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鄭家來人

“國子監”爲最高學府,各府、州、縣分別設立“府學”、“州學”、“縣學”,村鎮設“小學”。凡有“就鄉塾讀書者,蠲其一半徭役”。大明治下兒童必須八歲入小學,學制五年……

陳永華坐在驛館之內,翻閱着手下蒐集到的各類消息,最讓他感興趣的是剛剛推行的教育制度。這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教育體系,除了把書院制度更加完善外,又涵蓋了對普通民衆。其中還有舉薦人才的制度,州試有名送府,府試有名送院,院試取中,便可以準充入國子監。而從國子監畢業之後,還有一個爲期兩年的實習期,先爲吏,考察合格方可補六官內都事,擢用升轉,從此成爲官員。

反覆研讀,陳永華不禁欽佩朱永興的魄力和舉措,也看出了朱永興的野心。經過這一番比較細緻的規劃,雖然沒有科舉,但已顯出要將“讀書人一網打盡”的意圖。而且,從表面上來看,讀書人入仕的道路比科舉要來得更寬廣。

“建立聖廟,設立學校以收人才,庶國有賢士,邦本自固,而世運日昌矣。”陳永華作爲一個正統的讀書人,發展教育合乎他的理念,儘管朱永興所做的並不全讓他滿意,但在戰爭年月,能推出這樣的制度,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隨陳永華前來廣州的還有鄭經的隨身侍衛馮錫範,從個人關係上,陳永華雖然得鄭經的器重,卻還比不得馮錫範更受信任。而馮錫範此人昧於大體,而喜弄權,忠勇侯陳霸轉投南明,鄭經惱怒。他也對朱永興沒有什麼好印象。

“地方新復,戰事未息,這些事情應暫待之將來。捨本逐末,收買人心。岷藩其志非小,日後必爲大患。”馮錫範撇了撇嘴,冷笑着說道。

其志非小?陳永華苦笑了一下。沒有馬上答話。岷藩到底還是朱家子孫,在這天下鼎革之際,苦心竭慮、力圖興復,心中或是有“有功者王”的想法,卻也說得過去。而鄭家呢,志向便小了嗎?

“岷藩身爲朝廷留守,言辭禮數不可缺。”陳永華出口提醒道:“如今廣東全省光復在即,西南、東南聯爲一體,我等不可爲大王平添麻煩。”

馮錫範哼了一聲。雖然心中不悅,但西南明軍光復廣東後的局面也確實如此。不管怎樣,遙奉可能結束了,而明臣的樣子還是要做出來。除非,鄭家捨棄金、廈,以及將要出兵佔領的大陸地盤,退到臺灣繼續做一個軍閥。

說實話,鄭經及其部將都沒有想到朱永興會親臨廣州。也沒有想到西南明軍這麼快便能攻克廣州,並且繼續東進。還是陳永華比較靈醒。在海上得到消息後馬上返回,又與鄭經等人進行了一番商議,方纔再度前來。

這一次前來廣州,忠勇侯陳霸的事情是不準備有什麼理想的結果了,臣子向朝廷興師問罪,這成什麼話了?隨便問一問。有了交代便作罷。而陳永華、馮錫範此行的名義也變成了攜禮祝賀,祝賀岷藩再獲大勝,光復廣州。然後便是稟報朱永興,鄭經要響應朝廷,遵從諭令。準備出兵潮州,策應明軍東進。

潮州,沒錯,鄭經還是決定要把這塊鄭家傳統的補充糧餉、兵員的地方拿到手中。他的算盤打得很精,福建清軍派出的援軍已經出動,潮州、梅州將是雙方交戰的區域。

因爲清軍廣東水師的潰敗,又有鄭家盤踞金、廈,潮州臨海,很容易象廣州一樣遭到水陸夾擊。所以,增援的閩省清軍必然以梅州爲重點,或扼守以阻明軍入閩,或反攻以擊敗明軍。這樣一來,鄭家伺機奪取潮州,一來可與東進明軍對梅州形成東、南夾擊之勢,二來阻力甚小,清軍在西南明軍的壓力下,難以投入重兵對潮州展開爭奪。

