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

皇上一聽心中大喜,說:“朕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他一面了,你放心,只要是人才,朕一定不會吝惜爵位和俸祿。”杜如晦搖搖頭說:“不不不,我的意思不是讓皇上重用他,而是設法讓頡利重用他。只要頡利對此人言聽計從,不出一年時間,大漠就會分崩離析。”一聽這話皇上說:“聽你這個描述,朕怎麼感覺他是個奸人?”杜如晦說:“何止是奸,簡直是大奸大惡。”皇上說:“你是說想用此人去實施反間計?”杜如晦說:“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准。”皇上說:“太好了,這件事你跟房先生商量過了嗎?”杜如晦說:“房先生贊同臣的主張。”皇上點點頭說:“那好,再把房先生、魏徵找來好好商量一下,沒有什麼問題的話,就把這件事情定下來。”半個時辰之後,房喬和魏徵相繼來到了寢宮,皇上如此這般,把這件事情交代清楚,房喬拱手說:“臣附議。”魏徵說:“巍巍天朝使用詐術不太妥吧!”

杜如晦說:“孫子有云‘兵不厭詐,’老子也曾經說過‘以正治國,以期用兵。’不管是微微天朝,還是草原上的胡虜,都是一樣的。兩軍陣前就是要靠騙,就是要耍詐。”魏徵仍就是一副不以爲然的表情,皇上說:“好吧!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房喬和杜如晦領命出去了,魏徵卻沒有走。皇上說:“你還有什麼事嗎?”魏徵說:“皇上,臣還是覺得這個辦法有些欠妥。”皇上平靜的說:“房杜二人乃是國之良相,朕相信他們,也希望你跟朕一樣相信他們。”魏徵沒有在說什麼,只是朝着皇上深施一禮。且說這趙德言是何許人也?杜如晦說:“這個趙德言言辭犀利足以掩蓋自己的過錯,滿腹經綸能夠給自己任何荒唐的主張都找到依據,更妙的是此人貪得無厭,工於斂財,拙於謀國。”房喬說:“我們要想辦法讓頡利相信趙德言是難得一見的奇才,有了他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打敗大唐。”

不久之後,前線收到線報,去年冬天,大漠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雪災,草原上的牛羊被凍死很多,可就在這個時候,牛羊之間又出現了罕見的傳染病。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房喬立刻進宮見皇帝,說:“皇上,此時我們應該派一位使者前往草原,對那些與我們關係親近的人表達想要援助的願望。這樣可以讓草原上的人不再同心,要是等到他們身受災害之苦,就會團結在頡利的軍刀之下深入大唐境內劫掠。”皇上點點頭說:“愛卿所言,甚合朕意。”房喬進一步說:“皇上想派何人去執行這一項任務呢?”皇上沉吟片刻說:“唐儉這個人思維敏捷,遇事臨危不亂,朕以爲他能夠很好的完成這一項任務。”房喬說:“那就讓趙德言作爲副使一起出使大漠。”皇上說:“希望這個趙德言不要讓朕失望。”房喬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說:“請皇上放心,臣等一定想盡辦法讓趙德言在那裡大展宏圖。”

趙德言曾經做過一任刺史,之後因爲遭到彈劾,丟掉了自己的官位。現如今正滯留京城,等待着朝廷的下一次任命,因爲之前是得到裴寂的支持纔有了出任刺史的機會,這一次他仍然決定走裴寂的門路,裴寂捋着鬍鬚說:“現在那些人看着我大勢已去都去投別的門路了,只有你還來找我。”趙德言說:“裴公是二朝元老,深受兩位聖人的信任,有裴公作保,一定大有可爲。”裴寂說:“是不是大有可爲,關鍵還是要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才具。”說着裴寂把一枚官印交給了他,說:“不久之後,你會和唐儉一起出使大漠,憑你的口才,這次一定能夠大獲成功。”趙德言說:“這個唐儉憑什麼做正史呢?”裴寂說:“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這位唐儉實際上是皇上駕前的一位弄臣,沒事就陪着皇上一起下棋,還經常留在宮中和皇上一起吃飯,自從跟他開始下棋之後,皇上就從來沒有贏過,這次之所以要把他給支出去,皇上也是想喘口氣。”

