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老子不說話,看你怎麼詐

在隋朝進攻交州的三支隊伍當中,負責水戰的主帥張鎮周、負責攻城掠地的左天成無疑是主力軍,而徐世績率領的三萬大軍任務則是充當一個楔子,將馮盎和他的主力牽制在正面戰場之上,爲左右兩支大軍收復失地製造制勝之機,看似悠閒自在、坐守其成,但他這個任務並不輕鬆,因爲他離敵軍主力最近,要是對方破釜沉舟,那麼他這支軍隊便是首當其衝。

怎樣才能在正面戰場上鬥而不敗、以弱勝強,對主將智慧和作戰能力要求極高,正是這緣故,張鎮周放心的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表現驚豔的徐世績。

徐世績是從蒼梧郡南下,三萬大軍駐紮在永熙城南,他此時已經得到消息,馮盎率領十萬大軍正從瀧水縣浩浩蕩蕩殺來。

軍帳之內,徐世績正在給主帥張鎮週迴信,就在半個時辰前,他接到主帥張鎮周的鷹信,張鎮周在信中要求他務必全殲馮盎這支軍隊。

徐世績知道這是皇帝的意思,只因馮氏在交州經營幾代之久,將之經營成了一個遊離在朝廷統治之外的龐大勢力,不管是在南北分裂之時也好,還是在大統一的隋朝,馮氏雖然在名義上先後響應蕭樑、陳朝、大隋的統一,在大隋盛行之時也確實沒有謀反自立之兆,然而馮氏卻始終把持着交州的政權、軍權、財政,時間之長高數百年之久,在隋朝文武二帝期間,在交州死於“意外”的朝廷命官多不勝數,每當朝廷想要對交州進行改制,各種叛亂立即又出現了,而馮氏子弟便是憑藉着“平叛”之功,步步升遷,他們分守交州各郡,強化了馮氏在這裡的實力,而此舉也導致交州一直遊離在中原政權之外。

以前是由於交州與和中原之間有山川大澤相隔,就算想要對馮氏如何也投鼠忌器,不敢貿易對擁有有十幾二十個郡的交州動兵,再加上隋朝二帝的重心皆在北方,因此也如蕭樑、南陳一樣,默許了馮氏遵隋而自立的事實。而以楊侗之霸道,水陸兩軍之犀利,自然不容許這種國中之國的存在,馮盎顯然也是料到楊侗不會任由馮氏這樣繼續下去,而他作爲隋武帝任命的左武衛大將軍,不僅集聚重兵、自任首領,還先後“順從”蕭銑、林士弘,這番行徑隋朝而言,穩妥就是要消滅的反賊,正因爲有了這樣的危機意識,纔不惜借動盪之時局,與孟海公狼狽爲奸,跟隋朝硬幹。本以爲就算幹不過隋朝,但至少也能消耗許多隋朝國力,迫使隋朝承認馮氏自立之勢,然而,他高看了自己,小瞧了隋軍,終至落到了這步田地。

仗打到今天這一步,朝廷絕不會再輕饒於他,哪怕求着接受朝廷整編,也不可能了。

更何況,朝廷還要通過此戰,震懾不事生產、只知掠奪地方漢民的僚人,讓他們老老實實的接受治理,所以一場名爲平叛、實爲屠殺的大戰無疑是最佳方式。

這時,受命擔任徐世績副將的樊欽大步入帳,拱手行禮道:“將軍,十萬賊軍正往永熙城殺來,將士們求戰之心急切。”

這三萬隋軍是第二軍團的將士,由秦瓊、王辯、左天成擇精兵打造成軍,將士們戰力之強、膽魄之大、好戰之志、武器之利,不言而喻。

徐世績沉思片刻,道:“從瀧水縣到永熙縣,不過百里之遙,敵軍此番來勢洶洶,且又有中途休整過兩次,體力、士氣正盛,我軍雖然武器犀利,但兵力畢竟差距巨大,若是硬戰,自身損失恐怕也不少。且這一帶不利於騎兵衝鋒,不能取得聚而殲之的戰略目的,我意退避三舍,把這場仗拖去永業縣打。樊將軍以爲如何?”

