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

一路所見,讓楊侗甚是欣慰。

天下雖未一統,可是在大隋百姓心上,那也是在苟延殘喘的亂匪罷了,只要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大隋雄師出去,僞唐定然覆滅在旦夕之間。

大隋雄師戰必贏、贏必迅的信仰,無形使隋朝上下一片安寧,絲毫不爲大隋王朝及自己的命運擔憂,人人都覺得自己生活在和平盛世之中。

作爲夏朝、商朝、周朝、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八朝定都之地,洛陽雖然因爲王世充、李密打了多年仗,非復昔日繁華,然其在大隋王朝中的正統之位,卻是其他城池比不了的,不要說江都、鄴城、涿郡、太原這四大陪都,哪怕是曾經的大隋國都大興城與洛陽相比,它在政治意義下,仍然差洛陽一大截,恢復的速度竟爾被洛陽後來居上,這便是政治經濟文化之首和天下之心的帶來的便利。

楊侗的巡視隊伍抵達偃師的時候,已是第二天黃昏,畢竟這一次類似是放鬆的巡視,時間上不需要像戰時那麼匆忙和緊迫。

這也意味着能夠細緻觀察,而不是走馬觀花,自收復中原之戰結束至今,得天地之利、國都人和的河南郡洛之地被治理得相當不錯,雖然不能與天下大亂前的洛陽相比,但比之楊侗擔任留守時,還要多了幾分人氣。

按照河南郡守骨彥所說,如今全郡人口,已逾八十萬之衆。

聽起來一點都不多,畢竟單是洛陽一城,當年便有百萬人口,整個河南郡人口超過兩到三百萬,與之相比,如今的河南郡差了甚遠。

不過河南郡爲中心中原人口,陸陸續續被楊侗誘去了冀州、幽州、遼東、幷州,王世充爲了獲得楊侗的糧食、戰馬,甚至不惜兵以貧民來交換,而這些人已在北方安家落戶,自是不會迴流了。

骨彥這個河南郡守、京兆尹幾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他在這麼短的功夫,能夠恢復到百萬人口,已是難能可貴了。

沿着官道一眼望去,不僅看到田間地頭忙碌的農民,還看到不少耕牛。

以前來自草原的牛野性未馴,拿來做耕牛,還需要進一步馴養,後來加上一個‘牛鼻環’,全都老實得不得了,第一批投到河南郡的耕牛、駑馬幾乎都成了爹孃,被百姓放養的牛馬,還不時可以看到屁顛屁顛跟着孃親奔跑的牛犢、馬崽。

河南郡專門搞養殖的不多,有的也是雞鴨鵝之類的禽類養殖,真正成規模的還是在遼東、河西,以及雍涼、幽並北部。

大隋的長城已經修到了陰山以北,曾被東/突厥佔領的漠南地區,分屬於以前最北之郡,只需將郡級分界線直直向北,便劃分出來了。隨着大隋雄霸天下,打爬一個個對手,突厥各部不僅不敢到勢力範圍之內放牧,便是大隋的牧民深入到突厥的地盤放牧,突厥也不敢過問。

仔細想想,朝廷去年一年雖然都在打仗,但對前年收復的河洛大地影響一點都不大,畢竟都是以船隻、奴隸搬運糧草武備,並未徵發民夫,降低了對地方民生的破壞,也因此,河南、滎陽、弘農、襄城、淯陽等先一步收復的河南大地哪怕在南時也十分平定,甚至還有了不小的發展。

在拿下益州之前,大隋需要做的是進一步發展農業,雖說朝廷的主要稅賦以商稅爲主,但農業是一切根基,農興則百業旺,要是親人連飯都吃不飽,誰還有心情當兵、經商、讀書?

