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背有靠山

“這麼大!”

二月十九日,帶着數千人的隊伍,作爲遵義知府的徐碩總算抵達了曾經的播州城,如今的遵義縣。

隔着好幾裡,他就已經看到了四周成片的稻田,以及遠處那矗立在山邊的播州城。

在滿是山脈的貴州,突然能見到遵義那麼大的壩子還是令人有些震撼的。

由於沒有遮擋物,整個遵義壩子被徐碩一覽無餘。

光是出現在他面前的這個壩子,便足足有數十萬畝耕地,再往後還有河谷平原。

可以說,遵義縣的情況遠超徐碩想象,就連跟在他身後的幾名官員都紛紛鬆了一口氣,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走!去看看!”

徐碩來了力氣,帶着衆人向着遵義城走去。

來到遵義,他們也能感覺到當地軍隊肉眼可見的變多,山道口總有兵馬駐紮,哪怕是徐碩他們都需要接受盤查。

能住在播州城內的百姓,大多都是和楊家沾親帶故的,因此漢化的十分明顯。

這樣的氛圍,讓衆人這纔想起了當下的貴州也在經歷戰事,儘管遵義府比較安全,可南邊和東邊的叛亂卻絡繹不絕。

“是我,這是官印和文書。”徐碩從身旁的官員手中接過官印和文書遞了過去。

徐碩作爲重慶府的巴縣知縣,自然是瞭解播州遷出百姓的事情。

衛指揮使倒是不把這種事情當事情看待,不過徐碩身後的其餘三縣官員胥吏則是面露憂色。

“這城內的人,都在城外有耕地嗎?”

思緒間,徐碩他們也來到了遵義縣的城門處,而城門口則是有一名衛指揮使在等待。

“沒事的,不用擔心,有我大軍在,些許小土司不成氣候。”

作爲播州楊氏經營五百餘年的地方,遵義城內鋪滿了河石製作的石磚,道路也十分寬闊。

留駐遵義城的是瞿鬱,而沐春、瞿能、沐晟等人則是在各地平叛。

“你們若是擔心,我可以陪同你們一塊去。”

徐碩身後,遵義府同知的趙軌開口感嘆,徐碩也點了點頭道:“以這裡爲根基支援各縣,儘快讓遵義府恢復產出,支撐大軍補給的同時,繼續開墾荒地。”

除了少部分人依舊穿着麻布染青藍二色的無領長衫外,其餘基本都是穿着漢人的裡衣褡護和長褲。

衆人紛紛作揖,徐碩見狀點了點頭,隨後對衛指揮使作揖道:

“衙門那邊有《黃冊》和《魚鱗圖冊》,都是弟兄們丈量出的情況。”

徐碩有些驚訝,但一想到沐春當初治理昆明,開闢三十萬畝耕地後,便將這一切想到了他的身上。

一走入遵義城中,城中情況便讓衆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城中中軸線的主幹道足有三丈寬,街道兩旁的建築高度大多在一丈六尺左右,有漢家建築,也有一些類似吊腳樓的磚石小樓建築。

他們雖然是自發前來貴州的,但若是爲此丟了性命,那纔是令人後悔莫及。

在播州城外,身穿各類民族服飾的百姓正在田間種地,田地旁居然還有用混凝土修建的水渠。

衛指揮使檢查過後點了點頭:“瞿都督已經將宣慰司衙門更換了牌匾,我現在派人帶您前去。”

“不過我們雖然收了耕地,但他們的錢財卻沒收,因此光以前攢下的錢財,就足夠他們揮霍好幾年了。”

作爲自小在海邊捉魚,幫忙耕地的徐碩來說,他很清楚這是農民擔心磨破衣服而做出的不得已舉動。

因爲在城內,因此倒是沒有城外吊腳樓那種設置欄杆走廊,樓上住人,樓下作畜廄的情況。

“一些小土司不接受改土歸流,在山林之中流竄,不用擔心。”

“按照朝廷的新政,這田地怎麼分,那就是您自己需要處理的事情了。”

衛指揮使的話讓徐碩緊張起來:“怎麼了,有戰事嗎?”

