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武川司

在洛陽百姓披紅結綵,喜慶新年之時,李唐都城襄陽顯得比冷清,冰冷的大街之上,幾乎很少看到百姓在行走,即使偶爾有之,也是匆匆忙忙的各奔東西。

自從李淵東征失敗,撤回襄陽之後,整個李唐帝都便籠罩着一股令人壓抑的不安和動盪,最典型的便是緩緩上漲的物價,雖然不是在暴漲,但攀升力度相當大,更令人擔心的不僅是糧食,而是所以日常之用都在上海,從柴米油鹽到衣食住行,各個行業的價格價格都在上漲。

其實這是必然之事,一旦戰爭爆發,必然會耗費無數物資,比如糧食、肉食、藥材、生鐵、牲畜、布帛等等物資都要大量供應軍隊,如是一來,在民間流通的物品自然就少了,物以稀爲貴,價格上漲也是理所當然之事。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量開元通寶涌入襄陽,導致各種物資物價上漲,這裡固然有大隋商部在操作,但更多是大門閥之手筆,這些人手中囤積了大量銅錠和隋五銖、大業錢等舊錢,當李淵廢舊錢而不用時,大家紛紛開爐鑄錢,大量的錢幣涌入物品稀缺的市場,導致開元通寶貶值更快。

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百姓似乎也被迫習慣戰爭所帶來的生活困難,但是李唐屢屢戰敗所帶來的影響並不侷限於物價,更重要的還是在於百姓對於李唐王朝的信心,當隋軍欺近漢水之畔,唐皇回師襄陽,這已經意味着李唐傾國之力所發動的東征徹頭徹尾的失敗了,街頭巷尾、街坊鄰里到處都充斥着對唐軍的不滿之聲,這一來是戰敗了,二來是戰敗後令所有人生活困難,大家自然埋怨無能李唐朝廷。只不過在百姓心目中,‘朝廷’是一個龐然大物,不是小民能夠招惹得起的,只能悄悄地報怨幾句。

十二月二十日中午!

和往常一樣,襄陽渭南酒肆擠滿了前來吃飯的各部官員,在三樓的一間雅室內,十名兵部京官聚在一起小酌。

這些人的職務都不高,都是兵部低層官員中的郎中、員外郎、主簿、錄事之類的,今年戰爭不斷,東征結束之後,涉及到的幾十萬名軍人、幾十萬個家庭都需要撫卹、安撫,再加上李唐朝廷緊跟着又擴軍,所以兵部絕對是今年最忙的部門,上面動動嘴,他們這些小官員幾乎要跑斷腿。現在即將到了除夕,其他部的官員都放假了,可他們依舊忙得腳不沾地,個個是滿腹怨言。

衆人點了十多個菜,五壺酒,一邊喝酒吃菜,一邊低聲議論朝政和天下時局。

吃着吃着。

一名員外郎輕聲問道:“沈使君,你的消息來源最廣,外面的戰局到底怎麼樣了啊。只聽說趙郡王坐鎮舂陵,但是打還是不打,都沒有消息傳來,難道就這樣對峙着?”

稱稱爲沈使君的官員名叫沈謙,是江南沈家子弟,年約四旬,官拜兵部中的駕部郎中,是在座之中職務最高的人,他和兵部侍郎趙慈景私交極好,往往能夠搞到朝廷的一些絕密消息。

衆人的期待表情,滿足了沈謙的虛榮心,使他覺得如果不透露點消息,就不能顯示出他的高人一籌,以及人脈關係。

沈謙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連聲冷笑道:“現在還談什麼趙郡王,這都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我告訴你們,隋朝那邊幹了件大事。”

“使君,隋朝到底幹了什麼大事?”

