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

在清軍的將領中,施琅無疑是最熟習海戰的。同時,他對自己海上指揮作戰的能力也深具信心。而早在增援漳州的決策前,清軍是準備讓施琅率部出征的,但施琅不合時宜地委婉提出的一個要求,卻使清廷加深了對他的猜疑,使他再無機會征戰海上。

以一個總兵的身份要求專征權,恐怕也只有施琅才做得出來。當然,施琅要求專征權,除其好勝之性格使然,希望能獨擁大權外,更重要是從此次戰役的全局考慮,並吸取了上次攻打金廈慘敗的教訓。

達素率清軍大舉攻廈,卻幾乎全軍覆沒,不習海戰、不諳風汛潮汐,特別是指揮權落在不具備海戰能力和經驗的將領手中,是其遭受慘敗的主要原因。再縱觀此次增援行動的將領,耿精忠、李率泰、馬得功等人雖與鄭軍征戰多年,但都不具備指揮海上作戰的能力,黃梧雖習海戰,卻能力不足,且被困於漳州。

但這些人的權位都重於施琅,施琅沒有專征權,一旦發生意見分歧,在瞬息萬變的作戰過程中,後果難測。施琅不希望再嘗敗績,遂提出僅希望讓靖南王耿精忠、總督李率泰、提督馬得功等與他一同謀劃進增援漳州之事宜,而不要求他們財政管理,委婉地表達了自己願獨自擔當此次行動的的責任,隱含獲得專征權的意思。

施琅爲了獲得支持,還拜見了清廷派至福建的兵部侍郎黨務禮。詳細介紹了行動方略,又重申了想獨自指揮增援漳州行動的請求。可惜的是。施琅兩名部將的反叛,以及之後散播的風言風語使黨務禮十分謹慎,而施琅原本就言語木訥,且又說一口難懂的閩南話,更讓朝中權貴黨務禮所不喜。

最終,施琅不僅沒能達成目的,反倒是被排除在了行動之外,但他辛苦訓練的水師卻被抽調一空。隨後。清廷加緊實施“分撥海上投誠官兵移駐外省,分散其力量,以消除隱患”的政策,施琅榮幸地成爲其中一員,被調往河南鄧州駐防。

對於要以少數民族統治主體民族的滿人來說,對漢人的心理情結是難以消除的。既要使用,可鄙視、猜疑、防範卻是司空見慣。特別是在他們所不熟習的領域,更是害怕漢官漢將一家獨大。

施琅無用武之地,提督馬得功的水平又實在有限,清軍空自拼湊出一支兵力、船隻還算上規模的增援部隊,卻終於是重蹈覆轍,在海戰中慘敗並喪失了最後的水師資本。

海路援軍已絕。鄭軍大將劉國軒、馮錫範又與明軍陸戰隊聯手,分別擊敗了耿藩的陸路援軍王進和劉炎兩部,漳州遂成孤城,明鄭聯軍便可以放心攻打。而漳州清軍得到援軍無望的消息後,軍心、士氣爲之大喪。內部也混亂起來。

防守漳州的清海澄公黃梧徬徨無計,染病臥牀。其子黃芳度見明鄭聯軍勢力正熾。有心投降,卻又心憂其父黃梧與鄭氏結怨甚深,內心始終不安,遂密遣人與明軍聯繫。在得到明確承諾後,黃芳度軟禁其父,並與手下突然發難,殺南洋總兵許龍、耿藩部將劉豹,獻城降於明軍。

在東征之戰中,清軍戰意不堅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的沿海遷界,以及清廷將投誠官兵及其眷屬一律強制送往外省墾荒屯田,無疑是很重要的。短視而自大的清政府出於對漢人的防範,大海的恐懼,採取的這些愚蠢政策使已降者離心,未降者寒心。對於多爲沿海人士、留戀故土的廣大投降官兵來說,明鄭聯軍氣勢洶洶,豈不正是他們得以逃脫苦海的機會?