趙德言目瞪口呆,說:“這個唐儉每次都贏皇上還能成爲皇上駕前的弄臣。”裴寂笑着說:“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爲你還不夠了解當今這位皇上。他反而不喜歡臣下讚美他,就喜歡從臣下那裡聽到對他直截了當的批評,這位唐儉每一次和皇上下棋,就讓皇上知道自己並非無所不能。”趙德言說:“難怪像我這樣的人才都得不到重用,原來咱們大唐有這樣一位昏聵的皇帝。”裴寂笑着說:“現在你不就有機會出使大漠了嗎?這可是你建功立業的機會呀!”趙德言說:“此次出使大幕有什麼功勞,肯定是人家唐儉的,有什麼過錯難保就不會算在我頭上了。”一聽這話裴寂臉色陰沉,說:“既然如此大漠你也不必去了,等着更好的任命吧!”趙德言連忙說:“學生知錯了,此次學生出使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三天後,唐儉和趙德言帶着使團出發了,在這之前,大唐不停的在邊境上散佈流言,說趙德言是一位了不得的天下奇才,甚至說他是當代的商鞅,只可惜如今坐在玉座之上的不是秦孝公。要不然憑藉着趙德言的才華,一年之內就可以打的北方胡虜丟盔棄甲、望風而逃。正所謂三人成虎,不管一件事情聽起來是多麼的荒唐,只要人人都在傳就會形成一種氛圍。即使你不相信,他也會被這種氛圍所矇蔽。所以當時北方的胡虜普遍有這樣一種感覺,南方有一位大聖人,即將來到大漠,以至於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趙德言的風采了。在旅途之中,唐儉坐在馬上說:“趙副使,唐某精通易術,如果不介意的話,我想給你相面。”趙德言說:“唐公學過《周易》?”

唐儉笑着說:“在我年幼的時候便想着此生一定要做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過去這麼多年了,是粗通易術,讓你見笑了。我知道,我之所以能夠被委派出使北方,並不是我有什麼了不起的才華,而是因爲我是天子身邊的弄臣。此次出使大漠,還要多多仰仗趙公,事情成功之後,我一定不會獨吞這一份功勞,必然要在皇上的面前保舉趙公。”趙德言聽了自然開心,說:“那就有勞唐公給我相一面了。”唐儉仔細的端詳着趙德言,之後故作震驚狀,說:“趙公的相貌貴不可言……”之後就開始搖頭,趙德言說:“唐公,何故如此?”唐儉說:“恕我直言,閣下的富貴不在長安,而在大漠。”趙德言愣了一下說:“唐公此言何意?”唐儉故作驚慌之狀,說:“方纔是我失言了,我們還是聊一聊正事吧!”

轉眼來到邊境之上,那一番交涉之後,對方終於同意讓使團入境,又過了一段時間,使團終於來到了王庭,之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作爲副使的趙德言接待規格竟然遠遠的高過了唐儉,而趙德言並未因此有任何不安。在唐儉的面前不得意的說:“這些胡人只是憑藉着自己的直覺決定對一個人熱情到什麼程度,希望唐公不要計較。”唐儉陪着笑臉說:“趙公的才華遠在我唐某之上,就算是他們給趙公的接待規格遠高於唐某,唐某也絕無怨言。”三天後,頡利終於在可汗的牙帳接見了他們,在那裡唐儉故作驚慌,而趙德言昂然而入,頡利將肩相迎,整個節儉的過程頡利沒有跟唐儉說幾句話,只見他與趙德言越說越投機,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趙德言不斷被頡利接見,而唐儉卻利用這個空當與當時大漠之中與頡利不那麼和睦的人取得了聯繫,並且告訴他們,不久之後朝廷就會給予他們援助。

不知不覺使團已經在大漠徘徊了十六日之久,頡利仍然想盡辦法挽留他們,而這個時候,趙德言已經不想跟唐儉一起回到大唐了。沒過多久,頡利單獨召見了唐儉,說:“能不能煩惱你給皇上說一聲,就說我非常仰慕趙公的才華,能不能將趙公賜給我們,我以及生活在草原之上的子民將會非常感謝皇上的恩賜。”唐儉假裝面露難色,頡利從懷裡掏出一把金豆子放在堂唐儉手裡,唐儉仔細的注視着這一把金豆子,這些金豆的一個個做工精細、質地精良,每一個金豆子上面都畫着一張鬼臉,說:“我可以答應你,但我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說服皇上。”頡利笑着說:“聽說你每次下棋都能夠贏皇上,這說明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每次贏皇上,而沒有得罪皇上,除了證明皇上心胸開闊,聞過則喜,也能說明你是一個非常會來事的傢伙。所以我認爲如果你真心實意要幫忙,這件事是一定可以擺平的。”

