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楊侑之野望

沈從在行遊天下倉庫對面的酒坊觀察了足足兩天時間,他發現倉庫內戒備森嚴,守衛警惕,任何人出入都要覈對腰牌,摁手印。

但觀察了兩天下來,把目標鎖準了一個猥瑣的短髮男子,看其發頭似是長出不久,之前應該是一名賊和尚。此人出入十分頻繁,似乎專門負責採買馬匹,沈從不斷見他牽馬入內。

到了傍晚時分,當這人又一次從倉庫內出來,沈從和五名手下便在後面盯住了他,拐到一個狹小的巷子裡,沈從快步上前,右手捂住他的嘴巴,將他的腦袋使勁往後扳到自己肩頭之上,左手的匕首頂在了他的脖子上,笑嘻嘻的說道:“想活命就別嚷嚷,明白嗎?”

沈從身穿寬袖外袍,外人根本不會發現他衣袖之中藏着刀子,若是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朋友之間在開玩笑。

這名男子“嗚嗚嗚”的叫着,從他驚恐萬狀的臉色,沈從便知他的意思了,鬆開了右手。

這名男以爲自己遇到攔路搶劫的蟊賊,一得自由,連忙低聲說道:“饒命!好漢饒命!我給你錢。”

這時,一輛馬車駛到巷口,沈從將他拖進了馬車,馬車隨即飛馳離開。

“只要你老實回答我的問話,我就饒你一命,否則死路一條。”

“好,好,好漢問……嗚嗚嗚……”卻是趁他說話之時,沈光手疾眼快,將一小瓶藥液塞進了他的嘴巴,這名男子捏着自己的脖子,使勁的乾咳了起來,但沈從出手太快,在他不知其味的時候已經吞到了肚子裡,雖然還有一點點甜味,但他知道這玩意絕不是糖果,一張油光滿面的臉變得煞白。

“此藥名爲斷腸丹,是傳自夜郎的苗藥,十分詭異,服下之後三天內一定要服下解藥,否則則傳腸爛肚而亡,服下解藥也僅僅保證三天時間,接着還要服解藥。”沈從從懷裡掏出一個竹筒,倒出一顆晶瑩剔透的藥丸,遞給了他,接着說道:“這是解藥,保證你三天不死。”

這名倒黴的男子忙不迭的接了過去,直接就吞了下去,只深入口的時候,異常苦澀。

“蠢貨,很不幸的告訴你,這吃下去的纔是正宗的斷腸丹,剛纔不過是一瓶稀釋的蜂糖水而已。”沈從笑眯眯的看着他,收回了匕首,樂不可支的說道:“是你自己吃的,可別怪我。”

“你……”這個倒黴的男子目瞪口呆,臉色一陣青紅皁白。

沈從淡淡的笑問:“你叫什麼名字?”

“我,小人名叫朱熊!”朱熊意識到對方並不是遇蟊賊,自己恐怕是攤上大事了。

沈從拽下他的腰牌,上面果然寫着‘朱熊’、第三十六號。

“有多少個編號?”沈從晃了晃腰牌。

“共有三十六個號。”

“看來你混得不行啊!都排到了尾號。”

朱熊哭喪着臉道:“小人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平時負責採購駑馬,別的都不知道,大爺您就放了我吧。”

這時馬車已經駛出了北城,在城外官道徐行,沈從又問道:“行遊天下的倉庫有什麼?”

“綢緞、瓷器、茶葉、藥材、油料、木材、牛馬羊皮,還有羊毛,大概只有這幾種貨物。”

“還有呢?”

“沒有了!”

“仔細想想,不要跟我耍滑頭,裡面還有什麼?比方明光鎧甲、橫刀之類的。”沈從冷冷的盯着他。

朱熊的身子都抖動了起來,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恐懼之色,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不說是吧?我看你是真想穿腸爛肚而死,”

“你都知道了,還問我幹嘛?”朱熊垂頭喪氣的嘟囔道。

“盔甲和橫刀各有多少?”

“具體數目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放在倉庫密室之內,把守得十分嚴密,我也是搬運的時候,才知道是盔甲和橫刀。”

“怎麼運來的?”

