,皇上卻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在他的印象當中,每一次日食,雖不至於讓整個天下都陷入混亂,但也不可能完全太平。李淳風回到官舍心裡越想越不是滋味,但因爲皇上已經下了旨,也只好如此,他在長安如坐鍼氈,師父歸來似乎也遙遙無期。在無數個夜晚,長安像邊關一樣安靜,皇上人就是睡得非常晚的那一個人,每天在深夜時分,他還在批閱本章。

那些逮捕袁天罡的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抓這麼一個算命先生,會給天下帶來那麼大的震動。當時所有人都在議論,袁天罡到底是因爲什麼而被捕的呢?於是當時出現了很多種說法,有的人說是袁天罡自己在講學過程當中泄露了天機,有的人說袁天罡在一次推演當中,給一個人提出了不良的預示。總而言之如此種種,這件事引起的漣漪越來越廣泛。幸運的是皇上對這件事情的反應很快,在袁天罡被逮捕之後沒多久,長安來的使者就到了始發地,並且把所有參與這個案子的人帶到了長安。大理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袁天罡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者。而此時在長安突然出現了很多不利於袁天罡的傳聞,有的人說他在鄉下購買了大量的田宅,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

有的人甚至給出了更詳細的描述,說他之所以看起來一直充滿活力,是因爲他每天都在吃一種特別熬製的補藥,而且這一位不要在市面上開始售賣了,售價被擡的很高。這件事情都傳入了皇上的耳朵,這一天長孫無忌來到御前,皇上說:“袁天罡這個人你覺得怎麼樣?”長孫無忌說:“我與這個人交往不多,所以不知道該如何作答。”皇上說:“我沒有要求你說的一定對,你只要說出你自己的想法就行了。”長孫無忌說:“此人擅長天文,擅長推演,這原本是好事,但我總覺得他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喜歡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說出去。陛下一定聽說過這樣的話,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已經寫好的劇本,只是你在當時不知道下面的劇情罷了,可如今袁天剛正在把後來發生的劇情一一的透露給大家。”皇上說:“你說的很有道理,等着大理寺給結果吧!希望他們不要辜負朕的厚望。”

長孫無忌說:“臣以爲不會的。”不久之大理寺開始安排人審訊袁天罡,考慮到這個人在社會上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大理寺的人對他非常的客氣,以至於他感覺像是在茶館喝茶一樣。寺丞坐在他的對面,笑着說:“你的案子我大致瞭解了一些,我也看了相關的卷宗,你承認他們對你所有的指控,現在我再問你,你說的這些都是實話嗎?”袁天罡說:“當然不是實話。”寺丞臉色一沉說:“你明知道自己說的話是假的,爲什麼還要說?要知道這可有戲耍衙門的嫌疑?”袁天罡說:“我不是一個不知道人情世故的人,我之所以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當時我被關押在潮溼陰暗的地牢裡,那個地方養育了很多長蟲,散發着濃烈的臭味。我已經上了年紀,在那裡沒幾天我就感覺膝蓋疼,爲了能夠讓他們給我個痛快,我只好那麼做了。”寺丞說:“你憑什麼說自己現在說的就是真話呢?”袁天罡說:“是不是真話應該由你們來判定,我沒有辦法爲自己證明。”

寺丞說:“不要給我們出難題,如果你非常的坦誠,我們就能給你一個公正的裁決。如果你沒有那麼坦誠,我們犯錯的可能就會大增,當然如果我們判出了錯案,我們沒有辦法逃脫律法的制裁,但你也不希望自己被冤枉吧!”袁天罡看着他們半天,之後把那件事情的經過一字不落的說了,寺丞聽了淡淡的說:“不說很好聽,你說完了這一堆我更加糊塗了。”不過不要緊,我還可以去詢問其他人。在審訊其他人的過程當中,他們似乎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聽完他們的話寺丞並沒有感覺自己的接近事情的真相,於是斷定一定有人在其中說了假話,這個說假話的人會是誰呢?於是所有相關人員被集中到一起接受詢問。