不只是低層官兵對清廷的政策深惡痛絕,連一些高級將領對此也極爲不滿。比如悍然舉旗造反的碣石蘇利,施琅所部提標遊擊鍾瑞、中軍守備陳昇,還有很多降清的鄭軍舊將。

對於這些反正或投誠的官兵來說,象黃芳度這樣做出“降明不降鄭”決定的要佔絕大多數。明軍爲正統,明廷爲正朔,明朝已奄有數省……這些原因當然重要,而“好馬不吃回頭草”,恐怕也是這些原鄭軍降兵降將不可忽視的心理原因。

………

晨霧在閩省之地很是常見,在很多清兵的想象中,在霧氣和黑暗中似乎走了很久很久,實際上時間卻並不多,只不過這種環境給人的錯覺而已。

不到一個時辰之後,環境開始變白,天空開始發亮,儘管身邊仍然有霧氣迷茫,但清兵清將都知道天很快要亮了,有了鬆口氣的感覺。

副都統圖海的臉色並沒有舒緩,斥候早與明軍哨探有了接觸,這意味着明軍便在前方,而且是越來越近。這個情況加深了他的憂慮,接到信使的情報後,他立刻率領大軍馬不停蹄地往回趕,可還是晚了嗎?如果還在支撐,明軍能有餘力抽兵堵截,這是個個擊破的機會,還是被明軍阻擊,反倒被明軍一口口吃掉?

從目前來說,戰爭的主動權是握在明軍手中的。騎兵未攜重武器,難以突破明軍防守嚴密的陣地,反倒是在試探性的攻擊中損失了些人馬;大營被攻,騎兵星夜急馳,人力、馬力都消耗很大;情況不明,不知道騎兵回援是裡應外合,還是一頭撞進口袋?

這種種思緒使圖海心神不寧,並有種不祥的感覺,但現在也只能向前,只能依靠滿蒙八騎的武勇做扭轉戰局的努力。

東方已經露出了太陽,霧氣淡薄,很快便會在陽光下消散無蹤,而前方響起的槍聲,以及騰空而起的旗花火箭,使剛剛鬆口氣的清軍一下子又緊張起來。

圖海的臉色則更加嚴峻,大戰要開始了?他揮手下令,部隊暫時停止前進,人員下馬休息下體力,他簡略聽了回來報告的哨探的講述,便在幾十名護衛的陪同下,催馬上前。

淺壕、鹿砦,並不是那種令他頭痛的防禦工事,圖海稍鬆了口氣。但等他注目前望,卻感到了重重壓力。

十個方陣聚合而成大的陣型,方方正正,在視覺上極有震撼力。肅穆嚴整的軍陣令圖海暗自心驚,臉上固然沉着,卻知道這恐怕是自己所遇到最強勁的敵人了。

狹路相逢勇者勝,除了戰,還是戰!圖海眯起了眼睛,握緊了拳頭,他已經沒有選擇。

…………

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12章 女考生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17章 困局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章 無題第79章 雪中送炭第9章 決戰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6章 兵臨城下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66章 無題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6章 無題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46章 火槍之威第73章 人心散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86章 疍家女第27章 攻城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0章 大勝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38章 廣國公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60章 歸藩之議第86章 接戰第67章 排除萬難第45章 大反攻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98章 以南養北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67章 鄭家來人楔子第172章 無題第92章 無題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85章 情動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37章 李晉王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70章 正面決戰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5章 正妃虛懸第5章 破城第166章 無題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71章 慘烈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59章 無題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95章 初印象第3章 安沛入甕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
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12章 女考生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17章 困局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章 無題第79章 雪中送炭第9章 決戰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6章 兵臨城下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66章 無題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6章 無題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25章 山東攻略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46章 火槍之威第73章 人心散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86章 疍家女第27章 攻城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0章 大勝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38章 廣國公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60章 歸藩之議第86章 接戰第67章 排除萬難第45章 大反攻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98章 以南養北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167章 鄭家來人楔子第172章 無題第92章 無題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85章 情動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37章 李晉王第55章 滇緬戰事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70章 正面決戰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5章 正妃虛懸第5章 破城第166章 無題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71章 慘烈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59章 無題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95章 初印象第3章 安沛入甕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