“他們把數人合抱的金絲楠木圓木掏空,把鎧甲和橫刀裝到裡面,把空的那一頭打入木塞,然後把兩頭敲得破破爛爛的,從外面看,就和珍貴木材一模一樣,我開始看到的時候,以爲是從高山上放下來,撞到了堅石,才變成那樣。”

沈從聞言恍然,難怪躲過了層層關卡,這麼一處理,真是讓人難以預料得到。

“這些東西什麼時候送走?”

“我也不是很清楚,馬匹現在已經備齊了,明天我都不用再去採購了,應該就在這幾天吧。”朱熊十分警覺,生怕對方一刀了結自己,嚇得結結巴巴的說道:“好漢爺,小人以前是個和尚,還俗以後娶了一個媳婦,孩子才一歲,還有一個老父親要我養活。求您不要殺我,我,我還有用的……”

沈從本想一刀子把他捅死,但聽到最後這句話,立即改了主意,臉不紅心不跳的淡然道:“斷腸丹煉製不易,我讓你吃了,便沒打算要殺你,你只要好生配合,事成之後我會徹底幫你解去毒藥!”

“好,好,好!”渾然不知自己差點去見佛祖的朱熊忙不迭的答應道:“我一定會配合好漢爺爺。”

“帶我去你家裡看看。”

……

到了夜晚,沈從回到客棧,對凌敬行禮說道:“啓稟尚書,今天有收穫了。”

“坐下說!”

凌敬爲了斟了一杯茶。

沈從喝了一口,這纔將他抓捕朱熊之事說了一遍,凌敬皺眉道:“你放他回去,不怕他出賣嗎?”

“稟尚書,他已經被所謂的斷腸丹嚇壞了,並且還專門留下一名兄弟在他家監視,而且承諾事後不追究他爲責任,還賞他五十枚金幣,相信他不會也不敢出賣我們。”

“軟硬兼施,好手段!”凌敬點頭稱讚,又問道:“他們準備什麼時候把兵器盔甲送走。”

“就在這幾天。”

“好!”凌敬寫了一封簡短的鷹信,讓人明天發往洛陽。

……

第二天,散朝過後,楊侗沒有去處理公務。有了內閣以後,他變得輕鬆很多,郡縣日常小事現在幾乎用不到他來處理,地方奏疏現在都是上了楊侗的既定路線,即是‘政通司抄錄—內閣批閱建議—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分配—尚書各部執行’,轉這一圈下來,可謂是環環相扣,一些日常之事,中樞官員都處理得十分妥當。這也讓楊侗省出大量時間去考慮其實事情。

想了一想,楊侗便走向了宏文館。

宏文館位於門下秘書監,在隋朝官制草創之時,其實是‘六省六部’,即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內史省、秘書省和內侍省,前三者創立之初,便已成爲朝廷名符其實的核心官署,而後三省主要是方便皇帝,對於國家的作用不大,到了楊廣執政時期,內史省、秘書省、內侍省已經名存實亡,主官的品級一降再降。

內史省的職能和中書省一樣,都是起草皇帝詔令的部門,職能重複不說,還存在政令不明確、責任不明確,有的時候,一種政令由兩省抄錄,但文字的體現方式卻大不相同,官員都不知道誰對誰錯,所以到了楊侗這裡之後,內史省正式併入中書省,自此不復存在。

秘書省掌校正圖籍,掌校理典籍,刊正古籍錯謬等事,長官爲秘書監(正三品)1人,次官有秘書丞1人。屬官有秘書郎4人、校書郎12人、正字4人、錄事2人,領著作曹、太史曹……這個官署比較清閒,主要職責是校正圖書,雖然沒有辦實事,但是對教育事業有着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楊侗讓它繼續存在,只是將之降爲秘書監,長官僅是稱爲秘書,品級也從正三品降爲正四品,此職由喜歡讀書、比較清閒的宗正卿楊侑兼任;至於內侍省則是負責皇家日常生活的部門,早在楊廣時期,便已改爲長秋監。

楊侗今天之所以前往秘書監巡查,是因爲秘書監內還有一個宏文館,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都在這裡讀書,由秘書省官員傳授經史書法之類的知識。