在這之前,寺丞反覆對比他們的問詢筆錄,結果發現裡面的內容驚人的一致,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意味着兩種可能,一個是他們說的都是實話,一個是他們之前就已經商量好了,要如何答對?案情並沒有因爲這些詢問而變得清楚起來,所以很可能是他們已經串供了。僵局出現了,寺丞在職房裡不停的打轉,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感覺眼前靈光一閃。他開始響,如果有人想要演幹什麼?那麼什麼有可能是他們想要掩蓋的呢?於是他又反過來仔細的琢磨這件事發生的經過,看哪個環節出現了漏洞。與此同時,皇上也非常的焦慮,因爲要例行節儉,皇上的一切用度都儘可能的變得簡單。所以他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耗費在處理公務上,古往今來大多數情況下人世是這樣的,百姓過得非常的辛苦,而官員們卻過的非常的安逸。但偶爾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官員過得非常的辛苦,而百姓卻非常的安逸。

當然這只是一個相對的說法,無論何年何月,百姓所受的苦都不是官員所能比的。當然還會有第3種情況,就是官員和百姓都非常的難過。一般來說,如果天子非常的慵懶,官員跟着也就非常的清閒。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就會有非常沉重的負擔。這些上流社會的人慵懶並不是躺在那裡什麼都不幹,他們會把精力耗費在各種娛樂活動上,而這些娛樂活動是非常燒錢的。如果天子非常的勤快,每時每刻都在想着要做一件大事,官員們也會最大程度的被動員起來幹活。表面上看百姓應該爲此感到歡欣鼓舞,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因爲這樣的天子往往喜歡沒事找事,窮盡各種方法折騰百姓。相對於那些懶漢天子,這些勤快的喜歡折騰的天子更容易把天下搞得大亂。三代的亡國之君都是如此,夏桀和商紂都非常的生猛,而周厲王果然是一個非常嚴酷的天子。相比於那些昏庸的天子,暴虐的天子更不能守住自家的社稷。

在南山,孫思邈過着非常悠閒的日子。平時總有很多人找他瞧病,閒暇時間就養花種草。因爲他本人的修爲很高,以至於他居住的地方都瀰漫着一股仙氣。每次人們見到他都會不自覺的心生敬意,這一天他在山中掐指一算,知道老相識袁天罡惹上了麻煩,他知道作爲朋友的這個時候必須出手相助,於是他拿一把鎖叫家裡的門鎖了,然後步行出了南山,一溜煙來到了長安。經過了一番打聽,知道了詳細的情形。之後他就來找房喬,房喬也是絕頂聰明之人,當然知道他的來意,一般情況下,面對懷着這種目的的客人,他都是不見的。孫思邈對他有救命之恩,所以他不能不見,見面之後兩個人行禮,然後入座。房喬讓人上了茶水和點心,孫思邈卻無心想用說:“房先生是絕頂聰明之人,我的來意想必你已經料到了,不知道能否予以相助。”

房喬說:“你應該相信大理寺能夠給他一個公正的裁決。”孫思邈說:“如果你願意幫助我的話,我會更加感到心安。”房喬說:“你覺得以我的職權能夠如何幫你的?”這話是還有另外一層含義的,就是告訴他,尚書左僕射的權限現在沒有辦法碰出到這個案子,孫思邈說:“我希望你能夠在皇上面前疏通一下。”房喬說:“你是明白人,你應該知道有些事情我是幫不了忙的。不過我可以給你指一條明路,你可以去找一找長孫無忌,他與皇上是親戚,又是發小,也許他可以憑藉私情幫到你。”孫思邈拱手謝過,轉身來到了長孫無忌的府邸,在這裡他也受到禮遇,長孫無忌說:“孫師父此番來,不知道有何指教?”孫思邈說:“袁天罡的事情想必你已經聽說了,與陛下關係匪淺,希望你能夠幫忙求情。”

