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拜主

“這是馬邑郡開陽縣丞劉政會令人送來的急報,說是劉武周殺了王仁恭太守後,引突厥大軍入白狼關,如今馬邑、雁門、樓煩全境失守。他本人和虎賁郎將周紹祖由雁門靈丘縣撤入上谷郡。”

看着劉武周謀反的急報,楊侗苦笑道:“人算不如天算!”

衆人扼腕長嘆!

李靖嘆息道:“李淵一畏殿下,二怕王太守!如今李淵不僅少了一個強敵,還多了劉武周、突厥兩個盟友。”

楊恭仁道:“事實已經是事實,再說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殿下,我們應當如何對應?”

楊侗沉思了一會兒,盤點道:“涿郡常備軍三萬、驍果軍三萬、郡兵一萬,汲郡、武陽、清河、平原常備兩萬,渤海郡比較特殊,不僅有豆子崗這個強人出沒的地方,還被黃河一分爲二,因此其郡有四萬大軍,由高雅賢、賈務本分駐黃河南北!李景統兵一萬五駐北平、鄧暠統兵兩萬駐遼西、韋雲起統兵兩萬駐遼東!”

“漁陽、安樂、上谷、河間、博陵、恆山、信都、趙郡、襄國、武安、魏郡各有郡兵五千,臨渝關駐軍兩千。林林總總加起來,冀州有大軍三十萬。”

“此外,各郡縣都有類似府兵的民團,人數不計其數,若是發生大戰,隨時可以拉出二三十萬大軍。”

“戰馬方面也不缺少,這段日子我軍用生活物資和契丹、奚族、突厥做交易,囤積起了十萬匹上好戰馬。”

李靖大是意外。

首先、李靖沒想到,一個冀州竟然有三十萬大軍,而且還都是職業兵。

其次、李靖沒想到,冀州有這麼多戰馬。

不僅李靖意外,連楊侗等人都嚇了一大跳,不知不覺之間,冀州居然發展了這麼多軍隊!

“冀州養得起這麼大軍隊麼?”李靖問道。

主管民部的楊師道立刻笑道:“經過重新統計,冀州人口共計八百九十五萬餘,二十五人養一兵,完全沒問題。”

李靖吃驚道:“哪來這麼多人口?”

楊師道笑答:“黃河北岸五郡太守,把招募災民點設到河南道;有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便利的上谷、恆山、武安、魏郡則搶河東人口。”

“這其中,表現得最厲害的是汲郡郡守裴老將軍,他不僅搶中原人口,還把河內郡的貧民百姓都搜刮一空,汲郡滿人後,他全部送去了信都。”楊師道對裴仁基不吝褒獎。

“好,好,好!大家表現得不錯。”楊侗頓時眉開眼笑:“這很好,有人才有活力!只不過郡兵設立的初衷是剿滅小股亂匪、防止災民叛亂,冀州如今徹底安定下來!沒有必要養這麼多郡兵了!我覺得保留兩千人加上民團兵,已經足夠剿滅小股叛亂了。”

楊恭仁道:“微臣同意殿下的決定,但是郡兵經過大半年的訓練,戰力不俗,且如今大亂之世即將到來,我們絕對不能自廢武功!”

“自然不會!”

楊侗道:“我的意思是將北平太守李景將軍調任恆山,領北平一萬大軍及博陵三千郡兵支援恆山郡,將通往河東的井陘牢牢掌握在我大隋之手!”

太行八陘中,井陘得名很早。《呂氏春秋》總結了天下最重要的九座山隘,所謂“天下九塞”,井陘就是其中之一。那裡的地勢“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所以被稱爲井陘。井陘道連接着山西高原和華北平原,有着十分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至於北平太守李景,是一員驍勇善戰、戰功赫赫的名將!

他在滅亡北齊之戰中嶄露頭角,授予儀同三司之職。後參與平定尉遲迥叛亂,晉升開府,獲爵平寇縣公。

隋朝建立後,參與隋滅陳之戰,後高智慧等人叛亂,李景又隨楊素江南平亂,班師後授鄜州刺史。再到後來又隨王世積出兵遼東,擔任馬軍總管。雖然這次出征未勝而歸,但他後來與突厥多次作戰,當時代州總管韓洪被突厥入侵擊敗,李景帶着幾百人前往救援,血戰三天,擊殺大量突厥兵,殺退突厥。授韓州刺史、檢校代州總管。

