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癡心妄想!

三軍之中的流言風波算是平息了下來,然而,潛藏在平靜水面之下的暗流卻越發洶涌。

歷史上的安史之亂持續時間更長,但因爲李隆基逃到蜀中完全失去了人心,而李亨在靈武登基,那些對老皇帝失望透頂的文武紛紛聚攏在這位有大義名分的太子麾下,開始了對叛軍的反擊和作戰,李唐皇室的人心基礎始終還在。而回紇衝着朝廷給的豐厚好處,以及僕固懷恩這個鐵勒人的面子,慷慨借兵平叛。就連遠在安西的于闐王尉遲勝也親自率兵五千前來幫助。然而,這是李唐統治天下多年的基礎,和那時候已經徹底邊緣化的李隆基已經關係不大。

因爲李亨有大義名分,民間對新生的君王抱着很高的期待,軍中能夠維持不錯的士氣,將校不管真的是忠心耿耿,還是想撈取軍功,儘管有彼此爭功不和以至於導致大敗的情況,但總體還是附庸在皇室的旗幟下,最終將安史之亂平定了下去,此後雖藩鎮林立,李唐皇室亦始終被人奉爲正朔。

可這一世,李隆基卻自毀長城。他先是殺了李亨和廣平王建寧王父子,以至於東宮無主,國本空虛。緊跟着,他拋下長安軍民逃亡之後纔到馬嵬驛,杜士儀郭子儀大軍就及時趕到,搶在長安還沒淪陷前收復了這座帝都,李隆基得以保住皇位,卻失盡了關中人心。而最近,他配合永王李璘完全演砸的那一場戲,則是進一步自己把自己推進了萬丈深淵。如果聰明的話就此立刻傳位,軍將把忠義維繫在新君身上也就罷了,可李隆基卻偏偏不願意就此認輸!

對於李隆基這樣的天子,杜士儀自問天底下沒有誰比他更瞭解了。他爲官三十餘年,或遠或近觀察了這位天子三十餘年,又有李隆基最寵信的高力士提點指導,通風報信,****夜夜剖析,再加上預知某些大勢,方纔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所以,對於目前軍中的那些鼓譟和暗流,他選擇的是暫且壓制,而不是誘導和分流。他很清楚,面對最後的河北六郡,軍心士氣盡在他這一邊,他已經可以堂堂正正平推過去。

清晨,杜士儀由從者伺候穿戴好一身甲冑,披上大氅,佩上寶劍,這才推開了大門。院子裡,虎牙和阿茲勒一左一右站着,赫然是在等他出來。他沒有說話,只是微微一頷首,等到他大步出去,兩人自然而然跟在了他的背後,他方纔頭也不回地說道:“杜隨,你的腦袋暫且寄在你脖子上。日後再有這等事,你應該知道後果。”

阿茲勒知道杜士儀說的是自己不先稟告,就將此前十六王宅那場大變告知了僕固懷恩,連忙凜然應是。可如果再讓他做一次選擇,他仍然會選擇和盤托出。不是因爲僕固懷恩那會兒乾脆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威脅,而是他認爲必須如此,才能讓衆將在杜士儀不知情的情況下表明態度,如此方能夠形成萬衆一心的向心力。生他者父母,教他者義父,他的性命和前程都是杜士儀給的,哪怕沒了這條命,他也一定要爲義父掃平道路!

而杜士儀並沒有因爲阿茲勒的應聲而停下腳步,當出了太守府的儀門時,他又沉聲吩咐道:“薛嵩和李懷玉二人,一在牙兵,一在前鋒營,兩者都是功名之心很重的人,你們要用,但同時留意他們籠絡人心的度。至於崔乾佑和田乾真,還有孫孝哲,也是同樣,叛軍可以讓叛將招降,但絕不能交給叛將來帶,這是宗旨!我這幾天晚上偷閒整理出一本關於編練降兵的小冊子,你們回頭拿去仔細讀了,此次打幽州,史思明一定要殺,但餘者必須編練入軍!”

“謹遵元帥吩咐!”

儘管阿茲勒和虎牙統兵全都不多,可兩人不同於郭子儀等方面大將,正因爲人數精煉,才更要趁此機會把叛軍之中的精壯編練進來,然後再留下自己需要的人,將其他收納叛軍稀釋到三路大軍中的正軍,從而進行第二次整編。如此利益均沾,又有崔乾佑等降將壓住陣腳,方纔能夠讓所有人都皆大歡喜。

否則,一上來就奪權奪兵的主帥,誰能受得了?