目前,他那幾個年紀大的孩子都在這裡接受啓蒙,各個文武重臣的孩子也在這裡讀書,湊成了計有五十多個孩子的大班級。

到了宏文館所在院子,一陣陣充滿稚氣的朗朗讀書聲便已傳來,楊侗沒有打擾讀書的孩子,直接進入楊侗辦公的閣樓。

楊侑的宗正卿之職十分的清閒,平時幾乎沒有事情可做,便成天泡在秘書監,帶着一夥飽學之士校正書籍。

大隋文武二帝,對文化相當重視,由於春秋、漢代文化典籍因幾百年混戰損毀、遺失,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至於楊廣,是一位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的人,早在江南任揚州總管時就網羅學者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間,共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楊廣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保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

另外,他還詔命天下諸郡繪製各地風俗物產地圖,編撰《諸郡物產土俗記》131卷、《諸州圖經集》100卷。他在位期間下令編撰的地方誌書,規模宏大,既是承前啓後的總結性著作,也是歷史上編撰全國性方誌圖經的開端,可謂是影響深遠。裴矩在奉敕去張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時,奉命蒐集西域的山川、風俗等資料,撰成《西域圖記》,書中有地圖,有記述,還有穿着民族服裝的各族人的彩繪圖,是地理學名著。

經過兩代帝王的努力收集、編著,藏書總數高達37萬餘卷,77000多種圖書。爲了讓中樞官員能夠即時觀看,楊廣還讓人抄寫錄本藏於洛陽紫微城、大興大興宮、涿郡臨朔宮、太原晉陽宮、江都江都宮。

楊侑要想讀完這些書,這輩子恐怕都不夠,更不要說什麼精讀、校正了。

書案之上堆滿書籍,他本人正在指揮着麾下官吏做事,“秘書監書籍太多,爲了便於閱讀,雖然分爲經、史、地方、遊記等類,但我發現許多書籍既是遊記,又有一定的史實,若是歸於某一類,不合理不說,還容易讓尋找此類書籍的人錯過。依我之見,遊記可以細分成單純的贊山川以詠志、山川史,這兩小類。另外,太多的書籍讓人不知到底有什麼書籍存在,所以,我們應該編寫一本專門記載書目之書,並精準的介紹書中內容,查詢方式分爲首字拼音、首字偏旁兩種,本文則按書目首字讀音放在一起,然後再以書籍年代排序。由於以前的很多書籍都有先賢所作序章,所以我給大家一個月時間來蒐集,抄寫。然後我們再一一排序。”

楊侗搞出來的漢語拼音、聲母韻母表早已傳遍天下,便是對楊侗抱以排斥態度的世家門閥也漸漸地重視了起來,所以拼音已經成爲孩子們認字、識字的一種方式。

“唐王殿下,時間太緊了。”

楊侑想了想,便說道:“這樣吧,我們可以讓洛陽學宮的成績優異的學子參與進來,讓他們蒐集抄寫外傳的書籍之序,到時候我們只須校正即可,這樣至少一半書籍不用經手;你們則編整藏書的的序章。”

官員們欣然應命。

楊侑又說道:“前人所作之序未必精準,後人未必不如前人,爲了更精準,也爲了發揚學子的積極性,我們可以效仿高祖文皇帝,鼓勵學子編寫書籍之序,一經錄用,便給予一定獎勵。”

楊侗聽到這裡,忍不住笑了,這不就是徵文大賽嘛。

衆人聽到笑聲,紛紛望來,見到楊侗,便放下手中書籍行禮,口稱:“皇兄/聖上”。

“唐王的想法非常好,你們按照他的吩咐去做吧。”

“喏!”衆官員知道楊侗有話對楊侑說,識趣的退了出去。

“皇兄,你怎麼來了?”皇兄貿然到來,楊侑甚是欣喜。

“閒唄!”楊侗自己找了個位子坐下,很隨意的說道:“你這徵集文章的想法非常好,我認爲可以擴大到各大學宮和官場中來;如果一本書,有幾百篇序文參考借鑑,學子讀起來省力不說,還可以在閱讀正本之前就大致瞭解此書真諦,領悟起來就容易得多。反過來,再讀序本的文章之時,許多不解之處豁然開朗。”

楊侑恍然道:“皇兄意思是說,專門爲經典書籍印刷序言讀本?”