唐儉說:“既然可汗已經把話說的這麼直接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可以爲可汗辦這件事,但是要讓馬兒跑,就得給馬兒提供飼料。”頡利說:“你可以說你的條件,只要力所能及,一定辦到。”唐儉說:“我聽說草原上的女人非常善於生養,如果可汗願意給我30個草原的女人,我不但能夠讓皇上把趙公留在草原,我還能讓皇上把他的家眷也送到草原,如此一來趙公就可以全心全意的爲可汗較力了。”聞聽此言頡利大喜,說:“三十個女人對我來說不算什麼,我可以安排人帶着你去部落裡挑,挑中了就可以帶走。”就這樣,唐儉從草原部落當中挑選了三十個女人帶回了長安,如此這般一說,皇上立刻把房喬和杜如晦請來,說:“事情已經進展到了這個地步,你們看我們直接把家眷送去嗎?”

房喬說:“不不不,皇上應該再提一個附加條件,家眷纔可以給他們送去。”皇上點點頭說:“你的意思朕明白,東西要是來的太容易,他是不會珍惜的。要是我們獅子大開口,從他們那兒要了很多東西,頡利對趙德言就會倍加珍惜,進而言聽計從。”於是代由守邊的將領告訴頡利,可汗想要趙公留在草原,還需要拿出更多的誠意,要知道趙公可是我中原的人才,一旦被可汗使用,胡虜的勢力就會變得更加強大,這對於中原來說風險太大了。頡利知道皇上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條件,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慶幸自己得到了來自中原的人才,說:“我可以贈送中原皇帝馬三千匹,羊一萬口。”消息傳到長安之後,皇上說:“我們希望能夠歸還使者溫彥博,同時歸還被俘的大唐子民。”頡利答應了皇上的條件,歸還溫彥博和一批被俘的大唐子民之後,唐儉又一次奉命出使草原。

這一次他帶着趙德言的家眷,來到草原之後,得到了熱情的接待。酒席宴前,頡利說:“那30個女人還好嗎?”唐儉說:“託可汗的福,來到中原之後,她們穿綾羅綢緞,吃山珍海味,日子非常的愜意。可汗有了趙公,用不了多久,草原上的百姓就會過上與中原百姓一樣的生活。”頡利說:“我們還是更習慣於自己的風俗。”唐儉說:“我說的不是風俗,不是禮儀,而是指草原的百姓也會有機會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頡利非常的高興,對於他來說,這是不尋常的一天,在他看來幸福纔剛剛開始,但他不知道的使他已經打開了一扇通往地獄的門。唐儉走後,趙德言被請到了王庭的牙帳之中,頡利說:“爲了得到先生,草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不知道先生打算用什麼樣的方式讓草原興旺呢?”趙德言說:“這個問題可汗已經問過我了,需要我再回答一遍嗎?”

頡利說:“你只是給我說了商鞅變法的事,但那是發生在你們中原的故事,我根本就沒有聽明白,因爲在我們草原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趙德言說:“可汗如果有經略中原的雄心,就應該瞭解這方面的事情。”頡利說:“如果我要變法,應該從哪一方面着手呢?”趙德言說:“如今的草原,就好比中原之三代。天子之下有諸侯,可諸侯之下,不知有天子。爲主公效力的人很多都有兒子,但兒子的心中卻沒有主公,只有自己的父親。而草原的情況比中原之三代還要糟糕,我去諸侯國之間如果是在正常的狀態下他們的國力不會有很大的差距,這樣列國之間相互制衡,天子相對來說就比較安全。在草原之上,大可寒汗之下還有二可汗,二可汗之下,還有三可汗,就這樣一路排下去,二可汗隨時可以取代大可汗,三可汗隨時可以取代二可汗,你處在如此危險的境地,難道從來沒有害怕過嗎?”