長孫無忌說:“你說的沒錯,我與陛下是發小,又是親戚,只不過這件事情我真的無能爲力,不過你也不要覺得氣餒,如果魏徵願意幫你的話,應該就沒有什麼問題。”一聽這話,孫思邈非常的失望,長孫無忌說:“你不用覺得氣餒,這一趟我不會讓你白跑的,魏徵最近正在編纂近代史書,其中很多事情都是你親身經歷過的,如果你去了,他一定歡喜,他有求於你當然會幫你的。”孫思邈說:“據我所知,這個魏夫子非常的剛正,他怎麼可能做這樣的事呢?”長孫無忌連忙說:“非也非也!你並沒有讓他做違背良心的事,到目前爲止,這個案子還是一筆糊塗賬,在一切證據爲名的情況下,袁天罡就被投入了監獄,你覺得這事合理嗎?”一聽這話,孫思邈恍然大悟,立刻鞠躬說:“多謝太尉指教。”長孫無忌說:“其實我也沒有做什麼,但願你能夠心想事成。”

按照長孫無忌的指點,孫思邈來到了魏徵的府邸,守門的家丁進去通報之後沒多一會兒,魏徵急着親自迎了出來,孫思邈趕忙作揖說:“魏夫子,這可不敢當啊!”魏徵說:“孫師父我的到來,對我來說真的是久旱逢甘雨。我正在編撰近代的史書,希望你能夠多多指教。”孫思邈說:“今天我來拜訪,你也是有事相求。”魏徵說:“是爲了袁天罡的事嗎?”孫思邈愣了一下說:“正是,爲了他的事,我現在已經焦頭爛額了,之前我拜訪了房先生,他讓我去找長孫太尉,我去找長孫太尉,他又讓我來找你,不知道,魏夫子打算讓我去找誰呢?”魏徵笑着說:“你不用再去找別人了,找我就行,我早就覺得這個案子有問題,袁天罡不過是去講學,如果真的有什麼地方講的不是很恰當,那就應該指出來,具體違反了哪一條律法,如果找不到依據,就不能把人關在那裡,你放心,明天我就給皇上遞本章。”

聞聽此言孫思邈歡喜的手舞足蹈,說:“魏夫子如此仁義,我一定全力協助,爲負責把史書修好。”明日一早,魏徵果然來到御前,說:“陛下聽說過袁天罡的案子嗎?”皇上說:“這個案子朕已經聽說了,而且是朕要求把相關人員請到長安協助調查。”魏徵說:“到目前爲止,袁天罡還沒有定罪吧!”皇上說:“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作爲嫌疑人也不能就這麼把它放出去。”魏徵說:“陛下,就算是懷疑一個人,也要列舉出一些證據吧!要是沒有足夠的理由,就去把別人當做嫌疑犯抓起來,天下豈不是人人自危。”一聽這話,皇上呆住了,他似乎從來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說:“魏夫子說的好,朕這就傳旨,讓他們立刻釋放袁天罡。”當天袁天罡就從監獄裡走了出來,這件事大大的出乎大家的預料。

長孫無忌在給孫思邈建議的時候,只是隨口那麼一說,並沒有想到皇上竟然真的就這麼採納了。在被釋放之後,袁天罡很快就知道了他之所以被釋放的理由,三天後他帶着禮物來拜訪魏徵,魏徵見了他卻沒有收禮物,說:“我之所以跟皇上說起這件事並不是孫師父也不是爲了你,我這麼做完全是爲了維護大唐的律法。我要是收了你的禮物,這些是傳揚出去,你我的名聲都會受損。”袁天罡深深一拜,說:“魏夫子的教誨我終身不忘,如果我們還有緣分的話,希望我能夠爲你做一些事情。”之後轉身走了,這個時候孫思邈就在屏風後面,他不想讓袁天罡難堪,就沒有出來見這位老友。等袁天剛走遠了,他才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魏徵捋着鬍鬚說:“不知道,他是打算在長安住一段時間,還是要找個地方去隱居。”李淳風說:“這就難說了,如果我是他的話,我願意留在長安,至少長安是一個有天理的地方。”

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
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