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千秋殿定千秋

大興宮千秋殿,一架巨大的大隋沙盤已經擺好,山川、河流、城池、橋樑、道路一一囊括其中。

楊侗、李景、皇甫無逸、楊恭仁、韋雲起、楊恭仁,以及在朝文武重臣盡皆在側。

前不久,司天監天文學家根據今年氣象,以及年底席捲全國的大雪,推斷來年必有大水,楊侗雖未知他們的依據是什麼,但面對這樣的推斷,滿朝文武無人敢大意忽視。

要知道曾被定爲必有大水的大業七年,就發生了一場百年罕見的水災,那場大水席捲了冀州、兗州、青州三十多個郡,受災百姓高達數百萬,水災過後,又是一場瘟疫,由於楊廣關注重心在高句麗,因此沒有及時救災,這才使災情遍佈黃河兩岸的冀州、青州後來成爲造反重地。

收到司天監奏報的楊侗和朝廷重臣立即重視了起來,嚴令各地官員查看大江大河,在來年雨季到來之前,一旦發現某處河堤低矮或是不固,便要急報朝廷。同時派遣工部水部司官員工匠對時不時發生水災的黃河巡視,對各段河堤抗洪能力做出評估。

昨天晚上,楊侗便收到水部司彙報,說是按照大業七年六成水量計算的話,涇水十分危,即使是鄭國渠、白渠全力泄洪亦不能疏導洪水,涇陽和上游的雲陽時刻有決堤危險。

涇陽、雲陽在大隋版圖不過是兩個不起眼的小縣,人口不過數萬,固然臨近大興,卻也非是大家重視的原因,而是涇陽西南方,便是咸陽城。

作爲古之重鎮,咸陽需地位非同小可,而且城內城外聚居了十多數名百姓商賈,一旦涇陽段的涇水決堤,大水勢必順勢而下,不僅咸陽城被席捲其中,便是八百里秦川一小半都要被淹,這對大隋的打擊絕對無法彌補。

“涇水以東,上有鄭國渠,下有白渠,使大片土地得到灌溉,既然涇水水量大,爲何不在其西部也開鑿類似鄭國渠和白渠的灌溉河?這豈不是可以化害爲利了嗎?”楊侗有些不解的問道。

“聖上有所不知!”主管水部司的右侍郎宇文溫拱手道:“這涇水乃是渭水最大支流,水量也確實豐富,若是將之引入南邊農田,定能解決乾旱之憂。但問題是涇水低於西部平原,若是將其引到西部,所耗從力物力,無法估計。”

“除去耗費問題!”楊侗看着眼前的沙盤,說道。“依你看來,能不能從甘泉水匯入涇水這裡開出一條直抵西南方的盩厔縣、並且匯入渭水的運河。”

“開肯定開得成,聖上請看。”宇文溫拿着木棒,按照楊侗的思路劃了一條線,最後又點在甘泉水以南的平原,說道:“然要想將涇水引來灌溉,便要挖掘幾座山巒,而且地勢西高東低,要想把水引來,那這條運河也比兩邊地勢低,起不到灌溉作用,這也是沒有往西部開運河的原因,如今有了筒車,倒是可以把涇水引上來;另外,可以選擇在低窪處開建一個人工湖,等蓄滿了水,再以水渠引往他處,灌溉四方,只是單是這項工程,即便人手充足,也要耗時一兩年。”

“此河渠若能成功,便可像鄭國渠、白渠那樣福澤後世,這帶沃土,無論是否風調雨順,也可以年年豐收。關鍵就是時間不夠,怕是趕不上汛期。”

宇文溫苦笑:“正是如此。”

“那還有別的方法嗎?”

“倒是還有另外一辦法,或許會容易,但更耗力!”

