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始從軍

寅時三刻。

侯勝北起牀穿上袴褶,梳洗之後,早早便來到廳堂等候。

不一時侯安都也到了,替兒子攏了攏領口,溫言道:“早晨江邊風大,外面再披件裹衫吧。”

取來給侯勝北披上,父子一前一後走出門去。

門口早有一伍親兵等候,馬蹄踏着晨光,不到一炷香功夫,一行人到了十餘里外的金山水師營寨。

京口西接建康,北距廣陵,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城北便是萬里長江,金山、焦山、北固山障其中流,實乃天設之險。

京口軍營分爲數部,中央是北固山的京口大城,爲前朝所築。城西北與三國時孫權所築的鐵甕城相連。

沿山向東擴展,城牆與山勢合爲一體,陳霸先的主營便設在其上,居高臨下俯瞰長江,扼住水陸要道。

北固山腳下,金山和焦山位於江心,一東一西分爲兩翼。立水軍營寨,由侯安都和徐度爲主將,各掌一營。(注1)

只見金山水寨築城爲營,其城高五尺,闊八尺;女牆高四尺,闊二尺。

每百步置一箭樓,五十步置一強弩。

城中置望樓,高七丈。

城外置羊馬城一重,其外掘壕一重。

再其外,立木柵一重,柵外撒以竹籤、蒺藜。

鹿角槍布棘城一重,棘城設陷馬坑一重。

層層疊疊,防護嚴密。(注2)

營後便是軍港,五百來條戰船停泊在內。有樓船一艘,爲主將旗艦。其他大艦、鬥艦、艨艟、走舸、拍艦、火舫等,整齊排列於水面之上。

望樓早有瞭望軍士,見是自家主將到來,以板相接,鋪出一條通向營城內的道路。

此時已至卯時,軍士走出營房點卯,伙頭造飯,升起裊裊炊煙。

侯安都步入主將軍帳,中央坐定,侯曉、蕭摩訶已在帳中,各幢主、副幢主等十餘名軍官也排成兩列。

侯安都開口謂衆人道:“此乃小兒勝北,今日起爲我親兵。”

向侯曉道:“軍副,你且持我手令,陪他去庫房,取鐵甲一副,戰具一套。”

立刻便有記室快速寫就軍令,侯安都蓋上印信交予侯曉,領着侯勝北去了。

到了庫房,倉官查驗了軍令,交付了軍服一套、明光鎧一副、鐵胄一頂、ㄐ形戟一根、雙手刀一把、短刀一把、小盾一面。

倉官心中小有詫異,須知水軍因兵種緣故,披甲率不過十之一二,庫存不過鐵甲百具、皮甲三百具而已。

這親兵面生,小小年紀卻是由軍副陪同前來領裝備,只怕不是一般人物。

倉官乃是親信方可擔任的要害職務,尋思着之後倒是要去打聽一番。

侯勝北換上軍衣,首次披掛鎧甲。

只見這明光鎧和兩襠鎧一樣,分爲胸甲和背甲兩片,只是多了護項、護肩和護膝。分別在胸背兩處釘着兩塊銅鐵製成的圓護,並且打磨得極光,頗似鏡子,故稱明光。

他在侯曉幫助下頂盔戴甲,調整護項和披膊的位置,紮緊束甲絆,扣上皮帶環扣,邁開腿試了試裙甲。

嗯,不影響走路。

整套甲重約三十斤,披上之後沉甸甸的,還好他身量已長成,倒還能承受。

將雙手刀掛在腰間,交錯斜插短刀,小盾背在身後,手持長戟進到帳中。

看兒子穿上武具,一副英氣勃勃的模樣,侯安都不禁捻鬚微笑,示意他站到自己身後。

今日點卯已畢,值事參軍彙報統計結果,金山水軍共七幢三千五百六十八人,四人病休,餘皆在列。

又有軍正官出列,彙報各部賞罰記錄;軍需官彙報錢糧軍械情況;督造官彙報戰艦修繕建造狀況。

事無鉅細,侯安都一一傾聽,審閱指示。

待得諸事處理已畢,侯安都率衆將巡視軍營,與隊長什長伍長等中下級軍官交談,觀看軍士操練。又查看開拓河道,清理淤泥的土木工程進展。

很快便是半日過去,侯勝北隨同在後,身上的甲冑越來越沉,漸漸覺得吃力,心知此時絕對不能軟弱退縮,只得咬牙苦撐。

下午衆將各回所部,侯安都坐帳,繼續處理軍務。侯勝北侍立於身後,不敢稍動。

好不容易捱到傍晚,晚間的點卯結束,結束了軍營的一天。

侯勝北長出了一口氣,傳入了阿父耳中。

卻聽侯安都淡淡說道:“這才一日而已,今後每日皆需如此。將帥與士卒同寒暑,齊勞苦,共飢飽。故三軍之衆,方能聞鼓則喜,聞金則怒。”

