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

上回書說到皇上要宴請秦府的舊臣,這樣一來一個問題又擺在他的面前,既然要舉行宴會,魏徵、王圭等人到底應不應該被邀請的?如果他們沒有被邀請,就說明皇上對待他們有所區別,如果邀請了他們這些秦府的舊臣,又該作何感想呢?思前想後拿不定主意,身邊一位宦官說:“陛下是在爲宴會該邀請誰發愁嗎?”皇帝說:“如果不邀請魏徵和王圭,他們一定會覺得朕在區別對待。如果真邀請了他們,秦府的舊臣就會有複雜的想法。”宦官說:“陛下自己覺得與哪一頭的關係更加親近呢?”皇帝說:“這個現在朕也不好說了。”宦官說:“如果陛下自己都說不清楚,秦府的舊臣有一些想法不是很正常的嗎?”皇帝說:“你覺得這件事情這應該怎麼處置呢?”宦官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如果陛下能夠遊說秦府的舊臣接受邀請魏徵、王圭,那就可以給這兩個人發出邀請,要是陛下自認爲沒辦法擺平這件事,那就不要邀請魏徵、王圭。”

一聽這話皇上馬上說:“如果朕連秦府的舊臣都不能擺平的話,那這個皇帝乾脆還是換人吧!”於是傳旨,把長孫無忌招進宮,入座之後皇上滿臉堆笑說:“有一個問題,真希望你能夠幫忙拿個主意,宴請秦府的舊臣,到底應不應該把魏徵、王圭也列入被邀請人名單了?”一聽這話長孫無忌的汗毛就樹立起來了,皇上這麼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刻意的在敲打他,還是有別的什麼意圖?於是拱手說:“無論陛下怎麼做,作爲秦府的舊臣都會支持。”皇帝說:“你真是這麼想的嗎?”長孫無忌說:“當然。”皇帝當即下令,把魏徵和王圭補入被邀請的人員名單,而且特意寫明是長孫無忌提的建議,皇上很以此爲由嘉獎了他。皇帝說:“你果然是個識大體的人,相信你一定能夠說服他們接受朕的這個決定。”事已至此,長孫無忌也不好說什麼了,拱手說:“他們不是會接受這個決定,而是非常歡迎這個決定,皇上既然把魏徵視作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作爲秦府的舊臣也沒有人敢於他爲難。”

不久之後,長安派使者過來說:“派去漠北送親的人已經回來了,契苾何力將軍已經平安地抵達長安,只是有一點意外。”皇上說:“發生什麼意外了?”對方說:“爲了表明不會投降薛延陀的決心,按照當地風俗契苾何力將軍用刀割下了自己的左耳,現如今他只剩一隻耳朵了。”聞聽此言,皇上立刻就呆住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才重重的嘆了一口氣說:“都是這樣不好不該安排他去撫慰自己的母族。”對方說:“他這次回來陛下打算怎麼安置他呢?”皇帝說:“目前右驍衛大將軍出缺,就讓他補這個缺吧!”對方拱手說:“那我就以契苾何力將軍的名義在此謝過陛下了。”皇帝說:“你回去告訴他,朕不會忘記他對朕的這一番情意。”

其說皇帝下令舉行宴會,底下的人就開始忙碌起來。對於如何安排這一場宴會,皇上非常的關心,他注意到。被邀請的每個人喜歡吃什麼東西,有什麼忌口的東西,總而言之細緻入微。就在宴會舉行的前一天,整個會場就已經被裝飾一新。而那些被邀請的秦府舊臣們一個個興奮不已,程知節找到秦瓊,說:“我以爲陛下已經把我們忘了,現在看來是我想多了。”秦瓊說:“這樣的話可千萬不能出去說。”程知節說:“俺老程又不是傻子,怎麼會把這種話拿到外面去說呢?”秦瓊點點頭說:“這樣最好,所以說我們過去與陛下情同手足,可他畢竟現在已經是皇帝了,現如今君臣之禮大於手足之情,要是我們把這個道理忘記了,就會引火上身。”程知節說:“你就放心吧!我還沒有糊塗到那個程度。”