“正是如此!”楊侗笑着說道:“一百個人,對《論語》有一百種解讀,有的人甚至對《論語》一句話,就有一萬種感悟,一旦以精悍的文章呈現出來,將會啓迪到無窮無盡的人。如果人人如此,你知道對我大隋意味着什麼嗎?”

“百家齊放、圖書屢出,堪稱文壇之盛事。今之一朝,必將成爲後人景仰的聖世。”楊侑很是興奮的說道。

楊侗笑了笑,“你岳父孔尚書邀請天下儒士,整編《四書五經正義》,書成之日,便是他成聖之時。”

“這我知道!”楊侑沮喪道:“可惜小弟學問不夠,不能參與此項盛會。”

“我記得以前和你說過,我們楊家有名將、有名臣、有皇帝,有詩人、有書法家、有軍事家、有政治家,唯獨沒有教育家和聖人。你雖然不能參與到《四書五經正義》的編著之中,但有件事你做好了,孔尚書只能屈居在你之下。”

“何事?”

“我剛纔聽你說要整編書目,並想到用拼音和偏旁部首索引的個辦法,這想法很不錯!但你這書籍之綱目即便是成了,影響力也遠不如《四書五經正義》。而我要你做的是編寫出一部類似《說文解字》的《字典》。”

《說文解字》是漢朝許慎編著,逐字解釋字體來源、釋文,許慎寫完之後,獻給漢安帝,這是歷上第一部字典。

但是由於紙張尚未興盛,所以經過五百多年後歷史的滄桑,內容早已變得殘缺不全,哪怕經過文武二帝的努力,也沒有蒐集到完整的《說文解字》,至於傳到二十一世紀的,多爲宋朝版本,或是清朝註釋本。

《說文解字》開創了部首查字之先河,有人將此書稱之爲“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而後世的字典也大多采用這個方式。

如果楊侑能夠用拼音和部首索引、詳細解釋每個字的來源、不同時代的不同寫法、含義,並引入該字常用詞語、成語之原義、含義,那麼這種字典必將千古未有。

《字典》的編寫以蒐集整理、去蕪存菁、排序抄錄爲主,量大繁瑣,講究慢工出細活,不是一時才思泉涌筆走龍蛇就所能完成。每個字的來源、形象、釋義,每個詞的來源、含義詳解,都要進行反覆推敲、左右思量,對照古書力求完美。對‘主編’的學問要求不算太高,考驗的是此人的細心、耐心。而楊侑是一個安靜性子,最不缺少的就是細心和耐心了。

這種流芳千秋的大好事,楊侗自然要留給自家人,一旦楊侑編撰出《字典》這種影響深遠的典籍,足可讓他一書成神,論起對整個民族的影響和奉獻,一般明君都比不上他。

“有沒有興趣?”楊侗問道。

“小弟當然有興趣了!”

怦然心動的楊侑感激道:“春秋魯國大夫叔孫豹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小弟纔能有限,幫不了皇兄什麼,但如果《字典》在小弟手中完全,也算是‘立言’了。皇兄將流芳百世的功績讓於小弟,小弟都不知怎麼表示感謝了。”

他也知道《字典》對學問的要求不算太高,朝中任何一個飽學之士都能完成,可是皇兄卻把這任務交給了他,這是皇兄對他的愛護和重視。

只要《字典》編著成書,等於是給自己這一系上一道護身符。這也是時代的特色,大儒在任何朝代的地位,都是絕對超然的存在!一人立言,足以保護幾代人。即便他們兄弟以後不在了,只要他這一系後人不造反,有隋一朝,他的子子孫孫便可安然無憂。

兄弟二人正聊着,便有侍衛來報:“聖上,韋僕射有要事稟報,正在同明殿候駕。”

楊侗點了點頭,大概是凌敬有消息來了。

便對楊侑說道:“許慎初步完成《說文解字》之後,爲了令其更加實完善,一直沒有定稿,另外花費二十多年時間考證,這纔有了《說文解字》。該書之所以成爲不朽之傑作,正是出自他的慎重,這一點你要格外重視。”

