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攻城

簡單壘起的土牆後火炮已經架設完畢,錢邦宸帶着幾個骨幹親自測距,進行了兩次試射實心彈後,又一門門微調了仰角,裝上了爆炸彈,就等着一聲令下,開炮轟擊。.目前能比較熟練掌握掉射技術的,還屬於錢邦宸等三四個骨幹的專長。他們靠着幾十發實心炮彈做試驗,才摸索出了一點門徑。

炮兵陣地後兩輛木板車也準備妥當,上面兩口大木箱厚重結實,裡面裝填着爆破城門的火藥,外面罩着油布。幾十名重甲刀盾兵已經整裝待發,口鼻處蒙着溼布,準備掩護着這兩輛爆破車推進城門洞。

幾名將領趕來參見,慶陽王劉震神色還兀自忿忿不平,開口報告道:“殿下,末將已經派人在城下喊話了,安南兵不予理會,還污言辱罵。”

“自作孽,不可活,一會兒好好教訓他們。”朱永興微笑着勸慰了一句,心中不以爲然,這仗還沒打,勸降只是個準備,哪能如此容易?

鼓聲、號角聲先從北城門方向響起,然後是其他方向明軍的鼓號應和,城牆上的安南守軍多了起來,有的持銃揮刀,有的在擺放滾木擂石,顯得很是緊張。

“轟”,遠處一聲驚雷炸響,引得安南兵擡頭望天,雖然有些陰雲,但這雷卻有些蹊蹺。

“轟”、“轟”,驚雷連着響起,遠遠的北城門方向騰起了黑煙,爆炸震得地都在微微發顫。

雖然主攻在東,但朱永興還是留了三門炮在北門,玩了一招兒聲北擊東。看起來城北門似乎防備更嚴,可能會有安南的大官,如果被碰巧轟斃,倒是會加劇安南兵將的混亂。

“開始吧!”朱永興揮手下令。

一個個綠色的小旗子在各個炮位上舉了起來,顯示火炮的角度已經矯正好。可以隨時發射。錢邦宸揮動黃色指揮旗,示意各炮手準備點火發射。錢邦宸沒指望每一炮都能直接命中目標,但同樣的裝藥量和角度,至少能保證炮彈的飛行距離和落地點差不多。

紅旗舉起,重重的在空中一揮。霎那間,二十門火炮發出了沉悶的響聲,噴出了火光和白煙,炮彈騰空而起,越過土牆,飛向敵城。

十幾秒鐘後,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城頭磚石亂飛,煙塵騰起老高,遮住了人們的視線。

西方十二磅炮發射的開花彈裡通常裝填九百克左右的黑火藥,而轟天炮發射的炮彈有五斤、十斤重,六七成重量卻都是火藥的成分,從威力上講,顯然要超出很多。不足的則是炮壁薄,發射藥少,射程短。

此時,北門的安南“兵法大師”鄭樺昏昏沉沉,兩耳失聰,身上還有被碎石擊破的傷口,血流得滿臉都是。剛剛那個自信、沉着的模樣已經蕩然無存,任是熟人也只能從衣服上辨認身份。

幾個忠心的親衛背扛着主子,倉惶逃下城頭。城牆上兩個漆黑的彈坑還冒着清煙,彈坑周圍散佈着兵器殘肢,再往外還有很多耳鼻流血、被震昏倒地的安南兵。因爲城頭上的安南兵沒有任何準備,密集的守城隊形,無形中讓炮彈的威力增加數倍。

而那些沒被炸死、沒受傷的安南士兵則被這猛烈的爆炸打暈了,在濃煙中亂得象一鍋粥,連被炸傷的士兵都沒人理會。

“要倒了,快跑啊!”驚呼聲中,簡單修建的城門樓在濃煙中搖搖欲墜,有幾處還冒起了火頭。

城下的五門轟天炮不斷調整,不緊不慢的崩豆似的發射着,有的炮彈落在城外,有的落在城上,有的還飛過城牆,在城中爆炸。在不斷的爆炸震顫和衝擊波的摧動下,脆弱的城門樓終於倒塌了。

