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

冬去春來,時間來到了永定二年。

正月。

王琳一戰得勝,把湘州軍府移到郢城,遣其將樊猛襲據江州。親自引兵抵達湓城,屯於白水浦,帶甲十萬,躊躇滿志:”可以爲勤王之師矣,溫太真何人哉!”(注1)

王琳又遣使北齊,請納樑永嘉王蕭莊爲主。

北齊應邀發兵,援送蕭莊到江南,冊拜王琳爲樑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蕭莊即皇帝位,改元天啓。

以王琳爲侍中、大將軍、中書監,其餘則依齊朝之命。

這樣就有了蕭詧的後梁和蕭莊的樑,後後樑?你們先去鬧吧,侯勝北忍不住想道。

王琳授佔據晉熙五郡的魯悉達爲鎮北將軍。陳霸先也授魯悉達爲徵西將軍、江州刺史。兩邊使勁拉攏,各送鼓吹女樂。

魯悉達兩頭都接受,拖延觀望,就是不就任。

陳霸先軟硬兼施,派遣安西將軍沈泰攻襲,不克。

魯悉達也沒因此一怒投到王琳那邊,可能對亂世的這種做法,習以爲常了吧。

王琳欲引軍東下,魯悉達制其中流,不管王琳遣使如何反覆說誘,始終不從。

其時熊曇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晉安,共相連結,立砦以自保。

陳霸先詔令給事黃門侍郎蕭乾招諭安撫閩中各豪帥,曉之以順逆禍福,並觀虛實。

臨行之際,陳霸先鼓勵蕭乾:”建安、晉安兩地恃險,方今天下初定,難便出兵。昔日陸賈南征,趙佗歸順,隨何奉使,黥布來臣,史事如清風追想,歷歷在目。況卿坐鎮雅俗,才高昔賢,宜勉建功名,不煩更勞師旅。”

蕭乾無兵無勇,單身臨郡,所在渠帥並率部衆開壁款附,名義上服從了朝廷。

陳霸先即授蕭乾貞威將軍、建安太守,負責羈縻閔中,穩定後方。

衡州刺史周迪欲自據南川,召所部八郡太守結盟,聲言赴援朝廷。

陳霸先擔憂其心有變,重加撫慰。

去年新降的新吳洞主餘孝頃再生反意,遣僧侶說王琳道:”周迪、黃法氍皆依附金陵,陰窺間隙,大軍若下,必爲後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後東下。”

王琳然之,遣輕車將軍樊猛、平南將軍李孝欽、平東將軍劉廣德率兵八千,餘孝頃總督三將,屯於臨川故郡,徵糧於周迪,以觀其所爲。

-----------------

三月。

時間過去了一季,卻還是沒有阿父的消息。

有時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侯勝北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上個月,南豫州刺史、安西將軍沈泰投奔了北齊。

要是侯勝北知道了這個消息,多半會說:”看吧,我早就說他是獻主求進的反覆小人。”

可巧的是,北齊的北豫州刺史,駙馬都尉,鎮守滎陽也就是虎牢關的司馬消難,因爲和妻子關係不睦,投奔了北周。

兩個豫州刺史你來我去的。

侯勝北心想,司馬消難娶的北齊公主要麼很醜要麼很兇。如果是像蕭妙淽這樣的公主,怎麼會夫妻關係不睦呢。

……

這幾個月,他專注於求學,在各方面最爲頂尖的名師指導下,學識突飛猛進般的增長,開拓了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視野。

五經者,《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國子學的一把手,祭酒周弘正除了儒學,尤爲擅長《周易》。

周弘正十歲就通《老子》、《周易》,十五歲召補國子生,就能夠在國子學開講《周易》。

春季入學、冬季就敢參加博士的選拔考試,真是天才。

當時的國子博士表示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講一經,雖曰諸生,實堪師表,無俟策試。

周弘正免試,直接當了太學博士之後,累遷升爲國子博士。

梁武帝在城西立士林館,周弘正講授,聽者傾遍朝野。

周弘正與受業諸生清河張譏等三百一十二人註解《乾》、《坤》、《文言》及《二系》,乃是一件文壇盛事。

周弘正著作等身,《周易講疏》十六卷,《論語疏》十一卷,《莊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經疏》兩卷,《集》二十卷,流行於世。

如今年過花甲,研究了足足五十年的《周易》,水平之高不是常人能夠想象。

……

周弘正說自己在大同末年,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經預料到了戰亂的來臨,那時他就和弟弟周弘讓說:”國家厄運,數年當有兵起,吾與汝不知何所逃之。”

等到十年多以前,梁武帝接納侯景時,周弘正又和弟弟說:”亂階此矣。”

侯勝北有些懷疑這段故事的真假,你和自己弟弟說的話,還不是想怎麼編就怎麼編?

