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

對於臣下的想法,皇上內心是理解的。但是他還是過不了心裡那一關,他不能接受作爲次子無論才華多麼出衆,都沒有機會繼承大統的事實。對於這一點,長孫無忌等人心裡也是很清楚的,但他們還是不厭其煩的給皇上說那些聽了不止上千遍的大道理。皇上自然是聽不進去的,但還是在很多時候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李泰就是因爲抓住了皇上的這個心理,所以處處模仿自己的老子,讓皇上以爲他受着與自己老子當年一樣的委屈。所以每次皇上看到李泰難過,他就跟着一起難過,但也無計可施。時間就這樣悄悄流走,這一天晌午,皇上難得有一段悠閒的時光,就在這個時候,高士廉來到了御前,皇上說:“有什麼事嗎?”高士廉說:“陛下,臣等已經修完了《氏族志》,帶着樣本請陛下御覽。”太監從他的手中接過那一本厚厚的《氏族志》,那種沉甸甸的感覺,讓他以爲這件事情非常重大。

從太監的手中接過來,皇上翻開第一頁、第二頁,只見皇上從原本愉悅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高士廉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皇上把《氏族志》放在龍書案上,說:“你解釋一下吧!爲什麼把崔氏放在第一等?”皇上嚴厲的聲音讓高士廉感覺到有些不妙,硬着頭皮說:“陛下,從漢魏到如今,崔氏一直都是一等氏族。”皇上說:“好個一等氏族,那就請你告訴我,現如今在這崔氏當中還有何等人物?”高士廉說:“黃門侍郎崔民幹。”皇上說:“還有呢?”高士廉不說話了,皇上說:“這樣吧!你先帶着這本修好的《氏族志》跟令狐德葇、韋挺、岑文本再好好商議一下,等你們商議好了,再一起來見朕。”說着就讓太監把《氏族志》遞給他,高士廉高舉着雙手接過來,心中不停的打鼓。出了大內身上才冒出冷汗,回到家中吩咐管家說:“去請黃門侍郎韋挺、吏部侍郎令狐德葇、中書侍郎岑文本來府中議事,告訴他們皇上對新修的《氏族志》不滿。”管家趕緊跑出去請人,唉,在這些人的府上跑了一遍之後,回到府中等了半個時辰,大家都到了。

大家聚集在客廳,高士廉把《氏族志》拿給大家看,說:“你們看看還有什麼問題?”岑文本說:“說實在的,我沒有發現什麼問題,陛下在你面前有沒有提到什麼呢?”高士廉捋着鬍鬚說:“皇上說了,崔氏沒有出過什麼像樣的人物,不應該排在第一等。”岑文本說:“如果僅僅是這個那也簡單,無非是把崔氏踢出第一等就行了。”高士廉說:“在臨走的時候,皇上特意囑咐我,把你們都請來一起商議,看有什麼問題,可見這裡邊應該還有別的事。”岑文本說:“在修這本書的時候,咱們也是費了很大的心力,應該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了。”高士廉說:“說實在的,我也是這麼想的,可皇上不滿意我們總不能不當一回事。”韋挺說:“皇上有沒有提到別的什麼事呢?”

高士廉搖搖頭說:“皇上問我崔氏還有什麼人物?我就說有黃門侍郎崔民幹,皇上似乎非常的不屑,所以我有一種感覺,皇上似乎是在提醒咱們應該把那些出過大人物的氏族排在前面。”岑文本說:“從魏晉到如今,一直都是以舊氏族爲貴,要是突然變了說法,咱們的這本書在市面上恐怕就很難得到肯定了,反而有了諂媚權貴的嫌疑。”高士廉說:“話雖這麼說,但我們也不能不把陛下的想法當成一回事。”令狐德葇捋着鬍鬚說:“身爲人臣,如果陛下已經提出了要求,那我們就按照他說的改吧!”岑文本說:“要不這樣吧!咱們去見陛下,讓他擬一個章程,我們照着改就是了。”高士廉說:“聽着似乎沒有問題,但有一節皇上已經讓我們商議了,如果我們什麼都沒有商議出來,讓他擬一個章程,這怎麼能說得過去呢?”

