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

聽到李淵再次擴軍的意向,不說獨孤整、竇威、劉文靜、裴寂、陳叔達、蕭瑀這些“政事堂”六相,連太子李建成和賭性重的晉王李世民也嚇到了。

以上八人,全都臉色沉重、凝重!因爲李淵的決定,完全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驚天豪賭。

“庫存中的錢糧,加上提前賣了的南方各郡商稅,招募十萬軍隊都綽綽有餘,關鍵是我們不能持久啊!”李建成說得非常謹慎和吃力,他語氣沉重的說道:“軍隊的正常武備、日常訓練方面的開銷很大!戰時不僅需消耗軍糧,還要補充損壞武備,戰後還涉及到獎勵和撫卹,以上這些,都不是我們長期承受得了的。”

李淵皺眉道:“隋軍以戰養戰、越打越富,難道我們就不能從戰爭中致富?”

李建成幽怨的看了看常敗將軍李世民一眼,不說話了!心下卻說說:人家隋軍越打越富的前提是屢戰屢勝,可我們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可嘉,可這一切,都是以國庫空虛爲代價的。

李世民拳頭一握,最終還是無奈的低下頭,尷尬、無奈、羞愧之餘,更多的是鬱悶、不甘、不滿、憤怒等情緒。

他覺得自己的戰略眼光沒錯,可運用到具體戰術上的時候卻屢屢失敗,在他記憶中,他好像從來沒有贏過一場,在淺水原打敗薛舉那一回,也不是軍事上的勝利。而在與隋朝開乾的時候,向來都被隋軍按在地上,被打得眉灰土臉。

但李世民不認爲自己無能,他認爲一系列失敗,都是李唐王朝的朝堂害的。

也許失敗經歷太多,李世民也變得沉穩了起來,通過不斷的反思,他已經明白自己和楊侗的區別了。

楊侗屢屢獲勝、隋朝越來越大的原因很多很多。

首先、楊侗在軍政之上,從來不用浪得虛名的世家子弟,他的文武百官很純粹、很務實。在軍事方面,李景、李靖、裴仁基、楊善會、秦瓊、羅士信、裴行儼、牛進達、蘇定方、尉遲恭、薛萬均、薛萬徹、王伏寶、段德操、張鎮周等等都是中小豪族、寒門出身,但個個都能獨擋一面。楊侗在重用這些人之餘,抱以完全信任之心,使得將軍們無所顧慮的發揮自己的才華。

楊侗甚至把‘國都’鄴城的防務都扔給了麾下將軍沈光,他這份毫不保留的信任,使他手下人才輩出、將星璀璨、上下齊心。

而自己的父皇卻從來沒有把軍權交給宗室以外的將軍統帥,甚至連自己這個當兒子的,他都派出了監軍。正是父皇的狹隘、狹窄、多疑,才使唐軍在作戰時深受羈絆!這樣的軍隊或許能夠戰勝蕭銑、薛舉、樑師都、林士弘、杜伏威、沈法興、李子通這種目光淺短、根基淺薄的小勢力,可是面對生機勃勃的隋朝時就會屢戰屢敗,最後連皇宮都被一把大火燒個乾淨,使軍民銳氣喪失殆盡。再這樣下去,別說是戰勝隋朝了,便是大力整頓軍隊的王世充、李密、竇建德都能壓着唐軍打。

看得遠一點的說,這其實是利益純粹的寒門戰勝了利益糾葛、自私自利的舊貴族。天下寒士好不容易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一個個都卯足勁力的力爭奮進,懷有這種主流思潮的新隋日益強大,是理所當然之事。而關隴貴族、關東士族、南方士族目光狹隘,個個都盯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死死不放,他們支持的唐朝日益沒落,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其次、唐朝連不公平的內幕操作的科舉和均田制都推行不了,這關中依然是舊貴族的天下,關隴貴族的利益不但沒有被觸動,反而在仗大。少得可憐的官田,全被皇親國戚、開國功勳的封地佔據。將士們立了戰功的話,得到封賞的始終是軍中中堅力量的世家子弟,普通的有功將士得到的獎勵少得可憐。賞罰不明的唐朝,得不到底層民衆、士兵的支持還是理所當然。

