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登陸山東

打破平衡可以是劇烈的,也可以是漸進的。山東戰事要提前進行,而物資囤積還不足以支撐大舉用兵,總參謀部便制定了這樣的計劃。先打入一根楔子,破壞平衡,然後再逐漸增大籌碼,將整個天平壓翻。

反應是極爲迅速的,最先出動的便是水師和陸戰隊,那是最易調動、最快捷的機動部隊。

永曆十七年(康熙二年)五月六日,第一分艦隊由崇明出發;五月十日,三千陸戰隊在山東即墨縣的青島口(現青島)登陸,用佯攻拉開了山東戰事的帷幕。

此時,山東總督祖澤溥所派出的督標和綠營由濟南而出,剛剛到達平度地區。在古代,軍隊行動要集結,要調拔糧草,要徵召民伕,從接到清廷旨意開始,這樣的速度已經算是不慢的了。但明軍的迅速反應卻打亂了清軍剿滅於七所部的如意算盤,接到緊急塘報的祖澤溥立刻命令征剿於七的部隊停止前進。

如果按照計劃繼續前往棲霞剿滅於七,而坐視明軍登陸並四處攻掠,失地之責是不可推缷的。況且,於七還未舉旗造反,似乎還可以招撫,或者是緩而圖之。

祖澤溥權衡之下,立刻上奏朝廷,陳述自己的意見。既然有此顧慮,他便不想繼續進兵,逼着於七造反。反過來,他開始四處調集兵力,準備抵擋明軍在山東的登陸進攻。

佯攻的目的初步達到了,水師和陸戰隊又在海陽、安東衛(現日照)兩地登陸佯攻,迫使山東清軍暫時停止了征剿於七的行動,爭取了時間。

五月二十三日,鎮海伯楊彥迪率領着第二分艦隊,建平伯鄭纘緒率領的第三分艦隊,載運着剿朔軍第一師由嘉興,直駛山東登萊。

現任山東總督祖澤溥,他的父親就是祖大壽。曾經的大明左都督祖澤溥跟隨父親在錦州吃光了滿城百姓後,義無反顧地投降了皇太極,成爲了一名旗人。崇禎十七年跟隨多爾袞入關與闖軍作戰,被任命爲一等御前侍衛,成爲了滿清皇家的近臣,有了自稱奴才的資格。

江南失利後,爲防海患,祖澤溥就一門心思從事禁海,渤海內側的登州、萊州府的百姓也不能倖免。祖澤溥張貼告示,稱皇上愛護百姓,爲了防止他們被賊人洗劫,所以要他們遷入內地安全的地區。並定下了三日的期限,但凡逾期者官兵格殺勿論。到了現在,山東沿海二十里內已經沒有活人。

作爲一省總督,而且是讓滿洲太君放心的乾兒子,祖澤溥有一千甲騎的標營編制。而標營軍官職位大部分則用來安置他的故舊了,山東這裡遠離前線,沒有太大的軍事壓力,正好大夥都是關寧鐵騎出身,統帥騎兵也算是熟門熟路了。

對於兩百多督標在棲霞被消滅,祖澤溥是非常的惱怒,但迫於現在的形勢,他又不想同時面對兩個敵人。所以,他暫時隱忍,卻把招撫之策排除在外,只等着明軍的擾襲停止,便揮師剿滅於七。

朝廷的旨意剛剛送達,基本上同意了他的建議,一急一緩,一緊一鬆,對似乎還未堅定造反決心的於七暫時擱置,先解決明軍對山東的擾襲,絕不能讓明軍在沿海地區佔據穩固的橋頭堡。

顯然,清廷短時間內抽調不出兵力來增援山東,只能靠祖澤溥的督標,和山東綠營來解決問題。經過這段時間的準備和佈置,祖澤溥補齊了自己的督標,集結了各地的綠營官兵六千餘人,覺得可以展開反擊行動了。但就在他下令部隊向山東東南沿海地區開拔之後,又有比較意外的消息傳來。

“有這等事?”祖澤溥皺起了眉頭。

登、萊二州府的塘報已經遲了兩天,這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情,令祖澤溥感到迷惑。在他看來,這可能是於七搞的鬼,在棲霞已經設伏消滅了他的一部督標,現在估計是聽到了明軍襲擾的風聲,藉機呼應。

若不是有人搗亂,驛站的人怎麼敢耽擱消息?不用說遲兩天,就是晚一天都會有人爲此人頭落地的;如果說是登州府忘記發塘報更是不可能,何況就算登州有事忘記了,難道萊州也會跟着一起忘嗎?