就算百姓願意,楊侗也不敢讓太多的人跑去從事雜業,至少要保證百分之八十人口從事農桑、畜牧,才能保證大隋王朝的民生,這也是爲何每一場大型戰役都會生靈塗炭的原因,倒不是說軍隊會對無辜百姓進行屠城,而是各路諸侯徵發民夫頻繁,使種地的人變少、吃乾飯的人變多,產出不多的糧食還要優先供養軍隊。

以如今的大隋爲例,如果楊侗要打一場大業帝規模的高句麗之戰,後勤又全憑民夫負責的話,以如今的家底,用不了一年時間,又會淪落到烽煙四起的年代。

這也是楊侗對益州慎重的一個原因,在牛車、馬車趕不進蜀中的情況下,自南而下的軍隊後勤物資只能靠民夫搬運,如果幾路大軍同時進攻,後方至少要徵發百萬民夫來運輸物資,當然了,如果能夠搶佔李淵的幾座糧倉,或是李靖奪了峽道,在巴東西部建立後勤基地,那麼後勤的壓力會輕得很多,當然也可以利用飛天神舟奇襲幾處要塞,但若是用上一次,唐軍便會有防禦,之後便會失去出其不意之效,所以,只有飛天神舟部隊形成一定的規模,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一般的交替着打通一條路。只是,不管戰後會如何,但前期準備必須充分。這也是當初從海路襲擊南征李密大後方,劉協只調十萬精銳的原因,目的是使後勤保障能維持兩個月。

已經遠遠看到洛陽城輪廓,楊侗忽然看到一羣女兵從官道後面狂奔向前,李幼薇、房秀珠、鄭麗琬、堯瑤幾人也開始活動筋骨熱身,然後自發排成隊列,在往來行人、玄甲軍愕然的目光下,一個個棄馬飛奔起來。

“人吶?”早已得到消息的楊侗騎着馬,悠哉悠哉的看着那些飛奔身影,無奈的搖搖頭。

這幫修羅衛、羅剎營的女兵,已經在苦訓之下變得有受虐傾向了。

“我覺得我們和別的女人格格不入,只是一個早上沒有訓練,就有一種渾身難受的感覺,想要狠狠地發泄一通。不僅如此,每個人的性格都介於男人和女人之間……而且和以前的好朋友也漸行漸遠,感覺和他們格格不入,越來越無話可談。”

楊沁芳道拿自己來說事,“就拿我來說吧!我以前和孔萱、楊宓、楊芷她們也會吵架,甚至會大打出手,可最後都會和好如初,好得比親姐妹還親;孔萱、楊宓、楊芷她們退出羅剎營之時,也說要當一輩子好姐妹,可是之後相聚的時候,大家已經談不攏了,客氣得跟個陌生人一般,久而久之,就不相往來了。”

說完,楊沁芳轉頭看向楊侗,略帶一絲疑惑的地問道:“這是爲何啊?”

爲何?

這個問題真把楊侗難倒了。

“大概這就是大人和小孩的區別。”楊侗看着楊沁芳,隨口說道:“大人的世界,分開的時候,總是這樣的悄無聲息。”

“其實你和孔萱、楊宓、楊芷之所以漸行漸遠,是因爲活成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楊侗認真地說道:“以前你們生活環境、奮鬥目標一樣,自然有說不完的話題。”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但是分開以後,你們繼續從軍,而她們已經嫁了人,各自生活在責任不同、使命不同的領域之內,不知不覺就會自己所在的領域打磨成不同的模樣,等到再次相見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哪怕再怎麼努力找話題,都無法改變你們之間的尷尬和疏遠。”

說到這裡,楊侗稍微猶豫了一下,隨即接着道:“時間是個很殘忍的東西,它讓你認識很多人,也使這些人悄無聲息的離開你,離別或許纔是人生常態,所謂的永遠只是每個人的一廂情願。”

這話直襲楊沁芳內心最傷感的地方,特別是“離別或許纔是人生常態,所謂的永遠只是每個人的一廂情願。”這句,讓她內心挺不是滋味的,情緒忽然變得低落。

她輕輕地咬了咬自己的嘴脣,剛剛張開口...可話到嘴邊,終是不知怎麼講。

又偷偷看了一眼楊侗,不由抿緊了嘴巴。

你...

你是不會離開我的,對吧?

一路無話。

自北城西門徽安門入城,南下至洛水河畔,再折道向西,由賓耀門進入紫微城的應天門橫街,頗有一種“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的架勢。

………………

楊侗本來的行程安排是從東平郡開始,走訪濟陰、樑郡、譙郡、淮陽、穎川、襄城六郡,然後從伊闕關進入河南郡,可是接到朝廷鷹信,才從樑郡終止視察,返回洛陽。

到了紫微城,他也顧不得休息,立刻讓人去把三省主官從皇城各個官署找來同明殿。

不多時,侍衛在門口稟報,“啓奏聖上,諸位大臣都來了!”