侯勝北態度堅定:“是,阿父不必擔心。我既然選擇投身軍伍,理當如此。”

“好,那你就不用隨我回府了,這幾日就住在軍營吧。”

……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侯勝北就和親兵一同吃住在營房。

雖說親兵幢的條件較普通軍士要優越一些,也是好的有限。

軍中營房乃是大通鋪,十人睡在一間。分爲兩班輪流,當值時三更天就要起牀,前去侯府迎接將軍,白天守護警衛,時刻狀態緊繃,日落便要早早休息,次日保持精神。

侯勝北最初幾天頗不適應,穿着盔甲大半天,腰痠背疼,上廁所都得打報告。

軍規日落而息,然而早早難以入眠。等到犯困了,又被衆人的鼾聲吵得翻來覆去。

饒是他青春年少精力旺盛,連着幾日下來也是苦不堪言。

還好衆人搶飯進食之際,還能顧及到他乃將軍之子,總會留出一碗給他,不至於淪落到吃不飽飯的程度。

-----------------

五月。

王僧辯迎貞陽侯蕭淵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晉安王改封爲皇太子,王僧辯爲大司馬,陳霸先爲侍中。

整個奉立的過程也是步步爲營,謹慎小心,盡顯王僧辯的老謀深算之處。

王僧辯遣使奉啓於蕭淵明,定君臣之禮。另遣別使奉表於齊,以兒子王顯及其母劉氏、侄兒王世珍於蕭淵明爲質,建立信任。

遣左民尚書周弘正至歷陽奉迎,求以晉安王爲皇太子,蕭淵明許之。

蕭淵明求渡衛士三千隨身,王僧辯慮其爲變,止受散卒千人,遣龍舟法駕迎接。

蕭淵明與北齊上黨王高渙盟誓於江北,自採石過江。

於是樑輿南渡,齊師北返。

王僧辯不放心北齊,擁楫中流,不敢就西岸。

北齊由侍中裴英起護送蕭淵明,與王僧辯會於江寧。

蕭淵明入建康,望朱雀門而哭,迎接者亦以哭對。

當初陳霸先以爲不可奉迎貞陽侯,派使節與王僧辯苦苦爭論,往返有四次。王僧辯還是獨斷專行,晉安王無辜被廢黜,自己屈身於北朝傀儡,陳霸先心中憤懣之極。

……

此時,侯勝北已經比原來黑瘦了一圈,卻目光炯炯有神,更顯精幹。

時隔一個多月好不容易回到府中一趟,嚇了侯夫人和蕭妙淽一跳,以爲他在軍營中遭遇了什麼折磨,侯夫人自去埋怨侯安都狠心不提。

蕭妙淽則是心生憐惜,柔聲安慰,讓他覺得一番吃苦沒有白費。

誰知更狠的纔剛開始。

這一日和往常一樣,處理完各項軍務,夕陽西下的時分。

侯安都以手托腮,若有所思,吩咐左右道:“勞役營還有幾個活着的羯族叛軍吧,提一個桀驁不馴的出來,殺了。”

向侯勝北命令道:“由你行刑,摩訶監斬,速速斬訖報來。”

不須一時,提了一人來到帳外。

侯勝北雖然射兔獵狐,宰雞屠狗,不是沒見過血的,殺掉活生生的人卻還是首次。

那人被牢牢綁住,自知無幸,卻還是勉力掙扎,嘴裡咕嚕些聽不懂的話,應是破口大罵。

侯勝北打量對方,只見高鼻深目,金黃鬍鬚,眼神兇狠。

心知阿父既要自己殺掉此人,軍中將令不可違背,不問緣由必須執行。

他緩緩抽出腰間長刀,雙手握住舉起。

那人掙扎得愈發劇烈,兩個軍士幾乎控制不住。

蕭摩訶上前,一腳踢倒踩住脊背,使其不能動彈,說道:“小北,動手吧。”

侯勝北舉刀對準此人後頸,卻見他努力扭過頭來,吐出一包口水,齜牙狂笑不已。

想到欺辱蕭妙淽的羯賊,可能就是長得這般模樣,侯勝北的心中怒意大作,低吼一聲,手起刀落。

鋼刀雖鋒利,頸骨卻也堅硬,一刀砍開半邊脖子,鮮血一下子濺射出來。

那人一時不得便死,仍在抽搐扭動。侯勝北見狀又是一刀,兩刀,將其腦袋徹底斬落。只是揮了三刀,卻是手臂痠軟,呼呼氣喘不已。

蕭摩訶拍拍他肩膀,讚許道:“已是不錯了,你且歇會兒。”

