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

感謝河馬象,思飛28,巍子hdw,萬木蕭森,李子02,jforce,沉默de夏花,酷酷一螂,yikm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幸福快樂。

明軍艦船轉帆前進,撓鉤鐵鏈被一一用斧頭砍斷,兩艘船脫離開來。

硝煙散去,吳六奇仰起頭怒視着敵艦,他的腿被彈片擊傷,血不斷流下,而甲板上倒着一片死屍和傷員,呻吟聲、哀叫聲充斥在他的耳中。

一排明軍水兵從軍艦的甲板邊緣升起,伸出一根根烏黑的槍管,一聲令下,槍聲如爆豆般響了起來。

幾顆鉛彈在吳六奇身上擊出朵朵血花,他卻是兀自不倒,怒目圓睜,口中似在叫罵,卻嗚嗚不清。鮮血從他口中不停的涌出,勉強向前挪了一步,壯碩的身體轟然倒下。

近距離的火炮轟擊,使這艘艦船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傾覆沉沒。而吳六奇雖是總兵,卻同普通清兵沒什麼兩樣,悽慘地葬身海底。

死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爲你位高權重而賞你個體面。不要說是吳六奇,連英國海軍軍神納爾遜,不也是在海戰中被一個不知名的法國兵一槍幹掉。

“海龍”號甲板上槍聲不斷,喊殺聲震天。接連粉碎了幾艘清軍艦船接舷戰的企圖後,終於還是有一艘清軍艦船靠了上來,並用鐵鏈扣住了“海龍”號船頭的斜桅,強行登上甲板。

“開火!”段智英吼叫着扣動板機,眼前和旁邊一團團白煙迸出,他看到對面那個悍勇的清軍軍官象被重拳擊中一般停下腳步。身體晃了晃,頹然倒了下去。

船艙裡衝出了更多的明軍水兵,在李望山的指揮下,向着甲板上的清軍射擊,然後在白煙升騰中端着刺刀衝了上去。喊殺聲,慘叫聲。刺刀入肉的噗卟聲,甲板下火炮的轟鳴聲,將戰鬥的殘酷展現無遺。

“海龍”號搖晃着擺脫了敵船,舷窗受損,主桅杆也被打斷,只能靠着後桅航行。段智英指揮着受損的戰艦艱難轉向,一邊向本方戰線撤退,一邊繼續槍炮齊發,奮戰不止。

突擊支隊向前頑強地挺進戰線。壓縮着港口外的空間。而隨着衝出港口的清艦損失慘重,後續出港的便形成了加油戰術,非但無法形成數量優勢,反倒是越打越少。

三艘明艦突然從陣線的縫隙中穿過,象一頭不可阻擋的老虎衝入戰區,槍炮齊射,橫衝直撞。楊彥迪見敵艦數量大減,遂將機動支隊的三艘戰艦調了過來。解救己方陷入包圍的兩艘軍艦。

兇悍的攻擊使行將崩潰的清軍艦船不敢抵擋,對“海龍”號、“海獅”號的圍攻也很快被瓦解。三艘戰艦拖曳着、保護着兩艘友艦順風行駛。回到了戰線後面。此時,兩艘衝陣的軍艦都受到了不小的損毀,人員也傷亡很大,甲板上到處都是血肉、屍體和傷員,但軍旗卻被釘在僅存的桅杆上,依舊在獵獵飄揚。

戰鬥已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港口外十餘艘清艦無心再戰,撤退的命令一下,便掉頭返航,駛入港內。

下達撤退命令的是已由南洋副將升爲潮州總兵的許龍,他現在是港口內清軍官職最高者。他看得很清楚。隨着港外空間的不斷縮小,出港作戰的己方艦船已難以形成數量優勢,而明艦在體積和火力上卻佔有極大的優勢,強行作戰只能是不斷損耗。

許龍希望明軍艦船能夠趁勝追擊,從而掉進他預想中的天然陷阱。在狹長的港道內,明軍艦船因爲體大笨重而會機動不靈,而清軍艦船則可以發揮體積小、速度快、機動性強、吃水淺的優勢,對明軍艦船實施圍攻。

但明軍艦隊並未如其所料,匆忙追擊撤退的敵艦,而是整頓陣形,緩緩壓上,牢牢封鎖住了港口。

許龍感到失望,但並未絕望。擡頭看了看天色,又再次觀察了風向,他微微眯起眼睛,派出親兵,請各部將領前來會議。

………

炮聲終於停了下來,但瀰漫的硝煙、濃厚的火藥味仍籠罩在戰場上空。鮮血染紅了海面,有的艦船還在燃燒。

一場大戰下來,明軍共死傷五百餘人,清軍則數倍不止。清軍艦船被擊沉三十一艘,被俘八艘,傷者不好估計。而明軍重傷兩艘,輕傷六艘,無一沉沒,依然具有戰鬥力。

更重要的是,突擊支隊通過英勇的戰鬥,達到了最好的結果。本來計劃是有備用的,即突擊支隊無法達成突襲效果,封閉港口的行動失敗。他們便要且戰且走,將清軍艦船引至外海,與主力艦隊合力圍擊;如果清軍不追擊,那便在港口外圍遊動監視,等待主力艦隊前來,再行決戰。

這三種結果相比較,自然是第一種最好。無論是外海圍擊,還是大決戰,都未必有百分之百勝利的把握,只有第一種,將敵艦封閉於港內,才能夠勝券在握。

雖然達到了成功的第一步,楊彥迪等人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在木質帆船時代,也就是鐵甲艦出現之前,派出火船順風漂至敵艦,引燃敵艦,使之焚燬或喪失戰鬥力,稱之爲火攻。這種戰法雖然古老,可也算是一種可行(但並一定最有效)的戰術而被廣泛使用。

