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

這樣的野炊之後又舉行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乘興而去,盡興而回。但沒過多久這個舉動就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指出讓還沒有成年的童子飲酒是非常不合適的,這個時候霍王已經回到了徐州,也有人把這個問題反映到了他那裡。他沒有在第一時間找我,而是把劉處士叫了過去,霍王說:“如果只是你們二位飲酒,我不會干涉的。可你們帶着一羣童子飲酒,恐怕不妥吧!”劉處士拱手說:“殿下能私下裡找我談這個問題,我感到非常的高興,這樣我就有機會當面向殿下解釋清楚,而不至於被衆人誤會。”霍王說:“這事你還能解釋的清楚嗎?難道說你不許同子們飲酒,是那個姓苗的執意這麼做?”劉處士說:“大丈夫做事,敢做敢當。”霍王說:“既然如此還解釋什麼呢?”劉處士說:“如果我們只是出去野炊而沒有飲酒,殿下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嗎?”霍王說:“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沒有問題。”

劉處士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說:“殿下,這就是問題所在。”霍王說:“你說清楚問題在什麼地方呢?”劉處士說:“如今是臘月,野外非常的寒冷,如果出去野炊一定會被凍壞的。”霍王如夢方醒點點頭說:“沒錯,你們根本就不應該出去野炊。”劉處士說:“殿下一定知道,童子是很鬧騰的,很多人對於這一點很不耐煩,苗夫子卻不是這麼認爲的,古往今來的聖賢也不是這麼想的,童子鬧騰纔是正常的,纔是吉祥的。若是童子變得非常的安靜,多數情況下不是因爲這個人學識過人,實際上一個童子怎麼可能學識過人呢?而是他生病了。教導同子務必要順應他的天性,使他在不知不覺當中悟到了宇宙之大道,童子也只有在運動的狀態下才可以保持強健的體魄。”霍王說:“在嚴寒之下出去浪,難道不會生病嗎?”劉處士說:“這就是苗夫子爲什麼特許童子們飲用溫酒的緣故?不是爲了教導他們酗酒,而是幫助他們禦寒。”一聽這話,霍王的表情從僵硬變得舒緩,漸漸的臉上好像開出了萬朵桃花。

劉處士說:“就被造出來之後,大禹擔心它日後會導致亡人之國,所以下令禁止釀酒。從古至今,朝廷不止一次頒佈禁酒令,可釀酒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殿下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霍王說:“小王愚鈍,還請劉先生賜教。”劉處士說:“如果說亡人之國,其實這世上任何一種東西都可以亡人之國。”一聽這話,霍王不以爲然,說:“聖人之道就不會亡人之國。”劉處士笑着說:“這世上有善人也有惡人,聖人之道被善人使用可以讓天下太平,如果被個人使用可以讓天下大亂。”霍王說:“想要掌握上人之道,必須從修身做起,過了修身這一關就是善人,因此以聖人之道害人應該是不存在的。”劉處士說:“聖人好比工匠,聖人之道好比經匠人之手製作出來的精美的器皿,使用這些器皿的人未必會製作器皿。”

霍王一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劉處士進一步說:“一個小壞蛋如果不學聖人之道,是成不了大壞蛋的。聖人之道沒有因此被廢棄,這也是酒爲什麼長期以來沒有被廢棄的原因。”霍王說:“許多流行的疾病從古延續到今天,難道這也是劉先生眼中的好東西嗎?”劉處士說:“疾病也好,別的什麼災異也罷,如果以人的眼睛去看,這些東西當然都是負面的,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人們如此討厭它們,爲什麼他們就能一直如影隨形呢?這是因爲這些不好的玩意兒有一種叫道的東西,在背後支撐的是它們。”霍王說:“這又是怎麼個說法呢?”劉處士說:“人如果能奉道而行,自然風調雨順,天下太平。要是人逆天而動,致使乾坤易位、陰陽顛倒,必定會災異流行,人雖厭惡而不能止。”