將人頭提起,前去交令。

侯勝北只覺雙腿發軟,胃中作嘔,卻吐不出來。

……

初次殺人之後,侯安都每隔三五日,便要提一名死囚讓他斬首。

一開始是羯賊殘黨、叛軍俘虜、北朝諜子,而後改爲違反軍令的自家士卒。

臨刑之前,人間百態。有的俯首待死,有的苦苦哀求,有的破口大罵,有的還不甘心,要垂死掙扎一番。

侯勝北一連殺了十餘人,心腸逐漸變得冷硬起來。無論對方是何種反應,都不會動搖,看準了要害就是一刀斃命。

自從他雙手沾上鮮血之後,漸漸不再像往日那般開朗,沉默不語的時候多了許多。有些時候話已到了嘴邊,往往覺得無聊幼稚,又咽了回去。

侯勝北知道阿父是在教導自己:天道無情,慈不掌兵。

以前讀《尉繚子》: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

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十三者,力加諸侯;殺十一者,令行士卒。

可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如今真到了親自下手了斷之際,方知生命之重。

自己這才斬殺了十餘人而已,如果精神就承受不住。將來一道軍令,事關成百上千人的生死,該當如何?

侯勝北想到此處豁然開悟,解開心結,一份與他年齡不相符的老成淡漠與之俱來。

此後他手中再是取人性命斬人首級,也不影響表情一如平常,仍是言笑自若了。

-----------------

六月。

起初北齊清河王高嶽率師江上,集諸將軍議道:”城在江外,人情尚梗,必須才略兼濟,忠勇過人,可受此寄耳。”

衆將共推慕容儼,高嶽以爲然,遂遣其鎮守郢城。

慕容儼方入郢州,南朝大都督侯瑱、任約便率水陸軍至城下。慕容儼隨方御備,侯瑱等不能攻克。

侯瑱於上游鸚鵡洲造荻洪以塞船路,竟達數裡,阻絕人信。

城守孤懸,衆情危懼,慕容儼導以忠義,以好言安撫。

城中有一所神祠,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於是順士卒之心,相率祈請,冀獲冥祐。

須臾,衝風欻起,驚濤涌激,漂斷荻洪。

任約又以鐵鎖連環,防禦彌切。

慕容儼繼續率衆祈請,風浪夜驚,復以斷絕,如此者再三。守軍大喜,以爲神明之功。

侯瑱移軍城北,造柵置營,焚燒坊郭,產業皆盡。

任約將戰士萬餘人,各持攻具,於城南置營壘,南北合勢。

慕容儼率步騎出城奮擊,大敗任約,擒五百餘人。

郢城的城牆低矮,土疏頹壞,慕容儼修繕城雉,多作大樓加強防備。又製造船艦,水陸備具,工無暫歇。

蕭循率衆五萬,與侯瑱、任約合軍,夜來攻擊。

慕容儼與將士力戰終夕。

至明,任約等才退卻。

守軍追擊,斬侯瑱麾下驍將張白石之首。侯瑱以千金贖之,不與。

侯瑱、任約等又相與併力,悉衆攻圍。

糧運阻絕,城中食盡,無以爲計,唯煮槐楮、桑葉並紵根、水萍、葛、艾等草及靴、皮帶、觔角等物而食。人有死者,即取其肉,火別分啖,唯留骸骨。

慕容儼申令將士,信賞必罰,分甘同苦,死生以之,人無異志。

堅守半載。

待貞陽侯蕭淵明立,王僧辯乃命侯瑱等解圍,還鎮豫章。

北齊以城池在江表難守,割以歸還。陸法和隨之迴歸鄴城,郢州之地得以迴歸南朝。

慕容儼見齊帝,悲不自勝。

齊帝呼令至前,執其手,脫帽看發,嘆息良久:”觀卿容貌,朕不復相識,自古忠烈,豈能過此!”