“講!”楊侗不怕費力,奴隸不夠,就把軍隊派上去,同時也可以請地方百姓出力,但離汛期不到半年了,沒有那麼多時間來耗。

“喏!”宇文溫在沙盤上點了八個點,又劃出八條線:“也可以從這八點,開鑿出八條涇河支流,以此八水朝向武功三疇原;八渠若成,就能用筒車提此八條支流之水來灌溉兩岸良田,而且將之前那條大運河也修好的話,三疇原便有了九龍朝聖之格局。”

“你還懂這個?”楊侗笑問。

“諸子百家之學問,都離不開陰陽五行之說,這工技之道,尤其要講究風水之學,微臣會一點風水很正常。”宇文溫笑着解釋道。

“聖上!三疇原乃我大隋皇陵存在,若是輔以九龍朝聖的風水格局,我大隋王朝必將千秋萬代。”門下納言皇甫無逸拱手一禮,笑着道:“關鍵是此‘九龍’利國利民,百姓支持。”

“皇甫納言所言極是。”李景笑道,“‘九龍朝聖’格局一旦功成,馬上就能化害爲利,所以它是實實在在的造福百姓,並非是勞民傷財之舉,老臣以爲當修。”

“臣附議。”

“臣附議。”

“……”

“聖上。”姜行本藉機勸諫道:“按照慣例,聖上的陵寢也應修建了,微臣多次上報,可聖上一直沒有批覆,這事不能再拖了。”

楊侗苦笑:“朕現在連三十都不到,按照這個身體,最起碼還能活幾十年,現在說這些實在太早了。”

“聖上此言差矣。古之帝王,登基的第一件事就在考慮自己陵寢。甚至是李淵這個大反賊,剛一登基,就在九嵕山開始營造自己的陵寢,只是他沒想到陵寢剛剛開始動土,就被聖上轟出了關中。”

楊恭仁說道:“聖上乃是天下之主,萬年之地就該坐落於龍脈之上,永鎮大隋龍脈。”

“這事朕知道了…現在正事要緊。”楊侗敷衍的點了點頭,實際上他比較反感這種事情,歷代帝王陵除了有限一些,大多被挖掘一空,修得越奢華、陪葬越多的皇陵,結局越悲慘,帝王屍骨灑落一地,哪有什麼帝王威嚴?

衆人苦笑,心知楊侗志不在此,他雖然花錢厲害,但從來沒有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之上,在他看來,與其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去修皇陵,倒不如多開幾條運河有意義。

楊侗迴歸正題,對宇文溫說道:“這八條河渠若是同時動工,需要多久?”

“回聖上,要是人力物力足夠,三月即可功成,只是所耗人力,怕是比之前所說更高十倍。”宇文溫躬身道。

“十倍?”楊侗皺眉道。

“不錯。”宇文溫用一支沾有石灰粉的大筆,在沙盤上足足畫了七十二處水流匯聚之所,然後介紹道:“我們可以同時從這七十二處交匯處挖掘,以支點相連,之後沿途動工,最後再貫通涇水,雖然人力消耗大,但勝利的話,可以在汛期前將之修好。”

楊侗沉吟不語。

按照宇文溫所言,恐怕就要徵調四五十萬乃至更多民夫才能功成,光是奴隸遠遠不夠,還要請關中百姓一起動工才行,爭取在春耕到來之前完成七八成工程,然後讓百姓回家種田,以免誤了農時。剩餘兩三成工程,則是可以由軍隊和奴隸在汛期前修成。

忽然,楊侗想到一事,奇怪的問道:“短短時間內,你怎麼知道得這麼詳細?”

宇文溫笑道:“先父當工部尚書之時,受先帝之命,設計了許多工程方案;先父手札上記載了一些設想,微臣認爲聖上或許用得着,所以這些年對先父的設想加以完善,微臣說的九龍朝聖格局也是其中之一。”

“原來如此!”楊侗恍然點頭,吩咐道:“改天把你那些工程設計方案給朕一份,說不定我們哪天可以將安平公(宇文愷)的偉大設想一一實現。”

“喏。”宇文溫聞言大喜。

楊侗目光轉向沙盤,思忖片刻,沉聲道:“九龍朝聖,咱們修了。三日之內,朕要一份比較詳細的施工細則。”

