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

聖武三年,時間到了七月下旬,當中原地區還處於炎熱的三伏天,青藏高原已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席捲,皚皚白雪覆蓋了多瑪一帶,這裡雖是被當地人譽爲離天最近的地方,但是從吐蕃勢力北上到現在,都算不上是人間淨土了。

這些年一直在打仗,一開始是吐蕃和吐谷渾打党項,接着絲路聯軍又來打吐谷渾,聯軍走了,吐蕃和吐谷渾開始互相打,但是打到一半,吐蕃和吐谷渾又和好了,然後又把隋軍招惹了來。

持續的戰爭,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牧人吃盡了苦頭,黃河兩岸的豐美草場都沒人敢去放牧,生怕越界或是被不知是哪邊的軍隊順手給他們一刀子,但不放牧,又能幹什麼?學中原一樣耕田種地嗎?可誰會啊?而且就算會,貌似也沒有一個和平的地方給他們安心定居。

但這一天,一個党項老牧人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因爲暴風雪忽然到來,他根本沒有備過冬草料,再不出去放牧,他的牛羊都要餓死,眼看這幾天難得安定了些,便和另外幾個老牧民驅趕着牛羊,從山裡出來放牧。

看着歡快啃食着雪地下草尖的牛羊,一名老牧人嘆息道:“這片地方已經很久沒有這麼亂了,可是這一亂卻大亂,也不知何時才能結束。”

一個老牧人抱着一隻受傷的小羊羔,像服侍自己的孩子一樣,拿一把青草餵它,頭也不擡的嘆息道:“誰知道啊?都怪該死的吐蕃人,要不是他們從南方打上來,這裡也不會這麼亂。”

一個老人說道:“兩個月前ꓹ 吐蕃兵前來強徵牛羊的時候,他們說朗日贊普統一高原以後ꓹ 便從山南的瓊結、澤當一帶搬到了邏些,以後那就是吐蕃帝都,隨着吐蕃贊普的遷徙ꓹ 許多依山而居的部落也紛紛遷到吉曲河谷居住,吐蕃兵還說我們要是去了ꓹ 也能分到草場。”

山南的瓊結、澤當一帶雖是吐蕃發祥地,那裡有祖先的墳墓ꓹ 但朗日贊普始終認爲和小而窄的雅隆河谷相比ꓹ 吉曲河谷更爲廣闊,邏些地處吉曲河下游,北有念青唐古拉山作屏障,東連娘波、工布等地,西鄰象雄、南依雅隆河谷,位置適中。遷都邏些既有利於控制在這裡立足蘇毗系,也能防範西方的象雄、北方的大隋、東方的吐谷渾。

鑑於以上各種考慮ꓹ 朗日贊普和麾下文武相度形勢,決定遷都邏些ꓹ 並以此爲吐蕃中心ꓹ 慢慢將吐蕃從一個鬆散部落聯盟變成疆域和制度、人心上大一統ꓹ 爲了填充吉曲河谷的人口ꓹ 形成吐蕃永遠性的中心,他不斷將大小部落人口遷入其中ꓹ 党項被二吐瓜分以後ꓹ 許多人口都是這麼被他強遷去的ꓹ 當然也有一些小部落成了‘漏網之魚’,比如說這些老人所在的部落便是其中之一ꓹ 只不過這些居無定所的小部落很難讓人逮住,兵少的話,幹不過他們的部落,去的兵多了,他們早就逃之夭夭,所以針對這些小部落,讓偶爾遇到他們的士兵以利引誘。

“我不去……”抱着小羊的老牧人擡頭望着四周,喃喃低語道:“我不覺得吉曲河谷會比這裡好,只要該死的戰爭結束,這兒就會比以前更好。”

人在一個地方住久了,總會產生難捨的感情,這些在多瑪地帶生存久了的老牧人,自然也有故土難離的鄉情,要是有安生日子誰願意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

шωш ¸тTk án ¸¢O 忽然!大地發出輕微震顫,牛羊停止了吃草,支起耳朵、焦躁不安的四下張望。

“走,快走。”

幾個老牧人駭然失色,紛紛想要驅趕牛羊離開,他們知道這是大軍行軍纔會出現的動靜,遙遠的東方,一條黑線出現在了在天地相接的地方,隨着他們的接近,一股雄渾的煞氣撲面而來。