慕容儼對曰:”臣恃陛下威靈,得申愚節,不屈豎子,重奉聖顏。今雖夕死,沒而無恨。”

於是除趙州刺史,進伯爲公,賜帛一千匹、錢十萬。

-----------------

王僧辯因與陳霸先交惡,以吳興爲震州,用其婿吳興太守杜龕爲刺史,其弟吳郡太守王僧智、舊部義興太守韋載,佔據揚州三吳之地,制陳霸先京口後路。

王僧辯自己則坐鎮建康,駐石頭城,以其甥徐嗣先之從兄,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爲後盾。又以其弟王僧愔爲豫章太守。

陳霸先北有敵國,其餘方向被三面包圍,形勢變得險惡不已。

此時侯勝北已從軍三月有餘,天天跟着阿父處理軍務,漸漸習慣了軍營日常諸事。

侯安都又命他登船參與操練,熟悉水戰之法。

水戰同樣以金鼓、旗幡爲進退之節,只是另有一套章程。

攻防之法又與陸戰迥異,如順流而進、乘風而攻、縱火破敵、強艦衝鋒、輕舸突襲、大船壓制等多樣進攻手段,又有攔塞船道、建設城塢、樹立水柵、抵擋火攻等種種防禦方法。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水軍的日常訓練便是熟悉這種種戰法,各部之間互相操練對抗。

正值夏季,轉眼又是兩個多月,侯勝北成天待在船上,與一衆軍士打成一片,水性倒是頗有長進。

他身爲主將之子,卻沒有絲毫紈絝之風,能夠吃苦耐勞,軍士都頗爲喜歡,私下皆稱呼爲小侯將軍。

……

八月。

北齊崇佛滅道,敕令道士皆剃髮爲沙門。有不從者殺,於是齊境皆無道士。

陳霸先受王僧辯所制,前有建康,後有三吳,隱隱腹背受敵,形勢窘迫。

他平日裡居常憤嘆,以爲能替樑武簡文克雪仇恥,寧濟艱難,唯孝元而已。自己與王僧辯俱受重寄,語未絕音,聲猶在耳,元皇之子竟有何辜,坐致廢黜,遠求夷狄?

於是暗中準備幾千領袍服,錦緞彩帛和金銀,準備賞賜之用,已有了起兵破局之念。

此時有情報稱,北齊軍隊大舉至壽春,即將入寇。王僧辯遣記室江旰告知陳霸先,使爲之備。

陳霸先留使者不遣。

……

九月。

陳霸先決意舉兵,攻襲王僧辯。

侯勝北從軍半載,即將迎來人生的初陣。

-----------------

注1:高祖平王僧辯,(徐度)與侯安都爲水軍

注2:軍營規格按照《武經總要前集:諸家軍營九說》

《地名對照》

吳興:今湖州市

義興:今宜興市

吳郡:今蘇州市

譙州:今滁州市南譙區

秦州:今南京市六合區

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41章 天子坦蕩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相關設定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71章 姓楊名堅第4章 寶錄初成第66章 孤獨行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57章 討南蠻第40章 少年不再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72章 周齊交涉第21章 返紅塵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65章 臥虎臺第18章 清閒樂第74章 北周軍容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9章 封賞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17章 蜀地失第45章 阿父歸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48章 英雄逝第23章 下決意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37章 共飲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19章 赤子心第20章 入洪流第39章 遣返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46章 御前對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14章 蕭妙淽第1章 少年勝北第22章 南朝亂第7章 討賊難第65章 臥虎臺第66章 孤獨行第38章 預兆第55章 加冠禮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8章 冼姨第25章 初上陣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70章 拓人脈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19章 赤子心第4章 寶錄初成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11章 最下攻城第38章 預兆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46章 御前對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71章 姓楊名堅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65章 臥虎臺第66章 孤獨行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68章 別伏陀第65章 臥虎臺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71章 姓楊名堅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1章 少年勝北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
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41章 天子坦蕩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相關設定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71章 姓楊名堅第4章 寶錄初成第66章 孤獨行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40章 少年不再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57章 討南蠻第40章 少年不再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72章 周齊交涉第21章 返紅塵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65章 臥虎臺第18章 清閒樂第74章 北周軍容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9章 封賞第51章 戰王琳中篇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17章 蜀地失第45章 阿父歸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48章 英雄逝第23章 下決意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74章 北周軍容第37章 共飲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19章 赤子心第20章 入洪流第39章 遣返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46章 御前對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14章 蕭妙淽第1章 少年勝北第22章 南朝亂第7章 討賊難第65章 臥虎臺第66章 孤獨行第38章 預兆第55章 加冠禮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8章 冼姨第25章 初上陣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70章 拓人脈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19章 赤子心第4章 寶錄初成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11章 最下攻城第38章 預兆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46章 御前對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1章 最下攻城第71章 姓楊名堅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65章 臥虎臺第66章 孤獨行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68章 別伏陀第65章 臥虎臺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71章 姓楊名堅第76章 戰邙山之往事中篇第1章 少年勝北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