搶先佔領,從而在大陸有了立足點;向朝廷請求,從西南明軍手中得到潮州。這兩個選擇對於鄭經來說,可以說是利弊一目瞭然。西南明軍的強勢,東征的順利,使得鄭經不得不重新考慮對策,不得不轉變其強硬的態度。

鄭家的名望和實力不足以自樹旗幟,掛着永曆的招牌是沒有疑問的。否則,不僅會失去大陸上的縉紳、民衆的支持,連現在跟隨鄭家的官紳、宗藩也會生出異心。

這就是大義名分的重要,馮錫範即便心中不滿,也無可奈何。因爲今日的朝廷主事的是宗室留守朱永興,可不是永曆那個懦弱無能,聽人擺佈的皇上。

陳永華心中矛盾,按照他所學的聖賢書,他應該忠於皇上,忠於朝廷。但鄭成功對他卻有知遇之恩,士爲知己者死,他也跳不出這個圈子。

“有西夷相助,朝廷的水師越來越強大了。”馮錫範皺着眉頭,說出了自己的另一個擔憂,“那些西夷又安着什麼好心,若是朝廷要咱們少收船稅、關稅,好處他們得,吃虧的卻是咱們。”

“這也沒有辦法。”陳永華早就想過這種可能,只是沒說出來,朝廷嘛,給臣子下令,不是很正常。不過,依他看,岷藩未必會急着這麼做。從這幾次與鄭家的接觸來看,岷藩還是很照顧鄭家的面子,或者說是鄭成功的面子。幾乎沒有發過什麼強制性的諭令,商量的口吻居多。

這未嘗不是岷藩的聰明之處。不和鄭家撕破臉皮,只要鄭家在東南還打着明朝的旗號,便能牽制住閩浙粵的大量清軍。便說這次東征吧,鄭家是沒有出兵助戰,但閩省的清軍卻不敢全力放心地前來增援。在東征初期,清軍的廣東水師雖有集結,但也留下了一些兵力防備鄭家的突襲。

把鄭家當作盟友看待,不逼迫,不命令。而在清軍看來,這種融洽的關係自然不可不防。

這就是朱永興的想法和思路,不管你出不出力,只要在我身邊站着,不與我爲敵,那就有幫助。(未完待續……)

第188章 大調整第20章 急躁,伏擊第9章 決戰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章 攻城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8章 大戰(二)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28章 拉英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59章 無題第60章 歸藩之議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12章 女考生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92章 僞造,詭道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4章 攻城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6章 柔情蜜意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3章 綜合實力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96章 鑑第38章 三師相會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30章 無題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96章 各有安排第84章 失敗之源第48章 大戰(二)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45章 大包圍第48章 大戰(二)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1章 登陸山東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8章 依城挫敵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5章 寨子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72章 廝殺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13章 窮追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48章 大戰(二)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47章 大戰(一)第182章 無題第20章 緊鑼密鼓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22章 水利部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2章 無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3章 綜合實力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
第188章 大調整第20章 急躁,伏擊第9章 決戰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章 攻城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48章 大戰(二)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28章 拉英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59章 無題第60章 歸藩之議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12章 女考生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92章 僞造,詭道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4章 攻城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6章 柔情蜜意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3章 綜合實力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96章 鑑第38章 三師相會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130章 無題第94章 思考方法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96章 各有安排第84章 失敗之源第48章 大戰(二)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45章 大包圍第48章 大戰(二)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1章 登陸山東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6章 柔情蜜意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8章 依城挫敵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5章 寨子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72章 廝殺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13章 窮追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48章 大戰(二)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47章 大戰(一)第182章 無題第20章 緊鑼密鼓第87章 水西局勢第122章 水利部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2章 無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23章 綜合實力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