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

聽了內官的這番話,南平公主真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緊接着內官就拿出來一道敕書,還有一盤黃金交給了南平公主。內官說:“從古至今,但凡娶了公主的人很少有開心的,公主嫁人之後也很少有關係的,很多公主在嫁人之後沒有留下子嗣,皇上這麼做,其實有他的考慮,除了希望籠絡這些臣子之外,也是希望你們能夠在日後賺得更多的歡喜。”南平公主自然是聽不明白這番話的,然而內官已經不許她在宮中繼續逗留。明日一早,駙馬前來問安。南平公主避而不見,派手底下的人將駙馬狠狠的訓斥了一番。駙馬說:“請轉奏公主殿下,如果公主想要更換駙馬,我們將會支持她的主張。”僕人把這番話告訴了公主,公主卻並沒有歡喜,反而自己衝出來,對着駙馬怒吼道:“你們剛逼迫我行禮,就要與我和離了?”駙馬說:“這麼長時間我侍奉公主實在不得力,公主難道不需要一個更得力的駙馬嗎?”

南平公主冷冷的說:“這當然是需要的,不過要等到我報仇雪恨之後。”駙馬說:“這個其實什麼時候都不晚。”兩個人當場爭論起來,不出意外,駙馬果然被逐出公主府。這件事自然被皇上知道了,於是駙馬和南平公主被請到御前,皇上說:“朕已經同意公主行禮了,你爲什麼還不知足,執意請求和離呢?”駙馬說:“有機會服侍公主,當然是我祖墳冒了火,可我感覺自己命淺福薄不足以承擔這樣的重任,請陛下另擇賢良之士來服侍公主,如此則公主歡喜,陛下歡喜,天下人也歡喜。”皇上說:“朕的女兒就這麼不受人待見嗎?”駙馬說:“公主金枝玉葉,臣實在不敢褻瀆。”雙方就這樣僵在那裡,皇上皺着眉頭撓着頭皮心裡想,若是皇后在世,一定有辦法化解這個難題。於是說:“這樣吧!你們去一趟昭陵,可以用掣籤的方式問皇后,要是皇后答應你們的請求那就和離,若是不答應你們就好好過日子去吧!”

皇上一向以聖明著稱,想出這麼個辦法解決問題,實在是出乎大家的所料。南平公主和駙馬去了昭陵,他們如何撤遷,姑且按住不表。這說皇上在洛陽宮居住這段時間心情逐漸好轉,這一天秘書監顏師古來到御前,皇上說:“愛卿這幾日看起來臉色好多了,不知道有什麼喜事?”顏師古說:“陛下,臣聽說有很多人在醞釀請求陛下去泰山封禪,這當然是一件大喜事。”皇上說:“這件事已經醞釀過二次了,每次魏夫子都上書反對,朕以爲他說的很對,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去泰山封禪以彰顯自己作爲天子的成就,實際上他的寓意並不吉祥。”顏師古說:“如果寓意並不吉祥,當初堯舜爲什麼要那麼做呢?臣是這樣以爲的,如果是堯舜這樣的聖君卻封禪,寓意肯定是吉祥的,如果不是那就另當別論。”皇上說:“問題就在這裡了,朕是堯舜一樣的聖君嗎?”

顏師古說:“不如這樣讓羣臣先去討論,如果大多數人支持陛下就去封禪,如果大多數人反對,就將這件事延後。”皇上點點頭說:“也只好如此了。”果然事情像顏師古說的那樣,圍繞着封禪問題,羣臣開始了一波熱烈的討論,就連在內廷也變得很熱鬧。事情雖然沒有定下來,皇上卻滿面紅光,太監在一旁說:“陛下這次封禪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吧?”皇上說:“別人都好說,魏夫子怎麼說我猜不到。”太監說:“若是魏夫子再一次上書反對,陛下還會去封禪嗎?”皇上低下頭說:“不好說,也許會也許不會。”太監說:“房先生也是賢臣,他有什麼想法呢?”皇上說:“這不是房先生所擅長的,也不打算難爲他,朕不會在一個人的身上要求太多。”