樊欽心念一轉,便明白了過來,笑着說道:“末將沒有意見,只是敵軍要是退到永熙城,又要多費一番功夫。”

“無妨,將吊橋和城門拆了即可。”

“馮盎會不會在此駐紮修繕?”

“我認爲不會。”徐世績笑着說道:“馮盎是想把我們這一路殲滅,然後再分別去和大帥、左將軍作戰,從而達到逐一擊破的目的,而大帥和左將軍離這裡只有一兩天的行程,若是他們前來作戰,馮盎毫無勝算,所以他求戰心切,不會在此逗留。”

“好,那就退避三舍吧。”

兩名主將商議妥當,拆了永熙四門,然後全軍迅速開拔北上。

……

兩天過後,浩浩蕩蕩的馮氏大軍一路北上,所過之處,永熙城、安遂城已經成了兩座空城,雖是如此,但是對於屢屢戰敗的馮氏大軍來說,依然是起到了不少的振奮之效。

大將高法澄笑道:“大王,永熙、安遂二城的隋軍全線撤退,看來徐世績畏懼我軍威勢,不敢硬戰。”

“是啊大王!很多時候,一支精銳之師能不能發揮應有戰力,還得看他們有沒有一個好的主帥,隋軍明明是支強兵,主將卻偏偏是徐世績這樣一個籍籍無名之輩,不但不能一展實力,反而當起了縮頭烏龜,着實是我軍之幸!”另一名大將冼寶徹亦是笑着說。

經過這麼久的戰爭,馮盎麾下的這些將軍非常認可隋軍戰力,但徐世績本身沒有什麼名氣,也沒有之前的戰場上展露頭角,他現在帶着精兵不戰而退,衆人都以爲徐世績怕了。

在一片欣喜樂觀之聲中,也只有馮盎始終保持警惕之心,因爲他知道這兩座縣城,對隋朝沒有任何損失,但徐世績卻將戰線向蒼梧方向靠攏,這對馮盎來說,卻不是什麼好事,因爲代表他一旦戰敗了的話,逃跑的路程也被不斷拉長。

“楊公,你認爲呢?”馮盎沉吟半晌,目光看向一名中年文士,此人年約五旬,面白俊郎黝黑,頜下三縷長髯,風姿瀟灑,只是臉色異常冷漠。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此人名叫楊綸,字斌籀,乃是隋文帝楊堅侄子,滕穆王楊瓚嫡次子,開皇年間襲封卲國公,出任邵州刺史,到了楊廣繼位之後,有人誣告楊綸怨望咒詛,楊廣命黃門侍郎王弘查詢。王弘不分青紅皁白,索性就說楊綸怨望咒詛,認爲其罪當誅。

在這起事件當中,楊集等宗室子弟也受到牽連,初登大寶的楊廣在一片喊殺的情況下,頂着巨大壓力,以“公族不忍”爲由,只是把他們除名爲民。

楊綸被流放於交州始安郡,到了大業七年的時候,楊綸上表,請隨軍出征高句麗,然而他的奏表被時爲郡守的冼寶徹截了,到了天下大亂,一家老小遭到馮氏軟禁;馮盎沒有什麼人才可用,便將文武雙全的楊綸拎了出來,以家小要挾,迫使他隨軍出征,希望他幫自己出謀劃策。

可是楊綸雖然遭到楊廣罷黜爲民,但他並沒有痛恨楊廣,因爲他知道楊廣當時對朝堂的掌控力十分薄弱,很多時候都要受制於人,在關隴貴族、關東士族等等勢力對宗親一片喊殺的情況下,楊廣是頂着巨大壓力,才保住了他們一命。這也是楊集一直默默無聞,心甘情願爲隋朝蒐集情況的原因。

楊集能夠這樣,同爲宗親的楊綸又豈能爲賊出謀?要不是一直遭到軟禁,他早就北上了。

此時聽到馮盎詢問,楊綸冷冷的說了兩個字:“必敗!”