衆人望着沈謙的目光,充滿了緊張和期待,緊張是因爲隋朝那邊一有動靜,下一步來搞的就是李唐;至於期待,自然是對未知之事的求知慾。

沈謙猶豫了一下,壓低了聲音道:“此事被朝廷絕密封鎖,爲了避免有人把這消息帶到襄陽,聖上甚至派兵設卡,不準商旅入境。”

衆人好奇更甚。

“我也只是偶然聽到一點,我可以給大家透露一點,但你們聽聽說行了,千萬不能出去亂說,否則的話,就是丟官那麼簡單了。”沈謙鄭重交待。

“放心吧使君,我們大家心裡有數。”

“據說是楊侗在洛陽召集麾下文武,商議重大軍政,爲保來年大勝,決定擴軍五十萬、並從各個礦區徵集奴兵二十萬,如果一旦擴軍成功,加上原有的十大軍團,以及各個地方的郡兵,隋朝將有百多近兩百大軍。”

衆人聞言,全都驚呆了!

隋唐作戰多年,李唐的兵力從來都是大佔上風,可從來都敗得慘兮兮的,如果百萬近兩百萬大軍前來攻打李唐,李唐至少也得有百萬大軍來抵禦吧?

身爲兵部的人,大家知道李唐的防線處處漏風、處處要防守,兵軍裝備不如人、戰力不如人、士氣不如人、作戰意志也不如人,沒個兩百萬大軍根本扛不住隋軍的強大攻擊。

“那朝廷是怎麼決定的?”一名官員結結巴巴的問道。

“你問我,我問誰?估計太極殿正在緊急議事,誰都沒有心思吃飯了吧。”

“這個唐朝有危險了。”沈謙又嘟囔了一句,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將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頓,憤憤道:“如果朝廷再不痛下決心改制,我估計明年根本撐不過去了。”

“明年?”另一名青年哼了一聲,“要不是寒冬將至,隋軍沒有趁勝追擊,我看今年就撐不過去了。”

說這話的是獨孤閥的偏房庶子獨孤銘,在家族之中地位不高,如果不是因爲獨孤氏這個名頭,他連這個小小的兵部錄事都當不上,雖然地位不高,但自小生活在枝繁葉茂門閥之中,見識也有不凡。

他們這些小官,雖是朝廷之中,但其實也是民意之代表,因爲普通老百姓斗大的字也認不出幾個,他們只管自家的柴米油鹽、一日三餐等生活瑣事,只要不是悶頭就砍的亂匪打進來,誰坐天下、誰當皇帝都不在意。

有點閱歷見識、有點家底的人,纔會閒着去關心和商議軍國大事,而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的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意。

“確實如此,現在朝廷人心惶惶,很多官員雖然不做事,整天坐在一起商議時局。近年來發生的一連串大事,確實太讓人沮喪了,現在到處都在談論。”

獨孤銘說得是大實話,自打東征失敗,隋朝大軍壓境,朝廷上下、朝野內外都不安心了。一些無所事事的世家子弟整天聚在一處討論時局。

沈謙嘆了一口氣道:“其實我大唐還是有希望的,但要學壁虎斷尾求生才能行。”

“那是使君的想法,我不認爲還有希望可言。”獨孤銘冷笑一聲,道:“一個屢戰屢敗,連龍興之地、京城都被隋軍輕易攻破的朝廷,希望在哪兒?大家可以去襄陽各里坊打聽打聽。現在誰會說唐朝有希望的?朝廷上下只知內訌,只知爭權奪利、勾心鬥角。民衆死活呢,誰去管?現在襄陽的糧價已經升到鬥米兩百多錢了,而且還在飆升。洛陽、大興和鄴城呢?大隋供銷社的賣價是鬥米三十錢,糧價相差足有七番左右。”

獨孤銘這話雖然有幾分道理,但是大家都不敢接,一人打圓場道:“剛纔沈使君說我大唐還有希望。能不能說說?”