“請他們進來!”

衆臣快步入殿,躬身行禮,“微臣參見聖上。”

楊侗笑道:“這不是正式的朝會,不用多禮,大家都坐下吧!”

“謝聖上。”

“朕已經好幾天沒有僞唐朝廷新消息了,之前聽說李淵將李建成勢力一網打盡,現在情況如何?”楊侗雖與朝廷一直有信鷹往來,可終是不如面對面談詳細暢快。

凌敬微微一笑:“回稟聖上,微臣將劉文起釋放回敵境之後,就接到成都密探的回報,李淵將劉文起下獄審問。之後又有消息傳回,劉文起的罪名是出賣僞唐軍情給我大隋,不僅導致李孝基、竇奉節等兩千多名刺客行刺失敗,全軍覆沒,還讓僞唐諜報遭到一網打盡…其‘罪’乃大,已被處斬。”

“劉文起是劉文靜的弟弟,而劉文靜又與李建成交好,恐怕要完。”楊侗笑着說,李淵權術鬥,是不拆不扣的高手,但他生性猜忌陰險,如今內部不穩、外有勁敵,這份猜忌會百倍當初。

“劉文靜已經完了。”

楊侗一愣,隨即道:“這麼快?”

“正是!”凌敬說道:“聽說劉文靜秘密派人給李建成送信,不料信件被截,李淵派兵將他逮回成都受審。陳叔達、蕭瑀、竇軌、豆盧寬都認爲劉文靜並非謀反。但李淵對劉文靜本就有猜忌之心,又聽信裴寂和李神通讒言,劉文靜的全家已經下獄了,由武川司來審這個案子。”

“昏君猜忌、奸臣陷害,酷吏審案,劉文靜沒活路了。”楊侗點點頭,劉文靜最終還是沒有逃過裴寂這一劫,忽爾又想了一事,笑着說道:“李淵登基爲帝之時在《褒勳臣詔》頒佈了‘太原元謀十七功臣’,並說‘尚書令晉王李世民、尚書右僕射裴寂、納言劉文靜恕二死……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恕一死’,朕倒要看李淵會不會恕二死。”

“恐怕李淵要出爾反爾了。”凌敬笑道:“聖上,劉文靜此人極有本事!要不要我們的人稍作運作?”

“與突厥勾結,就是劉文靜和李世民的主意,這種有才無德、唯利是圖的人,要來幹嘛?讓他自生自滅好了。”

“喏。”

楊侗又問道:“李世民有消息嗎?”

凌敬搖頭道:“未曾有針對李世民的任何消息,李淵彷彿把他徹底遺忘了一般。”

“李淵越是漫不經心,就越說明他心中忌憚李世民,不然爲何要帶幾萬大軍北巡?如果朕沒料錯,李淵已經在考慮如何對付李世民了。”

旁邊房玄齡也笑道,“聖上所言極是,李淵以前在諸子之間搞平衡,讓他們自己鬥,可接二連三的慘敗,已讓精明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煩透了他,李世民爲了僞唐,不惜與李淵決裂,而李建成也慢慢的不聽話了。他感受到二子脫離了聳的掌控,便有了廢太子、廢晉王之念,之前在襄陽,李世民也確實遭到他廢了,可李世民先一步跑去了宕昌立足。以至正統朝廷中,形成了李建成一家獨大的局面,於是李淵又轉來對付李建成。爲免重蹈覆轍,他肯定繼續讓幽禁東宮的李建成佔位,而餘下諸子都知道李建成失勢、去位已是必然,目光也從他的身上轉向其他有威脅的兄弟的身上,李淵爲了讓大家處於同一水平,也爲了自身的帝位。所以想方設法去削弱李世民,自然是下一步的目標。”

“聖上,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楊恭仁問道,他們之前也已得出了這個結論,並不覺得新鮮,現在就看楊侗的意思了。

“我們不能讓李淵大權獨攬,要幫一幫李世民,讓他繼續紮根在宕昌。”楊侗沉思良久,說道:“就讓薛萬徹去搞一搞李世民。”

“聖上……”楊綸看向楊侗,有些猶豫。

“邵國公有話,但說無妨。”楊侗微笑着看向楊綸,楊綸年輕之時也是皇族中的一號猛人,曾在楊爽麾下當過行軍司馬,提筆可以出謀劃策、上馬能夠縱橫千軍,李景、皇甫無逸等老一輩子十分認可楊綸的才華,建議楊侗授予實職,給他施展才華的機會。對於這種類型的牛人,楊侗素來重視,鑑於兵部沒人主持政務,便授予他兵部檢校侍郎之職。

“遵命!”