這倒不是楊綸在潑冷水,而是他真的不看好馮盎,他不僅是知兵之人,還跟楊爽打贏過無數場以少勝多的大戰,自然知道決定勝負的關鍵不是人數。若是全盛時期的馮盎,或許有能力擊敗這支隋軍,但此刻卻要憑着一夥烏合之衆,去跟一支百戰雄師打,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楊綸心懷隋朝,着實可惡!大王,讓我砍了他。”深感噁心的高法澄大怒。

“我本來就是大隋子民,有種你就殺好了。”楊綸根本就不怕死,因爲他已經被逼上了賊船,等這夥混蛋完了之後,自己一家子也活不成了。

與其帶着恥辱的反賊之名被朝廷誅殺,倒不如死在這夥混蛋之手,至少還有個好名聲。

“閉嘴!”馮盎眼睛一亮,將憤怒高法澄喝止,看向楊綸道:“楊公何以認定我軍必敗?”

“因爲我認爲必敗。”楊綸冷哼一聲。

老子不說話,連死都不怕,看你怎麼詐?

一夥烏合之衆也就罷了,偏偏連個像樣的主將都找不出來。打?怎麼打?

“那你等着看好了。”馮盎冷冷的看了楊綸一眼,面容一片狠厲:“楊公最好安分一些,不然,老子不介意剜出你的心臟祭奠山神!”

“你贏不了。”楊綸已經無路可退,早就把一家人的性命都置之度外,哪會怕他?

馮盎也不跟他鬥嘴,繼續率軍前進。

過了安遂城,距離永業城已經不足五十里,此處地勢比較平坦,卻有一定坡度,極利騎兵衝鋒,這也是徐世績爲這十萬大軍選擇的墓地。

當馮盎大軍繞過安遂,準備向永業城繼續進發的時候,徐世績率領三萬隋軍,擋在馮盎大軍必經之路。

不大的丘陵之上,一名斥候飛奔而來,來到徐世績身邊:“將軍,賊軍已過安遂城,距此不到二十里。”

“傳令下去,讓三軍備戰!”

徐世績點了點頭,用望遠鏡看向遠處,只見天地交接的南方,一條黑線自天地交接之處脫離出來。

同一時間,馮盎也幾乎收到斥候消息。

“大王,隋軍兵馬在此備戰,必然有所準備,敵情未明,末將認爲不可莽撞!”高法澄建議道。

“嗯。”馮盎點了點頭,扭頭看向斥候:“可知隋軍有多少人馬?”

“回大王,看他們的人馬,似乎就是徐世績那三萬士兵”斥候躬身道。

“好!”馮盎原先還擔心徐世績另有大軍接應,但聽說對方有三萬之衆,頓時徹底放心下來,他太渴望一場勝利來扭轉對自己不利的局面了,他不相信這一次,被人數只自己三成的隋軍吊打,更不相信毫無名氣的徐世績能夠將這三萬強兵指揮得如臂使指,揮灑如意。

如今徐世績既然擺出陣勢,擺明是準備硬扛自己的十萬大軍,多次敗於陰謀詭計的馮盎哪有退縮之理。

爲了避免隋軍騎兵突襲,他讓密集的長矛兵先上,隨着命令一下,一片綿密的死亡森林慢慢向隋軍陣形靠近。

馮盎這段時間可沒有少研究隋軍,以及應對方法,比如那衝擊力強悍的騎兵以及令人恐怖的弩陣,甚至連小巧的投石車都想過如何去應對。

他這一次明顯是有備而來,若徐世績拒城堅守還好,但徐世績要與他在野外作戰,卻是再好不過了,馮盎要用這一仗告訴天下人,馮盎依然是南天之霸,縱然是名揚天下的大隋鐵騎也要在這裡折戟沉沙。

隨着馮盎大軍前來,一股肅然氣氛在雙方還隔着數裡的時候,就已經瀰漫長空,浩瀚的馮盎軍擺着密集陣型,朝隋軍席捲而來。

隋軍軍旗之下,徐世績俯覽全軍,當看到馮盎大軍靠近之時,手中令旗猛然一揮。

號角聲中,老將王辯親率五千輕騎自左翼飛奔而出,直奔馮盎大軍而來,當雙方距離縮至一箭之地,王辯吹響了號角。

騎兵在馮盎軍陣劃過一個弧線,紛紛摘下手弩,對着敵軍發射。

雪亮箭簇如同夏日暴雨,一波一波的接連飛向悍不畏死的敵傾泄,這一刻,馮軍裝備簡陋致命弱點暴露出來,面對士卒射程遠、威力大的弩箭,血肉之軀就如待宰豬羊,遭到箭雨肆意刺死,士兵們紛紛倒下,慘叫聲不斷。

