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

皇上面無表情的說:“朕聽說你給左僕射傳話,說你再一日就要保他一日。”皇后說:“確有此事。”皇上說:“你保的了嗎?”皇后說:“只要我還在就保的了。”說着皇后下意識的攥緊了手裡的那一瓶毒藥,看到這一幕,皇上冷汗冒了出來,說:“需要做到這一步嗎?房喬與你非親非故。”皇后說:“如果說我這麼做有什麼私心的話,那也是爲了你,爲了你的兒子。”皇上立刻換上了一副笑容,語氣和緩的說:“這件事就這樣吧!不過有一節朕不能理解,爲什麼你對自己的親哥哥有那麼重的猜忌心呢?”皇后說:“長孫無忌,我跟着他一起長大,他的爲人我再清楚不過了,他與房喬最大的區別就是,房喬工於謀國,而他工於謀身。一個工於謀生的人是不需要保護的,而一個工於謀國的宰相要是沒有來自上面的保護,恐怕他很難有善終。長孫無忌如果讓他執掌權柄的話,總有一天他會變成霍光一樣的人物。”

皇上說:“先不說這個了……”且說有了皇后的許諾,房喬自然安心了許多。這件事讓大臣對皇后多了幾分敬意,卻讓長孫無忌在朝中多了幾分尷尬。又是一個安靜的下午,長孫無忌奉旨來見皇帝,說:“皇上不要因爲這件事情怪罪皇后,他也是出於一番好意。”皇上說:“你能這樣體諒他,我很欣慰。”其實,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妹妹並非一點怨恨都沒有。只是他心裡很清楚,皇后之所以敢公開的要保一個宰相,是因爲帝后之間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礎。所以如果他在皇帝面前說皇后的壞話,非但不會傷到皇后,反而會讓皇上覺得皇后的猜忌是有道理的。所以長孫無忌越是表現的通情達理,越是表現的不計較,皇上就越覺得皇后對他哥哥有些誤會。越是有這種想法,就越對長孫無忌有愧疚之心,而越有愧疚之心,就越想補償他。長孫無忌說:“左僕射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臣也覺得皇上應該重用此人。”

其實,對房喬這個人。皇上的心裡是非常矛盾的,他知道房杜之間,交情匪淺。如果有這二人長期把持朝政,他擔心自己會大權旁落。所以必須在這二人之中除掉一人,按說應該被除掉的是房喬,因爲此人是玄武門之役的謀主,我能夠把玄武門的事全部推在房喬的頭上,他在後人的心中就是一個沒有缺點的聖王。但是,杜如晦這個人處事果斷、最有武略,若要文治,像房喬這樣善於謀劃的人似乎更有用。可這個人實在是太聰明瞭,誰能保證在人前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謹慎是一種表演呢?所以只要一有機會,他就要敲打一下房喬。到了貞觀三年,皇上看到很多問題都有冰釋的跡象,所以這個時候他開始考慮要不要讓房喬走人?長孫無忌當然知道皇上的心思,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皇后從半路上殺了出來。並且是如此強烈的要保護房喬。相對於長孫無忌,皇后對於皇上來說明顯要更重要一些。

可是,皇后豁出一切要保護一位朝臣,這件事就像是一根刺一樣紮在皇上的心上。所以他在經常敲打房喬的同時,也在皇后的面前鬧起了情緒。其實皇上這麼做,不過是要求得皇后安撫而已,但是皇后卻沒有那麼做,反而說:“我之所以要護佑,是爲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也是爲了你。所以你不應該爲這件事情不高興,你應該想想自己做了多少讓我不高興的事情。當年公主寄居在秦王府,後來你納他爲妃,我沒有計較。玄武門之役發生之後,齊王妃進宮,我也沒有計較。不僅如此,宮女因爲被你臨幸而懷上了龍種,還是我幫助他們撫養寫孩子。你做事情從來不顧及我的感受,我不過是支持了一位宰相,你卻不高興。”皇后的這番話讓皇上非常的惱火,寵着皇后大吼一聲,說:“朕是天子,貴爲九五之尊,就算是這樣站在皇帝當中仍然是潔身自好的,要知道朕納妃的名額並沒有用滿。”