這幾個談笑風生的老牧人紛紛騎上馬,拼命的揮動馬鞭,吆喝牛羊躲開。

然而羊羣是一種異常散漫的組織,平時在一起都會相互左衝右撞,想要讓它們聽話,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領頭羊控制起來,其他的羊纔會不假思索的一哄而上,全然不管前面是萬丈深淵還是野狼羣。

有幾個老人迅速找到了領頭羊,勝利的把自己的牛羊帶走了,而剛纔只顧着小羊羔的老牧人卻找不到自己的領頭羊,在夥伴的提醒下,才發現自己的頭羊竟然帶着十多隻羊在一道絕壁上,悠哉悠哉的舔着石壁上的鹽分。

老牧人無奈只得放棄了羊,然而他終是反應慢了一些,沒有在第一時間上馬,當然找到馬的時候,從東方疾馳而來大軍已經近在眼前。

“轟隆隆~”

這個時候想要放棄脫離正道,顯然已經晚了,老牧人在浩浩蕩蕩席捲而來的鐵騎席捲面前,如若滄海一粟。

“噗~”

一支破空而至的箭矢洞穿了他胸膛,殷紅鮮血噴涌而來,老牧人身子一僵,身體無力地從馬背上跌落下來。高速奔騰的戰馬不作瞬間停留,從他屍體上踏過,化作雪地上的一灘殷紅。

蒼茫大地上,六萬吐蕃鐵騎密集如蝗,遠遠看去,就如同一陣沙暴席捲而來一般。

“該死的混蛋,趕着去送死嗎。”

“萬能的神靈,詛咒這些萬惡的吐蕃人吧!”

“他們一定不得好死。”

“吐蕃人一定不得好死……”

僥倖躲過一劫的幾個老牧人跑回正道,看到屍骨無存老夥計只剩下沾滿泥土的鬚髮,紛紛大哭大罵起來。

www● тt kān● C〇

但,不管他們如何嚎叫,顯然是不會有人理會他們這些卑微的螻蟻。

頭羊不遠處絕壁上,一名隋軍斥候匍匐在雪地上,用望遠鏡居高臨下的看着這一幕,但他的關注點並非是呼天搶地的老牧人,而是呼嘯向西的吐蕃大軍,他看到浩浩蕩蕩的軍隊後面是兩千多頭牛,之後纔是連綿不絕的羊羣,仔細的觀察一會兒,忽然有所發現,立刻說道:“吐蕃大軍牛羣有情況,兩千多頭牛居然有兩千名騎兵看管,而且這些士兵還攜帶着綁成一捆的乾草。”

這名的斥候的左右兩側還有九名斥候,這是楊侗派出的二十支斥候隊之一,他們的任務是觀察吐蕃軍的一舉一動,任何一點異常都要及時上報。

聽到夥伴如是說,大家立即重視起來。這隊斥侯的火長接過望遠鏡,認真的觀看了一下,果真發現這兩千名吐蕃士兵各帶着一個輕飄飄的長形布包,他們顯得很小心,多數人都將布包放在馬的另一邊,以馬的身體擋住了真容,肉眼也的確看不出裡面裝的是什麼,但在望遠鏡的幫助下,火長還是很清晰的看到布包露出了一些乾草,顯是長途疾行時候,由於馬背顛簸,輕飄飄的長形布包錯開位子,並露出了裡面的東西。

“不可大意,你們也看看。”火長將望遠鏡交給了其他幾名屬下。

衆人一一觀看,最終得到一個結論,一人說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護牛士兵攜帶乾草,還寶貝似的用布料包好,應該是打算對我軍來一個火牛衝陣。”

火長大喜,他們發現了這個能夠改變戰爭結果的秘密,必是大功一件,他當即寫了鷹信,迅速發往了大軍所在的西部。

。。。。。。。。

楊侗親率七萬多名士兵出了大營,向十里外的曠野緩緩而來,這支隊伍,包含了五萬名第一軍將士、一萬名第九軍將士、五千羌兵、八千象雄兵。在兵力上,超出祿東贊一萬多人。

除開風塵僕僕、意外來援象雄兵顯得比較疲倦之外,六萬五千名隋軍將士個個精神飽滿、鬥志昂揚,隋軍以軍爲單位,各軍、各師、各衛、各團、各旅、各隊、各火一一列隊,雖然全軍皆騎,但也有騎着馬的步卒,比如說重弩兵、陌刀兵、長槍兵,騎兵則分爲弓弩騎兵、輕騎兵、重騎兵。