楊綸微微躬身,沉聲道:“僞唐內鬥如火如荼,使成都城已成僞唐上下的核心,然僞唐雖有內亂,卻也不乏明智之輩,若我大隋貿然出兵,僞唐各派系鑑於隋唐兩朝實力相差巨大,定然會摒棄前嫌,攜手抗隋。據臣所知,李元吉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根本沒有大局之念,既如此,何不因勢利導,與李元吉合謀,共圖李淵、李世民?讓他成爲消耗僞唐國力的家賊”

“與李元吉合謀,共圖李淵、李世民?”

“不錯。”楊綸點頭道:“僞唐國勢萎靡,借地勢之利尚可防禦,反攻之能卻無。依臣之見,內和李元吉,外派裴行儼將軍自江源東進、薛萬徹將軍南下、尉遲恭將軍西進,再以夷陵水師沿江襲擾巴東。如是一來,李淵必然首尾不能相應,顧及不了內部政局。此時李元吉若是發動宮廷之變,則李淵定無還手餘力,若是我軍退回原處,李世民和李孝恭定然討伐名不正、言不順的李元吉。三‘國’紛爭,僞唐整體實力大減,我軍可輕易收復益州。”

楊侗怦然心動,目光不由看向楊恭仁。

“邵國公所言,頗合兵略,然……”楊恭仁搖了搖頭道:“即便李元吉答應,並且成功篡位,但他絕對不是李世民和李孝恭的對手,而且兩人不僅不會內鬥,甚至還會推李建成爲帝。”

“卻是爲何?”楊綸愕然。

楊恭仁說道:“首先、李元吉除了武川司可用,他在軍中並沒有多少權力,即使是他奪得了皇位,也得不到軍隊的支持,而宕昌到成都也有兩三天的路程,李世民要破一座幾近無兵的城池相當容易;其次、益州易守難攻,處處皆爲要塞,只需少數精兵之兵,即可將我大軍拒之門外,短時間內,我軍無法破開一路,當李世民平叛回來,或許我軍還破不了一個關卡;第三、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胸有丘壑,大是大非觀十分強烈,他們三人在敗亡之前,絕對不會搞內鬥。若是我們扶李元吉發動宮廷之變,反而促使僞唐走向團結,李淵存在的話,這種分裂之勢一定會還持續到滅亡。”

楊恭仁的話,也打消了楊侗扶持李元吉的念頭,看向失神的楊綸:“邵國公不必掛心,你從交州回中原不久,對天下大勢的認識尚未透徹。”

說實話,楊綸的方式不僅沒問題,反而很好,這辦法要是大隋尚未殲滅李密、林士弘、孟海公之前,一定能讓李唐王朝分裂;只是他在交州多年,對隋唐兩朝實力的差距估計得嚴重不足,自然不如楊恭仁能明白李世民和李孝恭的心態。

作爲大隋的敵人,屢次慘敗的李世民和李孝恭知道大隋是多麼的可怕,也知道內鬥是死路一條,所以他們絕不會再犯李淵的錯誤。

楊綸苦澀的點點頭,沒再說話。

當下,決定讓薛萬徹在邊境搞事,讓李淵心有顧慮,不敢貿然征伐李世民。

就在這時,東天空隱隱傳來一陣陣悶雷聲,衆人驚訝地出門望去,只見遠方天空黑雲翻滾,漆黑如墨,鋪天蓋地蔓延整個天宇。

楊恭仁向西天空望去,發現天空彷彿染了血一般,駭然道:“不好,大旱必有大澇,要發大水了!”