第三天,塘報依舊沒有到,但卻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青州府報告有人攻擊了驛站,而且通過清軍的通訊系統散發檄,稱十萬明軍在萊州府登陸,號召山東義士響應,合兵一處先取濟南,然後直搗北京。

祖澤溥當年在遼東時,曾經在寧遠、覺華見過船隻裝卸,雖然有港口設施,但米豆都要通過小船一點點運上岸,幾萬人一個月的糧秣要搬運好幾天。要想繼續運往內地,還需要大量的牲畜和輔兵。

十萬大軍,開玩笑嗎?沒有個十天半個月,這十萬人都登不上山東的海岸。而且在缺乏港口設施,沒有足夠的人力、畜力供明軍所用的情況下,就算明軍能把糧食搬上岸,也沒法跟隨部隊前進,除非明軍能夠自帶十萬大軍所需的牲口、車輛。可是等這些東西都運下船,蓋好存儲的倉庫,然後開闢出能供大軍和車輛通行的道路連接到山東的道路系統,一、兩個月都算是快的。

於是,祖澤溥很快便做出了判斷,認定是於七等江湖草莽在攪亂視聽,製造恐慌。換句話說,這樣的消息定然是假的,是給明軍打掩護,牽制清軍的注意力。

這麼荒謬的情報,祖澤溥當然不會上報,也不會分發給治下的府縣以擾亂人心。他命令青州府立刻派出駐守的綠營兵,把攻擊破壞驛站系統的賊人消滅,恢復驛站的交通和聯絡。

雖然沒有大舉圍剿於七,可也不能坐視其不理。爲了儘量不使事態擴大,祖澤溥命令青州府不準提於七的名字,只當是山賊草寇或亂民進行打擊。只要不徹底撕破臉皮,兩面受敵的壓力便不會特別巨大。

祖澤溥估計,現在落入賊手的驛站大概也就是一、兩座,而盤踞其中的頂多也就是幾百個江湖草莽。青、萊、登三府駐守的綠營雖然不多,但戰陣廝殺中,山賊草寇亦是難以抵擋。

……r1152

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48章 急轉直下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73章 小朝會第51章 戰後佈局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81章 書院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1章 祖上榮光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0章 大勝第68章 慷慨秦腔第9章 世子殿下?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93章 戰馬論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5章 琉球第6章 暹羅來使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73章 潰敗第3章 召見羣將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章 北愁南喜楔子第51章 渡河,渡河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45章 天變第4章 攻城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72章 血戰第130章 無題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77章 意外之功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5章 正妃虛懸第31章 故國風情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71章 局部——大局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30章 輕取永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38章 廣國公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8章 我認得你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93章 戰馬論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60章 歸藩之議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88章 大調整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61章 縝密分析第47章 大戰(一)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
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48章 急轉直下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73章 小朝會第51章 戰後佈局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81章 書院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47章 齊集元江第11章 祖上榮光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0章 大勝第68章 慷慨秦腔第9章 世子殿下?第49章 烽火燎原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93章 戰馬論第126章 一年兩三歲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5章 琉球第6章 暹羅來使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73章 潰敗第3章 召見羣將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章 北愁南喜楔子第51章 渡河,渡河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245章 天變第4章 攻城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72章 血戰第130章 無題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6章 柔情蜜意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77章 意外之功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5章 正妃虛懸第31章 故國風情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71章 局部——大局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30章 輕取永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38章 廣國公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98章 我認得你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93章 戰馬論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60章 歸藩之議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88章 大調整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61章 縝密分析第47章 大戰(一)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63章 求助他國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