爲了方便士兵集結作戰,隋軍在衛設立了獅、虎、豹、狼、鷹、狻、熊、象等八種衛旗,又有十五種顏色,使得每衛旗幟都不一樣,方便士兵在大戰之時,迅速辨認並緊隨自己所屬的戰旗。這都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作戰經驗,十分寶貴。

除了這些兵種,隋軍這一次還出動了一千輛蜂窩弩,這是隋軍給吐蕃軍準備的大殺器,這種弩其實是工匠在破軍弩的基礎上做了改良,利用省力的滑輪加大了絞盤力量,使其射程更遠、威力更強,另外就是將大箭改成修長的小鐵箭,一次可以射出三十支,是對付密集騎兵的利器。

開天院的能工巧匠的還創造性地發明了箭夾,一個箭夾裝有三十支鐵箭,箭矢射完之後,直接將新的箭夾裝上弩機,便可立即發射,節約裝箭所用的大量時間。

蜂窩弩有大小兩種型號,大的蜂窩弩長一丈、寬六尺,重數百斤,一般用來守城;小的長寬小上三分之一,放在專門的車馬,外表和馬車沒什麼區別,打開車門即可根據地形的差異調節高度,然後發射,關鍵是不受天氣影響,這種小號蜂窩駑由三人操縱,一人上弦、一人裝箭、一人駕車,當馬車開到既定位置時,駕車那名士兵負責觀望旗號。

這種弩射程遠,箭矢密集,殺傷力強、殺傷面廣,堪稱是冷兵器時代的火箭炮,它的缺點是沒準頭,但用來對付密集陣容無疑是相當合適的。

此時大軍已經如期佔據了事先設定的戰場,隨着楊侗一聲令下,號角聲聲、令旗揮舞,大軍迅速停止前進,迅速排開了前軍、左右兩翼、後軍四個方陣。

前軍大陣寬達三裡,旌旗招展,聲勢十分浩大,在最前面是兩千名刀盾兵,其後是六千名陌刀手,陌刀在雪光下閃爍着熠熠寒光,六千名陌刀手排列爲三行,形成一道銳不可擋、無堅不摧的刀牆。

陌刀手兩邊,各有三千輕騎兵,他們護衛在陌刀手左右兩側,輕騎兵後面各藏兩千五百名重騎兵,而在陌刀手身後,則是那一千輛蜂窩弩車。

另外在蜂窩弩車後面還有六千名弩兵,他們和蜂窩弩形成了遠近兩重打擊。

軍陣剛剛擺開,一名修羅衛從遠處飛奔而至,“聖上,斥候發現緊急情況!”

爲了儘可能的保證隋軍機密,不讓象雄知道,收發信鷹點設在數裡外的一座山丘,由修羅衛往返傳訊。

“說吧。”楊侗看了身邊的象雄王李迷夏一眼,笑着說道。

“啓稟聖上,我軍斥候發現吐蕃帶來了兩千多頭牛,各有一名士兵守着,這些士兵攜帶一捆乾草,斥候懷疑敵軍打算用火牛陣對付我軍。”修羅衛說到這兒,又道:“連續有八支斥候都看到了,並作出同一判斷。”

“斥候這個發現的確十分重要,他們幹得相當好!”楊侗不吝褒獎之詞,並吩咐這名修羅衛道:“記住這八支斥候編號,戰後賞賜各隊一千吊銅錢!”

“卑職代替斥候兄弟謝過聖上賞賜。”修羅衛連忙行禮。

“繼續前去打探,有什麼消息第一時間來報。”

“卑職遵命。”

修羅衛離開,楊侗對左右令道:“請杜尚書、薛太守前來議事。”

不久。

身穿鎧甲的杜如晦、薛萬述一道策馬奔來,兩人遙遙行禮:“微臣參見聖上。”

“據我軍斥候打探到的一個情報來看,吐蕃似乎準備利用火牛陣來對付我們。如今時間緊急,你倆現在有什麼比較簡單的破解之法嗎?”