兩個人正在這裡聊着,忽然有一位傭人進來說:“侯君集將軍到了。”秦瓊說:“快快邀請。”話音未落就聽到一串腳步聲,侯君集推門而入。兩個人趕緊站起來說:“侯將軍怎麼有空到這裡來呀?”侯君集說:“我如今可是個閒人,自從打高昌回來之後,就失去了陛下的信任。”他看起來非常的沮喪,秦瓊說:“將軍千萬不要這樣說,以侯將軍的才幹,總有一天還會派上用場。”侯君集說:“你們難道從來不擔心這麼一點嗎?”秦瓊說:“放心吧!陛下肯定不會委屈你,而且我們這些人都是秦府的老臣了,應該多一些擔當。”看着秦瓊在那裡打哈哈,侯君集的心裡很不是滋味,說:“我們是一殿之臣,難道就不能以誠相待嗎?”秦瓊說:“侯將軍,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侯君集說:“這是何人所作?這句子我怎麼聽着有些耳生呢?”秦瓊說:“聽着耳生就對了,這是我們過時之後很多年纔有一個人作的詩。”聞聽此言,侯君集大笑,說:“想不到你也能這麼逗悶子了。”

與此同時,房喬早就已經收拾停當,隨時準備趕往宴會的現場。這個時候,唐儉來到了府上,說:“陛下邀請大家赴宴,這絕對是好事一樁,不過事先到你這裡來走一走,在秦府的舊臣當中,你的位置最高。”房喬趕緊說:“這話千萬不能亂講,若論秦府舊臣當然首推長孫無忌。”唐儉說:“長孫無忌固然了不起,但大家都知道他之所以得寵,是因爲他是皇帝的大舅子,而你就不同了,憑的是真才實學。”房喬說:“這樣的話說多了,我想善終,怕是難比登天。”唐儉說:“你怕得罪長孫無忌?”房喬說:“哪個我都不想得罪,我希望大家能夠和睦相處,而不是勾心鬥角,但人的願望和事實總是有些距離的。”唐儉說:“你也沒必要這麼灰心,我相信一切都會轉變的,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朝着相反的方向推進。”

宴會正式開始之前,大家陸陸續續到達現場。只見尉遲恭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顯得非常的恭敬。曾幾何時,他大鬧宴會現場,現如今他像是雕塑一般。很多人上去跟他打招呼,他顯的彬彬有禮,這個時候任城王李道宗進來了。二人見面彼此都覺得十分尷尬,李道宗特意找了一個比較遠的位置坐下來,沒過多一會兒就有一位宦官把他請了起來,說:“你貴爲郡王,怎麼能坐在這麼偏僻的位置呢?再說位置是事先定好的,按照安排去坐就是了。”任城王把那位宦官拉到一邊說:“你也知道我曾經被尉遲敬德打過,現在把我安排在距離他那麼近的地方,這不是讓我難堪嗎?”宦官說:“要不這樣,我去跟陛下說一說,看能不能給你換個位置。”

之後他就來到御前如此這般一說,皇帝說:“他提的這個要求的確不過分,你就看哪個人願意跟他換,調一調他的位置吧!”宦官說:“要想辦法還和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要不然天長日久可怎麼得了呢?”皇帝說:“人待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就會有恩怨,人家既然想換那就換,要使我們在宴會之上強人所難,這反而會傷了和氣。”宦官出去跟秦瓊商量,秦瓊說:“我也不喜歡尉遲恭,你還是跟別人商量吧!”結果商量了一圈,沒有一個人願意換,宦官心裡盤算着,我可不能讓皇帝覺得我辦不了事,於是說:“秦將軍,任城王與尉遲恭之間的事,你是知道的,如果把這兩個人安排在一起,整個宴會的氣氛都會讓大家覺得尷尬無比,爲了大局就請你幫個忙吧!”秦瓊說:“那麼多人被邀請,你怎麼就盯上我了呢?”宦官不慌不忙的說:“還不是因爲將軍一向正直,最能體恤他人。”秦瓊說:“我擔心有過這麼一回之後,以後我每一次都被安排跟他坐在一起。”宦官說:“這一點請你放心,只此一次不會有下回。”

秦瓊說:“只是一回跟我換,還是說宴會就這麼一回?”宦官說:“當然是前者了。”宴會開始之後,現場響起了美妙的音樂,舞伎步入了舞池,伴隨着音樂的節奏,他們翩翩起舞。侍者一輪一輪的給大家倒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皇上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樂聲暫停、舞伎退了出去,皇帝說:“今天受邀的絕大多數都是秦府的舊臣,從跟着朕打天下到擁有了天下,這是一種不得了的緣分,真希望彼此之間的這一場相遇,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大家各自嚴守本分,朕保證在貞觀朝不發生鳥盡弓藏之事。過去我們以誠相待,今後也應該一如既往。”羣臣起而拜賀,皇上說:“感謝上天讓我們相遇,感謝大家的付出,讓天下太平,今後我們還要相互扶持,造福天下的黎明百姓。”