“多謝!”衛指揮使回禮,而後側過身子示意他們入城。

“我等只是緊張罷了,不必勞煩知府了。”

“我們帶來了一萬七千石糧食,若是大軍缺糧,可以與我商量調走。”

他在巴縣任職時,便主持開闢過不少梯田,儘管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實際運用起來後,效果十分顯著。

作爲知府,徐碩在這種時候笑着開口,安撫了衆人的同時,也讓衆人察覺了自己的失態。

見到徐碩徒步而來,這名指揮使還略微詫異,隨後作揖道:“敢問是否是徐孟明徐知府?”

“此外,前往其它三縣的官員則是由我們明日開始護送前往。”

徐碩詢問帶路的千戶官,那千戶官聞言則是邊走邊迴應道:“原本都有,但改土歸流後,與楊家有關的田地都被沒收了。”

徐碩看到了許多還沒有開墾爲耕地的坡地,那些坡地的坡度不算大,可以開墾爲梯田來種植作物。

徐碩見狀回禮,他身後的官員們也紛紛回禮,而後跟隨徐碩腳步走入遵義城中。

能穿裡衣的人,基本是不會去幹活的,如剛纔徐碩他們一路走來,但凡要幹活的百姓,都會穿着短衣前往田間,並在抵達田間的時候脫下衣服,赤膊幹活。

瞿鬱倒是沒有迎接徐碩,但徐碩也不在意,他們走上了那夯實的土路,並向着播州城靠近。

千戶官一邊說一邊帶路,不過街道上的人比較少,想來是因爲被遷出貴州了。

“光這個壩子上的耕地和水渠,今年衙門的產出就少不了。”

他不僅瞭解,還參與其中,爲遷移百姓準備了不少糧食。

就過去半年的情況來說,播州起碼遷出了幾十萬口人。

正因如此,四川布政司才耽擱了這麼長時間,直到開年二月纔將他們調派來遵義。

“到了,這裡就是之前的宣慰司衙門。”

千戶官的聲音將徐碩喚醒,他往前方看去,卻不想這宣慰司衙門居然修建在山上,並且相比較衙門,這裡更像是軍事堡壘。

好在這小山不算高,不然上下一次估計得累的氣喘吁吁。

“多謝帶路。”徐碩作揖回禮,並從袖中掏出了一吊錢。

雖然只是百來文,但蚊子再小也是肉,那千戶官笑着接過回禮,而後便離開了。

離開前,他還特意吩咐看守衙門的兵卒好好幹活,別怠慢了衆人。

“走吧,進去我們這衙門看看是什麼情況。”

走入遵義府衙,其中許多東西雖然已經搬走,但衙門建造時所用的昂貴木料卻無法帶走。

府衙南北長二百步,東西寬一百二十步,足以容納數百人在其中辦公,並且還有亭臺水榭供人休息。

“這府衙,都快比得上布政司衙門了。”

走到一處水榭中,同知趙軌感嘆一聲,徐碩也嘖嘖幾聲:“不知道花了多少錢糧才能修建起來。”

“不管耗費多少,總之現在是我們的了。”趙軌輕笑,他和徐碩是同屆進士,不過一個出自吉林城,一個出自長春城。

“知府,文冊都取來了。”

水榭外,遵義府的通判、與推官、巡檢帶着文冊走進了水榭中,徐碩和趙軌聞言也走出書房,在水榭正廳與衆人坐下。

他們開始翻看《黃冊》與《魚鱗圖冊》很快便了解了遵義府和遵義縣大概的情況。

遵義府有耕地五十六萬九千四百餘畝,但其中僅遵義縣就有二十四萬六千餘畝,剩下三個縣合計三十二萬三千餘畝。

這麼看來,其它三個縣情況也不算差,最差的應該就是王章的桐梓縣了。

在黃冊上,桐梓縣的人口記載是四千二百二十四人,應該是算上了遷徙過去的那些百姓,但依舊是五縣之中最少得。

遵義府有民十七萬六千餘口,人均耕地三畝餘,有耕牛五百六十二頭,挽馬六百七十七匹,並不算多。

檢查了黃冊和魚鱗圖冊後,徐碩便緊急將所有官員召見於府衙會廳,在衆人入座後開口道:

“都看到了吧,遵義府情況就是這樣,比旁邊設立但還沒有人任職的平越府來說算好了。”

“三日後,大家準備準備,各自前往自己的縣覈實情況。”

“如果情況無誤,那首要做的,就是提出各自的問題,到底是缺了翻譯,還是缺了教習,吏員、工匠。”

“這次蹇布政使給了我們很大支持,朝廷給的支持更不用多說。”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儘管年紀輕輕,可徐碩卻很有官派,氣勢上能壓住衆人。

“大家都在各縣做過官員,應該知道農業是經濟之根本,其次纔是手工業。”

“不過農業和手工業的關係不一定要排先後,我們當下要做的,主要還是看看哪個縣適合修建水泥場,哪個縣交通不方便,需要向三司衙門申請火藥擴寬道路,哪個……”

徐碩說了一堆,主要說的就是缺了什麼東西就說,他來想辦法。

不過缺的東西抵達後,他必須要見到實打實的政績,東西都要用到實處。

儘管很年輕,可徐碩做事很老派,也很實誠。

他與衆人開門見山,衆人也不好意思和他打小算盤,畢竟能主動申請來貴州的,沒有幾個是怕窮的。

“我最後再交代一句。”

一刻鐘的時間,徐碩便交代了所有事情,但到了最後他補充道:

“遵義府不比其它地方,這裡的少民衆多,語言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因此在面對百姓的時候,大家還是好好說話,心平氣和,避免矛盾升級,耽誤諸位的仕途。”

說完最後一句話,徐碩便站了起來,對衆人躬身作揖:“遵義府十七萬六千餘口百姓,就拜託諸位了。”

衆人見狀紛紛回禮,隨後各自散去。

待他們走後,趙軌留下與徐碩帶着翻譯走出了衙門。他們前往了遵義縣內較爲繁榮的一條長街,這條長街比起其它街道更爲繁榮,光看街道兩旁那刷上白灰的沿街二層店鋪就能看出。

尋了一處酒館,二人走了進去,並見到了一名雖然是漢人打扮,卻說着一口仡僚(仡佬族)語的小廝。

“你們是漢人?”

“是漢人,今日跟着官員們來送物資的,不過明天就要走了。”

翻譯笑着迴應,那小廝聞言也來了興趣:“這批官大人是哪裡的官?”

“當然是來你們這裡上任的。”翻譯男子迴應,那小廝聞言連忙詢問:“你們當官的人好嗎?”

“還不錯吧,聽說之前在巴縣當差,他走的時候巴縣的一些百姓還捨不得。”

翻譯一邊說,一邊看向徐碩,徐碩什麼也沒說,只是看着小廝和翻譯,因爲他聽不懂仡僚語,只能和趙軌大眼瞪小眼。

“李柏,你們說什麼呢?”

趙軌詢問,李柏卻擺擺手示意等會告訴他。

“真有那麼好的官?”小廝不信,但還是給翻譯倒上了一碗水。

李柏笑着拿起碗喝了一口,笑道:“我也不知道,但一路上跟他們來這裡,他們倒是還挺好說話的。”

“路上我還聽說他們要來這裡分田地,好像……”

“真的分田?分多少?”小廝聞言聲音忍不住拔高,而那聲音也讓四周數量不多的食客關注了這邊。

“不知道,反正說是要分田。”李柏感覺有些引人注目,便搪塞了過去。

“分就行,分就行,分了田我就有賺頭了。”

小廝樂呵呵的笑着,其餘食客得到消息也紛紛激動的湊在一起聊天,顯然他們同樣期待分田地。

“有了田你準備幹嘛?不做活計了?”

李柏好奇詢問小廝,小廝連忙搖頭:“做!當然做!”

“有了田還做?不伺候田地了?”李柏詫異,可小廝卻道:

“你先說伱們點什麼吃,我再告訴你。”

“有什麼菜?”李柏回頭看了眼掛在櫃檯的一塊塊菜牌,瞪大了眼睛。

菜牌上有漢字和多種語言,但這不是讓李柏驚訝的東西,而是菜牌下的價格。

【炙鵪子脯二十文、炒白菜十文】

“一個炒白菜都十文?!”