楊侗想起了林帥失敗的火牛陣,忍不住笑了起來。要是吐蕃也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形式錯誤,那樂子就大了。

“啊?”二人聞言均是一愣,在薛萬述思索之際,杜如晦卻已微微一笑:“聖上無須擔憂,火牛陣無非就是出其不意罷了,要是有所防備,根本取不到半點效果,破之不難。”

。。。。。。。。。

卻說席捲向西的吐蕃大軍繼續馳騁十多裡,行軍速度方始慢慢停下,軍陣之前,祿東贊身披一身錦袍,鷹隼一般的眼眸裡透出一抹森然殺機和焦急之色。

他最擔心終於還是發生,隋軍援軍已至,以總計七萬人的兵力大舉東進,並且在前方二十里做好了準備,將最佳位置先一步佔領,擺開了陣勢等着他們過去,而吐蕃軍要是前去和他們交戰,不管是從地勢高低、風頭上下都處於不利的境地。

祿東贊有些疲憊的揉了揉自己的面頰,讓自己大腦清醒一些,昨晚上的一夜未眠,清早的失敗,及至數十里的奔襲累積起來,讓他有一種精疲力盡的感覺。

原本他還期望依仗兵力上的優勢,能夠將不適應暴風雪的隋軍全面壓制。然則對方援軍的到來,令他美夢成空。

雖然對方現在應他所願,主動跑出來決戰,但他知道自己的軍隊被騷擾了一晚上,和他一樣疲憊。

要是不打吧,將士們不僅有斷糧的危險,還會被身後那支狡猾的隋軍沒日沒夜的偷襲,到時候恐慌的情緒開始在全軍將士心中積聚,所以決戰的時間拖得越久,恐慌的情緒會在積聚得越多,獲得勝利的機會將會越少。

祿東贊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個時候,最吐蕃軍隊應該拼命的時候了,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這時,有三名渾身是血的斥侯疾奔而歸,正是他派出去的一隊探子,只是他們遭遇到隋軍斥侯的攔截,一人完整的百人隊只剩三人逃回。

“葛爾將軍,前方十里外已發現隋軍主力,約有七萬人;在這些軍隊之中,我們還看到了象雄國的王旗,看樣子,是李迷夏帶着象雄蠻子加入了隋軍軍陣。”斥侯恨恨的說道。

祿東贊微微一愣,緊接着雙眼發亮的問道:“象雄國的王旗?你們確定嗎?”

斥侯十分肯定的回答道:“我參與過征伐象雄的戰爭,以前也當過斥侯,那旗幟絕對是李迷夏的王旗。”

“他們處於什麼位置?”祿東贊追問:“與隋軍一塊兒,還是獨立成爲一陣?”

“回葛爾將軍,隋軍以中軍和南北兩翼的方式佈陣,象雄的兵馬自成一體,他們的人數約有一萬左右,列陣處於隋軍南方。”

“象雄的兵馬真的自成一體麼?”祿東贊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隋軍竟敢讓這種弱兵爲羽翼?”

斥侯點了點頭,再三強調道:“是!我們看得清清楚楚,象雄的兵馬的的確確當了隋軍的羽翼。”

“哈哈,這是蒼天在助我吐蕃大勝啊。”祿東贊欣喜若狂的縱身下馬,‘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雙臂向蒼天張開,激動得大喊大叫:“願蒼天護佑吐蕃。”

他祈禱完畢,重新跳上馬,對着身邊的兩名蘇毗系悍將大喊道:“哲蚌·那生將軍、巴·點澤布將軍,你們聽到斥侯的話了嗎?”

“回葛爾將軍,末將全都聽到了。”哲蚌·那生、巴·點澤布亦是十分激動,隋軍或許比較難破,但他們曾經多次和象雄兵作戰,對象雄兵可謂是知根知底,對方的作戰意志和戰鬥力也瞭然無胸,他們很有信心破掉這支軍隊。

“軟弱無能的象雄兵竟然來了,愚蠢的隋軍主將竟然讓他們爲羽翼,這不是傻了是什麼?我認爲這是神靈在幫我們,矇蔽了隋軍主將的眼。哲蚌將軍,我給你兩萬兵馬當我軍前鋒,牽制住隋軍前軍;巴將軍,你帶一萬士兵,當哲蚌將軍與隋軍戰成一團,並穩住陣腳,你立即以南翼的象雄兵馬爲攻擊點,只要將之擊潰,該死的象雄亂兵一定會衝擊隋軍軍陣,那便是我軍大破隋軍的天賜之機。”

“末將遵命。。”二將應命。

“蒙仲將軍,你爲巴將軍後援,負責把象雄這個突破口撕裂開來。”祿東贊又朝一名精悍的大將下令,這是朗日贊普的小舅子,亦是吐蕃難得一見的悍將,蒙氏與祿東贊所在的葛爾家族都是吐蕃舊貴族,兩族是世世代代聯姻的關係,與吐蕃王族血脈相融、不分你我。

“末將遵命。”蒙仲接令。

“王子,你同樣帶一萬士兵,將兩千頭耕牛藏在軍隊之中,當哲蚌將軍穩住陣勢,立即以火牛衝擊隋軍北翼。”

“末將遵命。”

“將士們,這是神靈在保佑我們。隨我殺敵。”祿東贊興奮得大聲叫道。

“殺,殺,殺!”

