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雷霆萬鈞

凌敬給楊侗的鷹信也沒什麼大事,只是說鎧甲和兵器已經收到,並說出自己下一步的行動,一般來說,楊侗對這類事情不太在意,但是凌敬作爲臣子,自然要謹守人臣之道,寫信給楊侗是出於最起碼的尊重。

不出凌敬之意料,楊侗果真只是簡單的回了他‘隨機應變’四個字,這也符合楊侗一慣的作風,他認爲自己遠離渤海郡,不可能比凌敬更瞭解轉輪教的情況,如果遠在洛陽瞎指揮,自己勞心費神不說,還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就在凌敬接到鷹信不久,一直沉寂的行遊天下倉庫有了動靜,凌敬得報,匆匆忙忙趕到了倉庫對面的酒坊三樓,這間利於觀察的雅室已被沈從包下半月,當他入門之後,沈從說道:“尚書,剛纔有二十多名侍衛護衛一輛馬車進去了,看樣子是打算把貨物運走。”

“馬車上的是何模樣?”

“那輛馬車密不透風,直接開進倉庫裡面,自始至終都沒下車。”沈從答道。

“應該是一個重要頭目。”

“既然是搬運武器裝備的重要頭目,此人自然知道轉輪教的老巢,我們乾脆直接抓人,這樣會不會更方便一些?”沈從的副手孫安問道。

“我們在這裡監視行遊天下倉庫,轉輪教也有可能在四周安排暗哨,要是我們抓人,這些暗哨會先一步通知老巢的人撤離。而我們的計劃並沒有漏洞,還是按照原計劃執行爲好,免得打草驚蛇,最終功敗垂成。”凌敬斷然拒絕。

“末將慚愧。”孫安汗顏道。

“無妨!”凌敬搖了搖頭,他對沈從低聲道:“去找朱熊,我們需要精準的情報。”

“末將這就前去安排,孫安,隨我一起。”沈從站了起來,帶着孫安匆匆離開。

兩人離開酒坊,趕着一輛馬車來到另外一條巷子的巷口,等了大約一個時辰,便遠遠的看到朱熊快步而來。

沈從的軟硬兼施手段,在朱能身上起到很好作用,已經成爲隋軍在行遊天下倉庫裡的內應,時刻替他們盯着那批盔甲、武器。

朱熊認識這輛馬車,二話不說就坐了上來,馬車隨即徐徐起步,朱熊說道:“他們以運茶葉、綢緞、瓷器爲掩護,利用一百二十匹駑馬你們關心的貨物運走,一個時辰之內就會出門。”

“往哪裡走?目的地又是哪裡?”

朱熊沉吟一下,答道:“過永濟渠、漳水,向北方行進,具體去哪裡我就不知道了。”

沈從、孫安爲之駭然,他們一直以爲轉輪教的老巢就在渤海境內,可如今,這批武器裝備竟然往北方行走,這說明鬧得轟轟烈烈轉輪教只是他們掩人耳目的工具。沈從覺得自己留下朱熊一命,實在是最準確的決定。

“你這消息可靠嗎?”

“絕對可靠!”

沈從取出一袋金幣遞給了他,“我給你的毒藥是假的,這幾天辛苦你了,我們的人會繼續和你聯繫。”

“你,你們到底是什麼人?”朱熊並沒有接過袋子,壯着膽子詢問。

“我們是朝廷的人,奉命調查圖謀造反的轉輪教。”

朱熊臉都白了:“這錢我不要,只求朝廷寬赦我的罪過就行了。”

“你只是一個夥計,能有什麼罪?”沈從把袋子扔到他懷裡,鄭重的吩咐道:“行遊天下是轉輪教的秘密基地,若有什麼異常,你務必如實稟報,記住,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多一個人知道,你就多一分危險,知道嗎?”

“小的明白。”朱熊忙不迭的點頭。

“去吧。”

“小人多謝將軍!”朱熊想了一想,從袋子裡取走十枚金幣,一言不發下了馬車,快步走回。

孫安驚訝道:“這傢伙居然不貪?”