本來皇上就是隨口一說而已,皇后卻認了真,說:“你也不用覺得委屈,我把剩下的名額給你補齊了,免得日後你埋怨我對你刻薄,再說我後宮失德。”她的這番話皇上並沒有在意,因爲在皇上看來,皇后不過是一時興起,說完了也就過去了。沒想到皇后專門指示房喬去辦這件事情,房喬當然不敢怠慢。特意從舊士族當中選了一位知書達禮、性情溫順的女子,之後以皇上的名義下了聘禮,並且已經選定了良辰吉日,準備將她迎到後宮。本來如果這件事辦得順利的話,皇后詮了自己的名聲,皇上得了實惠,倒也兩全其美。偏偏在這個時候,流言蜚語席捲長安的大街小巷。說那位女子早已經許了別人,皇上橫刀奪愛,百姓們都知道皇上的後宮有一位長孫娘娘,爲人忠厚且善解人意,所以大家對皇上的這種行爲都十分不滿。

這件事自然也流進了魏徵的耳朵,其實當時其他朝臣也都知道。只是大家都以爲這件事是皇上託付辦的,所以不敢多語。魏徵卻不管這個,直接來見皇帝,如此這般一說皇上大吃一驚,說:“朕只當是皇后隨口一說,沒想到她竟然真的去做這樣的事,不過你放心,皇后曾經在朕面前保過你,她的爲人你應該是清楚的。”魏徵說:“皇后的爲人臣當然知道,不過爲了謹慎起見,你還是再去問一問。”當天夜裡皇上問起了這件事,並且說了外面的留言。皇后一聽懊悔不已,說:“這件事都怪我,當時一生氣就催促房喬去辦這件事。”皇上反而安慰道:“你讓他再去核實一下,如果確實是那麼回事,這件事就此打住。”皇后說:“過房喬這個人向來謹慎,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你放心,我會讓他去核實的。”

不久之後太監來到了房喬的府上,一聽這話,房喬也嚇壞了。原來那些傳謠的人從不敢在房喬的面前多語,以至於他對這些事竟然一無所知。於是趕緊派人去傳說事先那位女子要嫁的婆家詢問這件事,不久之後,對方就表示這件事純屬謠言,那位女子不曾許配給他們家。於是房喬向皇后覆命說傳言不實,皇后表示有沒有可能再換一位女子,房喬回覆她皇上的聖旨已經下了,聖旨沒有撤回的道理。皇后將這件事照實並告了皇帝,皇上又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魏徵。魏徵說:“我恐怕這鄭家是把皇上當成了太上皇那樣的人。”皇上說:“此話怎講?”魏徵說:“當年太上皇看上了一位隋朝官員的妻子,婦人進了宮,他原來的丈夫就被流放了。也許是鄭家懼怕遭到報復,所以才違心這麼說。”

皇上說:“房喬向來謹慎,朕不覺得他瞧不出其中的奧妙。”魏徵說:“皇上的後宮雖然沒有滿員,在歷朝歷代的皇帝當中後宮人數並不算是太少,更何況後宮人數滿員的皇帝很少有不是昏君的,再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傳了出來,就算是傳言不實,皇上如果硬把他娶回家,仍然有瓜田李下之嫌。皇上現在又不缺着一個女人,何必爲他而敗壞了自己的名聲呢?”皇上說:“那這件事就到此爲止吧!”魏徵低聲說:“皇后對皇上一片癡情,希望皇上不要辜負她,臣知道臣這樣說皇上會怪成干預皇上的宮闈之事,其實一方面臣要報答皇后的救命之恩,一方面也是希望聖君和賢后之間夫妻情誼能夠一直延續下去,皇上自己也該清楚,皇后在很多事情上的寬宏是強忍出來的。希望皇上能多體諒皇后,如此後宮才能琴瑟合鳴,後宮和睦,天下之陰陽纔不會失衡,而陰陽不失衡,才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五穀豐收才能國泰民安。”

於是出於避嫌之心,皇上親自下詔爲了這一門親事。後宮又爲自己形式不能顧及皇后的感受,表達了歉意,這件事自然又讓皇后對魏徵多了一份感激。一日黃昏時分,長孫無忌和皇上兩個人一邊飲酒一邊閒聊,皇上說:“真到現在才知道皇后這個人真是高明,你是他的哥哥,卻並沒有迴護你,而被他保護的那些大臣一個個對他感恩戴德,甚至一有機會就幫她爭寵。”長孫無忌有些尷尬的說:“皇上,臣以爲皇后並不是那樣一個有心計的人。”皇上笑着說:“你真的一點都不怨恨她嗎?”長孫無忌說:“一則是皇后並沒有做錯什麼,我又有什麼可怨恨的呢?就算是皇后真的做了什麼錯事,讓我這個做哥哥的受人委屈,我又有什麼可計較的呢?畢竟皇上從來沒有委屈過我。”皇上說:“如果天下大治,有一大半功勞都是皇后的。”長孫無忌說:“如果不是皇上聖明,皇后也不敢公開回護朝中大臣。”