只是一瞬間,戰陣之前就擺滿了馮軍士兵的屍體,地上轉眼就匯聚成一片血泊……

但源自交州僚人的士兵卻異常兇悍,他們倒下一批,又有人在激盪的戰鼓中前仆後繼,後面馮軍士兵則用弓箭掩護,然而普普通通的弓箭射程豈能威脅到大隋將士?一蓬蓬箭雨紛紛無力的落在了隋軍二三十步外,惹得隋軍騎兵瘋狂大笑。

“刀盾兵護衛長矛手,向前推進。”隨着馮盎的命令下達,馮盎的大軍緩緩停止,開始變陣。

“終於有點長進了!”徐世績看到馮軍反應迅速,也不禁點了點頭,馮盎能在短時間把一支沒上過戰場、毫無軍紀可言的‘野人’練到令行禁止,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表現了,不過訓練得再好也彌補不了兩軍的差距。

他見到對方變陣,立即揮動令旗,讓王辯返回本陣,讓輕騎兵去硬撞形同刺蝟一般的兵種齊全的步兵方陣,也只有迫不得己的北方胡人才幹。

隨着徐世績令旗揮動,隋軍也迅速變陣,一排排盾手迅速在前方立起大盾陣,同時將一杆杆長矛架在盾牌之上,擺出一副主動防禦的姿態。

“盾陣?無非是故技重施而已,真以爲我那左武衛大將軍是白當的?”眼見隋軍陣勢,馮盎眼中閃過一抹冰冷的光芒。

“破盾軍,出擊!”隨着馮盎一聲令下,一支支身穿鎧甲、扛着狼牙棒的旅衝出陣勢,直奔隋軍而來。

徐世績沒想到馮盎也會在兵種之下下了功夫,當即揮動令旗道:“重弩兵,射殺敵軍!”

藏身在盾陣後的弩兵從間隙發射,一名名馮軍士兵被射殺在地,但來的人馮兵太多,且又身穿源自幾代人積累下來的重甲,當他們殺到陣前,狼牙棒朝着前排盾陣狠狠的猛砸。

“嘭嘭嘭!”一聲聲悶雷般的轟響聲中,不少大盾都被狼牙棒砸碎。

徐世績心知馮盎敢主動出兵,也非全無憑仗。笨重的狼牙棒就將他的盾陣給破了,這倒有些類似陌刀軍的兵種,若是砸在人的身上,效果不比陌刀差。

馮盎眼中閃過一抹興奮地光芒,從與隋朝爲敵到現在,自己幾乎是在壓打,隋軍此前對付他的各種依仗,也被一一破除,如今,也只有重騎兵、陌刀手未曾露面了,不過兩軍已經纏到一處,即便殺出,也顯然難以逆改戰局。

眼見敵軍盾陣告破,馮盎當機立斷的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他振臂狂呼:“現在,就讓那些漢人看看,我們纔是天底下最剽悍最勇猛最無畏的勇士!給我盡情的殺!”

“殺!殺!殺!”

彪悍的馮軍士兵在一聲聲嚎叫中發起了衝鋒。

近十萬大軍的衝鋒,當真如同驚濤怒浪一般席捲而來,隋軍士兵在此也顯得有些單薄,不過徐世績看到馮盎發動總攻,心知對方是企圖與己方士兵進行肉搏,利用人數上的優勢,來彌補雙方裝備上的差距。不過他不但沒有任何驚慌,反而露出了一抹嘲諷般的微笑。

“大王爲何要發動總攻?以我軍之勢,只需穩紮穩打,要敗隋軍並非難事啊!”冼寶徹看着對方有條不紊的重整陣容,心中忽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有些焦急的看向馮盎道。