晌午時分,下場之後顏師古跟着房喬來到了尚書省。坐定之後,顏師古說:“房先生,關於封禪一事你是怎麼想的呢?”房喬捋着鬍鬚說:“封禪一事已經醞釀二次了,如果實在不得已那就去好了,不過我覺得這事並不吉祥。”顏師古說:“當初黃帝堯舜,都有封禪之舉,難道他們那麼做也是不吉祥的?”房喬說:“上古時候的是矇昧難知,大多隻是風聞,並沒有實際的證據。”顏師古說:“恕我直言,這樣想實在是太刻板了,我覺得像皇上這樣一位聖君在朝,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而慶賀這件事最佳的方式就是封禪。”房喬說:“剛纔我說到上古的事情矇昧難知,但從古到今圍繞封禪留下的證據還是蠻多的,比方說秦始皇就曾經封禪,漢武帝也曾經封山,在他們的之下,天下都發生了非常嚴重的危機,陛下真的要重蹈覆轍嗎?陛下之所以賢明,是因爲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想着封禪,而陛下不這麼想。封禪一事要是定了傳到外面,大家就會覺得皇上與過去那些皇帝也沒有什麼不同,已經是天子了,爲什麼還要追求虛名呢?”

房喬的這個態度着實讓顏師古感到意外,說:“皇上能夠取得這麼高的成就,離不開房先生的謀劃,所以皇上去泰山封禪,實際上也是爲房先生表功。”房喬置之一笑,說:“如果是爲了給我表功,那就更沒有必要封禪了,一來表功這件事情本身就不吉祥,如果不去表功,天下人就不知道我的功勞了嗎?史書就會不載於冊嗎?”顏師古看房喬如此堅持着,實也感到沮喪。漸漸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然而衆多的大臣並不打算就這樣善罷甘休,而是繼續在那裡發表意見,有的人甚至已經開始盤算着怎麼去泰山,盤算着從泰山回來之後,大家都能夠升職加薪。長孫無忌來見房喬,也說起了封禪之事,房喬說:“這件事不吉祥,我的意思是不要做。”

長孫無忌說:“我也是這樣想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夠讓陛下回心轉意呢?”房喬說:“做這件事情沒有人比魏夫子更合適的了。”於是二人來到魏徵的府上,如此這般一說,魏徵果然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說:“善始者衆,善終者寡。在貞觀初年的時候,陛下是非常謙虛的,現如今陛下自以爲,超過秦皇漢武,直逼堯舜,這着實令人感到不安。”長孫無忌捋着鬍鬚說:“沒有你說的這麼嚴重吧?”魏徵說:“封禪這件事情已經被議論過兩次,兩次都是因爲我上書而停止了,皇上並且表示過,以後不許再提這件事情,如今又一次擺在了桌面上,皇上難道忘記自己曾經說過什麼了嗎?”房喬低下頭說:“魏夫子,這一次你會上書阻止嗎?”魏徵說:“我已經決定了,如果不能澄清利害,皇上就是這一次不會分散,還要折騰出下一次下下一次。”

房喬和長孫無忌相視一笑,房喬說:“有魏夫子表態真是太好了。”在這期間,雪片般的奏疏涌入大內,內容大致相當,無非就是請皇上去泰山,封禪爲天下百姓祈福。皇上接見了羣臣,說:“真是太好了,主人都要請朕去泰山封禪,朕以爲德行不夠,已經謝絕二次,本來這一次也不打算去,無奈天下百姓等着,朕去泰山爲他們祈福,要是真的因爲這麼做,能夠讓天下五穀豐登,朕何樂而不爲?”長孫無忌和房喬都等着魏徵上樹,然而魏徵在那一動不動。急着長孫無忌心裡像是着了火,事後從大殿追了出來說:“魏夫子你不上疏了嗎?”魏徵說:“我怎麼可能不上疏呢?昨夜整熬了一宿,可是今天早上一看那份奏書仍然沒有辦法讓我滿意,所以我打算回去再改改。”長孫無忌說:“封禪這件事情沒往前推進一步,都意味着數不完的花銷,希望魏夫子能夠多多體諒這些小百姓。”魏徵說:“爲什麼只有我體諒呢?難道你不能體諒一下嗎?”

長孫無忌說:“這件事非我所長,魏夫子要是不願做的話,我自然會求別人。”魏徵說:“我做事憑的是良心,別人求或者不求都與我無關。”果然他回到家裡之後,立刻翻出那份奏書的草稿,反覆的勾畫,終於有了定稿,然後工工整整的謄錄下來。書童說:“皇上看了這份奏疏之後,真的能夠停止封禪嗎?”魏徵說:“想要皇上停止封禪,怕是沒那麼容易,不過沒有關係,我已經準備好上第二道第三道奏疏,直到封禪停止。”書童說:“有魏夫子在朝裡,百姓總算是有一點指望。”魏徵說:“千萬不要這樣說,把衆多的願望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這是有問題的,無論這件事是好是壞。”書童點點頭說:“夫子說的極對,也相信皇上一定會採納夫子的諫言,而不去繼續做封禪這樣的事。”

