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

子夜,正在打盹的張長遜忽然被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驚醒,他張開雙眼,就看到自己的親兵校尉滿臉喜色的狂奔而來,只聽他遠遠大喊道:“將軍,敬將軍找到渡河的辦法了。”

“當話當真?”張長遜聞言大喜,騰的站了起來,睏意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喜訊驅趕得無影無蹤。他本以爲至少也要明天清晨,萬萬都想不到敬君弘這麼快就找到渡江之法,如果大軍現在渡江,自己則比深入敵境的隋軍多了一夜時間,完全可以到雒縣守株待兔,若是時間允許的話,甚至還能繼續北上,到雒縣和綿竹之交擇險要之地營建工事,將隋軍騎兵南下之路卡死。

“正是。”親兵校尉迅速回答。

“那軍隊過河了沒有?”張長遜神色頗爲激動

“未曾,敬將軍在等將軍。”

“爲何不渡過?”張長遜大怒,臨時攔江的堤壩不可能把水流堵得太久,否則會給下游軍隊帶來滅頂之災,所以他之前跟敬君弘約好,最多隻能斷一刻時間,這時候只要軍隊過了綿水,那他們就可以在半空拉起鐵索橋了了。然而,敬君弘居然還在等自己,這寶貴的時間就這麼被耽誤了,這讓他如何不怒?

“敬將軍沒有設壩攔江。”這名校尉見張長遜神色變得難看起來,連忙解釋道:“回稟將軍,綿水水勢湍急,敬將軍一時半會沒有找到攔江的辦法,但是上游十多裡的河面寬約百丈,這一帶的水流平緩,非常適合擺渡,因此此處的碼頭也成了雒縣三大碼頭之一,岸邊漁村百姓如今都到山裡躲避戰爭,現在空無一人,他們藏在蘆葦蕩裡的船隻被我軍斥侯發現,計有百多艘小船和十幾艘大船,於是敬將軍讓人把大小船隻划向江中,在綿水上搭建了一座浮橋。”

張長遜頓時長長的鬆了口氣,比起隨時會垮塌的堤壩,由船隻組建起來的浮橋安全可靠得多了,敬君弘之所以沒有立即渡河,顯是因爲對岸隋軍一直在監視着唐軍的一舉一動,生怕中了敵軍埋伏,這才準備匯合兩軍之力,一道殺向對岸。

這是比較穩健的選擇,張長遜可以理解。畢竟敬君弘只有五千士兵,若是讓潛伏着的隋軍騎軍半渡而擊,那就全完了。

想到這裡,張長遜也越發感到時間的緊迫,他需要在隋軍騎兵到來前,把這一萬大軍完整的渡到對岸。

他當即喝令道:“傳我命令,大軍立即北上,與敬將軍一起渡河!”

“喏。”

命令傳下,已經休整幾個時辰的五千唐軍,立即浩浩蕩蕩開撥向碼頭方向奔去。

但張長遜還是小看了楊侗,更小看了隋軍的傳信速度,當楊侗接到綿水東岸有萬名唐軍準備渡過綿水,前去支援雒縣的消息時,意識到奇襲雒縣已經變得不可能,只因羅士信所率領的玄甲軍是輕裝上陣,沒有一件攻城器械,若雒縣唐軍關死城門,以箭射擊,羅士信和玄甲軍不可能飛得上雒縣城頭,有此認識的楊侗立即把奇襲戰改爲圍點打援戰,令羅士信加急行軍,先把這支雒縣援軍殲滅了。

羅士信接到命令之後,立即改變了行軍方向,在充當斥侯的黑冰臺戰士指引下,直奔這裡而來。

既已有了既定方向和目標,他自然不會等唐軍士兵全體渡江再出手,也將決戰之處選在了碼頭附近。

如果唐軍繼續北上,他會讓對方渡過河來,埋伏於西岸,到了天亮直接發動騎兵的優勢,硬擊這支忙碌一夜的唐軍步兵,如果唐軍選擇連夜渡河,他則半渡而擊。

五千名玄甲軍已在黃昏時分先敬君弘一步渡過綿水河,他們兵分三路,兩千士兵由羅士信和程處默率領,在綿水東岸碼頭正前方隱藏了起來;辛獠兒帶着另外兩千士兵潛伏於浮橋東岸東北角的叢林之中;至於最後一千名玄甲軍士兵,則由薛萬備藏在東南角,遙遙的盯着張長遜所部士兵。

不多時!

