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輕取永昌

朱永興和李定國、白文選又仔細研究、分析,覺得一個月差不多能夠完成計劃。.朱永興回憶了一下歷史上元江起義持續的時間,又估計着吳三桂此時差不多才出昆明,心中不由篤定了許多。

“殿下。”晉王李定國似乎有什麼難以出口的事情,突然沉吟了一下,纔開口說道:“若是滇西得勝,元江亦能重挫清軍,我軍是否能趁勝攻昆明?”

趙王白文選的目光閃了一下,若有所思地望着朱永興。

朱永興不假思索地斷然搖頭,這個可能他已經仔細想過,分析過,絕對是愚蠢之舉。

“攻昆明弊大於利,很可能使我軍取得的戰果化爲烏有,重陷窘迫之境。”朱永興並不理會李定國和白文選臉上的不同表情,坦然自若地把自己的判斷講述出來,“且不說攻打昆明,我軍還力有未逮,就算是能僥倖攻取,又能守住嗎?昆明乃名城重地,影響極大,無論在誰手中,都需重兵把守。爲一城而困一軍,喪失機動作戰的能力,得不償失。”

停頓了一下,朱永興繼續說道:“若昆明被我佔領,清軍必調四方之兵前來奪取。如我軍堅守,則如這永昌之敵,死守,死守,最後變爲守死。如我軍撤出,則昆明百姓又經一次浩劫,民心再不向我。若不強取昆明,仍由清軍佔領,則清廷以爲滇省尚可爲,不致再調重兵入滇。我軍在西,在南,從兩個方向對昆明形成壓迫。敵向西,則我軍北進威壓;敵向南,則我軍東進脅迫。敵顧此失彼,兵力盡被牽制於昆明,則我軍或另闢戰場,或養兵屯糧,進退自如也。”

趙王白文選捋須微笑,讚道:“殿下精僻分析,直令本王茅塞頓開。”

晉王李定國心中暗自嘆息,儘管不能攻取昆明,便不好入緬接駕,但朱永興的分析和判斷有理有據,由不得他繼續強行爭辯。

“若是另僻戰場,殿下欲往廣西,滇西之軍想必是要北向入蜀了?”晉王李定國也不是沒想過以後的戰略走向,滇西獲勝之後,若是不能攻取昆明,又不爲朱永興所抽調的話,就只有入蜀一途了。

“晉王一語中的,正是要入蜀發展。”朱永興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吾在安南奪地立基,爲何有衆多土司願助兵報饋,爲何有衆多士卒願領餉票,願在安南成家立業,皆因土地也。蜀地幾經戰亂,人丁稀少,土地荒蕪,不正可爲吾等所用?”

趙王白文選撫掌而笑,說道:“殿下謀略深遠,本王欽佩。入蜀發展,以地爲誘,不僅可使士卒得地安心,更能使各土司輸民報饋,增我軍抗清實力。還有一點,在蜀地東向拓展,可使昆明三面受敵,或收不戰而取之效也。”

確實有這種可能,但卻很遙遠。朱永興發覺白文選的態度轉變明顯,處處向着自己說話,儘管心中還有些不解,可卻是他很希望的事情。

晉王李定國當然也覺察出來了,笑着看了白文選一眼,目光中頗有深意。

跟着我走的,自然有好處;早晚要分道揚鑣的,現在可爲抗清盟友,以後還是要加以制約和防範。朱永興臉上表情平和,心中卻又重新進行了評估和衡量。

這時,明軍將領紛紛前來報告,打斷了三人的談論。三人也收起各自的心思,認真聽取,以便爲接下來的行動提供依據。

清軍總兵楊珅未見蹤影,據俘虜所說,很可能被埋於瓦礫磚石之中,在城破的時候便一命嗚呼了。

清軍萬餘,死傷過半,投降的將近四千,其中近三千爲甘陝綠營,一千爲湖廣綠營。

府庫完整,未受損失,這是最大的好消息。功臣呢,竟然是一個叫任大海的清軍千總,而且是聽從了上司邵夢凱的命令。糧食、金銀、火藥、兵器、盔甲,這些物資的繳獲,立時讓邵夢凱保住了一條命,也不枉他想出的辦法,預留的後路。

時間不長,千總任大海和遊擊邵夢凱便被帶到了府衙。既然有功,朱永興等人便和藹相待,溫言撫慰。敘談之中,才發現這兩位都參加了騰衝之戰,邵夢凱沒什麼出彩之處,任大海卻是指揮輔兵佈陣,“不動如山”的將領。從這二人的口中,朱永興等人得到了很詳細的情報:比如楊珅都向哪裡求援,派出求援人員的時間,周圍縣鎮的駐防情況等等。

“二位且下去,從被俘官兵中挑選百人,最好是家眷在永昌的,吾給他們戴罪立功的機會。”朱永興笑着說道:“另外,你們的宅院和財產皆會發還,家眷也不會被擾,以後放心做事吧!”