霍王說:“你的這張嘴可真是太硬了,不管什麼事你都能夠攪三分。”劉處士說:“殿下難道只看孩子們飲酒這一項嗎?殿下難道不應該看看他們在飲了酒之後有產生什麼負面的東西嗎?如果他們彼此之間關係更加的親密,如果他們對聖賢只學說有了更多的感悟,就算是飲了一點溫酒又有什麼關係呢?那不飲酒在房間裡被憋壞了,或者是在外面被凍壞了纔好嗎?”霍王點點頭說:“我有點明白你的想法了,這樣吧!回頭你帶着苗夫子來見我。”劉處士說:“殿下,希望不要用這件事情責怪他,這個人經歷很豐富,我覺得他能夠給童子們一些非常有益的教導。”霍王說:“放心吧!我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三天之後,一個晌午,劉處士帶着我來到了霍王的書房。見禮之後霍王說:“苗夫子,你做得很好,至於外邊那些紛紛擾擾,我會替你去平息,你只需要安心的去教書就行了。”我說:“多謝殿下厚愛!我知道這件事情讓劉處士和殿下都非常的爲難。”說着就從袖子裡摸出一份辭呈,說:“殿下可能礙於劉處士的顏面,不願意直接把我趕走,我卻不能不吃食物,賴着不走。”

劉處士說:“你誤會殿下的意思了,這次請你來其實就是要肯定你的做法。”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說:“殿下爲什麼要這麼做呢?”霍王說:“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在這件事情上你有獨到的見解,能夠打破常規,既能夠保證童子們不會在房間裡面被憋壞,又能夠幫助他們禦寒,同時對聖人的學說有了更好的理解。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若是讓你就這麼走了,那豈不是與大賢之人失之交臂。”聞聽此言,我馬上以大禮相見,說:“殿下方纔所言,我承受不起,我也絕不敢以大賢自居。”霍王說:“你若是再推辭,便是瞧不起我。”

就這樣,我只好將辭呈收了起來,然後三個人相約出去野炊。一樣是燒烤和溫酒,穿着厚厚的衣服坐在一塊平地上,上面鋪了草蓆和獸皮。霍王的身上穿着貂裘,我和劉處士的身上穿着棉衣,我說:“能夠喝到王府的佳釀,實在是三生有幸。”劉處士說:“殿下熟讀聖人之書了,解聖人之道,此時此刻必有高論。”霍王說:“聖人學說的精髓在行不在言,孔子在世的時候,也未必有令人信服的高論,要不然他也不至於到處碰壁,得不到重用。”我說:“陽春之曲,和者必寡。就算是孔聖人說出高論,也未必人人都能聽得懂。假如殿下來到鬧市街頭,把自己從書裡學到的道理敘說一番,試問能有幾人回頭,又有幾個人能知道其中的意思呢?”霍王說:“講學之人,務必深入淺出,上來都是高深之語,怕是天下之人過聖人之門,而不願入也!”

三個人在野外吃燒烤喝溫酒,興致高昂的時候還要吟詩作對,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這一天一覺醒來,看見外面下了厚厚的一層雪,學生們不過白雪阻隔,仍舊來前來聽課。行禮之後大家入座,我說:“你們爲什麼不願意待在家裡睡覺而願意來聽課呢?”有一位童子說:“因爲先生讓來,學生不敢不來。”我點點頭說:“這可是大實話,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有一個童子舉手說:“我是不喜歡悶在家裡,來這裡是爲了跟大家一起打雪仗。”我說:“你放心,只要今天教給你們的東西都學會了,一定安排你們打雪仗。”又有一個童子說:“我是爲了吃燒烤,只是白酒太難喝了,就算是溫熱了一樣難喝。”我笑着說:“你不會永遠不飲酒了吧?”對方說:“難說,至少不會特別喜歡它。”我說:“溫熱的酒,天冷的時候喝一點是爲了禦寒,實際上怎麼每次出去都沒有人凍出毛病?一方面感謝你們的父母給你們穿的衣服足夠厚實,另一方面也要感謝溫熱的白酒。”

等大家背過了課文之後,我果然安排大家去打雪仗。一時間院子裡非常的吵鬧,沒過一會兒有一位傭人跑過來說:“不要吵了,你們已經打擾殿下讀書了。”我說:“不知道殿下讀的是什麼書?”對方不知道立刻跑去問了沒過一會兒出來說:“給苗夫子回,讀的是《春秋》。”我說:“幫我傳話給殿下,自古以來讀聖賢書的人成千上萬,能夠把《六經》背下來的人也不在少數,可他們爲什麼最終大多數人沒有變成聖人呢?原因就在於他們只知道悶頭背書,並不知道書中的道理必須要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上才能體悟出來。”沒過多一會兒霍王走了出來,說:“即使你說的對,難道我就不用讀書了嗎?”我說:“當然不是,我的意思是人只有不止是讀書,纔有可能超越書本,做出一些了不起的事。”