“他怕天降橫財,性命不何,剩下這四十枚金幣,他是給我們的。”

孫安啼笑皆非:“這傢伙也太小看我們了。”

“他不是小看我們,而是小人物的聰明之處,也是小人物無可奈何的處世之道,但我們身爲朝廷中人,絕不能失信於一個小人物,更不能貪圖這份錢財,等剿滅轉輪教再給他。”沈從嘆息一聲,隨即令道:“走吧,回酒坊。通知尚書,重新佈設人手。”

……

大約一個時辰,一支由一百多匹騾馬組成的商隊浩浩蕩蕩的離開行遊天下倉庫,出了北門。他們的貨物是茶葉、綢緞、瓷器,營造出一副去草原交易樣子,騙過了關卡。

就在商隊剛走不久,沈從隨即率領數十名黑冰臺戰士遠遠跟隨,凌敬則緊急調派人手,密切監督南皮縣和鹽山縣的官員,然後寫信給楊侗,說明情況。

楊侗接到凌敬急報,在朝中重臣建議下,向冀州、幽州各郡縣發部命令,讓各個哨卡對過往商隊放行,保證這批貨物順利抵達目的地,防止出現意外,並且密令早在鄴城枕戈達旦的內衛軍行動起來,一部分秘密北上,一部分進入渤海,聽從凌敬調配;確保萬無一失,還密令齊郡太守賈務本接管齊郡、北海之軍,隨時北上渤海作戰。

這是楊侗至隋以來,第一次刀子朝內的秘密行動,也是各部配合執行的一次軍事行動,涉及範圍包括了冀州、幽州全境和青州齊郡、北海郡。

孰料這支商隊並沒有走遠,出城以後,沿着永濟渠往東北方向行進,開到河間魯城縣不久,連夜沿着海岸線拆道向南,把貨物開進了渤海鹽山縣境內的峽山。

這讓一路追隨的沈從煞是無語,兜兜轉轉了一圈下來,結果還是回到了渤海郡。

峽山北坡陡峭嶙峋,南坡有一道峽谷凹陷向北,故稱峽山,這裡山巒疊嶂,幽谷縱深,奇峰林立,山勢極爲崢嶸險峻。峽山峽谷之內分佈三個村莊,和普通的村莊並沒什麼區別,當沈從親眼目睹一包貨物包破開,掉出十多把橫刀的時候,確定這裡便是轉輪教的老巢。

但接着,這支商隊又趕緊向北出發,不過眼尖的沈從發現少了一半的車輛,爲了印證自己的猜測,率領匯合而來的內衛,在峽山以北的二十里之外,將商隊一網成擒,貨物之中果真沒有一把橫刀、一副鎧甲。

接到鷹信的凌敬立刻命令黑冰臺將士把南皮縣、鹽山縣的官員一網打盡,一一覈實過後,得知峽山確實是轉輪教的老巢,當下調集一萬內衛殺入峽山山谷,在隋軍強弓硬弩之下,兩千多名賊寇和五百多名倭奴損失慘重,紛紛出來投降,而所謂轉輪教主的身份也被覈實,此人名叫獨孤漢,乃是獨孤氏家將之後,對獨孤氏忠心耿,因爲會一手神秘莫測的幻術,而被獨孤整派到渤海秘密發展,至於行遊天下倉庫,其實是獨孤氏的產業之一,在大隋境內還有多家獨孤氏的商隊。

利用轉輪教來發展,也是獨孤整的主意,冀州戰爭結束以後,百姓人人思定,很難利用他們造反,唯獨利用宗教信仰才能鼓動這些村夫愚婦跟隨。

至於倭奴,其實並不是純正的倭奴,而是來自一個名叫蝦夷人的種族,他們原本是北海道島上的土著居民,長得身材矮小,膚色淺黑,男子絡腮鬍須濃厚,婦女沿嘴邊有髭狀痕跡。

‘蝦夷人’直譯過來即是“毛人、囚俘、蕃人”的意思,連倭奴都覺得對方是“毛人、蕃人”,可想而知這得醜得何種慘絕人寰的地步。如今的倭國佔了蝦夷人大量地盤,又對蝦夷人這種毛人、蕃人進行大肆屠殺和鎮壓,蝦夷人對倭國人恨之入骨,說是不共戴天亦不爲過。

他們早在大業年間就與商貿通達的獨孤氏有生意往來,這幾百名蝦夷人是大隋動盪時期回不了國的人,他們被獨孤整收容於江都的一個秘密莊園之中,後來聽說竇建德在青州飽受倭奴荼毒,便將這些人調到獨孤漢麾下。

獨孤氏是不是要奪取天下,獨孤漢並不知情,他得到的命令是將大隋天下搞亂即可,等到冰雪融化,他會趁隋軍發動南方大戰之機,在渤海郡起兵,攻佔渤海郡,取得府庫中的錢糧武備之後,繼而打穿河間、博陵二郡,在朝廷軍隊興兵清剿之前,進入恆山郡,殺死那裡的守軍,將繼續拓寬井陘的四萬多名奴隸納入軍隊之中,然後席捲幽州全境,以幽州爲根基奪取遼東,與突厥、高句麗等異族結盟。 шшш ★тTk an ★C ○