不過江陵陷落時,周弘正能夠遁圍而出,逃回建康,說不定真有點未卜先知的能耐。

不論故事真假,周老先生講授的《易》,還是很有意思的。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

所謂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所謂簡易,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囊括萬種事物之理。

所謂不易,世間的事物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然而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有些規律卻是永恆不變的。

這三點作爲《易》基礎中的基礎,周弘正要求各位學子務必掌握。

除了周鐵虎之子周瑜這種腦子稍微有點繞不過彎子來的,一般人都能理解。

接下來就有些難了,要根據已知某事物的簡易,即某些條件和特徵,去找出該事物的不易規律。

再依據不易的規律,去推算該事物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變易。

這就是《易》的精髓了。

雖然有些燒腦,侯勝北覺得和自己追求的”不殆“之道有點類似,戰事戰況隨時變化,勝敗敵我相反相成,然而常勝不敗之道卻是永恆不變的。

完全符合易經,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果然是天下大道相通,侯勝北頓時信心大增。

……

戰國末年,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二人所輯注的《毛詩》,就是俗稱的《詩經》。

國子博士顧越擅長《毛詩》,國子助教龔孟舒亦治《毛詩》。

這兩個人只要一討論起《詩》,必然說得口沫飛濺,滔滔不絕。

侯勝北此前自己在家學《詩》,覺得朗朗上口甚是好聽,沒想到裡面還能解釋出那麼多的門道。

就比如說那篇有名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老先生們居然能從中解釋出后妃之德的道理,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顧博士引經據典,考證說此乃太姒爲夫君周文王挑選女子,即對女子的品德滿足又心有猶豫不捨。

以此來說明作爲女子要像太姒一樣,爲夫君細細考量,擁有崇高的品德。

只有如此的高度,才配得上《關雎》詩經之首的地位。

侯勝北聽得暈乎乎的,真的有這麼回事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在他看來,這講的不就是男生追求漂亮妹子嗎,咋還和德行扯上關係了?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擺明了就是講打仗的戎事嘛,一定得扯到周文王閱兵上麼。

侯勝北覺得《詩》意本來甚是淺顯,兩位先生搞複雜了,實在不必爲此辯得面紅耳赤。

要是非得把《詩》提上品德層面,這一經小子通不了啊。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嗯,這樣的好句得背誦下來,下次拿來奉承淽姊,再恰當不過。

……

另一位國子博士鄭灼的專門則是儀禮、周禮、禮記的《三禮》。

鄭灼日常食素,講授時經常苦於心熱,課間休息會拿個瓜鎮在心口。

他還講了個自己求學的故事,說他年少之時拜於大學者皇侃的門下,夢到與師傅在路上相遇,皇侃說”鄭郎開口”,吐唾到他口中,自此之後就義理逾進。

侯勝北聽了,不感到欽佩,反而覺得很是噁心。

-----------------

除了必須要學習的五經,要說最受衆人歡迎的課程,或者說老師,莫過於尚書左丞徐陵和他講的時勢了。

徐陵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南渡晉,都金陵。宋齊繼,樑陳續。”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鬥高齊。”

短短兩句話,講出了三分歸晉後的天下大勢。

南朝司馬氏定都建康,宋劉寄奴、齊蕭道成、樑蕭衍直到陳霸先,已歷經五朝。

北朝拓跋氏改姓爲元,宇文泰和高歡這對好敵手,分裂魏國東西惡鬥,建立北周和北齊。

這一下子就吸引了衆人的注意力。

哪個少年心裡沒點縱橫天下的雄心壯志呢?