混亂在加劇,但離潰散還遠,幾個安南軍官在親信的簌擁下,聲嘶力竭地叫着,揮舞着手中的武器,約束着混亂的士兵。被臨時招來守城的城中青壯,心理素質更差,沒死的也被嚇壞了,趁亂逃跑了一多半,瑟縮於自家屋中,死活不肯再走出來。

東門,不等硝煙散去,朱永興已經下達命令。幾十名明軍甲兵或舉盾,或推板車,迅猛地衝向城門,然後隱沒在煙塵之中。

顯然,東門的安南守軍被這二十門轟天炮的齊射打蒙了,煙塵之中也無法看清明軍進攻的套路。十幾分鍾之後,幾十個明軍已經完成了任務,從稀薄的硝煙灰塵中現出身來,一個個跑得賣力。

導火索留得夠長,不必這麼狼突豕奔,玩命飛跑吧?朱永興看着這些身着重甲的明軍跑得直喘,不禁咧嘴搖頭。

城頭硝煙慢慢散去,剛纔那一輪射擊的效果完全展示在面前。堆堞已經被削去了一角,城垛也殘缺了幾個,不知道是滾油還是木頭被引燃,冒起了好幾團火光。而那些原來密密麻麻的安南兵身影看不見了,哦,還有,幾個探頭探腦的傢伙從城牆後露了出來,向外張望。

廣國公賀九義並沒有被授予軍隊,而是作爲馬寶的副手協助指揮,而他的幾個親信總兵,象李承爵、雷朝聖、黃元纔等人,卻都被朱永興分置安排,每人指揮一個千人隊。現在,面對着城門被轟炸過後的慘景,他們都是第一次目睹,不禁都張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溜圓,一眨不眨。

朱永興已經把目光轉向城門洞,兩輛推車已經被摘掉了輪子,並排緊靠在城門上,想必士兵們也不會忘了用鐵釺把車子釘在地上吧?兩百斤火藥足夠把城門炸開了,就算城門後面堵住也不行吧?只是不知道這聚能裝藥有沒有效果,反正也是聊勝於無,權當試驗了。嗯,該捂耳朵了。

沒等城上的安南兵進行調整,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又轟然響起,漫天的煙霧、騰上半空的煙塵一下子把城門遮蔽得嚴嚴實實,什麼也看不到了。

列陣的明軍都仰起頭,看着那一直向上竄去的煙柱,然後便稀里嘩啦地落下一陣碎石雨,大量的被炸得粉碎的磚末粉塵在空中飄散,甚至落到了不少明軍的頭上。(未完待續。

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64章 計議第64章 計議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26章 無題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24章 烽起石屏第9章 世子殿下?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9章 決戰第172章 無題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37章 李晉王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37章 李晉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2章 縴夫,規矩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35章 阻擊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73章 潰敗第124章 隨想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01章 總攻(一)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1章 書院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67章 梆子腔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3章 絕死一擊第71章 慘烈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2章 響應配合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63章 求助他國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80章 京師大亂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9章 勳章,土地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7章 意外之難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45章 妥協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87章 接戰(二)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89章 勝利第230章 暗戰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38章 廣國公第35章 阻擊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59章 援軍?援軍?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4章 海外助力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59章 援軍?援軍?
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64章 計議第64章 計議第30章 輕取永昌第126章 無題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24章 烽起石屏第9章 世子殿下?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9章 決戰第172章 無題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37章 李晉王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37章 李晉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2章 縴夫,規矩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35章 阻擊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73章 潰敗第124章 隨想第92章 僞造,詭道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201章 總攻(一)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1章 書院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67章 梆子腔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3章 絕死一擊第71章 慘烈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2章 響應配合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63章 求助他國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80章 京師大亂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9章 勳章,土地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7章 意外之難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45章 妥協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87章 接戰(二)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89章 勝利第230章 暗戰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38章 廣國公第35章 阻擊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59章 援軍?援軍?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4章 海外助力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59章 援軍?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