楊廣繼位之後,漢王楊諒反,李景率部參與平叛,戰後,因功晉升柱國,授右武衛大將軍。

此後曾率兵平定作亂蠻人,又在青海擊敗吐谷渾,晉升光祿大夫。

在楊廣東征高句麗時,攻陷武厲城,並了此城,皇帝賞賜封李景爲苑丘縣侯,晉爲滑國公。

第三次高句麗戰爭失敗後,楊廣命他爲北平太守,保護北平如山物資武備。幽州盜賊楊仲緒去年帶領兩萬人進攻北平郡,李景帶兵擊破賊軍,並陣斬楊仲緒。

李景和薛世雄等猛將不同,不僅攻守兼備,還擅長治理地方,是一個不弱於楊義臣的統帥大才。

“殿下英明!”對於楊侗的決定,楊恭仁抱以了支持的態度,並說道:“井陘道,有隔山相對的井陘、葦澤二關,它們依山臨險,易守難攻,共扼井陘要道。若能掌控在手,便威脅到河東太原,如一把利劍抵在李淵後背上。”

楊恭仁接着建議道:“殿下,上黨有漳水、淇水和馳道直通魏郡,其重要性不弱於恆山郡,理應派遣文治武功雙全之士坐鎮!”

楊侗想了想,道:“清河太守楊善會如何?”

楊恭仁笑道:“微臣意屬的也是楊善會!如今我冀州重心在西,且南部有黃河天險,把他調往魏羣最爲合適!同時,令平原郡守楊元弘接下清河!至於平原郡守空着也是無妨,若真有事,楊元弘和高雅賢都可以迅速進軍夾擊。”

楊侗向房玄齡道:“令楊善會率領一萬五千大軍入駐魏郡、楊元弘領軍一萬坐鎮清河!若平原有事,予以楊元弘、高雅賢越境平叛之權。同時,調一萬渤海軍進入涿郡聽用。”

房玄齡擬完任命,由楊侗蓋上大印,交給信使連夜送給李景、楊善會、楊元弘、高雅賢。

楊侗向李靖說道:“藥師,涿郡這三萬常備軍、加上即將北上的一萬渤海軍交由你來管!此外,再從民團中擇出一萬,共建五萬常備軍。”

“這如何使得?”李靖吃驚不已,他可是知道秦瓊爲主將的。

明白他顧慮的秦瓊笑道:“尚書大人不用多想,跟統管大軍比,末將更喜愛帶兵打仗,不喜繁雜的軍務,而且末將是一個粗人,比不上尚書大人細膩。”

見李靖還有推辭,楊侗高聲笑了起來,“藥師,不必多慮,叔寶說的絕對是他的心裡話!而且,有一個地方更適合叔寶。”

“哦?”

衆人想聽聽楊侗的安排。

“我有三萬驍果軍,而驍果軍最擅長的是打硬仗,若有一個猛將當主將,那麼,驍果軍的戰力倍增,如今三營之中,行儼統帥閃電軍、牛進達統帥覆雨軍、定方統帥烈火軍。這原也不錯!只不過我覺得行儼和定方成長空間更大更廣闊!”說到這裡,楊侗對二人真誠道:“藥師有着不弱於楊太僕的軍事才華,我希望你二人到他麾下當員副將,學習他行軍佈陣的本事!希望你們在不久的未來,能夠統率幾十萬大軍,單獨作戰。你二人可願意?”

“末將願意!”裴行儼、蘇定方想不到楊侗對自己抱有如此期望,頓時感動得熱淚盈眶。

楊侗欣慰一笑,又向薛氏兄弟道:“萬均、萬徹、萬備!你們兄弟三人,也有成爲統帥的天賦!一起到藥師麾下學習當統帥的本事!”

“多謝殿下栽培!”薛萬均、薛萬徹、薛萬備亦是十分激動!

“叔寶接管閃電軍,更名怒濤軍;敬德接手烈火軍,更名狂瀾軍!進達的覆雨軍更名海嘯軍!此三名永成定製!你們三人和士信也要抱着學生之心,向要藥師學習帶兵之道!”