從那之後,霍王讀書的時間大大減少,在跟我聊過幾次之後他說:“往後我會花時間看農夫如何耕地,看商賈如何貿易,看工匠如何製作器皿,看婦人如何做女紅,看刨除如何製作美食。如果有必要的話,我會親自操作,你覺得這樣的方法可行嗎?”我說:“這麼做沒有什麼害處,但也不能指望憑這一點能夠證得大道。”霍王說:“按照你的意思,要怎麼做才能夠正德大道呢?”我說:“如果我知道的話,我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當朝陽從東邊升起,陽光灑落在雪上,眼前所有的景色都比白雪裝飾一新,他們看起來是如此的美好,如此地充滿了詩情畫意。我與劉處士行走在林間,我說:“我非常喜歡蔡邕的詩,那種古樸的感覺非常迷人。”

劉處士說:“你喜歡南朝的詩嗎?南朝的詩和文章非常的精緻,只是他們專攻香閨之事,帝王將相,莫不如此。”我說:“評價詩的好壞,很多人喜歡拿境界說事,凡是境界高遠的詩也是好詩,凡是那些談不上境界的詩都上不了檯面。在我看來措施第一道門檻就是感情要真實,沒有真情實感,只憑臆造,就算是他看起來多麼宏偉壯觀,多麼發人深省,這些都無濟於事。不管多好的東西,只要是假的,總是要打很多的折扣。”一聽這話劉處士附和着說:“一說這個我也想起了一些事情,我非常不喜歡有人在做事的時候故作上人語,平時你去看這些人,一個個偷雞摸狗,一旦到了做事的時候,就擺出一副莊重的樣子,說出來的都是聖人之言,每個人看上去好像都是正人君子。”我說:“這就是人了不起的地方,不管自己私底下有多少見不得人的事,只要是在公開的場合就能擺出一副聖人的架勢。”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我們想起了很多人,但有不約而同地選擇迴避這些人的名字。

不知不覺已經晌午了,溫暖的太陽懸在頭頂,在陽光的照射之下,地面似乎也有所鬆動。劉處士說:“我覺得我們真的很幸運,趕上了大唐的治世,以後這樣的好日子不知道能持續多久?”我說:“很多人都相信,日子只可能一路變好不會變壞了,我覺得這種想法太過於想當然。根據我的感覺,陛下現在至少有三個難題擺在面前,這三個難題都是無解的。第一是後宮無主,第二重臣病老,第三後繼無人。”劉處士說:“前面兩條都對,後面一條有問題,以下有那麼多的兒子,怎麼會後繼無人呢?”我說:“我指的後繼無人是指沒有合適的繼承人。”劉處士說:“怎麼會沒有呢?魏王,李泰,吳王李恪都不錯。”我笑着說:“你沒有提到皇嗣殿下,這就是問題所在。”

劉處士說:“這的確是個問題,但是並不嚴重,從古至今又不是沒有更換過皇嗣。”我說:“凡是涉及到皇嗣的就沒有小事,不信你可以去打聽打聽,任何事情只要牽涉到皇嗣,那些朝臣們都會像打了雞血一樣,一個個張牙舞爪,就好像有人要他們的命一樣。”劉處士說:“這也是我爲什麼不喜歡待在朝中的緣故,否則憑我這畢生所學,一定可以換個一官半職。”我說:“爲什麼你願意跟霍王在一起呢?”劉處士說:“霍王這個人雖然皇室出身,但這個人非常的義氣,也非常的仁慈。平時喜歡讀書,待人真誠。在與他相處的這些日子我幾乎沒有發現他有什麼大的缺點,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說:“身爲親王,有時候無才反而比有才更好,有才受到猜忌,無才安度餘年。”

本以爲日子就要這樣繼續下去了,忽然劉處士的小舅子來投奔他,恰好他也是一位私塾的先生。於是劉處士有意用他的小舅子將我替換掉,但也只是有意而已,並沒有真的那麼做。我看他那麼爲難,就萌生了去意。恰逢這個時候,白肥兒來到了徐州,我們來到了一處酒樓,一邊飲酒一邊說着上次揮別之後,各自的經歷。白肥兒說:“我覺得你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人才,我需要你幫我的忙。”我說:“你這是又遇到什麼難辦的差事了嗎?”白肥兒笑着說:“何止是難辦,簡直一籌莫展。”我說:“從你的面相來看,我覺得差事可能在西邊,是不是要去一趟焉蓍?”白肥兒目瞪口呆,說:“你簡直是神人,看來以前我小看了你這廝,這你更得跟我走一趟了。”白肥兒盛情相邀,霍王府如同雞肋,於是我下定決心跟着他去一趟西域。頂着臘月的寒風,我們兩個騎着馬從徐州出發,一路西去,一路上各種辛苦就不必說了,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看到遠處沙丘的日落,在這荒涼的沙漠日落竟然是美的。