“喏!”宇文溫連忙領命。

“聖上,事不宜遲,臣等這就前去商量對策。”姜行本請示道,這項工程歸工部管轄,他必須全程跟進。

“准奏。”楊侗揮了揮手,對他來說,現在的敵人不是任何人,而是老天爺,時間對大隋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臣等告退。”姜行本、宇文溫行了一禮,離開大殿,前去工部官邸研究如何動工,所需民力財力等等方案。

楊恭仁見楊侗注視沙盤,久久不語,便問道:“聖上還在擔心來年或許會發生的水災?”

楊侗點頭:“當然!”

一旦真如司天監所料,來年必有大火,而朝廷又不作準備,使百姓受災的話,必有謠言興起市井之間!

而且在古人看來,皇帝是上天之子,而非凡人。一旦皇帝失德,上天必然降災禍以警醒皇帝,若其不改,則由天下臣民承擔其責。故而若是天災發生,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防災和救災,而是追究皇帝的責任。

所以凡是有天災發生,最緊張人便是皇帝,因爲搞不好要被居心叵測之人利用,致使朝局不靖、國家不穩。

當然了,現在的大隋不怕有人造反,但楊侗不可能漠視大隋子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楊恭仁張了張嘴,心中不禁苦嘆一聲,他是最早追隨楊侗的人,一路看着他發展到了今天,自然知道楊侗使命感、責任感極重,想了想道:“聖上想的或許太遠了些。”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也許吧。”楊侗嘆了口氣,“朕不怕人禍,更不怕打仗,但這天災,對國家的破壞實在太大了,朕不能懷着僥倖之心漠視司天監的預測,所以哪怕是無用功,也要大動干戈,做好防範水災的準備。”

“聖上,若是來年真有大水,那黃河中下游的河堤將是重點防範的對象。”楊恭仁說道。

楊侗點了點頭,指着沙盤問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黃河流域比長江流域少了些什麼?”

楊恭仁毫不猶豫的說道:“相比長江,黃河中下游少了很多湖泊和支流。”

“左僕射言之極是。”

衆人紛紛贊同,沙盤以立體的方式,將大隋疆域呈現眼前,一眼就能發現在長江中下游除了漢水、贛水等大支流,還有洞庭湖、鄱陽湖、巢湖這三大湖泊,而黃河中下游只有幾條細小支流,並沒任何湖泊存在。

“朕認爲缺少大湖和支流調節水量,也是黃河氾濫成災的一個原因。”楊侗語出驚人。

“聖上!長江流域的湖泊和河流常年往長江裡面注水,給長江加大了水量;缺少湖泊和支流怎能是黃河氾濫的原因?”

“是啊,如果沒有支流和湖泊的灌入大江大河,河水豈會暴漲。”

衆人不信楊侗的驚人之語。

“那你們告訴朕,有大湖大支流匯入的長江爲何少水患?沒有大湖大支流匯入的黃河中下游戲爲何時不時的泛濫成災?”

“……”衆人爲之啞然,不無答起。

“這究竟是爲什麼呢?”閒得被楊善會抓到兵部當壯丁的羅士信一臉迷惑。

“道理很簡單。”楊侗說道:“長江每到枯水之時,洞庭湖、鄱陽湖、巢湖給它補充,長江每到水勢氾濫,此三大湖泊又被強行灌入,從而起到了調節長江江水的作用。黃河之所以不時氾濫,就是因爲中下游沒有大湖吸水部分水量。”

衆人恍然。

“但是聖上,黃河河牀過高,它形成不了湖泊。”孔穎達說道。

房玄齡腦海之中靈光乍現,說道:“黃河中下游雖然沒有湖泊,但低窪地卻是不少。乾脆把土質不好的低窪地百姓統統搬遷,然後主動決開黃河大堤,將黃河之水注入其中,形成調節黃河水量的大湖泊。”