浩浩蕩蕩的唐軍後軍抵達綿水東岸,兩軍立即合二爲一,敬君弘已在綿水之上搶建起了一座浮橋,由繩索把百多艘小船連成了一體,再從漁村民宅拆來木板,鋪在連環船上,不僅可以讓軍隊迅速渡河,還減去了蹚水過河所面臨的堤壩坍塌的滅頂之災。

“前軍立刻渡河!”張長遜吼了一聲,下達了過河的指令。

“末將遵命。”前軍將校轟然應命,指揮唐軍士兵列好隊形,然後衝上浮橋,向對岸狂奔而去。

綿水寬約百丈,水勢比較平緩,兩岸地勢平坦起伏,距離河邊不到三百步便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樹林,這時,兩千名玄甲軍士兵已無聲無息埋伏到樹林邊。

而此時,登上浮橋的唐軍士兵越來越多,從最初的三千人迅速增加到四千、五千、六千……

眼見唐軍士兵已經有一大半到了江面之上,跟在唐軍屁股後面的羅士信心知時機已經成熟,一百五十步就是隋軍手弩最有效的殺傷距離,在他一聲命令之下,林內發出一陣如同驚雷的梆子響,兩千名玄甲軍士兵同時發射弩箭,頓時箭如飛蝗,兩千支弩箭組成密集的箭陣,殘酷無情的向背着自己的唐軍士兵射去。

正在等着過河的唐軍士兵正望着對岸,毫無防備之下,數百名排到後面的士兵首先遭到了兇狠的攻擊,密集箭雨射入人羣,慘叫之聲四起,一片片被射倒,這突如其來的襲擊,便使東岸唐軍陷入一片混亂。

羅士信鬥志昂揚,長槍直指前方的大吼道:“弟兄們,隨我殺敵!”

連續把箭矢放空的兩千士兵跟隨他從北面樹林中殺出,如一羣兇猛的惡狼,向敵軍撲去。

“弟兄們,跟我殺出去!”辛獠兒也在東北角高聲大喊,帶着另外兩千名士兵殺向了浮橋,兩支隋軍先後行動,如同鐵鉗一般向東岸亂成一片的唐軍士兵殺去。

“嗚嗚嗚……”與此同時,東南角也響起了雄渾高亢號角聲。

薛萬備爲首的一支名騎兵也出現了,他們迅如驚雷,又像一支無堅不摧的鋼矛,向唐軍士兵掩殺而來。

千騎最犀利的隋軍殺進亂軍之中,便開始縱橫馳騁,殺得肢體橫飛、鮮血迸流,使無數敵軍在鐵蹄下哀嚎慘死。

三路隋軍呈箭頭之勢,在碼頭之東殺出一條血路,將唐軍衝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親自壓後的張長遜急得大喊:“傳令下去,讓長矛兵列隊迎戰,務必把騎兵給我攔下來。”

親兵校尉急得大喊:“將軍,隋軍殺上來了!”

張長遜猛一回頭,只見沖天的火把之中,一名玄甲將軍在一隊士兵的護衛下,正朝着自己殺來。手中一杆長槍舞出一朵朵碗口大的絢麗梨花,美麗卻致命,所過之處,無人能擋,儼如霸王再世一般。

在他身後,一面戰旗上的‘羅’字時隱時現。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是羅士信!”

有唐軍士兵們認出了這名勇不可當的大將,頓時嚇得魂飛魄散,跌跌撞撞的四散奔跑。

不僅置信所向無敵,他的軍隊同樣是無比的犀利,他們在主將的帶領下,殺得張長遜的軍隊節節敗退,敗像畢現。

張長遜三面受敵,不由得仰天長嘆:“完了,全完了!今天我們全完了。”

“將軍你看!”這時,親兵校尉激動的指着江面,大喊道:“江面上有船,是我們的船隻來了!”