沈謙品了一杯酒,這才慢慢悠的說道:“只要找到唐朝危機之源在哪裡,就可對症下藥。”

“使君請說。”一人拎起酒壺爲他倒了一杯酒。

“當年幷州戰役結束後,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尋求唐軍不願死戰的原因,最後的結論是軍隊之所以作戰不利,是獎勵不公,撫卹金真正到了普通將士家屬之手的,不足一成。後來太子殿下說大唐的危機其實就是土地,只要士兵有了田地,那麼他就有了牽掛,爲了保護自己的田地和宅子不被隋軍奪走,作戰自然勇猛,有那一段時間,大家都說要推行隋朝的均田制,執行高薪養軍之制。可這麼多年下來,沒有任何一點消息。而據我所知,隋朝現在在中原、青州、荊揚一帶大規模推行均田制,一人能拿到二十畝永業田,爲了鼓勵百姓遷往北方,繁榮人煙稀少的枹罕、金城、靈武、五原等郡,只要百姓願意到這裡地方安家,朝廷不僅沿途提供食宿,每人能分到五十畝田。我大唐的弊病在哪裡?原因就是官府沒有土地分給百姓和士兵。”

“巴蜀難道沒土地?”那人不服氣的說道。

“巴蜀還真沒有多餘的土地。”沈謙看了獨孤銘一眼,笑着說道道:“冀州、青州、中原、雍涼地區經歷多年的大規模戰亂,這十多年來,那些地方死了太多的人,到處都是無主的土地,所以大隋有的是土地來分配,就衝這一點,許多百姓紛紛逃向隋朝治下的之地,希望能夠得到一塊生存之地。而巴蜀沒什麼大動盪,土地都是有主之物,朝廷總不能奪了了有主之地分給別人吧!那會出現大亂子的。”

獨孤銘默默嘆了一口氣,他是從獨孤氏的巴蜀莊園中入朝爲官的人,當然知道這個問題;他更知道大隋不僅擁有大量無主土地,連帶屬於天下世家的土地都奪了乾乾淨淨,可以分給老百姓以收買民心。還可以吸引各地百姓歸附,這人口多了,不僅稅賦錢糧豐足,兵源也十分寬裕,然後又用龐大的稅賦來高薪養軍,將士自然用命。

與之相反的李唐王朝,手中無多餘的土地,僅有的一點土地都分給宗室皇親和各個世家,造成均田制推行不了,致使很多來自關中、來自中原、來自江淮的將士如同無根浮萍,還飽受本地人排斥,生怕他們奪了自己的土地,大家跟着朝廷來到襄陽,可朝廷卻沒有給他們一點保障,搞得像流民一般,一家人僅靠從軍的那個人的微薄的俸祿供養,將士們擔心親人溫飽得不到解決、怪朝廷不給土地、怨恨上司盤剝,更怕自己死後,一家人活活餓死,所以唐軍哪有士氣可言?又怎麼可能打得過士氣昂揚的大隋王朝?

沈謙又說道:“我大唐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從權貴手中奪取部分土地,分給無地百姓,安撫將士,從而激發底層百姓保家衛國的意志,否則的話,還能指望權貴扛刀上陣保唐朝不成?真到那一步,只怕第一個投降的就是這些權貴。”

獨孤銘聽得眉頭直皺。

奪權貴土地分給百姓之說,在他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朝廷真要這麼做了,內亂馬上就在李唐王朝上演,等到隋軍一到,這個脆弱的朝廷不戰而潰。

“砰!”

就在獨孤銘想要出場反駁之時,雅間大門被人砰的一腳踢開,十幾名身穿黑甲白袍、腰跨橫刀的士兵衝了進來。

見到這些士兵的着裝,衆人面色大變。

這些人隸屬於武川司,乃是李淵從南陽撤軍之後所創,由齊王李元吉掌管。成立的初衷是打擊、抓捕潛入大唐內部的各方細作。

武川司是李元吉在‘隻眼’這個暗殺監督組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原先只是一個暗中行走的勢力,但李元吉接手之後,便從黑暗走到陽光之下,除了打擊各方勢力的細作,更多是用來監督本朝官員,後來權力進一步擴大到監軍和監視平民百姓。經過幾個月的發展,迅速成爲監管內外的諜報機構。