“謝殿下恩典。”邵夢凱和任大海施了大禮,被帶了下去。

“殿下已有妙計否?”趙王白文選望着兩個降將遠去的背影,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意。

“也不是什麼妙計。”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化裝襲擊而已。吾想派出一支騎兵部隊,全部換上清軍的服裝,以這些降兵爲嚮導,快速突進,奪取沿途縣鎮的倉庫,並破壞驛站,儘量使清軍晚一些得到準確的情報。”

晉王李定國讚賞地點了點頭,說道:“突進的騎兵可分爲兩部,先頭以百人爲宜,主要是破壞驛站;後面纔是主力,三千可也。如此便是遇到增援永昌的清軍,也有一戰之力。”

“晉王想得周到,便如此佈置吧!”朱永興覺得李定國或許早有此意,否則不會反應得如此快。

“事不宜遲,這突進部隊便在今曰出發可好?”趙王白文選在得到了朱永興和李定國的肯定回答後,立刻便起身前去佈置。

朱永興和李定國所部的騎兵不多,馬匹多被牽去拉車了,所以這突進的騎兵還是要以白文選所部爲主。

晉王李定國也起身告辭,他要抽調一千騎兵加入突進部隊。總不能攻城主力是白文選的部隊,這突進部隊也全由人家出。既是聯合作戰,各家便都要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才能顯出精誠團結。

兩位王爺走了,朱永興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急忙派人去召軍情司的人員,讓他們去總兵府搜取印信、令牌、書函,並把查如龍叫來。

等到一切齊備,造假高手查如龍業務熟練,和朱永興邊商量邊寫,很快便僞造好了幾份公文,蓋上印信,爲突進部隊的混充提供了更爲有利的條件。

這下終於能清閒一會兒了,屋內剩下了朱永興獨自一人,他剛浮起這個念頭,卻聽見幾個女聲從外面傳了進來。呵呵,美女們來了,朱永興不覺其煩,笑着起身迎了出去。

…….

永昌城在黃昏前便徹底安定下來,降兵傷兵都被押至城外明軍營寨,屍體也都運出城,以大冢掩埋。只有那豁口的城牆,以及各處乾涸的血污,還能顯示出這裡曾經有過的廝殺。

只是大戰初止,民心不穩,再加上城裡實行了宵禁,街道上沒有行人,只有一隊一隊的巡邏隊不時走過。

一處佔地不大的宅院,屋內燭光搖動,幾個人面色各異,在竊竊私語,商量着什麼事情。

“岷殿下正在城中,此乃一千載良機。”一箇中年人沉聲說着,燭光映得他臉忽明忽暗,“若其離去,則不知何時方能叩見陳情。”

“可我們已相約發誓,與黔國府不共戴天,定要向沐家討還血債。”一個年輕男子很是猶豫,說道:“再者,岷殿下爲人如何,只聽傳言,未必爲真。”

“岷殿下對各土司未有歧視,輸民授土也是言出必行。”一個滿臉滄桑的老者睜開半閉的眼睛,幽幽說道:“此非傳言,乃是我在騰越州所親見。”

“那我們與沐家世代的冤仇呢,我們能忘記嗎,對得起祖先嗎?”年輕男子不服氣地反駁道。

“少年時便被仇怨蒙了眼睛,迷了心竊,一輩子都不會得到安寧。”老者輕輕嘆了口氣,說道:“明朝平大理已有兩百多年,其間風風雨雨,恩恩怨怨,實在說不清楚。且報仇事小,我們民家人的將來纔是大事。”

年輕人心中不服,氣鼓鼓地靜坐,但卻無言反駁。

“高老說得有理。”略有些尖細的聲音響了起來,角落裡一個人站了起來,頭髮亂篷篷的,臉上都是灰土塵泥,還有一團象癩疤似的東西,看起來很髒很醜的樣子。

但這個人一說話,其他人都斂容傾聽,顯得很尊重和恭敬。

“江山易主,如暴風驟雨,王朝更替,千古循環。”尖細的聲音平和了一些,迴盪在衆人耳旁,“明朝對白人的殺伐與追迫已是百年前的事情,現在雖有歧視,但已越來越是寬鬆,我民家人現也能與漢人和睦相處。說到復仇,諸位請是正主兒?藍玉最惡毒,已被皇帝殺了。沐英呢,聽說也是被賜毒酒。若要有冤報冤,有仇報仇,這人世間的舊恨新仇,來去如梭,何時是個了結?”(未完待續。)

第18章 元江城防第5章 寨子第66章 棄險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83章 水西之變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33章 無題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11章 結果第130章 無題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28章 封官兒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96章 各有安排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73章 小朝會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8章 依城挫敵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60章 歸藩之議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46章 火箭列裝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96章 鑑第126章 無題第36章 領悟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217章 困局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56章 拒詔第185章 情動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45章 大包圍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24章 隨想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84章 搶灘登陸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72章 退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47章 初勝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94章 思考方法第88章 毒蘑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5章 被誤導了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87章 潛入襲城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22章 水利部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57章 接駕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54章 再退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
第18章 元江城防第5章 寨子第66章 棄險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83章 水西之變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33章 無題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11章 結果第130章 無題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28章 封官兒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96章 各有安排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58章 廣州戰役(四)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73章 小朝會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8章 依城挫敵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76章 再棄險要?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60章 歸藩之議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46章 火箭列裝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96章 鑑第126章 無題第36章 領悟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217章 困局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56章 拒詔第185章 情動第17章 元江宣慰第145章 大包圍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24章 隨想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84章 搶灘登陸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72章 退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47章 初勝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94章 思考方法第88章 毒蘑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5章 被誤導了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87章 潛入襲城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22章 水利部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57章 接駕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54章 再退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