李柏不敢置信的看向小廝,小廝咋舌道:“我們這地方就是這樣,沒有鹽,想吃熱菜肯定貴。”

“鹽價多少了現在?”李柏詢問,小廝則道:“你先點菜吧。”

“來條魚和一盤豬肉和一隻片鴨,另外來三碗米飯。”

雖然已經知道了菜價貴,但李柏還是硬着頭皮點了三個菜。

在他點完菜後,那小廝纔開口道:“一斤鹽二十文。”

“二十文?”李柏詫異道:“官鹽不是才十幾文嗎?”

“您也說了那是官鹽,可我們這裡沒有官鹽,現在二十文一斤的鹽價都是官軍便宜賣的,不然得三四十文一斤。”

“換做之前,有的吃不起鹽的都只能燒草灰來吃。”

小廝記下了菜名,回答了鹽價的問題後便讓庖廚做菜去了。

在他走後,李柏纔將剛纔打探到的消息說了出來。

聽到遵義鹽價二十文一斤,徐碩和趙軌都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得趕緊向朝廷批鹽引,找行商販賣鹽才行。”

趙軌看向徐碩提醒,徐碩也道:“我也知道貴州缺鹽,卻不知道缺鹽缺到這種程度。”

“不過單一運鹽來沒辦法解決問題,還得看看其它的問題。”

這麼想着,三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了聊,然後在飯菜上桌時問了問菜市的位置。

待吃飽喝足,三人起身繼續在縣內遊蕩,不多時便見到了擺着販賣的菜市。

由於沒有專門的集市,所以遵義城四個城門附近都有城外的百姓挑着菜前來販賣。

徐碩蹲下挑揀蔬菜,同時對面前那名身材不足五尺的仡僚老人詢問道:“一斤多少錢?”

“一斤不賣的,十斤一文錢,或者三兩糧食。”

仡僚老人說着價格,李柏負責翻譯。

徐碩聞言爽快的付了錢,起身同時與趙軌說道:“看樣子他們這邊貨幣還是比較少的,不然也不會繼續保持以物易物的情況。”

“要是運鹽進入這裡,首要就是讓百姓們手裡有錢才行。”

“我們這次帶來了五千多貫新錢,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徐碩說罷,趙軌便反應道:“你準備發工錢給百姓?”

“對,這幾日是農忙,等農忙過後僱傭百姓將各縣道路拓寬,至於具體工價,我們可以再問問,然後定價。”

“到時候可以在發工錢的附近擺攤賣官鹽,這樣路也修了,鹽的問題也解決了。”

徐碩說着自己的主見,趙軌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這樣倒是不錯,不過我們的錢不夠修葺這麼多條路。”

“確實不夠,但可以想辦法。”徐碩說着,便與趙軌交流道:

“我有一個學長在太學就讀三年,主攻的就是作物,如果能請他暑假來這裡看看,興許能看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路費的事情不用擔心,我自掏腰包請他來。”

“那倒不用。”趙軌搖搖頭:“只要是爲了府裡的事情,錢理應由府上出。”

“我只是羨慕你居然能和太學的學長拉上關係,長春城人口不多,至今還沒有一個考入太學的。”

“你我又何嘗不是?”徐碩打趣趙軌,趙軌聞言也爽朗一笑。

確實,但凡能考上太學,誰又願意去參加科舉。

儘管太學學子至今沒有任何一人擔任官職,但誰都知道進入太學的人才是真正的東宮門生。

入了太學,還擔心缺少官職嗎?

“對了,官學的事情得想想辦法才行,語言是個大問題。”

徐碩提到了官學問題,趙軌也點頭道:“剛纔開會你看到沒,四縣教諭各個愁眉苦臉,估計都在頭痛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等會讓人去軍中找瞿鬱都督,然後對教諭和教習們進行語言培訓。”

“你明天帶人去看看,找合適的地方籌劃建設官學。”