武川司的成員大多源自於李元吉的新軍,此司由軍衙、監獄和軍營三個部分組成,除了軍營依舊設在新軍軍營,另外兩部距離齊王府不遠。

這幾個月來,武川司抓捕了很多妄議朝政的人,大多是豎着進去,躺着回來。

襄陽百姓每天中午前都會到聽梆梆的鑼聲在大街上響起,然後就會看來武川司的士兵押送‘奸細’去處斬,男女老少都有,數口之家被滿門抄斬的大有所在,自武德司成立以來,這種事情天天發生,導致襄陽百姓恨不得把自己的嘴都縫起來,生怕一不留神就會禍從口出,連累一家受罪。

短短几個月,武川司令人聞風喪膽,其監獄被稱爲地獄。尤其是東征結束後,李淵擔心人心混亂,便讓李元吉對襄陽百姓加強監管。

李元吉在李淵的默許之下,肆無忌憚,不知有多少人被害得家破人亡,整日整夜的哀嚎慘叫聲從‘地獄’之中發出,使那一片區域如若地獄一般,很多住戶嚇得紛紛搬遷,佔地極廣的一坊之地,再無人家居住。

武川司兵士全是在李元吉殘酷的訓練之中活下來的人,本就十分兇殘,在李元吉放縱之下,更是如同魔鬼出籠一般,他們每天都會抓捕誹謗妄議和背叛朝廷的百姓、官吏,權力大得令人驚悚。不僅可以隨意抓人、隨意闖入民宅,還可以隨意處死七品以下的官吏和百姓。

他們每天分佈在襄陽各個角落,監視每一個人的言行。一批人喬裝混入各個高級酒肆、青樓、茶館,偷聽官員和百姓談話,一部分人則是穿着制式鎧甲衣袍,負責抓人。

渭南酒肆是一個官員集中之地,正是武德司重點監督的對象,他們也在這裡用餐,正好聽到這羣兵部官員議論朝政,還有很多不滿之聲,於是不等抓人的那夥到來,便穿上隨身攜帶的制式衣甲,破門抓人。

爲首那名校尉指着沈謙,大聲道:“妄議朝政,口出不馴之言,將他們全部抓起來!”

沈謙、獨孤銘等人大怒道:“你有沒有搞錯,我們不是奸細,是大唐兵部的官員!”

那名校尉高舉一塊金令,冷冷的說道:“武川司奉聖上之令監視百官,膽敢妄議朝廷者,一律抓捕調查,通通給我抓起來。膽敢反抗,視同謀反,殺無赦。”

“喏!”

魁梧的武德卒一擁而上,將這些兵部官員像綁得像個糉子一般,沈謙大喊道:“我們沒有毀謗朝廷,你們不能亂抓人。”

“有話到了武德軍衙再交代,給我帶走!”看到這羣平時高高在上的文官,嚇得簌簌簌發抖,這名校尉不屑之極。

隨着這羣文弱官員被綁了出去,在渭南酒肆吃飯的官員們一片譁然,雖然知道武川司行事出格,但沒想到囂張到了公開抓捕官員的地步了,但是現在,誰都不敢惹禍上身,只能默默地看着這些倒黴的兵部官員被押進一輛密封無窗的馬車之中。

望着揚長而去的馬車,所有人的心情十分沉重,自隋以來,朝廷一向是言論自由,還有專門設有匿名檢舉的箱子,用來給不想惹事的官員和百姓檢舉不法之徒。這一點,隋文帝做的相當出色,而且不是有名無實的花架子,只要有舉報信,隋文帝都會認真觀看,並讓人着手調查,即便舉報錯了也不追究,在隋朝錯告是不論罪名的,而一旦發現情況屬實便會加以嚴懲。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隋文帝的兒子秦王楊俊,此君因生活奢侈,私造宮室,搶奪百姓良田家產,被百姓匿名舉報,文帝發現情況屬實,即敕令歸第禁閉,並廢爲庶人。有的大臣勸諫,隋文帝說:“法不可違”。楊俊被他的王妃毒死以後,他的僚佐請命爲之立碑,隋文帝也不答應,並說:“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爲?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由於隋文帝厲行法治,令官員畏懼,從而使貪污犯罪行爲相對減少,對百姓多少是有利的。

此項規定到了現在,依然在隋朝大行其道,並且進一步擴大,除了洛陽、大興、鄴城、涿郡之外,每個郡都設有匿名舉報箱。因此隋朝的言論相當自由。

在唐朝,雖然沒有設立匿名舉報箱,但也沒有禁止言論的政令,而官員吃飯之時閒聊幾句、發幾句牢騷其實都很正常,人家即便刻是說要殺人,那也只是逞一時之快罷了,並不會真要那麼做。但是現在,不僅連牢騷都不許發、政務不許在私下說。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恐怕以後連朋友同僚聚會都要獲罪了,他們效忠的朝廷,什麼時候黑暗到如此地步了嗎?