令狐德葇說:“不管怎麼樣,咱們應該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如果皇上不滿意,自然會給咱們一個章程,如果皇上什麼都不說,咱們接着猜就是了。”於是大家胡亂提了一堆修改意見,然後大家一起去見皇帝。皇上坐在那裡聽完了他們的說辭面沉似水,說:“你們也都是一些功成名就的體面人物,爲何如此瞧不起自己的門第呢?當年漢高帝、蕭何等人起於草莽並沒有人看不起他們,時隔多年之後,像你們這樣的重臣居然把那些破落戶捧得如此之高,有的人甚至花費巨資,想要與這些氏族約爲婚姻,即便如此還是被人家瞧不起。讓你們編纂《氏族志》不是讓你們諂媚流俗。”皇上一席話說的大家無地自容,皇上說:“這本《氏族志》必須重修,太武皇帝起兵於晉陽,數年之內還天下太平,到如今海內晏然,對天下有如此巨大的功德,你們居然將皇室列爲三等,實在是欺人太甚。”

衆人退出大殿之後,一個個越想越覺得委屈。高士廉說:“事到如今,大家也不要覺得委屈了,既然皇上已經擬出了章程,我們照着做就是了。”岑文本說:“要不這樣,咱們再去跟陛下說說,能不能就不要改了?按照皇上說的那麼修,與今天大多數人的認知未免太過於相悖。”高士廉說:“那就你去說吧!我是沒這個膽子了。”岑文本說:“你是皇后的舅舅,你去說皇上最容易聽。”高士廉說:“主人可以拿僕人當兄弟,但僕人必須記得自己只是僕人,如果僕人真的把自己當做主人的兄弟,這就是忘記了自己的根本,不但跟主人沒有兄弟可做,就連作爲僕人的資格也沒有了。”岑文本說:“不做僕人不是更好嗎?”高士廉說:“那你還等什麼?趕緊辭職還鄉吧!不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名分是逃不掉的。”

令狐德葇說:“你不是還有個外甥長孫司徒嗎?不如去問他,他與陛下的關係最爲親近,只要有他從中協助咱們所編纂的《氏族志》,就一定能夠過關。”高士廉就讓人去請長孫無忌,但他又說:“我還是親自去吧!所以說是外甥,可人家今天的官位比我要高多了。”於是大家散了高士廉換上了官服來到長孫無忌的府上,長孫無忌很知道好歹,聽說舅舅來了,立刻出府相迎。入座之後,高士廉說:“今天來找你是爲了《氏族志》的事,皇上對我們辦的這一項差事很不滿意,特來請你幫忙。”長孫無忌沉吟片刻說:“舅舅,你知道皇上爲什麼要下令編纂《氏族志》嗎?”高士廉說:“自然是爲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家是國的根本。”長孫無忌搖搖頭說:“非也!皇上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爲了擡高皇室以及功勳家族的地位。”

高士廉覺得不可思議,長孫無忌說:“皇上貴爲天子,可皇室居然被列爲三等……”高士廉說:“編纂《氏族志》,難道不是應該以事實爲依據嗎?”長孫無忌說:“孔子爲什麼要編纂《春秋》呢?是爲了去褒貶別善惡,皇上下令編纂《氏族制》,實際上就有孔子編《春秋》的意思。”高士廉仍然想不明白,長孫無忌站起來說:“陛下想要樹立皇室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要是大家都以崔氏爲貴,那讓姓崔的來當皇帝算了。”高士廉說:“這話說的,這根本不是一碼事嘛。”長孫無忌說:“舅舅覺得不是,百姓也是這麼覺得嗎?”高士廉說:“既然如此,你幫我出個主意,到底應該怎麼改呢?”長孫無忌說:“皇室爲第一等,外戚和功勳家族爲第二等,舊氏族爲第三等,以此類推。”高士廉說:“如此一來與魏晉以來的風氣就大大的相悖了。”

長孫無忌說:“皇上的本意就是革除舊弊、樹立新風。”於是高士廉按照長孫無忌的提議與大家反覆商議之後,最終拿出了新修的版本。獻給皇上之後,大家焦急的等待着結果。沒過多,一會兒太監出來告訴大家,皇上已經讓人蓋上了玉璽,通令全國印發。所有從事這一項差事的人都得到了封賞,高士廉特意來感謝自己的外甥。長孫無忌說:“我與皇后當年走投無路來投奔舅舅,舅舅不但收留了我們,還拿我們當親生的一樣,現如今我們並沒有報答舅舅的養育之恩,怎麼敢收下舅舅的答謝之禮呢?”高士廉說:“只不過是一點心意,何必想那麼多呢?”長孫無忌說:“小的時候蒙舅舅教誨,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至今未忘,如果舅舅也拿我當家人,就請把這禮物原封收回。”高士廉說:“這叫我說什麼好呢?”這個時候他的樣子非常的窘迫。