說一番客套話之後,話題很快就會繞到如何治國上來。皇上說:“打天下的時候時刻命懸一線,很多時候來不及多思多想,只能隨機應變。治天下則不同,很多事情需要反覆推敲,纔好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所以自從朕登基之後,在處理公務之餘讀了很多書,其中最多的是史書,可以從前人的得失當中有所覺悟。”其中有的人已經準備好接受皇帝的提問了,比如魏徵。有的人覺得事不關己,比如尉遲恭。而有的人則顯得惶恐不安,比如侯君集,其實他也說不清楚自己爲什麼會這樣。這些人的表現被皇帝盡收眼底,但宴會之上,皇上無意讓誰出醜,話題一轉說:“最近讀《史記》當中的《李斯列傳》,有了很多感悟,有誰讀過這一篇?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嗎?”

因爲這一次被宴請的大多是秦府的舊臣,所以魏徵也無意在這種場合出風頭從而招致別人的怨恨。皇上說:“尉遲將軍,聽說你最近一直都在讀書,不如你來說說吧!”尉遲恭說:“陛下,臣的確在讀書,不過讀的不是史書,而是專講修道的玄學書籍。”皇上說:“你這是打算要成仙?”現場發出一陣鬨笑,尉遲恭紅着臉說:“我這一生殺孽甚重,所以成仙應該不關我事,只要求得長生,我就心滿意足了。”皇上說:“所以說殺了不少人,卻都是爲了天下太平,相信你一定能夠得償所願。”說着讓人倒了一杯酒給他,這個時候王圭說:“陛下,臣最近剛讀過《李斯列傳》而且頗有心得。”皇上說:“你說吧!”王圭站起來走到舞池之中,大聲說:“李斯最終爲趙高所害,此人不愧爲一世之傑,落得這般下場,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衆人紛紛點頭,他接着說:“當他被押到刑場的途中,對自己的兒子說‘現在就是帶着黃狗去外面狩獵也不可能了,人不知足,乃至於此!’當年范雎在秦國爲相,蔡澤來到咸陽,揚言要奪他的相位,結果范雎讓出相位最後得以善終。而李斯因爲捨不得相位,竟然與趙高合謀害死公子扶蘇和蒙恬,殘殺其他始皇的子孫,這樣的結局實在是他咎由自取。”此言一出,現場譁然,特別是房喬,悵然若有所失。其實他對於樂極生悲,有着極爲清醒的認知,也屢次提出想交出相位,皇帝就是不準。其實皇帝也很爲難,一方面是皇后的囑託,另一方面是很難找到一個纔敢與他相當的人取而代之。一看房喬如此的難堪,皇帝說:“你覺得毛病出在李斯的身上,朕覺得不然,問題還是在始皇的身上。”一聽皇帝這麼說,大家集中精神,想要知道他接下來會說出什麼樣的高論。皇帝說:“在統一六國的過程當中,秦並天下之後的諸多作爲,李斯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但任用此人爲相是始皇一生當中犯的重要錯誤。”

一聽這話,衆人目瞪口呆。皇帝說:“始皇本人,李斯、趙高等輩皆是法家傳人,所以他們很容易達成共識。而公子扶蘇對於治國的看法與始皇不同,與李斯也不同,與趙高也不同,所以一旦公子扶蘇得志,李斯就沒有伸展的餘地了。但以公子扶蘇的性格,如果他做了皇帝,李斯、趙高、胡亥等人都會善終。”衆人聽得非常的認真,皇帝說:“李斯這個人在少年時就立志做倉中碩鼠,後來他到了秦國,終於借秦國之力,實現了平生抱負。但歸根結底,他只是一隻碩鼠罷了,並不是一位真正的賢相,此人有才無德,只知道一位討好始皇,從來沒有見過他指出皇帝有什麼過失。”

這個時候魏徵終於說話了,他說:“比如漢朝的蕭何曹參,他們是賢相都能夠善終,本朝的房、杜也是深受皇帝和百姓看重的賢相,豈是李斯之流所能相比的呢?”皇上說:“魏夫子所言極是。”看到魏徵替房喬解圍,這些秦府的舊臣們對他的厭惡一下子減少了很多。然而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的臉色卻非常的陰沉,說:“魏夫子說這番話是何意呀?方纔大家只是在談論李斯,並沒有說到房先生。”魏徵說:“雖然我提到了房先生,卻並沒有別的意思,長孫司徒怎麼就不高興了呢?”皇上說:“今天是讓人高興的日子,真不希望在這宴會之上,有人掃了朕的興。”一看皇帝這樣長孫無忌不再言語,很快舞伎再次回到舞池,隨着樂聲翩翩起舞。皇上端着酒杯、思緒萬千,這個時候他的眼睛飄向了房喬,而此時的房喬臉上已經沒有了尷尬的神情,皇帝心裡想但願此人能夠善終,要不然朕如何取信於人呢?