“喏!”四將大聲應命。

楊侗之前將驍果三軍以將領的封號冠名,現在想想,楊侗覺得很不好,不僅容易讓主將視爲己有,還讓士兵對主將產生主從的歸屬感,而且不利於將士對番號產生榮譽感。

秦瓊、尉遲恭、牛進達固然不會如此,但他們之後,三軍還要傳承下去,難道又要以後繼者的封號命名?以後的主將會像秦瓊他們大公無私?絕對不可能。

是以,楊侗借重新分配主將之機,及時改正過來。

“謝殿下信任,李靖絕不負所望,願將畢生所學與諸位將軍分享!”李靖眼中閃過濃濃的感動。

“好!”楊侗大喜過望,李靖在史上教出侯君集、蘇定方兩位軍神,現在未必不能教出五個、六個。

任命繼續!

“薛萬述,你爲上谷檢校郡守,除了本郡五千郡兵,我再從漁陽、河間各調三千郡兵供你使用,到任後,不僅要守住飛孤陘,還要練精兵、練民團,治理地方!試用一年……”

太行八陘中的飛狐陘,位於上谷郡,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蜿蜓百餘里。是冀州與河東、大草原間的要隘,還是關內通往關外的重要孔道。

薛萬述文武兼備,爲人穩重,是最合適的守將之一。

“多謝殿下厚愛!臣,誓死效忠!”薛萬述鄭重應命。

“薛萬淑,封你爲武安檢校郡守,領本郡以信教、趙郡、襄國三千郡兵坐鎮武安,防止未來的敵軍通過滏口陘從上黨東進。一樣是練精兵、練民團,治理地方!試用一年……”

“謝殿下!”薛萬激動的應道,

薛氏五虎一下子即有兩人爲一方大吏,這不僅是一步登天,更是對薛家無限恩寵與信任。

兄弟五人相顧一眼,一同崇敬行禮道:“臣薛氏誓死效忠殿下,保境安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說到這裡,兄弟五人一同跪了下來。

大隋並沒跪禮,這裡講究跪天跪地跪父母。對於君王也只需行拜禮而非跪禮。就連站禮在這裡也不盛行。不管職位大小,只要在朝堂上都有位子坐。不過在與皇帝對話的時候,臣子需要站起來應答,以視尊敬。

薛氏五虎這一跪,顯然跪的不是楊侗這位秦王,是當他爲‘主公’而宣誓效忠。

“臣楊恭仁誓死效忠殿下,保境安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臣楊師道誓死效忠殿下,保境安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臣魏徵……”

“臣房喬……”

“臣孔穎達……”

“臣姜行本……”

“臣秦瓊、羅士信、裴行儼、牛進達、蘇烈、李靖、尉遲恭……”

“誓死效忠殿下,保境安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誓死效忠殿下,保境安民,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楊侗看着單膝下跪的衆人,不禁呆了一呆,苦笑道:“你們這是……”

衆人叩首過後,爲首的楊恭仁抱拳道:“我冀州能夠成爲安居樂業的一方淨土,皆乃殿下之功。如今之大隋風雨飄搖,分崩離析在即!而聖上和齊王、趙王困於江都,燕王、代王也將無所作爲。除了殿下之外,再也無人能夠挽大隋之將傾!”

“楊僕射所言甚是,我等早已視殿下爲主,今天表態,也是爲了日後能夠上下一心、同心協力振興社稷!”房玄齡贊同道。

楊侗稍稍沉默後,慢慢地站了起來,道:“以前天下不亂,我只想當一介逍遙王。但現在明顯是不行了!”

“如今大隋已經病入膏肓了!若想拯救它,只有破而後立!現在也許沒什麼,若是皇祖父有所閃失,大隋必將分崩離析。我是大隋秦王,若是別人想拿,先問我楊侗答不答應!”

亂世之中君擇臣,臣亦擇君,如果自己安於現狀,對雄途大業沒有進取的野心,那麾下還有何奮鬥的目標?楊侗本就苦於無法表態,此時一見衆人拜主,便順勢應了下來:“能有大家這樣的文臣武將,是我楊侗之幸。”

衆人面色一喜,知道楊侗表明了進位之志,楊恭仁率先高聲道:“臣楊恭仁,拜見殿下”

“拜見殿下!”衆人激動的叩拜!