張長遜藉着這些船隻上的熊熊火光凝目望去,只見綿水的江面上出現十幾艘大船,風帆鼓足,從上游順流駛來,他仔細看了一遍,忽然遍體生寒,冷汗直流。

這些船顯然不是唐軍的船隻,因爲每艘船的船艏全部裝了鐵甲撞頭,正以勢不可擋之勢向浮橋狠狠撞來。

百來丈長的浮橋上擠了數千名唐軍士兵,前鋒都還沒到對岸,隋軍便已經發動了全面進攻,此時離對岸最近的士兵也還有近百步距離,此時大家眼看着巨船撞來,浮橋上的士兵嚇得慘叫連連。

‘砰’一聲巨響,敬君弘搭建起來的浮橋頓時被攔腰撞斷,數百士兵紛紛落水,緊接着,第二艘大船也‘砰’的一聲撞到了浮橋,將連接西碼頭的一段浮橋撞斷,使即將上岸的唐軍士兵紛紛慘叫落水。

當十幾艘大船一一衝撞,江面上的浮橋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江面上到處是船隻碎片、破碎木板,以及無法計數的求救士兵。

這一萬名唐軍士兵從玄武縣奔襲而來,本就疲倦不堪,加之唐朝不斷的丟失國土,喪失城池,使他們軍心渙散,根本沒有戰勝隋軍的意志,更沒有爲岌岌可危的唐朝死戰到底之志。

此時浮橋被船隻撞毀,橋上同僚紛紛落水,生死不知;來自江面的越來越遠的求救聲、慘叫聲攪得人心惶惶,再加上東岸這邊,還有不知具體多少的隋軍兇悍殺戮,致使軍心徹底瓦解,開始全面潰敗。

張長遜已經完全絕望了,自打降唐以來,他一直爲李唐王朝經營益州,並沒有與隋軍交戰的機會,雖然從隋軍一場又一場的輝煌大勝中得到隋軍厲害,也沒有小視過隋軍,但初次之交鋒的他,仍舊有些不敢相信的自己眼前所發生的一切,這還不到半個時辰,他自以爲是精銳之師的嫡系之軍,竟然就這麼被隋軍輕易殺得全軍潰敗了?

他看到隋軍騎兵凶煞無比的縱橫沙場,所過之處人頭翻飛、殘肢斷橫飛,幾無一具完整屍體,殘缺不全的屍首隨處可見,令人慘不忍睹。

他是年過花甲老將,參與平陳之戰、文帝征伐突厥之戰、文帝遠征高句麗之戰……也在大業年間參與了吐谷渾之戰、高句麗之戰、雁門保衛戰,大小戰役不下百場,說是見多識廣毫不爲過。

但他活了這麼久,絕對沒有見過這麼兇猛的軍隊,這些士兵手中的小號陌刀劈過,有時甚至三四顆人頭應聲而飛,暴烈得如若鐮刀割草一般,凡是擋在他們面前的,都被橫掃、都被摧毀。

張長遜已經急紅了眼,他的軍隊根本就抵擋不住這些凶煞的隋軍,這三軍敵軍現在正收縮包圍圈,向他所在的中軍步步逼來。反觀己軍,已是劣勢盡顯,這一戰顯然是無力迴天了。

張長遜的親兵着校尉飛馬衝到主將面前大喊:“將軍,我們大勢已去,此戰必敗,還是趁着夜色快撤吧!”

張長遜也已心慌意亂、六神無主,回頭大喊一聲“快撤。”

率領兵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只是他剛衝出一道包圍圈,卻見數十步外立着百名騎兵,爲首大將手執一張大弓,見到張長遜衝出重圍,他拉弓如滿月,一支箭矢脫弦而出,箭矢從張長遜的脖子射入,箭簇穿頸而出,慘死在薛萬備的箭矢之下。

薛萬備放下弓,喝令道:“傳我命令,降者免死,頑抗者,一律格殺!”