一時間,渭南酒肆變得死寂。

官員們也飯也不敢吃了,匆匆忙忙結賬,各奔東西。

第718章:走火入魔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669章:大勢浩蕩,順昌逆亡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654章: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220章:論勢第628章:鄴城諜影第741章:相國示警第651章:魏軍破營,海路來襲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013章:衛鳳舞第658章:相互夜襲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760章:沈光解惑第790章:皇后驚夢第479章:柴紹論隋定帝心第749章:定策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297章:兵臨城下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450章:李道宗給吭了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271章:女娃救父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818章:夜襲第653章:城上城下,掀波瀾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625章:帝王之諾第135章:最後一次讓你(求收藏推薦)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558章:尉遲斬將第366章:全城歡呼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098章:羣起聲討第209章:狹路相逢第748章:恩威並重第565章:楊沁芳之毒怨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165章:李世民的憤怒(求收藏推薦)第037章:七夕節第798章:友邦助戰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004章:贏了第622章:我決定反唐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823章:肉香泄軍情第401章:瑣事一兩件第746章:羌兵出山第792章:匯兵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871章:亂軍砍死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911章:父子交鋒(求票)第187章:蕭後勸進(求首訂月票)第053章:文人的殺氣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463章:破局之策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074章:火燒劉武周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942章:患難夫婦第702章:天朝氣魄第281章:奇恥大辱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055章:六花陣克敵第832章:分封建國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243章:建成之謀(求月票全訂)第461章:誘餌?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483章:優勢因時而變第132章:怒殺第222章:李淵厚黑第236章:刑、御之爭第792章:匯兵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088章:江都之變第042章:拜主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515章:踐踏隋律的醜青年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070章:章仇太翼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528章:兄弟情義難再續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第117章:喜訊傳來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
第718章:走火入魔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962章:誘敵深入,定益北(求票)第669章:大勢浩蕩,順昌逆亡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654章: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220章:論勢第628章:鄴城諜影第741章:相國示警第651章:魏軍破營,海路來襲第808章:遂良獻計破堅城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013章:衛鳳舞第658章:相互夜襲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760章:沈光解惑第790章:皇后驚夢第479章:柴紹論隋定帝心第749章:定策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297章:兵臨城下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450章:李道宗給吭了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271章:女娃救父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818章:夜襲第653章:城上城下,掀波瀾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625章:帝王之諾第135章:最後一次讓你(求收藏推薦)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558章:尉遲斬將第366章:全城歡呼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098章:羣起聲討第209章:狹路相逢第748章:恩威並重第565章:楊沁芳之毒怨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165章:李世民的憤怒(求收藏推薦)第037章:七夕節第798章:友邦助戰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004章:贏了第622章:我決定反唐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823章:肉香泄軍情第401章:瑣事一兩件第746章:羌兵出山第792章:匯兵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871章:亂軍砍死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911章:父子交鋒(求票)第187章:蕭後勸進(求首訂月票)第053章:文人的殺氣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463章:破局之策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074章:火燒劉武周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942章:患難夫婦第702章:天朝氣魄第281章:奇恥大辱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055章:六花陣克敵第832章:分封建國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243章:建成之謀(求月票全訂)第461章:誘餌?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483章:優勢因時而變第132章:怒殺第222章:李淵厚黑第236章:刑、御之爭第792章:匯兵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088章:江都之變第042章:拜主第750章:楊廣李淵,難兄難弟第515章:踐踏隋律的醜青年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070章:章仇太翼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551章:情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528章:兄弟情義難再續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第117章:喜訊傳來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