入秋之後,雨一場接着一場。天氣一點點轉涼,杜如晦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特別是在上了改軍事的奏疏之後,他的身體急轉直下。而房喬因爲有皇后的極力支持,所以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穩固。儘管如此,房喬仍舊提心吊膽,因爲他心裡很清楚,無論皇后怎麼迴護他,都沒有辦法打消皇上對他的猜忌。所以他的想法是把手頭的事情做完之後就交出相信,回到老家,好好在母親的膝前盡孝。可就在這個時候,上天卻跟他又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一日中午,房公子照例去杜家看望杜如晦,偏偏一輛馬車風一般衝過來,一下子將房公子撞倒在地,就在這個時候,另一輛馬車瞬間側翻,而這一輛馬車上拉的都是重物,一塊大石頭不偏不倚砸到了房公子的腦袋上。

房公子當場歸西,消息被火速報告到了房府。房喬得知消息之後當場昏倒,醒來之後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辦法站立起來。而他的夫人盧氏卻顯得非常淡定,心平氣和的指揮家裡的人將房公子的遺體擡回家,做了一番處理之後風景棺材運回老家安葬。房喬藉着這個理由上書請辭,皇上只准了他的假,不許他辭職。於是回家料理完了兒子的喪事之後,房喬又趕回長安。經過了這一輪的折騰,房喬看上去老了很多。皇上說:“兒女沒了還可以再生,你不用把這件事情太放在心上。”房喬說:“我已經年過五十,內人與我年紀相當,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有什麼臉進祖墳呢?”皇上說:“你的內人也年近五十,不過這並不礙事,我送你兩名宮女,包你後繼有人。”房喬說:“內人兇悍無比,只怕皇上賜給我的宮女送不到我的府裡去。”

一聽這話,皇上瞬間就來勁兒了,說:“不妨是,真讓皇后去勸她,皇后不是保過你嗎?相信皇后的情他會領的。”當天下午,皇后就奉旨來到了房喬的府上,盧氏因爲知道皇后的來意,所以並沒有好臉色。一番客套之後,皇后說:“還說令郎新喪,這件事本不該提。”盧氏說:“既然知道不該提,皇后何必來?”皇后說:“我來是因爲皇上擔心做左僕射沒有後人。”盧氏說:“那就替我好好的謝謝皇上,他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也麻煩你轉到皇上,房喬不需要妾,就算是迫不得已,非要納妾不可,也不要皇上給的女人。”皇后說:“我說你還是接受他可以納妾的,既然如此,是不是皇上給的又有什麼分別呢?”盧氏說:“我挺爲皇后難過的,自己不願意獨守,委屈又來連累別人,都說你是賢后,我看未必。顏回不遷怒不二過,看來你是沒有做到。”皇后被說的面色通紅,最後實在忍不住了,終於拂袖而去。

回到宮裡,皇后仍舊一臉怒氣。皇上問起這件事,皇后說:“人家說了,我不願意獨受委屈,專程去拖累她人。”一聽這話,皇上勃然大怒,說:“這個母夜叉,他不但害得房先生無後,還敢對皇后無禮,朕一定要治她一個大不敬之罪,滅了她的九族。”一聽這話,皇后趕緊說:“皇上本來是一番好意,如果以誅殺盧氏九族收場,不是與初衷大的背離了。”皇上不由分說:“立刻傳令讓盧氏進宮見駕。”而那個時候,房喬在家中早已經被嚇得魂不附體。對盧氏說:“你對我大呼小叫慣了,怎麼敢對皇后這樣呢?要是沒有皇后保護,我的向上人頭早就沒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給建成和元吉償了命。”盧氏說:“這都是你給害的,皇上怎麼會突然想起來要給你延續香火呢?除非是你自己跑到御前哭訴。”

房喬說:“就算在御前說了不該說的話,那也不該是你放肆的理由。”就在這個時候,一隊御林軍不由分說衝進了房喬的府邸,將盧氏當場拘捕。在盧氏被送進宮的同時,房喬也跟着來到皇宮。目的當然是要爲盧氏求情,盧氏昂然走進了大殿,看見皇上一臉怒氣的坐在御座之上。不是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膽怯,見到皇帝立而不跪。不久之後房喬走了進來,皇上說:“不經宣旨你就闖進大殿,你知道這是什麼罪過嗎?”房喬跪在地上說:“臣知罪,只求皇上能夠放過盧氏,一切罪責臣願意一肩承擔。”就在這個時候,盧氏突然把話搶了過去說:“世人都說皇上是聖君,房喬是賢相,我看倒是未必,兩個合在一起,沒有謀劃什麼家國大事,反而想着算計我這麼一個婦人,想起來我都替你們臉紅,皇上不是要治我的罪嗎?你將我殺了好了,好讓天下人都知道你是個無道的昏君。”