而楊侗控制的隋朝吏治清明,官員不敢奪利侵民,即使出現不法官員,殺了也不會觸動到其他人,更沒有高層之間的博弈、妥協。政事上的吏治清明,得到民衆擁護。隋朝在軍事上賞罰分明、升遷獎勵分明,莫不使將士用命。

李世民見到李建成把話題引向了自己,連爭辯都懶得去爭辯了。因爲他知道父皇如果不改變的話,在戰爭處處受制的自己和李孝恭、柴紹、張士貴、長孫順德、侯君集、劉弘基、王君廊、李仲文、竇抗、段倫等人還會失敗,這不是大家無能,而是唐軍所存在的框框套套綁住了大家發揮的手腳,勝利是意外、失敗是必然。

隋唐兩朝的一清一渾、一長一消,無不讓李世民憂心,也使他對李唐王朝的朝堂風氣漸漸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晉王,你是太尉,對擴軍一事怎麼看?”李世民不想說話,但李淵終究繞不開他這一關。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還未完善,又因爲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立國之後,一直沿用舊隋朝的官制,官職相當的混亂。李世民除了晉王這個王爵,還有太尉、司徒、隴西道大行臺尚書令、雍州牧、左右衛大將軍、上柱國等等職務。他和楊廣在世時期的楊侗一樣,頭銜多得連自己都記不住。

聽到這話,一直沒說話的李世民無奈的說道:“兒臣認爲大哥說得對,我大唐國力支撐二十萬大軍已是極致。三十五萬大軍所產生的高比例稅賦已使大唐百姓怨聲載道。若是再擴軍,不出三個月,整個關中乃至大唐全軍,便會無糧可用。這還沒有考慮欠收和天災在內。”

李世民的言外之意就是擴軍不是不可以,但要長期保持大軍的數目,就必須做軍屯,讓軍隊在糧食上自給自足,從而減輕朝廷和百姓的壓力。

他話說開了,也索性把自己的想法說了開來:“至少眼下,我們養不起三十五萬大軍,依兒臣之意,我大唐應該裁減十五萬兵馬,讓他在天水、隴西、臨洮、金城、枹罕做軍屯!農忙時務農,農閒之時組織訓練。如果有一個豐年,我想三十五萬大軍勉強能夠維持。但是在秋收到來之前的日子,依舊是相當嚴峻的考驗。”

他這一席話也揭開了一個無情的事實,李淵雖然擁有關中、巴蜀、荊州幾個郡,且巴蜀是一個產糧重地,但依舊維護不了四十萬大軍,在此國情之下,唐朝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裁軍,要麼加稅,否則李唐不戰而崩。

所以李世民提出了軍屯的方案,讓軍隊自給自足,那就能夠養活三四十萬大軍和隋軍抗衡了,這確實是一個成熟的方案,如果軍隊自給率提升到三成,那李唐就可以降稅來平息民怨了。

“父皇,二弟說的不錯,如今我軍該做的是休養生息,二十萬大軍是我大唐可以承受的極限。”李建成率先贊同,在涉及大唐利益之上,兄弟二人保持着相當的默契。

唐朝官籍上的人口有七百多萬,這看似數目龐大,但百姓的田地都是產能不高的薄田,即便把他們的糧食全部收繳,也養不活四十萬大軍。

看着一臉不捨不甘表情的父皇,李建成笑着安慰道:“兵貴精而不在多,何況裁掉的十五萬軍隊也不是完全散掉,待日後我們有足夠家底,再將這些軍隊納入正規軍也不遲。”

“好吧!就依你們之意。”