“好!”趙軌點頭,隨後繼續與徐碩前往遵義城內的大街小巷轉悠。

在這裡,語言是阻礙二人的大問題,離開了李柏,他們幾乎成爲了聾子和啞巴。

一個語言問題,足夠他們頭疼許久,因此原本只限教諭和教習的語言學習,到了最後也演變成了全府官吏學習。

經過幾日的走訪調查,徐碩這才書寫了奏疏,將所有政策都寫了出來。

由於貴州三司的官員還沒有湊齊,因此他的奏疏依舊由四川布政使司送往京城。

待這份奏疏送到朱高煦案頭,朱高煦也幾乎皺着眉看完了一切。

“這個徐碩還是不錯,去遵義短短几天就弄清楚了當地百姓的問題,還有治理遵義的難題。”

坐在春和殿裡,朱高煦拿着奏疏與身旁的亦失哈討論,可亦失哈卻笑道:“就是這人要的東西也太多了。”

“嗯……”順着亦失哈的目光,朱高煦也看到了奏疏上徐碩希望朝廷支援的物資數量。

先不提那兩千頭牛,單十萬石米和四萬斤鹽、十五萬斤鐵,就足夠人頭痛了。

“耕牛暫且放下,先把糧食和鹽運給他們,另外再從四夷館調學習苗、仡、侗、瑤等語言的官員前往遵義幫助他們把土地給均分了。”

“要想讓貴州長治久安,首要就是讓當地的百姓,感受到他們的生活在發生變化。”

“楊升他們捨不得對百姓下本錢,但朝廷不能捨不得。”

朱高煦用筆將耕牛圈紅寫下待定,將後面的物資則是圈起來寫下了批准。

亦失哈見狀拿起奏疏,順帶還提了一嘴:“殿下,這徐碩是吉林府出身的進士。”

“喔?”朱高煦來了興趣:“是吉林城還是四周的?”

“吉林城的,但是是從山東遷徙去吉林城的。”亦失哈補充一句,朱高煦聞言卻道:

“無礙嘛,吉林城的百姓本來一開始就是由山東遷徙過去的。”

“這樣吧,兩千頭耕牛雖然沒有,但沐春不是在黔南繳獲了不少挽馬嗎?”

“給沐春寫封信,調過去給遵義府,遵義府早點恢復生產,軍隊的後勤壓力也能小一點。”

“是!”亦失哈笑着點頭,親手寫了一封信給黔南的沐春,朱高煦也不忘提醒道:

“讓沐春先解決大雪山的囉囉,好讓漢王可以出發來南京。”

亦失哈聞言點頭,而後補充上了這一句。

做完這一切後,他便讓人將奏疏和手書發回貴州,朱高煦這邊也記住了一個叫做徐碩的吉林進士。

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112章 威震西南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474章 程匯元案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49章 傲雪欺霜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467章 朝鮮特供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355章 忘恩負義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422章 新年氣象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380章 白手起家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487章 草臺內閣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80章 紫金山下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30章 父子相似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112章 威震西南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111章 喜事連連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375章 臥龍鳳雛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77章 北地難安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115章 劍老無芒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109章 雲南告急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512章 物是人非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409章 資本道路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48章 老當益壯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49章 傲雪欺霜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23章 爺孫較勁第129章 百廢待興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137章 北亂南治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390章 皆爲利攘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342章 開港招撫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378章 着手北方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
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112章 威震西南290.第290章 沿海商幫第474章 程匯元案141.第141章 大破其賊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49章 傲雪欺霜第508章 快馬加鞭未下鞍第467章 朝鮮特供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355章 忘恩負義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386章 波斯之亂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422章 新年氣象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380章 白手起家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487章 草臺內閣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80章 紫金山下188.第188章 黃雀在後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30章 父子相似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112章 威震西南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166.第166章 父子相見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111章 喜事連連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375章 臥龍鳳雛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77章 北地難安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115章 劍老無芒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109章 雲南告急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512章 物是人非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46章 滅其國更其主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409章 資本道路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250.第250章 瑞雪兆豐年第48章 老當益壯257.第257章 大戰在即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401章 再議北征第49章 傲雪欺霜266.第266章 衣冠禽獸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363章 誘敵深入第405章 怨種父子第23章 爺孫較勁第129章 百廢待興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第110章 佈局成功第137章 北亂南治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390章 皆爲利攘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342章 開港招撫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374章 好事不斷第115章 劍老無芒第378章 着手北方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369章 做大明的狗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270.第270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