但什麼戰法都不能保證一定有效,火攻也是如此。火船隨風漂浮,如果風向不對或者是敵方戰船能夠躲避,則是可以輕易化解火攻的危險的。

命令一下,明軍艦隊馬上便開始準備。此時風向對清軍實施火攻是有利的,但清軍需要做一番佈置,比如調集火船,重新調整港道內艦船的順序和數量等等,抓緊時間進行防備,無疑對保證勝利成果是十分重要的。而寄希望於風向很快改變,則是愚不可及的行爲。

將清軍俘虜集中在受創較重的“海龍”號和“海獅”號船艙內看管,兩艘戰艦緩緩駛離,在“海鷹”號的保護下脫離戰場進行休整。八艘俘獲的清軍艦船以及各艘軍艦上放下的小舢板,組成了兩道防火線。

然後,八艘輕型戰艦佈置在兩道防火線中間,負責阻擊出港的敵艦,而它們的機動性可以較爲靈活地躲避漏網的火船;重型戰艦則分爲兩部,一部在第二道防火線後,既是加強封鎖,又可增援前面的輕型戰艦;另一部由六艘軍艦組成,佈署在防線的側翼,也就是靠近港口右側陸地的一邊,它們可以視時機而出擊,楔入出港的敵艦之間,左右開火,打擊敵人,封堵港口。

明軍佈置已畢,天色已經暗了下來。雖然是嚴陣以待,但吃飯休息還是必不可少,只不過哨兵和監視船要多辛苦勞累了。

時間在悄悄的流逝,清軍的火攻依然沒有出現,明軍將領狐疑猜測,不知道清軍在搞什麼鬼。

俗話說:龍多旱,人多亂。楊彥迪等人沒有想到,港內的清軍水師正應了這句俗話,行動遲緩得令人生疑。

清軍的廣東水師在艦船總數上雖然超過四百,但能堪海戰的卻不到三百,再加上碣石蘇利藉故拖延,以及各營留守駐地的,港內集結的艦船數量只有一百八十三艘。嗯,現在能作戰的應該只有一百三十艘左右了。

而這並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這些艦船分屬於各個水營,雖然許龍官職最高,總兵加都督銜,屬下水師也最有戰鬥力,但在實際上,卻缺少總指揮這個名義。

督標水師轄管着水師營、四會營、新會營;惠州副將轄香山協左、右營,順德協左、右營,大鵬協左、右營,赤溪協左、右營,清遠右營、廣海寨營、永靖營等;另有“地方部隊”南澳鎮右營(左營屬福建),澄海協,海門營,達豪營,碣石鎮標三營,平海營,歸善城守營,潮州鎮標三營,饒平鎮標三營,黃岡協左、右營,高廉鎮轄陽江營、電白營、碣州營、東山營等。

夠多夠亂吧!正因爲如此,許龍提出的火攻戰法雖然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但具體到細節,卻是爭吵不休。該從哪部抽調船隻改成火船;火船戰術如果成功,各部出港突圍的順序;突圍之後是與明軍艦隊繼續作戰,還是在某地集結後再圖反攻……

涉及到所部實力的消漲,甚至是生死存亡;又擔心先突圍會遭到沉重打擊,後突圍則得不到已脫離險境的友軍的回身支援……各部將領心思各異,想法不同。特別是很多軍官出身於海寇,只爲自己打算。他們一會兒固執己見,一會兒又改變初衷,令許龍大感無奈,心中憤恨。

蠢貨,一羣蠢貨,不知道海上風向易變,火攻的機會十分難得嗎?吵啊,爭啊,等風向變了,還火攻個屁呀!

許龍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起身到艙門處,觀望旗幟,察看風向了。衆人還在各執己見,爭肥挑瘦,甚至爭得面紅耳赤,拍桌子瞪眼。他心中的火氣越升越高,實在是壓抑不住了。

“夠了!”怒吼聲在船艙內響了起來,壓住了喋喋不休的爭吵,許龍大步走回桌案,將手掌用力拍下,瞪視着愕然相望的各部將領,咬着牙說道:“火船老子出,你們不願意乾的活兒,老子全包了。如何,如何?還他孃的吵嗎?”

……(未完待續……)

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30章 宗室入滇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7章 元江宣慰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9章 決戰第155章 無題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95章 初印象第27章 攻城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42章 北伐新策第36章 領悟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83章 棄城之議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65章 佈署第96章 各有安排第30章 無題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81章 襲擾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1章 柔情蜜意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6章 提點第142章 會晉王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83章 棄城之議第6章 暹羅來使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78章 破路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72章 血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24章 隨想第202章 總攻(二)第30章 宗室入滇第50章 伏擊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60章 歸藩之議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1章 書院第60章 會趙王第92章 無題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88章 大調整第154章 赴廣東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27章 五國軍棋
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30章 宗室入滇第89章 進退兩難第17章 元江宣慰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9章 決戰第155章 無題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9章 景東會師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95章 初印象第27章 攻城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42章 北伐新策第36章 領悟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83章 棄城之議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65章 佈署第96章 各有安排第30章 無題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81章 襲擾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1章 柔情蜜意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25章 山東攻略第26章 提點第142章 會晉王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83章 棄城之議第6章 暹羅來使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78章 破路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272章 血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24章 隨想第202章 總攻(二)第30章 宗室入滇第50章 伏擊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60章 歸藩之議第30章 宗室入滇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1章 書院第60章 會趙王第92章 無題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88章 大調整第154章 赴廣東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27章 五國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