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水西局勢

看過皮熊和陳有才聯名送來的密信,朱永興對水西的情況有了細緻的瞭解。與他的分析差不多,皮熊並不看好水西土兵的戰鬥力。最重要的一點,安坤屬下雖轄四十八土目,但人心各異,勝還好說,若有挫敗,難免有蕭牆之禍。

“既是水西來求援,便藉此爲匡國公多爭些權柄,一個有名無實的軍師,怕是難以左右水西戰事。”朱永興思索了一會兒,擡頭徵詢葉虎的意見。

“殿下英明。”葉虎先恭維了一句,才說出自己的分析,“水西雖號稱能擁兵數十萬,不過是烏合之衆,且土目又有相當大的權力,安坤恐難以完全控制。目前貴州清軍不多,尚能掀起聲勢,若是滇省清軍進剿,水西必敗。”

“縱是失敗,吾想依靠峻嶺密菁,水西亦能支撐數月。”朱永興是依照歷史上的時間進行判斷,別小看這數月時間,這可是難得的擴充和發展的機會,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滇省戰局,“吾本想讓水西自生自滅,但仔細想來,又覺不妥。等下仔細商議,定出個章程,量力而行吧!”

“下官也覺得在水西事情上,可出小力,而有大爲。”葉虎附和着朱永興的意見,停頓了一下,試探着說道:“此次派來聯絡的有匡國公舊部數人,還有他的孫女。”

朱永興稍愣了一下,便恍然地輕輕點頭,以前是沒地方可去,皮熊只好把這唯一的孫女留在身邊。如今這邊有了穩固的根據地,爲了皮家着想,他便把孫女送來,存一絲香火。

“匡國公全家皆爲國殉難。只餘這一女,便好好安置吧!”朱永興有些感慨地嘆了口氣,說道:“吾現在就見見他們,也多瞭解一下水西的情況。嗯,來人是個什麼樣子。你且與吾說一說。”

葉虎簡單做了介紹,才領命而出,片刻後便帶着一男一女走了進來。

一箇中年男子身材高大,一臉絡腮鬍子,頭上包着塊布。朱永興知道這是爲了行走方便,已經剃髮易服。到了這裡便裹布遮羞。另一個穿着粗布衣服的女子,已經洗淨了臉面,長得倒也端莊。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陳鳳麟和羅英蘭進到屋內,見桌案後端坐一人。趕忙跪倒叩頭。

“免禮!”朱永興朗聲說道:“汝等身陷敵後,忠貞不渝,實堪嘉慰,賜座。”

“謝殿下。”陳鳳麟和羅英蘭起身,有親衛搬來兩個板凳,兩人拘謹地只坐了半邊。

“遠道而來,這麼坐着不累嗎?”朱永興戲謔地笑道:“陳把總。聞你在戰陣中勇悍無匹,怎地到了這裡倒有些縮手縮腳?還有羅英蘭,善使雙刀,乃巾幗英豪,怎地也效閨中弱女之態?”

“殿下虎威凜然,卑職豈敢放肆?”陳鳳麟趕忙躬身拱手,但身子動了動,還是稍微坐實了一些。

羅英蘭訥訥地不知道說什麼好,偷偷地打量了朱永興幾眼。

她十八歲時,父親和夫婿便雙雙戰死於沙場。從此她便一直跟着皮熊輾轉於貴州西部的崇山峻嶺之中。幸而她的姑父張默是水西安坤的老師。因而在衆多明朝逃將被安坤捕獲送給清朝地方官員的時候,她和祖父卻安然無恙。

自十五歲便隨祖父和父母生活在征戰之中,到如今已經有六年之久,完全不是一位不諳世事的嬌慣小姐。她也曾多次揮舞雙刀投入戰鬥,其嫺熟敏捷的刀術亦殺過無數敵人。躲過無數危難,