“房尚書此法極妙。”楊師道笑道:“反正黃河兩岸飽受戰火荼毒,許多地方百里無人煙,哪怕整個郡縣、整個郡縣的搬遷,也遷不了多少人,根本費不了多大的人力財力。”

“房尚書這個設想絕對可行,我認爲東平郡就是最好的選擇。”楊恭仁搭起一根木杆,先點在沙盤上的東平郡,然後劃了一條線:“只需自東平郡範縣挖掘運河至鄆城,向南即可注入鉅野澤;若是擔心容量不夠,再從鉅野澤南岸開始,挖至魯郡任城,將之與南陽湖、昭陽湖、微山湖溝通,於彭城注入泗水,往南就是淮水、邘溝、長江、江南河,這樣就形成一條新的大運河。”

楊侗仔細看了一眼,發現楊恭仁說的幾乎就是元朝京杭大運河的南段,由於這裡有很多湖泊,以及天然河道,需要開掘的運河並不多。關鍵是佔地面積500平方公里的鉅野澤具有極大的吃水能力

思考一會兒,皺眉道:“可以是可以,但黃河水攜帶的沙土極多,永濟渠就是因爲黃河水倒灌,流下了大量泥塵,致使河內郡那一段時常堵塞。我們這麼修的話,這條運河恐怕用不了多久也是這樣。”

永濟渠北通涿郡,南與沁水匯入黃河,但是和黃河平行逆向的河內段,水力不如黃河兇猛,每當黃河洶涌水勢灌入之時,永濟渠的水就被逼回,當黃河水退回之後,留下了大量泥沙在了運河河牀之內,沒用幾年就開始堵塞,嚴重影響了河渠通暢。

楊侗爲了這段永濟渠,可謂是費盡心思,開始他還動用奴隸展開清淤活動,結果到第二年又被黃河之沙玩壞,後來乾脆放棄了黎陽至入河口這一段,以弧形之勢讓永濟渠在黎陽入河,由於這個弧形與黃河水並流一段,因此並沒有受到河沙荼毒。

“聖上所慮極是,若是運河與黃河並流向東,起不到分洪作用,要是口子和黃河對衝,那麼大量泥沙會衝入鉅野澤。但我們要是按照都江堰飛沙堰的方式來修建河口運河,就能堵去六七成泥沙。”韋雲起兼管工部,也知道一些水利工程。

“能攔六七成泥沙,已經相當不錯了。”楊侗當下不再遲疑,對韋雲起說道:“讓宇文儒童去實地考察,負責引黃河入鉅野澤。”

宇文儒童是宇文愷長子,亦是這方面的行家,由他負責挖掘長塹最爲合適。

“喏。”韋雲起應命。

楊侗又對楊師道說道:“讓黃河下游各郡縣官員多多留意,多尋找一些不適合農作物生產的低窪之地,然後選擇地域最廣的地方作爲泄洪‘湖’。來年再動員百姓遷移。”

“喏。”

“黃河泥沙一大半來自渭水,是以在涇渭之交出現了涇渭分明的現象!治理黃河已經是刻不容緩之事。”楊侗吩咐道:“自今以後,渭水乾流兩岸五里之內的田地一律退耕還林,一律種植果樹。澇水、杜水、黑水、斜水、汧水、灞水、漆水等支流各退兩裡。”

想到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景象,楊侗覺得這時候防範,或許能夠改變一些,當即又說道:“渭河上游沖刷出不少深達丈許鴻溝,要是再不治理,就會一天天擴大加深,如此年復一年,八百里秦川遲早會成爲一片荒漠。讓地方官員發動百姓在各個溝壑之前修建土石壩子,這類壩子短時間內可以將水留住,上層清水流走之後,下層泥水便會沉澱下來,這樣既可留住大量泥土,還可填平被沖刷出來的溝壑,之後再種上樹木。所有這些決定,開年之後立即強制執行。”

“微臣遵命!”