清晨時分,迎着朝陽,魏徵來到御前,雙手把心寫好的奏書舉得高高的,大聲說:“陛下,臣有本奏。”太監從魏徵的手裡接過奏疏,一臉狐疑,皇上從太監的手裡把奏疏接過來,打開一瞧。果然他又一次來反對封禪了,這篇奏疏的大致意思是自古以來善始者衆善終者寡,皇上在諸多方面的表現已經不如從前。封禪已經被勸誡過兩次,皇上您已經表示以後不許提這件事,如今又有了這樣的打算。皇上越看越覺得臉紅,有些難爲情的說:“這已經讓顏師古準備這件事了,再由房喬裁定,保證這件事對百姓的影響減到最小。”魏徵說:“對百姓的影響還是其次,最關鍵的是,陛下沒有遵守之前的承諾,天下人會怎麼看待陛下呢?請陛下聖裁。”皇上說:“那就等房先生和顏監來了以後再說吧!”

兩個人來了之後,又看了魏徵所寫的《十思疏》。房喬一邊捋着鬍鬚一邊瞧着,瞧完之後嘆口氣說:“陛下,即使不去風扇,陛下的功德也不會被淹沒,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難道就沒有做過什麼有功德的事嗎?可現如今關於秦始皇的批評,遠多於對他的讚美,可見封禪未見得就能讓一個天子得到更多的褒獎。”皇上說:“原來連你也反對封禪。”房喬說:“陛下,魏夫子在奏疏裡所說的話都是肺腑之言,希望陛下采納。”皇上說:“再容朕想一想吧!”他們於是被送了出去,顏師古一路上徑直往前走,表情非常的嚴肅,房喬追上來說:“不封禪挺好的,一來可以節約一大筆費用,二來可以減少對百姓的影響,第三有利於皇上繼續保持謙遜的姿態。”顏師古說:“你既然是這麼想的,爲什麼不再事先告訴我呢?讓我在金殿之上當場出醜。”房喬說:“當時情況緊急,沒有考慮那麼多。”

皇上拿着魏徵的奏疏,仔細的閱讀着。越瞧越覺得慚愧,不由得額頭上滲出了很多汗珠。太監把一方手帕遞給了皇上,說:“如果瞧着來氣就不用求他了。”皇上說:“魏徵是朕的股肱之臣,他上的奏本朕還是要仔細的瞧,反覆的瞧,每一次瞧都覺得大有裨益。他說的太對了,在過去的這段時間枕非常的毛躁,特別是皇后過世之後,朕的表現大不如前。”太監流着眼淚說:“陛下千萬不要這樣說,你已經做得夠好了。”皇上說:“上天把千千萬萬的一名百姓交給了朕,這是莫大的信任,朕怎麼能不好好履行自己的職責呢?”太監說:“每個人的責任大小不同,但身體的健康別無二致,希望皇上不要過於忘我,在很多時候應該以自己的健康爲重,這樣才能夠走的長遠。”皇上說:“不用你說這些道理我都明白,只是人一旦忙起來就顧不了那麼多了,也許這就是命吧!”

不久之後宮裡傳出來旨意說停止關於封禪的一切議論。皇上說:“這件事以後不要再提了。”說這句話的時候,皇上非常的沮喪,躺在龍榻之上,感覺自己四肢無力。這件事對於皇上而言是非常大的挫折,但他不想把這表現的過於明顯。長孫無忌來看他,往上抓住他的手,眼睛裡噙着淚珠水,皇上說:“朕沒有自知之明,屢次想要封禪,魏徵都要上書阻止,你說他這到底是爲什麼呢?”長孫無忌低下頭說:“陛下,皇后離世之後,陛下一直不能振作,這是非常不應該的,因爲這是皇后最不想要看到的。封禪這件事停止它是對的,如今的大唐雖然安定,但是百姓普遍困窮,只有長時間的休養生息,才能夠看到真正的盛世。”皇上說:“你就說朕能不能等到這一天。”