長孫無忌說:“要不這樣吧!禮物我收下,但我會以舅舅的名義施捨給窮人。”這樣既照顧了高士廉的顏面,又保住了他長孫無忌的清名。可謂一舉兩得,高士廉沒有理由不答應。轉眼已經到了二月了,皇上對侍臣說:“離開長安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該回去了。若是長期滯留東,都致使京城空虛,必定會造成很大的隱憂。”李泰說:“陛下說的對,長期離開京城,就會重蹈當年隋煬帝的覆轍。”雖然話是這麼說,心裡想的卻是如果皇嗣與房喬走得太近,對他無疑是非常不利的。房喬雖然不像裴寂那樣得寵,但他的本事卻超過裴寂十倍,如果有這樣一個人替皇嗣謀劃,李泰是絕對不會有勝算的。所以一直以來房喬都是雙方競相拉攏的對象,房喬與他們都保持適當的距離。

對於這一點皇上是非常滿意的,要是走的與皇嗣太近。皇上就有一種可能被提前替換掉的危險,如果反過來與魏王走的太近,且不說房喬會得罪朝中大批的大臣,朝中局勢頓時就會不穩。在出發的前一天,皇上徹夜難眠,又要回長安了,回到那個傷心之地。對於長安他害怕回去,但又不得不回去。不在長安的時候會想念它,想念埋在昭陵的皇后。回去之後,又擔心自己沒有辦法面對這樣的悲傷。起價之後,洛陽的百姓有很多,爲皇上送行。皇上非常的內疚,說:“如果來往不驚動百姓該有多好。”長孫無忌在旁邊說:“這就是做天子不自在的地方。”白天在太陽底下前行,早春時分,寒氣並沒有散盡。但風中已經帶着許多暖意,萬物在滋長,陽氣在升騰。到了夜晚,皇上會和侍臣們待在一起,說一說旅途中的見聞和感悟,皇上說:“身爲天子,一定要出來走動走動,但也不能動不動就走動,這樣百姓會不堪重負。”

魏徵說:“天子原本就應該待在中樞,處理機要大事。出來走動也是偶爾爲之,目的是考察民情。若是到處走動成爲常態,待在京城的時間十分短暫,大師沒有不被耽誤的道理,而百姓也會深受其擾。還有一點非常的關鍵,天子每到一個地方,若要求地方貢獻很多東西的話,他們一定不會盼望着天子去。”皇上笑着說:“朕還以爲天下人都希望朕去他所在的地方走一走。”魏徵說:“天下的百姓都會非常的好奇,皇上到底長什麼樣子?是不是也喝水,是不是也吃飯?”一聽這話皇上哈哈大笑,說:“朕也是凡人,怎麼會不吃飯不喝水呢?”魏徵說:“其實地方上的人大多是不希望皇上來的,因爲沒辦法接待貴客。”一聽這話皇上感到十分的沮喪,魏徵說:“如果皇上長期在外,會有意想不到的風險,秦朝就在這方面栽了很大的跟頭,秦始皇要不是死在外面……”

長孫無忌說:“秦始皇要是駕崩在咸陽,他衆多的兒女們,也許能夠見他最後一面,這樣秦始皇一定會對這些兒女有所安排,可能不會被秦二世也燒燬掉。至於扶蘇能不能繼位,我看還是不能,只要李斯與趙高串通一氣,他們就可以設計殺死扶蘇、繼承大統。”魏徵說:“如果是在咸陽,秦始皇的病,一定能夠得到更好的醫治……”長孫無忌說:“扶蘇不能繼位是他自己的問題,有人說扶蘇乃楚人所生,所以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竟然打出了扶蘇和項燕的旗號,可見扶蘇在楚人當中頗有聲望,假如扶蘇繼承大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故事可能就不會發生了。也可能因爲扶蘇是楚人之子,所以一直得不到皇帝信任,等到他接到刺死他的旨意,他不但沒有感到意外,竟然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自盡。”

皇上說:“你們說有沒有這樣的一種可能,扶蘇雖然是長子,卻並沒有被立爲儲君。所以秦始皇駕崩就真的能傳位給扶蘇嗎?有可能他就是把皇位傳給了秦二世。”魏徵說:“扶蘇是長子,胡亥是幼子,皇帝在外遊歷,帶着幼子,去把長子送到邊境。”皇上說:“這些前朝的事,我們還是不要說它了,但願朕不至於落得跟秦始皇一樣的下場。”此言一出,長孫無忌和魏徵立刻意識到機會來了,長孫無忌說:“陛下,武德年間,房喬說秦王應該行周公之事,我立刻表示贊同,然後聯絡衆人勸陛下采取斷然之行動,改變日益惡化之局勢。到了貞觀朝,臣等勸陛下明確皇嗣與諸王的名分,也是爲了皇室和睦,陛下身後無憂。臣等前後主張不同,但都是出於對陛下的赤膽忠心。”皇上點點頭說:“你的心意朕自然是知道的。”魏徵說:“陛下,臣當初勸建成早做打算,如今勸陛下明皇嗣與諸王之分,都是爲了報答主公對臣的知遇之恩。不同的是陛下能夠採納臣的主張,陳不但感激陛下的知遇之恩,也很慶幸陛下是知己之主。從武德九年六月到現在,臣在沒有懷才不遇之感。”