今日便是杜士儀離開真定北上的日子。齊集於此的兵馬加上降卒,足有七八萬,當然不可能全部於這一日啓程出發,否則官道非得被全部擁塞不可,行軍也會分外困難。所以,各路兵馬從早幾日開始便遵從此前商議好的方略行軍,前次奇襲建下大功的僕固懷恩照舊不走尋常路,由深澤,過饒陽,至樂壽,然後直撲永定渠、漳水、巨馬水三水交匯之地屯兵。這裡是後世的天津,但現在卻沒有城池,不過是一處居人聚集的小鎮,只駐紮了叛軍一部。

至於郭程兩路大軍,則是從新市鎮出發,直撲定州博陵郡。就在杜士儀啓程的這一天,前方程千里已經傳來了捷報,博陵郡的新樂縣已下,叛軍千餘人接戰未久就紛紛投降。所以,帶着這個好消息啓程的時候,杜士儀自是心情很不錯。因爲僕固懷恩此行又是奔襲,但考慮到很可能遇到單單騎兵不可能應付的情況,因此還帶了兩千陌刀軍,皆是有馬隨行,所以隨行杜士儀的,除卻前鋒營以及牙兵,便是河東軍的無馬步卒和降卒,人數超過一萬六千人。

除卻軍中額定的馬匹,但凡富庶的步卒往往也會置辦馬匹代步,朔方以及安北大都護府都是如此,西域和北庭亦是不缺馬匹,而河東節度使府在王忠嗣和裴休貞先後卸任後,步卒當然不會就窘迫到了無馬的地步,哪怕是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後,把河東各牧監的好馬蒐羅一空,甚至還殃及軍中積餘,這下子,步卒們原本家中蓄養的馬在河東節度使府拿錢購買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就配備到了馬軍之中。

於是,搶軍功迫不及待的程千里和河東衆將衝得是高興了,被落下的步卒自是絲毫高興不起來。至於剛剛編練進來的叛軍降卒,對於沒有立刻對上舊日袍澤,反而都鬆了一口氣。

剛剛進入博陵郡境內,便有疾馳的傳令兵從後軍疾馳了過來,到中軍杜士儀面前方纔一拱手沉聲說道:“元帥,長安急信。是太僕寺杜少卿的信使!”

知道幼子來信絕無小事,杜士儀立刻沉聲吩咐道:“帶來見我。”

儘管有如此判斷,可是,當見到送信者是龍泉時,杜士儀仍舊意外得很。他分明記得此前得報,龍泉等人留在雲州保護王容,如今卻突然又成了杜幼麟派來的信使,究竟是假借一個名義,還是說妻子已經悄然回返了長安?他不動聲色地接過了龍泉呈來的書信,就在行進的馬上展開看後,他不禁蹙起了眉頭。

王容都能夠打探到的情報,他當然不至於漏過,否則也不會在鄴郡和常山都只稍稍休整了數日便立刻進兵,可是,李隆基竟然還真的接受了史思明的降表!指望他在最後關頭撤兵,給叛軍留下喘息之機,簡直是癡心妄想!

這是在逼他啊!要麼就默認了招降史思明,讓其保有麾下實力;要麼就和作爲正使前來的南陽王發生正面衝突。李隆基這次倒不怕這位南陽王到了他這裡,藉助三軍之力行廢立之舉?還是說認爲派出一個高力士,以及挑選最後的精銳禁軍隨行,就可以防住這一招?又或者說,李隆基覺得南陽王即便要奪位,也一定會防着他杜士儀,故而一定會把招降史思明之事堅持到底?又或者還有別的卑鄙招數?

阿茲勒只是謹慎地落在後頭率兵警戒,並未立刻急不可耐地去打聽長安究竟有什麼事。直到杜士儀開口留下了龍泉在身邊,竟是連回信都不送了,他方纔心頭驚疑了起來,可他還是忍到這一天傍晚紮營時,方纔前往帥帳。牙兵通報之後,剛到門口,他就聽到杜士儀和龍泉說話的聲音。

“此前收復長安時,我已經正式收了杜隨爲義子。你們幾人也都跟隨了我多年,情分沒有區別,所以從即日開始,人後你就改稱我一聲義父,行家禮。”

龍泉登時心中狂喜,連忙下拜口稱義父。待到起身,他方纔一一說明了自己這大半年的經歷。從跟隨王容抵達雲州,以及此後隨軍進入河北道,見過顏杲卿另一子顏泉明後,回返雲州,王容得知史思明有意歸降後又緊趕着回長安,再到姜度夜襲東市,將史思明使節全部格殺,卻仍然難阻天子心意,最後方纔輕聲說道:“高大將軍這次隨行而來,據說也是陛下嚴命,不知是否借他和義父多年交情,想要讓元帥默認這件事。”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杜士儀陰着臉迸出了這幾個字,見龍泉立刻喜上眉梢,他突然轉身往帳外說道:“剛剛牙兵都已經爲你通報過了,既然來了,就不要躲在外頭偷聽。”

阿茲勒這纔打起簾子入內,恭恭敬敬地行過禮後,他便直起腰大膽地說道:“義父既然有此心,何妨密令沿途各州縣,拖延南陽王一行的行程?”