這一下子把皇上說懵了,不過他很快就恢復了底氣,說:“其他的事真可以不計較,可你居然對皇后無禮,她可是保過你夫君的人,像你這種忘恩負義之輩,有何顏面在此煌煌大殿大放厥詞。”你以爲一聽這話盧氏會羞愧難當,沒想到盧氏的聲音更大了,竟然扯着嗓子說:“我沒有對皇后無禮,無禮的是皇后,皇后是天下婦人的表率。她卻不想着好好統領後宮,專程來到大臣府上,目的卻是讓大臣納妾。”皇上說:“皇后來到你家府上是奉了旨。”盧氏說:“所以對皇后無禮的不是我,而是你。”皇上一聽,竟然半天找不出一句應答的話。只是臉憋得通紅,兩眼瞪的溜圓。對於這樣的畫面,房喬再熟悉不過了。玄武門之役發生的時候,皇上也是這一副表情,於是在那裡不住的磕頭求情,說:“房家的香火還能不能延續?全靠天命,希望皇上饒過內人。”

於是皇上指着放在地上的一口大罈子說:“別的話朕也不多說了,你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將朕這給房先生的兩名宮女帶回去,一個是喝了這一罈的毒酒。”皇上話還沒有說完,如是就趴在罈子前喝了起來,不過一頓飯的功夫,一大罈子毒酒就被她喝光了。如是一邊喝,一邊心裡納悶兒,這毒酒怎麼是酸的呢?像醋。就在這個時候,房喬保着她大哭,皇上坐在那兒也看呆了,皇上說:“這樣的女人,朕也害怕,房先生真幫不了你了。”房喬卻聽不見他的話,只顧自己哭。於是皇上大吼一聲說:“她只是喝了一罈醋而已,並不致命。”一聽這話,房喬也呆住了。更加令人驚奇的是,本來已經癱在地上的盧氏,一聽說自己喝的是醋,馬上做了起來。皇上說:“回去吧!你們房家到底能不能延續下火,只能看天命了。”

房喬扶着盧氏一點點走出大殿,回家之後盧氏又把房喬數落了一通,說:“就算是你想納妾,也應該跟我商量,而不是去跟皇帝說。皇帝是管家國大事的人,哪裡還能管大臣那小老婆。要是有一天他成了昏君,全是你的責任。”房喬說:“我知錯了。”皇上回到後宮之後,發現皇后的怒氣已經全消了。於是歡喜的手腳,不知道該何處安放,皇后說:“你這是遇到什麼喜事了嗎?”皇上說:“原來朕一直生在福中不知福,朕不知道世上竟然有如此兇悍的女人,面對毒酒竟然面不改色,把一罈子毒酒一飲而盡。”皇后大吃一驚,說:“你真的把盧氏賜死了?”皇上說:“朕這麼做有什麼不妥嗎?”皇后說:“盧氏這個人與房先生是患難夫妻,她本是名門出身,跟了房先生之後吃了不少苦,可他從來沒有過半句怨言,雖說是一位悍婦,卻並不是一個不明事理的人,皇上殺了她,天下人又會如何看待皇上呢?”

皇上突然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說:“朕讓他喝的那一罈子毒酒其實是醋。”一聽這話,皇后也目瞪口呆,緩過來之後又說:“讓人家喝那麼多醋也不對,醋喝多了也傷身。”皇上說:“你到底是哪頭的?朕可是爲了給你出氣,才讓她喝醋的。”皇后說:“那就更不對了……”皇上說:“你的大道理真聽了很多,大多數時候真都覺得你說的對,但是這一次你真的錯了。如果別人對你無禮,而我卻視而不見,我還是個男人嗎?”說到這兒,皇后笑了。這一笑對於皇上來說已經久違了,在他們還是一對小夫妻的時候,這樣的笑容是很常見的。從爭儲到現在,他們兩個人需要遵守的規矩越來越多。當人活在規矩當中的時候,當人活在複雜的人際關係當中的時候。人就很難看到自己本來的面貌了。話說盧氏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雖說自己已經上了年紀,仍舊有決心要給房家再添一丁。本來房喬也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可當他發現盧氏如此認真,於是自己也常去廟上燒香求子。

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紛擾 北方胡天換代改朝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第44回人無所依妖法時興萬事有常偶有跌宕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
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紛擾 北方胡天換代改朝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第44回人無所依妖法時興萬事有常偶有跌宕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