得到這份口供的楊侗和大隋重臣都有毛骨悚然之感,雖不知獨孤整爲的到底是什麼,但他之險惡用心,讓大隋君臣對獨孤氏恨之入骨。

獨孤漢的手下不多,戰力也強不到哪裡去,但是那幾萬奴隸可都是死來死去而活下來的厲害人物,除此以外,軍都陘也有三萬奴隸在開拓,這七萬頭惡魔一旦得到釋放,所造成的破壞性可想而知。同樣對這夥人恨之入骨的凌敬按照楊侗命令,斬殺了所有俘虜。

……

獨孤漢的造反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去除楊侗一大心病,重賞這次行動的有功之臣;尤其是冒着生命危險去冒犯玄甲軍,而達到面聖目的的舉報者馬周,在這次科考中高中狀元,被楊侗破格提拔爲中書侍郎,當起了李景的副手,而花了半年時間調查的李芝則升爲驍果軍虎賁將軍,成爲執掌五千名精銳的師級主將,沈從、孫安各升兩級。

剿滅了獨孤漢,楊侗隨即下令大規模清除轉輪教殘餘勢力,他擔心還有什麼教派、勢力懷着與獨孤整一樣的惡毒之志,隱藏在大隋中樞看不到的地方,準備在大軍南征之時來上一記重創,思考再三,決定暫緩南征大計,動用內衛、黑冰臺、修羅衛和軍方力量,對大隋進行了一場大清洗。

冀州、幽州、幷州、遼東、雍州、涼州的各地郡兵、軍隊,統一由楊恭仁和韋雲起在洛陽指揮,順藤摸瓜的查處商行、商隊、關閉店鋪,抓捕不法商人,很多被敵方勢力和世家門閥買通的地方官員紛紛落網,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從冀州到幷州,從遼東到涼州,從河北到河北、河西,五百多家店鋪被封閉,兩百多名官員被抓捕,三千多名敵方間諜和被買通的人落網;至於渤海郡轉輪教的佛爺、佛子、佛孫、佛徒和上千名骨幹,也紛紛落網。

對於六千多名落網之徒,楊侗毫不手軟,下令這些人及其家眷一律處死,這高達五萬餘顆人頭令天下震驚,也狠狠地震撼大隋官場,讓他們意識到軍武起家聖武帝,心中那股鐵血之風始終還在,一個個都夾起了尾巴當官辦實事。

在這一次雷霆萬鈞的行動當中,沒收黃金數萬兩、白銀十多萬兩,錢財五十餘萬貫,各種奇珍多不勝數。

轉輪教信衆自願獻出的財物一律沒收,還在今明兩年多收他們一倍稅賦,並且在當地戶籍之上加上‘聖武三年隨從邪教’一條,如有再犯、收回田地、貶爲奴隸,以作爲對他們信奉邪教的懲罰。

在楊侗看來,邪教信徒根本沒有無辜之說,不值得任何人同情,對於這種人,與其去苦口婆心、磨破嘴皮的良言相勸,遠不如讓他們損失實實在在的錢財利益有效,只有取走部分讓他們痛徹心扉錢財,纔會吸取教訓,不會再去信其他邪教。

這種懲處方案也隨着信鷹飛往大隋各地,經過地方官員之口,傳到各地百姓耳中,以讓他們知道信奉邪教的後果,此之同時,沒有獲得朝廷‘授權牌’,即不是正規寺廟道觀的政令也宣傳了下去,相信各地百姓聽說這一次的懲戒事件之後,再也不去那些沒有‘牌照’的寺廟道觀膜拜了,免得被官府以信邪教之名狠狠地收拾一通。

……

時間漸漸到了二月,隋軍的戰備開始進入了高/潮,這次大戰,隋軍以洛陽爲大後方、淯陽郡爲後勤重地,作爲戰爭指揮部的後軍重地淮安郡,駐紮軍隊二十萬人,以作爲前沿軍隊之後援,三十萬石也已到位,兵甲、弓弩、盾牌、戰鼓、軍器等軍事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就在隋軍緊鑼密鼓戰備之時,李淵、李密、林士弘都大爲緊張,調派軍隊加強防禦、動用民夫加固邊境防線,巡邏隊伍日夜巡視。