“我軍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多,有鐵甲的士兵也就只有寥寥數千人,根本擋不住敵軍犀利的弩箭,只有和對方交織一起,才能使敵方弓弩發揮不出作用。此時破了盾陣,正是一鼓作氣、擊潰敵軍的機會。”馮盎苦笑着解釋。

“末將明白了。”冼寶徹領會了馮盎的苦衷。

第074章:火燒劉武周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762章:明天叫陣,決一雌雄第337章:兇悍的西域校尉第798章:友邦助戰第498章:對李淵,朕已經沒耐心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983章:九九重陽再交鋒第852章:以身抵債第047章:做人要狠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578章:二代班子第434章:第572章:薛萬徹進退兩難第287章:李淵安排身後事第234章:六境第731章:天意,亦是人爲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388章:彰顯榮耀第139章:談條件(求收藏推薦)第349章:發威第891章:絕戶計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356章:拼命作死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098章:羣起聲討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546章:圖窮匕現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第579章:凱旋之師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152章:對策(求收藏推薦)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995章:亂象叢生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046章:劉文靜謀劃第104章:李淵稱帝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394章:兄弟隔閡第422章:滅門慘案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995章:亂象叢生第162章:六個條件(求收藏推薦)第399章:舊情難忘第688章:逆轉契機第044章:以商補田第532章:驍果出擊第302章:歸心似箭第092章:突厥大變第914章:前妻、初戀和現任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404章:武舉開幕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085章:太原起義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018章:楊倓很傻很天真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983章:九九重陽再交鋒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562章:揚塵禦敵第856章:大興兒童漏天機第374章:安息吧你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116章:全力西進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992章:李秀寧‘召集舊部滅僞唐’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386章:九卿九部第890章:混蛋縣令很不對勁第862章:千秋殿定千秋第665章:陳智略宋城發威第223章:求援第662章:瘋狂之夜第222章:李淵厚黑第860章:李建成的憤怒(求票)第583章:大朝會奪位,封你異姓王第119章:水師良將第264章:一個不留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162章:六個條件(求收藏推薦)第104章:李淵稱帝隋朝官員的俸祿第061章:關隴之謀第838章:戰略調整第104章:李淵稱帝第210章:困境第161章:梟雄頡利終上位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
第074章:火燒劉武周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762章:明天叫陣,決一雌雄第337章:兇悍的西域校尉第798章:友邦助戰第498章:對李淵,朕已經沒耐心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983章:九九重陽再交鋒第852章:以身抵債第047章:做人要狠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578章:二代班子第434章:第572章:薛萬徹進退兩難第287章:李淵安排身後事第234章:六境第731章:天意,亦是人爲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388章:彰顯榮耀第139章:談條件(求收藏推薦)第349章:發威第891章:絕戶計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356章:拼命作死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098章:羣起聲討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546章:圖窮匕現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第579章:凱旋之師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152章:對策(求收藏推薦)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995章:亂象叢生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046章:劉文靜謀劃第104章:李淵稱帝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394章:兄弟隔閡第422章:滅門慘案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995章:亂象叢生第162章:六個條件(求收藏推薦)第399章:舊情難忘第688章:逆轉契機第044章:以商補田第532章:驍果出擊第302章:歸心似箭第092章:突厥大變第914章:前妻、初戀和現任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404章:武舉開幕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085章:太原起義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018章:楊倓很傻很天真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983章:九九重陽再交鋒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562章:揚塵禦敵第856章:大興兒童漏天機第374章:安息吧你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116章:全力西進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992章:李秀寧‘召集舊部滅僞唐’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386章:九卿九部第890章:混蛋縣令很不對勁第862章:千秋殿定千秋第665章:陳智略宋城發威第223章:求援第662章:瘋狂之夜第222章:李淵厚黑第860章:李建成的憤怒(求票)第583章:大朝會奪位,封你異姓王第119章:水師良將第264章:一個不留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162章:六個條件(求收藏推薦)第104章:李淵稱帝隋朝官員的俸祿第061章:關隴之謀第838章:戰略調整第104章:李淵稱帝第210章:困境第161章:梟雄頡利終上位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