黃河水擺在那裡,誰都看得出黃河從哪裡開始黃,泥沙從何而來。而泥水大量沉澱的後果是導致下游河牀上升,河堤一旦被沖垮,中下游就會成爲一片澤國,百萬計的大隋百姓將會受災,爲大隋百姓和後世子孫計,大家對楊侗這些決定都抱以支持態度。

……

“聖上,益州急報!”這時,一名侍衛大步入殿,將一封鷹信呈給楊侗。

楊侗將信函打開,看了信函內容之後,不由笑了起來。

“聖上,發生了何事?”楊恭仁詢問。

楊侗將信函交給了他,笑道:“自己看吧。”

“李孝恭竟然贏了一回,真是了不起。”楊恭仁嘖嘖稱奇,然後交給了韋雲起。

“不是李孝恭有多厲害,而是獨孤武都太笨,就那麼一點士兵,竟然去強攻玄武城,這明顯就是找死。”看過之後,韋雲起笑着說道,“不過李淵這一次倒是聰明瞭不少,竟然去跟僚人和解,而不是全面開戰。”

“人總是會變的,尤其是在逆境的時候。”楊侗笑道:“自從失去關中以後,李淵一次又一次的戰敗,這接二連三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但也將他自我膨脹的信心給打回原地,如今李淵狂妄自大的氣焰收斂不少,而且也能聽人進言,雖然讓人感到意外,但仔細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李淵比之李世民,最大的優點就是在失勢之時能夠面對現實,沉下心來夾着尾巴做人,作爲兒子的李世民卻是驕傲得莫名其妙。”

楊善會看着信函,亦是笑道:“李淵這次確實不錯,並未盲目對我大隋、太和軍、僚人用兵,而是加強各處關卡要道防禦,任命心腹之將坐鎮,這一舉措很好的規避將領不足、兵力不強的弱點,此乃固本之策,卻不知他有沒有培元之策?”

“何爲培元?”楊侗問道。

楊善會說道:“對外閉關固防、封鎖通道;於內重用良將賢臣,訓練精兵、輕徭薄賦、與民修養,如此不出三年,當能恢復不少元氣,說不定會使僞唐成爲蜀漢。”

李景點頭認同:“這是最英明的決定。”

“若是李淵如願成爲劉備,我們要攻克益州可就難嘍!”話雖如是說,但楊侗臉上卻無太多擔憂之色。

“聖上似乎不以爲意?”薛萬備剛從前線回來,不知道飛天三大神器,他原以爲楊侗會因爲李淵閉關鎖國之策感到頭疼,但看他現在的神態,顯然一點都不擔心。

“朕又不是神仙,豈能改變李淵的想法?”楊侗也沒點破,只是好笑的看了薛萬備一眼:“朕只知道敵人強,自己更強就足夠了,我軍來年的作戰方略已經定下,接下來只要不斷完善即可。至於李淵如何,朕既不想管,也不相信他能以一個不完整的益州對抗我大隋數州之力,莫要被他給騙了。萬備,你還很不成熟啊。”

“……”薛萬備嘴角抽搐了幾下,不說話了。

楊善會卻是笑道:“聖上說得不錯,就算李淵現在肯休養生息,也錯過最佳時機,關鍵是李淵的根本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此次決定沉下心來發展,應該是李建成之建議。但同爲嫡子的李世民、李元吉並未因此失勢,只要此二人還受李淵重視,那麼李淵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一定每次決定都是對的。”

楊恭仁接道:“不錯。僞唐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派系林立,如今被朝廷收拾得悽悽慘慘,李淵能夠暫時看清現實,但年後如何,誰也說不清楚。”

“實際上,僞唐最大的問題,就是李淵本人。”楊侗看着殿外瀰漫的雪花,搖頭笑道:“李淵雖然在爭奪天下的戰略決策上稍弱,但在權術鬥爭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師,他能建立入主關中,登基稱帝,某種程度上說,其實也是權力鬥爭結果。只要拿準了這一點,僞唐就算再強,朕也能將他玩弄鼓掌之間!”