隋軍重兵駐紮的淮安郡之南是李淵的舂陵、以東是李密的淮陽;順着官道經過漢東、安陸、江夏則可攻打林士弘的九江和豫章,而且江夏還有幾萬水軍在積極訓練,林士弘不敢肯定隋軍不打自己。

李淵的東、南、北三個方向都有隋軍雲集,他最緊張。

李密也不輕鬆,他的軍隊被淮水斬爲兩半不說,歷陽的杜伏威還像一把鋒利的匕首,頂在江都的心臟。

所以隋軍目標尚未明確之時,誰也不知楊侗是打自己,還是其他兩大勢力。

天下氣氛驟然一緊。

第082章:血染汗庭鄭重提示第010章:不升反降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911章:父子交鋒(求票)第140章:選擇(求收藏推薦)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331章:天威第030章:孤臣第294章:向殿下報喜第382章:放寬限制第198章:賊喊捉賊第197章:蕭瑀碰釘第569章:破陣之法紛至沓來第439章:出爾反爾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146章:梟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949章:夜襲隋營第009章:戰而後定第926章:聽兩女絆嘴,偶得良計第711章:破軍第075章:突厥來犯第228章:無垢發怒第405章:武士爭鋒第738章:和親之心不死第221章:緣分第489章:戰幕再啓第710章:叛軍是鐵,也要嚼碎第777章:失和第405章:武士爭鋒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905章:重大突破第993章:斬將奪軍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105章:坦白第037章:七夕節第068章:長孫無忌第560章:戰前勞軍第387章:鑄寶刀贈名將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190章:糧價暴漲第920章:樂極生悲,李靖敗北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77章:父子夜議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104章:李淵稱帝第191章:杜先生第307章:君王氣度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007章:一將無能第384章:登基大典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722章:禪位之以退爲進第131章:士族陰謀第928章:艱難行軍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806章:玄奘,你怎麼看?第020章:論竇建德第882章:隔牆有耳第374章:安息吧你第052章:玩票大的第129章:中原有變第547章:緣分已盡,相忘江胡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342章:殿下憐花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531章:將軍傲氣第835章:中小鹽商盡歡顏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373章:鋼鐵城牆第133章:據理力爭第702章:天朝氣魄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794章:一條大魚第552章:夫君!有人呢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562章:揚塵禦敵第110章:死亡之旅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247章:克關中我爲帝(求月票全訂)第416章:滾出大隋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746章:羌兵出山第301章:劣根性第096章:不想當皇帝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012章:策劃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433章:許敬宗的堅定
第082章:血染汗庭鄭重提示第010章:不升反降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911章:父子交鋒(求票)第140章:選擇(求收藏推薦)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331章:天威第030章:孤臣第294章:向殿下報喜第382章:放寬限制第198章:賊喊捉賊第197章:蕭瑀碰釘第569章:破陣之法紛至沓來第439章:出爾反爾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146章:梟雄困境(求收藏推薦)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703章:兩對兄妹,不同情懷第949章:夜襲隋營第009章:戰而後定第926章:聽兩女絆嘴,偶得良計第711章:破軍第075章:突厥來犯第228章:無垢發怒第405章:武士爭鋒第738章:和親之心不死第221章:緣分第489章:戰幕再啓第710章:叛軍是鐵,也要嚼碎第777章:失和第405章:武士爭鋒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905章:重大突破第993章:斬將奪軍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105章:坦白第037章:七夕節第068章:長孫無忌第560章:戰前勞軍第387章:鑄寶刀贈名將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190章:糧價暴漲第920章:樂極生悲,李靖敗北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77章:父子夜議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104章:李淵稱帝第191章:杜先生第307章:君王氣度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007章:一將無能第384章:登基大典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722章:禪位之以退爲進第131章:士族陰謀第928章:艱難行軍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806章:玄奘,你怎麼看?第020章:論竇建德第882章:隔牆有耳第374章:安息吧你第052章:玩票大的第129章:中原有變第547章:緣分已盡,相忘江胡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342章:殿下憐花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531章:將軍傲氣第835章:中小鹽商盡歡顏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373章:鋼鐵城牆第133章:據理力爭第702章:天朝氣魄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794章:一條大魚第552章:夫君!有人呢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562章:揚塵禦敵第110章:死亡之旅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247章:克關中我爲帝(求月票全訂)第416章:滾出大隋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746章:羌兵出山第301章:劣根性第096章:不想當皇帝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012章:策劃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433章:許敬宗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