白肥兒說:“真不知道那些胡人天天看着這樣的日落是什麼樣的心情?”我說:“他們的心情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寂寞。”白肥兒挑起大拇指說:“說的太對了。”就在這個時候一朵雲彩遮住了太陽,沒過一會兒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地上就已經鋪了厚厚的一層。我說:“如果我猜的沒錯,焉蓍一定發生了大的事變。”我們快馬加鞭往前衝,果然看到遠處燒起了熊熊大火,拿出地圖一瞧,白肥兒說:“看着這些事情真的是讓人感慨萬千,當年這一隻胡虜曾經橫行草原,中原的百姓深受其苦。現如今讓人家打成這個德性,這對於大唐實在是一個警示,希望每一位大唐人都看到這一幕,回去之後努力振興大唐,永遠不要受外面人的欺負。”我說:“你說的這番話體現了一個大唐人拳拳赤子之心。”

當時天已經黑了,我們打出了火把,通過火光我指着地圖說:“看着情形,很可能是處月、處密、高昌三國合謀襲擊了焉蓍。”白肥兒說:“這三家都是小國。”搭起帳篷,休息了一個晚上之後,第二天看了被焚燒之後的廢墟,問了當地人之後才知道原來真的是這三家襲擊了焉蓍,三家的軍隊勢如破竹、連下五城,大肆劫掠財物,之後又放火燒掉了房屋。白肥兒嘆口氣說:“人說男兒當自強!其實國家更應該自強。”一路之上白肥兒詳細的記錄着自己的感受,我說:“你爲什麼要做這麼詳細的記錄呢?是怕以後忘了嗎?”白肥兒說:“這是皇命,陛下希望知道這邊的情況,我當然要儘可能詳細的告訴他。”我說:“皇上的時間非常的有限,所以不管有多詳細,你一定要突出重點,讓陛下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知道這一份記錄的精髓所在。”

話說冬至要到了,對於大唐來說,這是一個大日子。朝廷要舉行非常隆重的郊天大禮,百姓也要在這一天製作專門的食物加以慶賀。這一天是初陽誕生的日子,我與白肥兒因爲身在異域,只能喝着馬奶酒嚼着牛肉乾過這種重大的節日,清晨,天子穿戴整齊,乘坐御攆,趕往圜丘。一路上都有百姓夾道相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皇上從御輦上下來步行到圜丘之下。之後在禮儀觀的引導之下,皇上登上了圜丘,獻上了犧牲,宣讀了祭文,點燃了祭火,分發了祭肉,然後在衆人的簇擁之下來到另一個地方換上了朝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皇上說:“時光荏苒,不知不覺貞觀十二年快要過完了,希望與諸位都能夠不忘貞觀初年的發心,我們君臣一道造福百姓,一道讓大唐的江山永固。”到晌午十分,我與白肥兒坐在一棵枯樹下面,畫面實在有點讓人絕望,我說:“今天陛下一定去圜丘祭祀了,但願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白肥兒說:“放心吧!一定會的。”話音未落,一團黑雲彩從天降落,定神之後才發現那是一個人。此人身高一丈長,寬三寸。手指頭伸出來棒槌長,腳像是兩扇大門一樣,看上去十分壯觀。一嗓子吼出來,震的太陽在天上不停的搖晃,只見她用刀指着我們兩個說:“你們兩個唐人毀了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就讓你們以命償還。”白肥兒二話不說,拔出橫刀與她拼殺在一起。這兩個人果然都不是吃素的,下手都非常的迅速兇狠,全部都是致命的招數。打了三百回合,白肥兒說:“這位壯士,你有點本事,如果你能棄暗投明的話,我可以向朝廷保舉你,這樣你可以獲得一份生計。”沒想到對方一口唾沫啐到地上,說:“大唐毀了我的生活,居然還想讓我賣命,做夢今天我一定要宰了你們兩個唐朝人。”

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
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