宴會結束之後第二天皇帝就決定從岐陽返回長安,一路之上車馬勞頓自不必提,皇上藉着外面的光看着奏本,這是一份姓裴的刺史寄來的,在這一份奏文當中,他歷數高勾麗權臣蓋蘇文的罪行,建議皇帝發兵攻打高句麗,皇帝在硃批當中寫了,對於高勾麗王的遭遇,這也非常同情,只是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如果在此時讓大軍攻打高句麗,山東百姓會背上沉重的負擔,這是真不願意看到的。之前爲了避免戰亂,朕已經答應了薛延坨和親,又如何呢?因爲這件事興師動衆的。皇上的這個決定得到了羣臣的支持,而皇上自己私下裡屢屢陷入糾結當中。明明自己已經是天可汗了,爲何還要如此的委曲求全呢?回到京師之後,魏徵來到大內,皇上說:“你覺得朕在哪一些方面還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呢?”魏徵說:“打仗固然打的是將領的計謀和勇氣,但從根本上拼的是國力。”

皇帝說:“這一點朕是非常清楚的。”魏徵說:“陛下真的清楚嗎?”他這一問皇帝含糊起來了,魏徵說:“文帝和景帝的時候,匈奴頻頻來犯,他們爲什麼選擇隱忍呢?如果認爲他們窩囊,這個就錯了,是因爲他們知道當時的國力沒辦法支持一場大戰,而且戰端一開往往曠日持久,百姓苦不堪言。相比之下,前秦苻堅不顧天下初定,人心不穩,督促大軍南下,結果一戰而敗、社稷不保。又比如隋煬帝屢次討伐高句麗,按說那個時候的隋朝國力強盛,卻也架不住他反覆折騰,最終與內鼎沸、四海分崩。由此看來,一動不如一靜,只有慢慢的積蓄民力,纔有條件在戰場上得志,爲人君者,不光要能發起戰事,也要能夠及時止戰。”皇帝點點頭說:“你說的的確有理,不過朕還有另外一層顧慮。”

魏徵說:“陛下說的顧慮到底是什麼呢?”皇帝說:“天下人都喜歡平而不喜歡亂,一但天下太平,人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懈怠,只有敵人再來蹂躪,才能夠喚醒人們的鬥志。”魏徵說:“陛下說的沒錯,但只要將士勤於操練,皇上重視武備,即便是時光變遷,也無需擔心。就好像雖然經歷了文景之治,武帝仍然能夠馳騁塞北,讓胡虜望風逃竄。”皇上點點頭說:“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朕有這樣一種不好的預感,應該也不是空穴來風。”一邊說着一邊有太監過來把一摞奏本放在了龍書案上,皇上說:“最近有很多人談何黨仁弘,你覺得他有什麼問題嗎?”魏徵說:“黨仁弘是秦府的舊臣,陛下比臣更清楚,爲什麼要問臣呢?”皇上說:“這個你不用管,只要把你自己的想法告訴朕就行了。”魏徵說:“黨仁弘這個人頗有才略,在地方上聲名顯赫,不過我聽說他有個毛病,就是非常的貪婪。”

皇上說:“你覺得朕應該派人去調查他,還是應該用彼所長,而不必在意他的貪婪呢?”魏徵說:“陛下如果知道他貪婪,就不應該把他派到金山之旁滿足他的貪慾。因爲慾壑難填,最終他會越陷越深,不能自已。”皇帝說:“你說的在理,大錯已經鑄成該怎麼辦呢?”魏徵說:“以臣所見,還是應該派人去調查,然後按照情節量刑。”皇上說:“黨仁弘犯下這樣的過失,錯在朕而不在他。”魏徵說:“陛下,先應該把事情查清楚,至於要不要赦免他再說,要是就這麼糊里糊塗的,陛下覺得他會收手嗎?如果他一直這麼幹下去,它之下的百姓怎麼辦呢?”皇上說:“朕把他調離原來的位置就是了。”魏徵說:“這麼做固然容易,只是還有一個問題萬一他要是被人冤枉了呢?”皇帝瞪大了雙眼說:“朕還沒有想到這一層。”魏徵說:“無論如何應該先查把事情查清楚,至於如何處置,可以在朝會之上讓大家討論,既不能辜負了秦府的舊臣,也不能讓法網出現漏洞。”

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
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