皇上說:“其實以魏夫子的才幹終將會有一番作爲,不管皇帝是誰,朕不過是幸運而已。”高士廉說:“年歲日深,我就日益感覺自己來日無多,可我老大年紀卻並沒有一翻不得了的作爲,想起來真是讓人慚愧。”長孫無忌說:“舅舅何出此言?當初如果不是舅舅促成了陛下與皇后的婚事,也就沒有後來這一對被天下人所羨慕的眷侶了。”皇上說:“只可惜皇后已經仙逝,都是朕不好,讓她過得那麼辛苦,以至於年紀輕輕就走了。”長孫無忌說:“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壽數,是上天註定的,皇后能夠在有生之年成就如此巨大的功德,離不開陛下的加持。”皇上說:“如果不是她在關鍵時候對朕的支持,朕就不是如今這副樣子了。”

離開河南之後,鸞駕到達了河北。看到黃河奔騰的氣勢,皇上說:“河水流了,上萬年了吧!河還是那條河,水卻永遠是新的。”長孫無忌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看這一條河就知道水與我等都是匆匆過客。”高士廉說:“繼續往前走,會有一座山,叫做砥柱山,就是人們所熟悉的中流砥柱。”果然看到一座山,把黃河一分爲二,皇上說:“朕想去山上看一看。”魏徵說:“漢景帝的時候,儒生與道家爭論湯武起兵是不是對的?道家的意思是起兵反叛,無論是以什麼理由都是錯的,儒生立刻止住,按照這個說法,漢高帝起兵反秦也是錯的。漢景帝小着說‘吃東西如果不吃馬肝,不算是不懂得美食。’臣以爲不登上這座砥柱山,不算是沒有來過河北。”

皇上說:“既然魏夫子這麼說了,那就算了吧!不過這座山真的非同一般。”高士廉說:“中流砥柱非常的壯觀,只可惜現在只是二月,如果趕上六月或者七月,這裡的景象就會更加的壯觀。”皇上說:“天下的奇景有緣得見,無緣不見,沒必要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對於朕來說,這世上最好的風景,就是飯有食,衣有穿,即使非常的熱鬧,人們兜裡有錢購買各種各樣的貨物。”有了魏徵、長孫無忌的輪番勸諫,皇上已經打定主意,要改善與長子之間的關係。明日清晨,還沒有出發,就有一位士兵冒着滿頭大汗跑到御前,說:“陛下,巫州的獠人反了。”皇上面不改色,說:“把消息說完。”士兵接着說:“夔州都督齊行善已經率兵平定了,俘虜撩獠人男女一共三千餘口。”皇上說:“這件事房先生知道嗎?”士兵說:“已經派人到長安報信了。”皇上說:“那就好!”轉過來對長孫無忌說:“你派人告訴房先生,這件事他可以全權做主,務必把那些揹負的獠人安置好。”

長孫無忌說:“陛下臣一定及時讓人送信過去。”繼續往前走,有人說:“陛下前面就是禹王廟了。”皇上說:“既然路過那就是緣分,如果不去祭祀一下是說不過去的。”衆人都以爲是,於是皇上率領衆人來到禹王廟,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祭祀儀式。出了禹王廟繼續向前走,皇上說:“前面是什麼地方?”高士廉說:“前面就是柳谷了,在那裡有一個鹽池,很多稅錢都是從那兒來的。”皇上說:“那真是太好了。”於是大家一溜煙來到鹽池,當地官員陪同皇上進行參觀,看完之後皇上說:“這可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要好好看管。”那位官員拱手說:“陛下放心,臣自知責任重大,自從上任以來,從未敢有所懈怠。”皇上說:“這樣最好了。”這個時候有一位士兵騎馬過來,立刻翻身下馬,一邊行禮一邊說:“陛下前面就是蒲州了。”

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
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第29回帝后合璧推行古禮文武兼用力興大唐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