長孫無忌說:“陛下,能不能等到這幾天不在於別人怎麼說,而在於自己怎麼做,只要陛下重視修德,就算是真能等到那麼一天,也沒有封禪的想法了。”皇上說:“這每次感覺有信心的時候,魏徵就會來一道走書如同在朕的頭上澆下一瓢涼水,然後朕就沒有信心了。”長孫無忌說:“在易經當中謙卦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因爲它六爻皆吉。”皇上說:“看來他這麼做是經過考慮的。”長孫無忌說:“這是自然爲夫子做事向來謹慎。”在跟長孫無忌說了一通之後,皇上覺得好受多了。躺在那裡仰面朝天,說:“朕其實做皇上時間越長,心裡越是沒底,後人會怎麼評價朕呢?朕的子孫是怎麼看朕的?”長孫無忌說:“一個人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肯定,這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其中選一部分人,然後爭取他們的認同。”皇上說:“你說的很對,可如果總有一些人在那裡反對你,這種滋味也是不太好的。”

皇上儘管身上還帶着病,但是仍舊每天堅持閱讀魏徵的那篇綜述。太監說:“陛下既然那麼喜歡他的奏書,爲什麼不把他請到大內?”皇上說:“讓他休息一陣兒吧!他的身體也不是很好。”夜幕降臨之後,天空懸掛着一輪皓月。房喬站在屋檐底下說:“大朝會的日子又要到了。”盧氏在一旁說:“這幾天洛陽的天氣一直陰着,我看你每一天也是陰着臉,是不是遇上了什麼難事?”房喬說:“難事總是有的,但這一次格外不同,朕非常的擔心皇上的情況,一來他的龍體狀況非常不好,二來皇上越來越自然了,動不動就以堯舜自比想要舉行封禪。”盧氏說:“雖然聽起來不太好,但我覺得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用得着你這個當朝首輔來操心嗎?”房喬說:“你覺得這是小事嗎?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盧氏說:“你就不要眼睛總是往上翻,瞧着皇帝,難道就不應該好好的關心一下自己家裡的人嗎?關心一下你的兒子。”

房喬說:“只要有你在,我就是放心的。”其實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實在,盧氏這個人對房喬雖然非常的嚴厲,對子女卻溺愛的不得了。房喬每次感慨,她對子女太過於溺愛,盧氏總是說:“關鍵的時候你總是不在,我管孩子的時候你總是多嘴。”沒辦法,隨着時間流逝,房喬終於不干預家裡的任何事,如是卻因此而又不停的抱怨他。日子一點點進入了深秋時節,房喬來到皇宮,樹木凋零,就連宮中也呈現出了一種肅殺之氣,顯得那麼蕭條,那麼沒有生機。來到御前,看見皇上和長孫無忌正在那裡對飲,房喬入席之後,皇上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突然流着眼淚說:“當年房先生和杜公一起輔佐朕,如今杜公已經離朕而去了。”

長孫無忌趕緊說:“陛下,杜公雖然不在人世了,可他在生前留下的關於如何治國的著作,今天影響了很多在朝的官員,在這衆多的官員當中,一定會有一位類似杜公的人,在將來的某一天出類拔萃。”房喬說:“陛下,事情過去就讓它過去吧,老實把已經離世的人揣在心裡,雖說很長情,卻太過於讓人悲傷。”長孫無忌趕緊在一旁附和,皇上說:“這件事朕自有分寸,二位不要擔心。”三個人把話題越聊越深,不知不覺已經是後半夜了,二人起身告辭,皇上擺了擺手說:“你們走吧!”他們走了之後,皇上突然失聲痛哭,說:“皇后在世的時候,朕從來沒有孤單過,如今皇后過世了,朕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正所謂千金易得、知己難尋。”這裡魏徵仍舊不能入眠,明日他來到御前,皇上用簡單的酒宴款待他。魏徵說:“陛下有什麼辦法能夠更好的約束自己呢?”皇上說:“只要有你在,這應該不會犯太多的過失。”

皇上與這些大臣的關係非常微妙,一方面這些大臣對這位皇帝非常的懼怕,卻又都有匡正君王過失的勇氣,這勇氣不是他們與生俱來,而是皇帝給他們的。因爲皇上一再保證,大臣上書諫言不會受到處罰。又是一個清晨,陽光照射下來,嚴寒被一點點驅散。皇上說:“說話間又快到年底了,你們說說看是在這裡過冬,還是回長安?”魏徵說:“天子不能離開中樞太久,久了則會生變。”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如果在裡面呆的太久了,就一定會被矇蔽,如果出來待的時間太長,中樞也會發現一些變形。”天氣還在一點點變冷,太陽也變得不像過去那麼熱了。太陽底下皇上的御花園散步,走着走着忽然有一條狗跑了過來,皇上被嚇了一跳。立刻拔出配刀,打算宰了那條狗,但是沒過多久就一位妙齡女子衝出來,把狗一把攬入懷中,說:“這是我的狗,請陛下不要傷到它。”

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
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