而徐陵自己也是個傳奇人物,八歲能屬文,十二通《莊》、《老》的天才。寶誌上人稱他爲天上石麒麟,光宅惠雲法師則謂之顏回再世。

當初簡文帝在東宮撰《長春殿義記》,使徐陵爲序。

本朝新設,文檄軍書及禪授詔策,皆徐陵所制,而《冊陳公九錫文》尤美,爲一代文宗。

最爲讓少年們佩服的經歷,是他太清二年就出使北齊——當時還叫東魏,被扣押了足足六年,承聖二年纔回國。前一年又去出使北齊了一趟,對北朝的情況所知甚多。

說起來,徐陵和侯勝北還有點關係,徐嗣徽和任約來偷襲建康的時候,徐陵感念王僧辯的恩情,投靠了他們。

侯勝北跟着阿父率三百甲士突襲敵軍的時候,徐陵就在對面石頭城裡看着。

陳霸先寬宏大量,擊敗北齊後釋徐陵不問,授貞威將軍、尚書左丞。

前年授徐陵給事黃門侍郎、秘書監,再次出使北齊。

陳霸先受禪登基之後,徐陵加散騎常侍,左丞如故,擔任宰輔的副手,頗受器重。

徐陵一開講,那真是氣勢宏偉,一路自北向南,指點北朝江山。

講起橫跨燕州、幽州、平州、營州的燕山陰山,兩面依山一面傍海,南接華北平原一馬平川。

講起恆州、朔州、幷州、汾州、雍州、泰州、建州的西北防線,背靠太行天下之脊,與北周對河東之地的爭奪,與突厥、柔然遊牧的抗爭。

講起北齊在秦漢基礎上,數次修葺增築長城,構築的萬里防線。

天保三年,自黃櫨嶺至社平戍,四百餘里,立三十六戍。

天保六年,發夫一百八十萬人,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恆州,九百餘里。

天保七年,自西河總秦戍,東至海三千餘里,六十里一戍,置州鎮二十五所。

天保八年,自庫洛拔而東,至於塢紇戍,凡四百里。

每次修築長城,動輒數十萬乃至百萬民夫丁壯,不啻於一場舉國大戰。

講起鄴城爲中心的天下糧倉,人口繁茂,騎兵縱橫往來的四戰之地。

講起中原逐鹿,北臨黃河,西函谷、東成皋、南伊闕三面雄關的天元之城洛陽。

講起西接漢中,南臨漢水的南陽,漢代第一大郡,光武起家之所。

講起曾經屬於南朝的兩淮之地,重鎮壽陽,鍾離大戰。

講起江北三州,渤海之南,東海之濱,岱宗門戶的青州。

講起泗水、汴水直通中原,丘陵環繞,冶鐵開炭的徐州。

講起河濟淮泗之間,北有泰山之雄,西有蒙山之險的兗州。

講起六鎮強兵,幽並的具裝突騎,一人必當百人的百保鮮卑。

……

徐陵一番講解,比起四書五經、子曰詩云,更受這羣將門子弟的歡迎。

侯勝北以前聽阿父籠統說過一些北朝之事,卻不像徐陵親身經歷,將北朝的地理構成,實力分佈講得清晰明白。

他當然不會以爲自己起個名字叫勝北,就真的能夠勝過北朝了。

此時吸收到的每一點知識,在將來的某一時刻,都有可能成爲助力。

徐陵上的課程讓他對北齊有了印象,同時對少掉的北朝另一半,據守關中的北周也充滿了好奇。

……

徐陵見國子學少年們聽得認真,更是興致大發,開始講起齊帝高洋的各種軼事。

什麼嗜酒淫泆,肆行狂暴,身自歌舞,盡日通宵都是小事。

身爲皇帝,經常散發胡服,雜衣錦彩,袒露形體,塗傅粉黛,乘牛、驢、橐駝、白象,或令勇士負之而行,擔胡鼓拍之。

至尊本該深居簡出,可是北齊這位天子卻遊行市裡,街坐巷宿,倒是平易親民。

盛夏日中暴身,隆冬去衣馳走,不怕曬也不怕冷,居之自若。

高洋曾於道上問一婦人曰:”天子何如?”

婦人答曰:”顛顛癡癡,何成天子!”

當即被殺。

高洋性殘忍好殺,作大鑊、長鋸、坐鍘、碓。

各種刑具陳列於朝廷,輒手殺人,以爲戲樂。

官員只好準備死囚,稱爲供御囚,每當他想要殺人,可以拿出來充數,免得自己遭殃。

本來殺也就殺了,高洋的殺人手法也十分殘忍,多令支解,或焚於火,或投於水。

供御囚要是三個月還沒被殺就能得到寬恕,可惜很少有人能夠活過三個月的。

齊帝所殺對象不止平民,官員也難倖免。

都督韓哲無罪,斬之。

典御丞李集面諫,縛置水中,沉沒久之,復令引出,又令沉之,如此數四。剛剛釋放,隨即高洋不知想到什麼,下令拖出腰斬。

徐陵身爲他國使臣,要不是僕射楊遵彥相救,幾次差點也丟了性命。

一次西巡,百官送行,高洋竟然命令槊騎團團圍住:”我舉鞭,即殺之。”

拜託,這可是文武百官啊。

黃門郎大着膽子勸道:”陛下如此,羣臣不勝恐怖。”

高洋邪魅一笑:”大怖邪?要是怕了,就不殺。”