龍泉立刻主動請纓道:“此事我來辦!從汲郡開始,沿途各州縣主司全都是義父一力征闢的,而他們受盡了叛軍的苦,十有八九會希望此次大軍平定叛亂,殺了據有幽州的史思明!既然如此,讓他們瞞報前方行軍的進度,竭力拖一拖南陽王等人的行程,應該可行!”

“就怕這一行人帶着明確目的,即使沿途郡縣主司竭盡全力,也未必拖得住他們。不過暫時就先試一試此計吧,你親自去辦。”杜士儀見龍泉立刻應命,他便對阿茲勒說,“你挑選三百儀容壯偉的叛軍,精選一批可靠軍官統領,隨龍泉南下,讓南陽王好好看看如今這些叛軍的氣象!”

阿茲勒和龍泉頓時都迷糊了。南陽王此行本就是來招降史思明的,杜士儀卻還向其展示幽燕叛軍的威武雄壯?

“知道叛軍依舊威武雄壯,他就會認爲史思明好歹能夠多抗衡一陣子,路上自然會走慢一些,也好賣我一個面子,這是人之常情。”R1148

第717章 兩敗俱傷亦奢望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1189章 衆望所歸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646章 名士雲集第1024章 念君舊恩情第221章 凜然風骨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第816章 歧途不歸路第718章 斬盡殺絕第353章 損人不利己第6章 婉拒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第199章 臨別肺腑言,意恐遲遲...第355章 恃強逼凌第200章 幷州酒中豪第222章 妾心堅如玉第1093章 出征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32章 暗鬥第127章 情到濃時情轉薄第282章 一箭雙鵰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837章 同工同酬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412章 胡蘿蔔 大棒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904章 三部使臣,各懷雄心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73章 盛名之下第682章 千里歸來第780章 從一而終第653章 大丈夫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1182章 衆叛親離第396章 飄零四海覓知音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第183章 羣情激奮,東窗事發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第734章 一線生機第300章 榮升第1076章 沉鬱之下的大爆發第437章 香茶美樂,弟子隨侍第1081章 雙殺第302章 婚約嫁妝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796章 名將喜相逢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801章 節度之威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912章 雛鷹放飛第568章 天子之賞第1235章 攻城攻心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160章 解頭落誰家?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184章 天子之怒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第1020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第1261章 大唐還有救嗎?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1040章 人心思變第1257章 長安城太小了!第941章 拖延之計第719章 圖謀後事第306章 馬球三傑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451章 一箭雙鵰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417章 憐卿真心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271章 泄題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939章 霹靂手段第872章 心狠手辣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第1067章 經略第44章 盛氣凌人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601章 吾兒廣元,採煤供幽州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879章 不得不動第1068章 令行禁止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第746章 直攖其鋒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1163章 東宮和右相第400章 李白引私訪第609章 許君給事中第895章 惠妃薨
第717章 兩敗俱傷亦奢望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1189章 衆望所歸第827章 節堂舞劍第646章 名士雲集第1024章 念君舊恩情第221章 凜然風骨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第816章 歧途不歸路第718章 斬盡殺絕第353章 損人不利己第6章 婉拒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第199章 臨別肺腑言,意恐遲遲...第355章 恃強逼凌第200章 幷州酒中豪第222章 妾心堅如玉第1093章 出征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32章 暗鬥第127章 情到濃時情轉薄第282章 一箭雙鵰第325章 離心離德第837章 同工同酬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412章 胡蘿蔔 大棒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第904章 三部使臣,各懷雄心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73章 盛名之下第682章 千里歸來第780章 從一而終第653章 大丈夫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1182章 衆叛親離第396章 飄零四海覓知音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第183章 羣情激奮,東窗事發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第734章 一線生機第300章 榮升第1076章 沉鬱之下的大爆發第437章 香茶美樂,弟子隨侍第1081章 雙殺第302章 婚約嫁妝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796章 名將喜相逢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801章 節度之威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第763章 百事農爲本第912章 雛鷹放飛第568章 天子之賞第1235章 攻城攻心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160章 解頭落誰家?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184章 天子之怒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第1020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第1261章 大唐還有救嗎?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1040章 人心思變第1257章 長安城太小了!第941章 拖延之計第719章 圖謀後事第306章 馬球三傑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451章 一箭雙鵰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417章 憐卿真心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271章 泄題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939章 霹靂手段第872章 心狠手辣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第1067章 經略第44章 盛氣凌人第459章 山高皇帝遠,自得其樂第601章 吾兒廣元,採煤供幽州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879章 不得不動第1068章 令行禁止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第746章 直攖其鋒第1135章 烏合之衆第1163章 東宮和右相第400章 李白引私訪第609章 許君給事中第895章 惠妃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