楊恭仁、楊善會等人盡皆默然點頭贊同。

雖然楊侗經常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但謀略、治政、治軍的真實水平其實不高,說是一流已經十分勉強了,可論及對人心人性的揣摩、識人用人之道,恐怕整個天下都沒有幾個人能跟他抗衡。

但對於大隋王朝而言,已經足夠了!

第512章:蛇與農夫第649章:一代梟雄身先死第330章:驚心動魄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092章:突厥大變第874章:一封家書第831章:很多妃嬪第995章:亂象叢生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973章:天堂地獄兩扇窗第127章:奸商第044章:以商補田第801章:空談誤國第865章:除夕夜話第339章:奪其民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362章:關隴世家的底蘊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827章:黯然退出第414章:落幕、新生第006章:烈焰焚城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391章:一個女人,關係皇家尊嚴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708章:李元吉心狠手辣第569章:破陣之法紛至沓來第471章:思維盲點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047章:做人要狠第358章:佈局西域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075章:突厥來犯第325章:楊侗戰略失誤第893章:一半靠努力,一半靠天意第664章:傳檄天下,羣魔亂舞第625章:帝王之諾第818章:夜襲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103章:楊侑的理想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018章:楊倓很傻很天真第973章:天堂地獄兩扇窗第739章:枕邊風第015章:拐誘第879章:倒儲聯盟,各懷鬼胎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248章:人算不如天算(求月票全訂)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406章:大隋暴徒第625章:帝王之諾第718章:走火入魔第687章:兄弟爭鋒,戰火捲來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835章:中小鹽商盡歡顏第651章:魏軍破營,海路來襲第452章:戰略佈局第632章:雷霆萬鈞第354章:軍務司出世第624章:父皇急功近利的老毛病又犯了第076章:殺虎關第300章:棋子第376章:答士子問第346章:夜襲第821章: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386章:九卿九部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852章:以身抵債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152章:對策(求收藏推薦)第964章:壓力巨大,進退兩難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696章:聖武三十六天罡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260章: 算計第679章:圖窮匕現第753章:聯合行動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547章:緣分已盡,相忘江胡第685章:事未了,殺劫到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211章:首戰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
第512章:蛇與農夫第649章:一代梟雄身先死第330章:驚心動魄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092章:突厥大變第874章:一封家書第831章:很多妃嬪第995章:亂象叢生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973章:天堂地獄兩扇窗第127章:奸商第044章:以商補田第801章:空談誤國第865章:除夕夜話第339章:奪其民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362章:關隴世家的底蘊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827章:黯然退出第414章:落幕、新生第006章:烈焰焚城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391章:一個女人,關係皇家尊嚴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708章:李元吉心狠手辣第569章:破陣之法紛至沓來第471章:思維盲點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047章:做人要狠第358章:佈局西域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075章:突厥來犯第325章:楊侗戰略失誤第893章:一半靠努力,一半靠天意第664章:傳檄天下,羣魔亂舞第625章:帝王之諾第818章:夜襲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103章:楊侑的理想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018章:楊倓很傻很天真第973章:天堂地獄兩扇窗第739章:枕邊風第015章:拐誘第879章:倒儲聯盟,各懷鬼胎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248章:人算不如天算(求月票全訂)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406章:大隋暴徒第625章:帝王之諾第718章:走火入魔第687章:兄弟爭鋒,戰火捲來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835章:中小鹽商盡歡顏第651章:魏軍破營,海路來襲第452章:戰略佈局第632章:雷霆萬鈞第354章:軍務司出世第624章:父皇急功近利的老毛病又犯了第076章:殺虎關第300章:棋子第376章:答士子問第346章:夜襲第821章: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386章:九卿九部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852章:以身抵債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152章:對策(求收藏推薦)第964章:壓力巨大,進退兩難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696章:聖武三十六天罡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260章: 算計第679章:圖窮匕現第753章:聯合行動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547章:緣分已盡,相忘江胡第685章:事未了,殺劫到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211章:首戰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