以此爲樂。

高洋兇性大發時,輔政大臣乃至親族長輩也難逃毒手。

楊愔爲宰相,齊帝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又使進廁籌。

置楊愔於棺中,載以轜車,那可是裝死人的殯葬車,用來裝活宰相。

高洋曾經持槊走馬,朝着左丞相斛律金之胸比劃多次。

見斛律金神色不動,大喜,賞。

墜親媽婁太后於地,頗有所傷。

更以鳴鏑射皇后之母,以馬鞭亂擊一百有餘。

……

至於高洋的女性關係,那是混亂得無以復加。

高氏婦女不問親疏,多與之亂,或以賜左右,多方苦辱。

彭城王太妃爾朱英娥,初嫁魏孝明帝元詡爲妃,再嫁魏孝莊帝元子攸爲後,此後爲其父高歡的側室,因不從高洋,手刃殺之。

魏樂安王之妻,皇后之甥女,高洋數幸,欲納爲昭儀。

又有薛嬪有寵,妓女出身,無故斬首。

高洋藏首級於懷,宴飲間忽探出其首投於盤中,一座大驚。

就在宴席上支解其屍,弄其髀骨爲琵琶彈奏,所有人都傻眼了。

高洋則流涕曰:”佳人難再得!”

載屍而出,披髮步哭跟隨在後。

……

徐陵一講起來就收不住口,也是這位北齊之主的事蹟實在太多的緣故。

侯勝北等一衆少年,聽得目瞪口呆,合不攏嘴。

乖乖,這不是人,是神經病怪物吧?

兩年前和自家打了一場大仗的,就是這麼個皇帝?

幸好是打贏了,如果南朝也落入此人之手,不知得被折騰成什麼樣子。

侯勝北不寒而慄,捫胸慶幸,還好自己沒碰到什麼荒淫無道之主。(^-^)

最後點評北朝人物,徐陵誰都看不上,傲然道:”江北唯有李庶可語耳。”(注2)

侯勝北不知道這個李庶是什麼人物。

眼下的他,還只知道北齊的神武帝高歡、唱敕勒歌的斛律金、還有打敗過陳霸先的段韶段孝先……

-----------------

四月。

廢帝蕭方智被殺,諡號敬帝,年方十六,比侯勝北還要年少兩歲。

-----------------

注1:溫太真即溫嶠,曾據江州抵禦王敦、蘇峻、祖約的多次叛亂

注2:李庶,黎陽人。魏大司農諧之子也,以清卞每接樑客。徐陵謂其徒曰:”江北唯有李庶可語耳。”

《地名對照》

湓城:今九江市

白水浦:今九江市東白水湖

豫章:今南昌市

臨川:今撫州市

東陽:今金華市

晉安:今福州市

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4章 寶錄初成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67章 遇獨孤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9章 封賞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9章 赤子心第71章 姓楊名堅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49章 立新帝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4章 蕭妙淽第70章 拓人脈第57章 討南蠻第37章 共飲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74章 北周軍容第46章 御前對第57章 討南蠻第60章 且聽戰報第21章 返紅塵第67章 遇獨孤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30章 抗北齊之媾和第25章 初上陣第7章 討賊難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10章 勝敗一念第73章 臥虎初哮第24章 始從軍第48章 英雄逝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8章 冼姨第40章 少年不再第74章 北周軍容第16章 湘州叛第38章 預兆第61章 陳頊其人第65章 臥虎臺第67章 遇獨孤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41章 天子坦蕩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24章 始從軍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3章 逝去傳說第56章 戰爲何第41章 天子坦蕩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65章 臥虎臺第40章 少年不再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8章 清閒樂第48章 英雄逝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30章 抗北齊之媾和第49章 立新帝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4章 寶錄初成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23章 下決意第38章 預兆第14章 蕭妙淽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17章 蜀地失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54章 江心夜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69章 那羅延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67章 遇獨孤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相關設定第49章 立新帝第18章 清閒樂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71章 姓楊名堅
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4章 寶錄初成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67章 遇獨孤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9章 封賞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9章 赤子心第71章 姓楊名堅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49章 立新帝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4章 蕭妙淽第70章 拓人脈第57章 討南蠻第37章 共飲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74章 北周軍容第46章 御前對第57章 討南蠻第60章 且聽戰報第21章 返紅塵第67章 遇獨孤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30章 抗北齊之媾和第25章 初上陣第7章 討賊難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10章 勝敗一念第73章 臥虎初哮第24章 始從軍第48章 英雄逝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8章 冼姨第40章 少年不再第74章 北周軍容第16章 湘州叛第38章 預兆第61章 陳頊其人第65章 臥虎臺第67章 遇獨孤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41章 天子坦蕩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24章 始從軍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3章 逝去傳說第56章 戰爲何第41章 天子坦蕩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65章 臥虎臺第40章 少年不再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8章 清閒樂第48章 英雄逝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30章 抗北齊之媾和第49章 立新帝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第4章 寶錄初成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23章 下決意第38章 預兆第14章 蕭妙淽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17章 蜀地失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54章 江心夜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69章 那羅延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67章 遇獨孤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相關設定第49章 立新帝第18章 清閒樂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71章 姓楊名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