不一會兒,烏雲遮蔽了整個天空,瓢潑大雨從天而降。

“真是人謀不如天算!”望着傾盆大雨,楊侗苦笑着頒佈着應急準備:“暫時終止軍事行動,令各軍隨時待命!令黃河、涇水、渭水、淮水流域的官員十二個時辰,關注責任區,同時令郡兵、民兵集結待命……”

“喏!”

衆臣凜然遵命,迅速奔回所屬官邸。

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884章:廣武澗,天賜之河(求票)第347章:喪家之犬第372章:死士之死第348章:歸師莫堵第423章:一年第474章:無忌,你怎麼看?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536章:狹路相逢第723章:黃河畔,縱論李唐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439章:出爾反爾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984章:忠奸難辯第032章:金鳳來朝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203章:楊侗贖將(求月票)第549章:恩威並施第268章:殺出奴性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082章:血染汗庭第106章:大將和小卒第289章:那一夜第002章:炸營第436章:有理說不清第198章:賊喊捉賊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309章:一鳴驚人第076章:殺虎關第310章:李密西進第460章:隋軍南渡第771章:慶功宴,公主醉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710章:叛軍是鐵,也要嚼碎第455章:好心辦壞事第001章:大隋楊侗第546章:圖窮匕現第016章:安置第573章:聞‘隋’喪膽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503章:蕭後的經驗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681章:任用降臣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346章:夜襲第064章:傳國玉璽第457章:善其器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131章:士族陰謀第083章:義成?義成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396章:騎戰帶來的總結第464章:左右爲難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714章:緊要關頭,各顯神通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935章:瘧疾阻大軍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950章:大纛傳令,全軍出擊第801章:空談誤國第090章:楊有一丁天下必隋第295章:關隴的黃昏第262章:攻城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228章:無垢發怒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531章:將軍傲氣第662章:瘋狂之夜第342章:殿下憐花第095章:英雄輓歌第642章:家國天下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634章:投其所好納賢良第034章:三館一閣第760章:沈光解惑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705章:招攬失敗第133章:據理力爭第260章: 算計第812章:殺是不殺?第768章:刺客美馬計第224章:遷都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360章:狂飆演技第147章:縱橫關內道(求收藏推薦)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980章:佈局天竺,再見杜正倫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070章:章仇太翼第623章:獨孤懷恩之死第460章:隋軍南渡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
第921章:今朝重演平陳戰(求票)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884章:廣武澗,天賜之河(求票)第347章:喪家之犬第372章:死士之死第348章:歸師莫堵第423章:一年第474章:無忌,你怎麼看?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第536章:狹路相逢第723章:黃河畔,縱論李唐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439章:出爾反爾第958章:山窮水盡,各謀其路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984章:忠奸難辯第032章:金鳳來朝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203章:楊侗贖將(求月票)第549章:恩威並施第268章:殺出奴性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082章:血染汗庭第106章:大將和小卒第289章:那一夜第002章:炸營第436章:有理說不清第198章:賊喊捉賊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309章:一鳴驚人第076章:殺虎關第310章:李密西進第460章:隋軍南渡第771章:慶功宴,公主醉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710章:叛軍是鐵,也要嚼碎第455章:好心辦壞事第001章:大隋楊侗第546章:圖窮匕現第016章:安置第573章:聞‘隋’喪膽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503章:蕭後的經驗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681章:任用降臣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346章:夜襲第064章:傳國玉璽第457章:善其器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131章:士族陰謀第083章:義成?義成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396章:騎戰帶來的總結第464章:左右爲難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714章:緊要關頭,各顯神通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935章:瘧疾阻大軍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950章:大纛傳令,全軍出擊第801章:空談誤國第090章:楊有一丁天下必隋第295章:關隴的黃昏第262章:攻城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228章:無垢發怒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531章:將軍傲氣第662章:瘋狂之夜第342章:殿下憐花第095章:英雄輓歌第642章:家國天下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634章:投其所好納賢良第034章:三館一閣第760章:沈光解惑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705章:招攬失敗第133章:據理力爭第260章: 算計第812章:殺是不殺?第768章:刺客美馬計第224章:遷都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360章:狂飆演技第147章:縱橫關內道(求收藏推薦)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980章:佈局天竺,再見杜正倫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第070章:章仇太翼第623章:獨孤懷恩之死第460章:隋軍南渡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