楊侗感受到大家前後的不同,感嘆道:“我們兄弟三人之中,我一向是不重視的存在,皇祖父的心中只有大哥和三弟!但如今連皇祖父這個皇帝都無法號令天下了,皇儲更是毫無價值可言,能不能當太孫其實並不重要。只要我們主臣齊心協力,照樣可以用實力創出一番大事業。”

房玄齡贊同的點了點頭,“未來的君主一定由強者爲尊,殿下並非是白手起家的諸侯,不僅有大義,還有民心所向的冀州爲基,另有不計其數的寒士追隨,未來的天下必將屬於殿下。”

“大家明白就好,現在最關鍵的還是韜光養晦,讓皇祖父、大哥、三弟感受不到威脅,安心的讓我在冀州發展。”楊侗嚴肅道。

“殿下放心,今日之事絕不會有臣等之外的第三人知曉。”楊恭仁重重承諾。

“這我相信。”

望着喜氣洋洋的謀臣武將,楊侗深爲感觸,想他前世不過是爲生活奔波的芸芸衆生之一,哪想到會有如今的勢力和輝煌,不僅改變了楊侗的命運,還據冀州之地,掌精兵三十萬,主宰近千萬百姓生死。

第001章:大隋楊侗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314章:楊侗的瘋狂第221章:緣分第901章:蕭後傳道,破僵局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352章:人倫慘劇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243章:建成之謀(求月票全訂)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817章:轟開門戶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432章:再布一局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623章:獨孤懷恩之死第161章:梟雄頡利終上位第430章:江淮之虎第863章:一場笑話第216章:經驗誤人第823章:肉香泄軍情第474章:無忌,你怎麼看?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269章:鬼子國的崛起第104章:李淵稱帝第452章:戰略佈局第489章:戰幕再啓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934章:大勢不可逆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891章:絕戶計第320章:戰前吉兆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771章:慶功宴,公主醉第483章:優勢因時而變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335章:攻略西域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506章:皇姑離家抓李世民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251章:旗開得勝(求全訂月票)第151章:關隴權貴施壓(求收藏推薦)第866章:風起益州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407章:全軍覆沒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831章:很多妃嬪第688章:逆轉契機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376章:答士子問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662章:瘋狂之夜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511章:一頭霧水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525章:進軍淮北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665章:陳智略宋城發威第224章:遷都第136章:內鬥的種子(求收藏推薦)第534章:陷城第235章:疏導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443章:隋魏密約第822章:英雄白首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第777章:失和第357章:可憐的頡利可汗第280章:起兵伐隋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801章:空談誤國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512章:蛇與農夫第653章:城上城下,掀波瀾第219章:房玄齡之狠毒第893章:一半靠努力,一半靠天意第052章:玩票大的第355章:你的心上人不要,我要第026章:戰後清算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216章:經驗誤人第821章: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722章:禪位之以退爲進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227章:污點大儒第852章:以身抵債第742章:栽贓陷害第118章:整頓官制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
第001章:大隋楊侗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314章:楊侗的瘋狂第221章:緣分第901章:蕭後傳道,破僵局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352章:人倫慘劇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695章:考生鬧事,動機不純第243章:建成之謀(求月票全訂)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817章:轟開門戶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501章:你是神仙就得供着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432章:再布一局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623章:獨孤懷恩之死第161章:梟雄頡利終上位第430章:江淮之虎第863章:一場笑話第216章:經驗誤人第823章:肉香泄軍情第474章:無忌,你怎麼看?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269章:鬼子國的崛起第104章:李淵稱帝第452章:戰略佈局第489章:戰幕再啓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934章:大勢不可逆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891章:絕戶計第320章:戰前吉兆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771章:慶功宴,公主醉第483章:優勢因時而變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335章:攻略西域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380章:皇后?沒感覺第506章:皇姑離家抓李世民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251章:旗開得勝(求全訂月票)第151章:關隴權貴施壓(求收藏推薦)第866章:風起益州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407章:全軍覆沒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831章:很多妃嬪第688章:逆轉契機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376章:答士子問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662章:瘋狂之夜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511章:一頭霧水第029章:不要世家士族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525章:進軍淮北第770章:吸取教訓,戰略向西第665章:陳智略宋城發威第224章:遷都第136章:內鬥的種子(求收藏推薦)第534章:陷城第235章:疏導第516章:傳說中的‘醜八怪’第443章:隋魏密約第822章:英雄白首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第777章:失和第357章:可憐的頡利可汗第280章:起兵伐隋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801章:空談誤國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512章:蛇與農夫第653章:城上城下,掀波瀾第219章:房玄齡之狠毒第893章:一半靠努力,一半靠天意第052章:玩票大的第355章:你的心上人不要,我要第026章:戰後清算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216章:經驗誤人第821章: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722章:禪位之以退爲進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227章:污點大儒第852章:以身抵債第742章:栽贓陷害第118章:整頓官制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