李淵兩個兒子步調一致,既有些欣慰、也有些複雜的情緒,感覺兒子聯手逼迫,讓自己失去了君王的威嚴。再看到六相也是如此的表情,心中十分陰鬱。

“聖上!”這時,蕭瑀在一旁說道:“晉王的軍屯確實是一個良方。臣在河池郡爲官幾年,對河湟地區比較瞭解。雖說那裡的土地比較貧瘠,糧食產能低,但很少聽說有饑荒問題,根本原因就是河西能從吐谷渾獲得肉食供應。”

衆人明白蕭瑀的意思了,李淵道:“蕭愛卿是說我們可以和草原貿易,以獲得肉食對嗎?”

蕭瑀點了點頭道:“如果能夠得到肉食補充,對士兵的體質也是很大提高,糧食消耗也相應減少,我曾經做過統計,如果有肉食補充,一名士兵對糧食的消耗減半,而且體質和力量都會加大,所以肉食對士兵十分重要。”

李淵道:“幾十萬大軍,每年需要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頭牛羊。但是草原對絲綢、布匹、陶瓷、茶葉的需求不大,我們用什麼去換這麼多牛羊。”

“食鹽、生鐵、武器、鎧甲都是他們需要之物。”

蕭瑀話音剛落,衆人立即紛紛反對,“生鐵、武器和鎧甲絕對不行。”

蕭瑀也不分辨,只是看着李淵。一時間,大殿內安靜了下來。

李淵看了衆人一眼,道:“朕理解蕭愛卿的意思,吐谷渾的實力今非昔比,哪怕擁有食鹽、生鐵、武器、鎧甲,對我大唐的威脅也不大,與他們交易之後,我們不僅獲得肉食,還能減去他們對薛樑聯軍的支持,這也算是爲收復河西創造了條件!蕭愛卿,朕以你爲使,儘快和吐谷渾達成協議。”

“喏!”蕭瑀應了下來。

衆人見李淵主意已定,也不再說話了。

李淵接着說道:“那麼,我們來說一說攻伐之事。”

“父皇!”李世民站了起來,鄭重的說道:“以貿易阻止吐谷渾對薛樑聯軍的支持,已經使河西方面壓力大減,兒臣只需八萬大軍,便能收復河西、河煌地區,殲滅李軌都綽綽有餘。在此前提下我們可以加大南方攻略,這一次重點攻伐的對象不是蕭銑,而是朱粲。”

“朱桀有軍隊十萬人,但他卻以人肉爲軍糧,殘暴不得人心,且不會涉及到蕭銑、王世充、李密、林士弘等人的利益。我們完全可順應民心,拿下他所佔據的南陽、襄陽、春陵三郡!”

“不行!”李淵毫不客氣的斷然拒絕:“我們因爲兵分數路所吃的大虧實在太多了。這一回,朕要集中全力來殲滅薛樑聯軍和李軌,從而保證西部的安全。朱粲這種亂匪,過後再收拾也不遲。”

過後再收拾?

李世民心中很是不滿,過後還有機會嗎?人家王世充已經整頓完畢,會錯失良機嗎?

李淵見李世民不滿,索性對李建成說道:“太子,你來告訴晉王吧!”

“兒臣遵命!”李建成拱手一禮,然後對李世民說道:“雖說楊侗遠征高句麗,但隋軍在關內有十五萬善戰之士卻始終不動,難保他們不會趁機出兵,所以不僅關中要保留必要的精銳駐守,二弟出征之時,也要帶足夠的兵力,以免被隋軍佔了便宜!而且我大唐與隋朝的合約之期已過,他們此時出兵,完全是毫無顧慮的。”

李世民眉頭一皺,覺得這種打法實在太過保守了,但他也不再多說什麼,他也知道不僅是父皇被楊侗打怕了,而且他的思慮也不是沒道理。想了一想,索性便領下了攻伐薛樑聯軍和李軌的使命。