主將張長遜陣亡,副將敬君弘不見蹤影,早已鬥志崩潰的混亂唐軍,紛紛棄械投降。數百名向南面突圍的士兵被玄甲軍士兵緊追而上,全部殺死。

這場戰鬥用時不到一個時辰,隋軍士兵取得了殺敵千餘人、生擒兩千的戰績,餘者皆被濤濤綿水沖走,是生是死,誰也不知。

而自身損失不足百人,取得了極爲漂亮的截擊大勝,而在混亂中逃脫的唐軍副將敬君弘,則是成了此戰最大的遺憾。

不過,此人雖因玄武門之變立功獲得了國公之爵,但在大隋將領眼中,始終只是一個擺不上臺面的小人物罷了,他現在雖然逃走,可也沒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戰事雖已畢。

可是羅士信並沒有在此多作停留,他匯合架舟撞擊浮橋的黑冰臺戰士之後,將戰俘統一押上大船看管,自己則讓戰馬馱運張長遜的屍首,與玄甲軍一道,連夜向雒縣方向挺進。

準備在成都唐軍尚未抵達之際,利用在益州頗有聲望的張長遜的屍體迫降雒縣內的三千郡兵。

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740章:人心各異第229章:天下驚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277章:路在何方第221章:緣分第117章:喜訊傳來第633章:書聖後裔第108章:沈光建功第749章:定策第813章:自掘墳墓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666章:淮北第一戰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47章:喪家之犬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658章:相互夜襲第704章:隋唐陰謀第993章:斬將奪軍第904章:意外動胎氣第111章:野蠻戰術第132章:怒殺第358章:佈局西域第026章:戰後清算第189章:不尋常的味道(求訂閱月票)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565章:楊沁芳之毒怨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467章:朕也是要臉的第872章:馮盎輪迴(求票)第394章:兄弟隔閡第773章:食鹽大業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069章:能不能舉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第150章:四面楚歌(求收藏推薦)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288章:輪迴報應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234章:六境第366章:全城歡呼第854章:創造機會第708章:李元吉心狠手辣第076章:殺虎關第607章:滔天火焰,贈李淵第323章:坐觀成敗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818章:夜襲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第865章:除夕夜話第177章:禽奔獸遁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第119章:水師良將第247章:克關中我爲帝(求月票全訂)第425章:戰前總動員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第132章:怒殺第818章:夜襲第457章:善其器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733章:偏見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116章:全力西進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355章:你的心上人不要,我要第413章:自殺刺殺,多事之夜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485章:奇人第110章:死亡之旅第920章:樂極生悲,李靖敗北第260章: 算計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577章:三年又一年,我都要當民部侍郎了第027章:新政第684章:翁婿之抗隋聯盟第960章:與虎謀皮第650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633章:書聖後裔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447章:困守孤城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071章:討媳婦第011章:天選之地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
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740章:人心各異第229章:天下驚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277章:路在何方第221章:緣分第117章:喜訊傳來第633章:書聖後裔第108章:沈光建功第749章:定策第813章:自掘墳墓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666章:淮北第一戰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47章:喪家之犬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658章:相互夜襲第704章:隋唐陰謀第993章:斬將奪軍第904章:意外動胎氣第111章:野蠻戰術第132章:怒殺第358章:佈局西域第026章:戰後清算第189章:不尋常的味道(求訂閱月票)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565章:楊沁芳之毒怨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467章:朕也是要臉的第872章:馮盎輪迴(求票)第394章:兄弟隔閡第773章:食鹽大業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069章:能不能舉第730章:我不相信徐世績,但我相信聖上第150章:四面楚歌(求收藏推薦)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288章:輪迴報應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234章:六境第366章:全城歡呼第854章:創造機會第708章:李元吉心狠手辣第076章:殺虎關第607章:滔天火焰,贈李淵第323章:坐觀成敗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818章:夜襲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第865章:除夕夜話第177章:禽奔獸遁第887章:分洪工程,分不成洪第119章:水師良將第247章:克關中我爲帝(求月票全訂)第425章:戰前總動員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第132章:怒殺第818章:夜襲第457章:善其器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733章:偏見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116章:全力西進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355章:你的心上人不要,我要第413章:自殺刺殺,多事之夜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485章:奇人第110章:死亡之旅第920章:樂極生悲,李靖敗北第260章: 算計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577章:三年又一年,我都要當民部侍郎了第027章:新政第684章:翁婿之抗隋聯盟第960章:與虎謀皮第650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633章:書聖後裔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447章:困守孤城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071章:討媳婦第011章:天選之地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