之前頡利沒有恐懼過,但是聽完趙德言的這一番宏論,恐懼一下子緊緊的抓住了他的心。於是在趙德言的規劃之下,草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變法的要義就是加強大可汗的權力,不斷的削弱其他可汗的權利。不僅如此,爲了塑造大可汗的權威感,大大的加重了草原子民的賦稅。如此一來,整個草原之上,除了頡利本人,無論貴賤都對趙德言恨之入骨。趙德言作爲竭力身邊最大的智囊,他當然沒少往自己的口袋裡裝錢,不僅如此,他在草原上也找了很多女人,生了很多崽。頡利在他的精心輔佐之下,面臨着衆叛親離的風險。事情傳到長安,皇上自然心中大悅,對杜如晦說:“你這個辦法太好了,一個趙德言可以勝過百萬雄師。”杜如晦說:“臣也是受了皇上的啓發,皇上曾經說過,好的匠人沒有遺棄的材料,好的君主沒有遺棄的人才,大器小器,各服其用。就算是像趙德言這樣的貪婪嚴酷之悲,也可以爲大唐做事。”

對於這樣的做法,在魏徵看來只是權宜之計,絕不能當做治國正道來大大吹噓。就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忽然說:“皇上,有一件極重要的事你還沒有做。”皇上說:“何事?”長孫無忌說:“中山王是皇上的長子,而且非常之仁厚,請皇上立刻冊立他爲皇嗣。”此言一出,現場陷入了一片寂靜當中。又是長子,又是人厚。曾幾何時長孫無忌對所謂長子和仁厚皆不以爲然,如今他卻以這兩條作爲依據要求側立中山王爲皇嗣,皇上說:“這件事情可以慢慢在議,我們還有很多要緊的事情要做。”長孫無忌大聲說:“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要緊,皇上如果不這麼做如何能讓皇后安心?”於是皇上說:“好吧!”然後找了欽天監的人選定適宜舉行冊立典禮的日子,一開始選定了一個日子,皇上說:“那可是在農忙時節。”於是他們選了一個農閒的日子舉行冊立儀式。

那是一個並不怎麼適宜的日子,在這裡儀式舉行的前一天夜裡大風颳個不停。在儀式舉行的時候,一連三次旗幟都倒在了地上。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不祥之兆,皇上心中也咯噔一下,說:“看來對皇嗣的教導要有勞諸位多多費心了。”而在教導皇嗣這件事情上,長孫無忌看起來非常有熱情。相比之下,房喬和杜如晦兩個人對皇嗣就非常的疏遠,房喬私底下說:“陛下還是秦王的時候,爲了讓他能夠實現生平的志向,我用盡了陰謀詭計,這種事情做一次就夠了。”杜如晦深以爲然,說:“足下的才華不輸給漢朝的蕭何,我看相位遲早是你的。”房喬露出一絲苦笑說:“許多事情只要我不說皇上不說就永遠沒有人知道,所以我能夠不被滅口已經是萬幸了,至於相位還是聽天由命吧!”

杜如晦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相比於你我,皇上肯定更相信長孫無忌。那個魏徵,本是建成的舊部,如今已然成了皇上的親近之人,皇上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心胸開闊的上主,跟你我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是不擇手段的奸雄。”房喬說:“隔牆有耳,杜公一定要慎言。”自從皇上重用魏徵之後,長孫無忌就感覺如同有芒刺在背。人生有四大靠不住,即冬暖、春寒、老壯、君寵。如果能夠早早的冊立皇嗣,他就可以憑藉自己與皇嗣之間的親密關係,不斷的對皇嗣施加影響,以此來確保長孫一族的萬年富貴。對於早早冊立皇嗣這件事情,魏徵的想法與長孫無忌是一致的。相比於皇子之間實力相當冊立皇嗣,在皇子們很小的時候就把這件事情確立下來要好得多,因爲這樣一來,其他皇子就會更容易接受。早早的確定皇嗣與諸王之分,可以避免日後再次骨肉相殘。

魏徵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皇上聽,皇上說:“愛卿所言,甚合朕意。”冊立皇嗣的典禮完成之後,皇后又一次給曾經在秦府當差的人發去了禮品,父親當然也要準備禮物貢獻給皇后和皇嗣。而這個時候,我只是被母親常常喚作三郎,並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隨着年紀越來越大,父親別跟母親商議着要把我送到私塾去念書。這個時候哥哥苗山風說話了,他說:“三郎反應遲鈍,而且記憶力差,這樣的人絕非唸書的材料,大可不必爲他浪費錢財。”父親說:“他沒用,還有你來告訴我嗎?正因爲他看起來沒有什麼用,我纔想讓他去念書。”因爲此時父親已經粗通文墨,就給我取了一個大號叫做苗山幽。第2天帶着我去拜會先生,見到我之後先生撫掌大笑,說:“這不就是吃土的苗三郎嗎?他現在還吃土嗎?”

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
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