第984章:忠奸難辯第085章:太原起義第891章:絕戶計第905章:重大突破第157章:王仁則再來(求收藏推薦)第201章:靺鞨朝見(求月票)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166章:李唐決議(求收藏推薦)第232章:賣蕭銑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243章:建成之謀(求月票全訂)第069章:能不能舉第852章:以身抵債第285章:有舍有得第200章:李淵七敗(求訂閱)第594章:正宗儒學育英才第938章:末將願意改邪歸正第933章:給個投降的臺階下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521章:金勝曼的葷招第378章:裴矩思退第216章:經驗誤人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446章:劉弘基建功第372章:死士之死第521章:金勝曼的葷招第759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02章:歸心似箭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229章:天下驚第190章:糧價暴漲第089章:絕響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693章:亂世用重典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456章:事態突變第335章:攻略西域第648章:單雄信之抉擇第250章:搶‘頭’功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034章:三館一閣第851章:魏徵告凌敬第209章:狹路相逢第231章:人心不齊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279章:戰機乍現第181章:賣牲口(求收藏推薦)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901章:蕭後傳道,破僵局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582章:國宴上的陰謀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第778章:李世民窮則思變第822章:英雄白首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806章:玄奘,你怎麼看?第824章:壯士斷腕第827章:黯然退出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704章:隋唐陰謀第002章:炸營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523章:戰爭一觸即發第087章:江都風起第001章:大隋楊侗第719章:西巡之議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064章:傳國玉璽第454章:發動攻擊第428章:王世惲第434章:第139章:談條件(求收藏推薦)第346章:夜襲第314章:楊侗的瘋狂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877章:新運河,一無是處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495章:正統王朝雷霆之怒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832章:分封建國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200章:李淵七敗(求訂閱)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484章:緊急行動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394章:兄弟隔閡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
第984章:忠奸難辯第085章:太原起義第891章:絕戶計第905章:重大突破第157章:王仁則再來(求收藏推薦)第201章:靺鞨朝見(求月票)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166章:李唐決議(求收藏推薦)第232章:賣蕭銑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薦)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243章:建成之謀(求月票全訂)第069章:能不能舉第852章:以身抵債第285章:有舍有得第200章:李淵七敗(求訂閱)第594章:正宗儒學育英才第938章:末將願意改邪歸正第933章:給個投降的臺階下第931章:居高臨下,絕對壓制第521章:金勝曼的葷招第378章:裴矩思退第216章:經驗誤人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446章:劉弘基建功第372章:死士之死第521章:金勝曼的葷招第759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02章:歸心似箭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229章:天下驚第190章:糧價暴漲第089章:絕響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693章:亂世用重典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456章:事態突變第335章:攻略西域第648章:單雄信之抉擇第250章:搶‘頭’功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590章:所有算計一場空第034章:三館一閣第851章:魏徵告凌敬第209章:狹路相逢第231章:人心不齊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218章:鄭魏和解將軍怒第279章:戰機乍現第181章:賣牲口(求收藏推薦)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901章:蕭後傳道,破僵局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582章:國宴上的陰謀第159章:忘塵(求收藏推薦)第778章:李世民窮則思變第822章:英雄白首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806章:玄奘,你怎麼看?第824章:壯士斷腕第827章:黯然退出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704章:隋唐陰謀第002章:炸營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523章:戰爭一觸即發第087章:江都風起第001章:大隋楊侗第719章:西巡之議第361章: 那你幹嘛來着?第064章:傳國玉璽第454章:發動攻擊第428章:王世惲第434章:第139章:談條件(求收藏推薦)第346章:夜襲第314章:楊侗的瘋狂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877章:新運河,一無是處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495章:正統王朝雷霆之怒第618章:韓志以權誘齊王第832章:分封建國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200章:李淵七敗(求訂閱)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484章:緊急行動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394章:兄弟隔閡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