六萬吐蕃軍猛然爆發出沖天狂吼,戰刀在雪光下閃爍,他們如同草原上無邊無際的狼羣一般,向十里外的隋軍軍隊猛撲而去。

第097章:太宗武皇帝第547章:緣分已盡,相忘江胡第529章:嚴軍紀,兄爭弟榮第546章:圖窮匕現第815章:十部奪旗第739章:枕邊風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556章:算計南方士族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570章:兵臨江都第693章:亂世用重典第182章:傳位(求收藏推薦)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328章:老程搗亂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263章:奴兵破敵膽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第452章:戰略佈局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712章:楊侗的味道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346章:夜襲第752章:一路追趕第092章:突厥大變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464章:左右爲難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094章:關隴力量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923章:北鎮軍出擊(求票)第025章:金甲大將第084章:李靖之遠謀第558章:尉遲斬將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711章:破軍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639章:玩火自焚第162章:六個條件(求收藏推薦)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413章:自殺刺殺,多事之夜第228章:無垢發怒第089章:絕響第265章:火龍蔓延第737章:啓用虎弟第871章:亂軍砍死第325章:楊侗戰略失誤第594章:正宗儒學育英才第010章:不升反降第843章:想學?我教你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307章:君王氣度第813章:自掘墳墓第015章:拐誘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853章:春藥而已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872章:馮盎輪迴(求票)第855章:利民工程第642章:家國天下第565章:楊沁芳之毒怨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462章:洛陽第639章:玩火自焚第118章:整頓官制第642章:家國天下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829章:鹹魚帝王的一天第596章:武川司第373章:鋼鐵城牆第942章:患難夫婦第857章:我闖大禍了,我完蛋了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801章:空談誤國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349章:發威第105章:坦白第197章:蕭瑀碰釘第752章:一路追趕第254章:肆虐(求月票全訂)第135章:最後一次讓你(求收藏推薦)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277章:路在何方第783章:緊急部署,急情驟臨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343章:形勢驟變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784章:敢問路在何方第394章:兄弟隔閡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250章:搶‘頭’功
第097章:太宗武皇帝第547章:緣分已盡,相忘江胡第529章:嚴軍紀,兄爭弟榮第546章:圖窮匕現第815章:十部奪旗第739章:枕邊風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556章:算計南方士族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570章:兵臨江都第693章:亂世用重典第182章:傳位(求收藏推薦)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328章:老程搗亂第403章:房玄齡的一勞永逸第263章:奴兵破敵膽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第452章:戰略佈局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712章:楊侗的味道第494章:他知道,他都知道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346章:夜襲第752章:一路追趕第092章:突厥大變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464章:左右爲難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094章:關隴力量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923章:北鎮軍出擊(求票)第025章:金甲大將第084章:李靖之遠謀第558章:尉遲斬將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711章:破軍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639章:玩火自焚第162章:六個條件(求收藏推薦)第195章:官方店鋪(六更)第413章:自殺刺殺,多事之夜第228章:無垢發怒第089章:絕響第265章:火龍蔓延第737章:啓用虎弟第871章:亂軍砍死第325章:楊侗戰略失誤第594章:正宗儒學育英才第010章:不升反降第843章:想學?我教你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307章:君王氣度第813章:自掘墳墓第015章:拐誘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853章:春藥而已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872章:馮盎輪迴(求票)第855章:利民工程第642章:家國天下第565章:楊沁芳之毒怨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462章:洛陽第639章:玩火自焚第118章:整頓官制第642章:家國天下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829章:鹹魚帝王的一天第596章:武川司第373章:鋼鐵城牆第942章:患難夫婦第857章:我闖大禍了,我完蛋了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801章:空談誤國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349章:發威第105章:坦白第197章:蕭瑀碰釘第752章:一路追趕第254章:肆虐(求月票全訂)第135章:最後一次讓你(求收藏推薦)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277章:路在何方第783章:緊急部署,急情驟臨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343章:形勢驟變第411章:給出家人設標準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477章:侯君集之設想第784章:敢問路在何方第394章:兄弟隔閡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250章:搶‘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