“小弟明白的。”

“秘書監應該是天下藏書最多的地方,足夠你作參考。等以後滅了唐魏,一些世家門閥收藏的孤本也會送來這裡。你怎麼做我不管,要人你自己去找。”

“多謝皇兄!”人家許慎是一個人單幹,才花費那麼多時間;而他楊侑有了楊侗這句話,可以組建一個龐大的團隊,如是一來,編著《字典》所需時間大大減少了下來。

楊侗又交待了幾句,快步走向同明殿。

第158章:不看僧面看佛面(求收藏推薦)第922章:李淵謝幕是必然的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829章:鹹魚帝王的一天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580章:大國氣度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729章:失策了(雙節快樂)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569章:破陣之法紛至沓來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222章:李淵厚黑第484章:緊急行動第121章:瘋子第250章:搶‘頭’功第444章:將軍難免陣上亡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511章:一頭霧水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415章:定位幕後元兇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139章:談條件(求收藏推薦)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837章:滿城盡是功夫茶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346章:夜襲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889章:決大堤,毀罪證第266章:三大巨梟第089章:絕響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514章:偷聽少女心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083章:義成?義成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878章:唐都之亂第529章:嚴軍紀,兄爭弟榮第119章:水師良將第440章:史勁立功第557章:異族的不幸關老子屁事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第596章:武川司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第150章:四面楚歌(求收藏推薦)第775章:牛進達的第一次第660章:嚴軍法,揮淚斬將第543章:李淵以利分關隴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566章:八門金鎖絕殺之威第679章:圖窮匕現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406章:大隋暴徒第087章:江都風起第071章:討媳婦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578章:事態變遷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963章:送他下地獄第005章:輸不起第376章:答士子問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125章:外國來使第748章:恩威並重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132章:怒殺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525章:進軍淮北第543章:李淵以利分關隴第928章:艱難行軍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423章:一年第948章:隋失二將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071章:討媳婦第127章:奸商第216章:經驗誤人第212章:背主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316章:登基好日子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309章:一鳴驚人第170章:三光(求收藏推薦)第702章:天朝氣魄第746章:羌兵出山第314章:楊侗的瘋狂
第158章:不看僧面看佛面(求收藏推薦)第922章:李淵謝幕是必然的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829章:鹹魚帝王的一天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580章:大國氣度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729章:失策了(雙節快樂)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569章:破陣之法紛至沓來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222章:李淵厚黑第484章:緊急行動第121章:瘋子第250章:搶‘頭’功第444章:將軍難免陣上亡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511章:一頭霧水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415章:定位幕後元兇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139章:談條件(求收藏推薦)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837章:滿城盡是功夫茶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346章:夜襲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889章:決大堤,毀罪證第266章:三大巨梟第089章:絕響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514章:偷聽少女心第913章:無妻夜話,心如刀絞第246章:年後攻略(求月票全訂)第083章:義成?義成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878章:唐都之亂第529章:嚴軍紀,兄爭弟榮第119章:水師良將第440章:史勁立功第557章:異族的不幸關老子屁事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第596章:武川司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第150章:四面楚歌(求收藏推薦)第775章:牛進達的第一次第660章:嚴軍法,揮淚斬將第543章:李淵以利分關隴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930章:蜀中三關之梓潼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566章:八門金鎖絕殺之威第679章:圖窮匕現第608章:樂極生悲,全城撲火第406章:大隋暴徒第087章:江都風起第071章:討媳婦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578章:事態變遷第193章:除間行動(第四更求訂閱)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963章:送他下地獄第005章:輸不起第376章:答士子問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125章:外國來使第748章:恩威並重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132章:怒殺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525章:進軍淮北第543章:李淵以利分關隴第928章:艱難行軍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423章:一年第948章:隋失二將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202章:控制(求月票訂閱)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071章:討媳婦第127章:奸商第216章:經驗誤人第212章:背主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316章:登基好日子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309章:一鳴驚人第170章:三光(求收藏推薦)第702章:天朝氣魄第746章:羌兵出山第314章:楊侗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