“對了,匡國公姓皮,因何你卻姓羅呢?”朱永興笑着問道。

“回殿下,家祖父本名叫羅聯芳,年幼時寄養於皮家,故改名皮熊。傳到我父親時歸了宗,民女便姓羅了。”羅英蘭解答完朱永興的疑問,頓覺輕鬆不少,身體也坐直了一些。

“原來如此。”朱永興恍然點頭,見氣氛緩和了不少,便詢問起水西各部的情況,陳鳳麟和羅英蘭互相補充着,一一作答。

“安坤任命其堂兄叉戛爲西軍統帥,此人驕橫撥扈,好大喜功,實無才能……”

“安坤叔父安如鼎統軍御東,此人雖精明,戰陣廝殺卻非所長……”

“水西舉義,雖襲取了大方城與烏撒衛城,然且內部意見尚不統一。以叉戛爲首,主張將大軍開到西境,拒敵於外;阿戶穆濯則主張誘敵深入,效法其先祖安邦彥故事,關門打狗;還有以木開慕魁爲首的一派,認爲不可與清軍死戰,以戰促和方爲目的……”

朱永興一邊問着,一邊在紙上快速記着,他終於明白秘信中皮熊所說的“能援則援,若事不可爲,則不必輕動冒險”的含意了。

水西人心不齊,安坤虛拜皮熊爲軍師,卻將統兵之權盡付與無能親信,如此豈能不敗?怪不得皮熊寧肯冒險,也要將孫女送來,原來是已抱殉國之志,在水西盡力而爲,能多牽制一時是一時,能多殺一個清兵也是好的。

“由黔西到這裡,一路可有危險?”朱永興轉換了話題,不再詢問水西的情況。

“回殿下,有蓋着吳賊印信的公文,一路上或扮成清軍信使,或走偏僻小路,倒還算平安。”陳鳳麟如實答道。

朱永興陷入了思索,少量人員可以如此通過,但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貿然在滇省發動,倒是能夠有效牽制清軍,但能取得多大戰果?這樣幫助水西,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呢?

“殿下擁兵數十萬,據地上千裡,又有晉王、趙王等名將,若大舉出兵,與水西南北夾擊,必能擊敗清軍,光復滇、黔。”羅英蘭有些激動地說道,顯然,她想得過於簡單,也並不瞭解滇省明軍的情況。

朱永興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又隨便詢問了幾句,便結束了這次召見。事情不太好辦,他要與衆將商議一番,才能最後定奪。

……..

朱永興召見完畢,陳鳳麟、羅英蘭等人便出了玉皇閣。回到安排的住處。

“等殿下調兵遣將完畢,咱們便殺回黔省。”羅英蘭覺得前景一片光明,心情也相當興奮,“陳叔,你說得等多長時間?”

陳鳳麟作爲皮熊的心腹,多少知道些皮熊的想法。護送羅英蘭到此,他已經完成了任務,對恩主有了交代。此時倒不忍說出實情,只是勉強笑着胡亂敷衍。

“來時便見這城中很熱鬧,咱們出去逛逛,便在外面吃飯好了。”羅英蘭又提出了建議。這次倒沒人反對,大家都想開開眼界,畢竟這樣安寧無憂的地方很久沒見識過了。

此番前來滇省,陳鳳麟帶着六個忠心護衛,還有兩個彝族精壯,和驛館的官員打了招呼,驛館特意安排了嚮導。一行人便走上了蒙自街頭。

“諸位來蒙自,卻不能不吃米線。”嚮導是個本地人,熱情地做着介紹,“羊肉米線要吃東昌的,牛肉米線得吃沙氏的,兔肉米線是罐罐的,還有炸醬米線、燜肉米線……若是想大塊朵頤,咱們便去吃名菜土八碗……”

“哪裡的酒好,便去哪裡吃。”陳鳳麟咧着大嘴,他的要求倒是不高。

“這個——”嚮導猶豫了一下。說道:“戰亂未止,糧食不充裕,殿下早已下了禁酒令。不過,果酒和蕃薯酒還是有的,要烈一點的。還屬蕃薯酒。”

“滇省尚未全部光復,卻要養着數十萬大軍,殿下禁用糧食釀酒,合情合理。”陳鳳麟並不確切知道滇省明軍的數量,但也無不滿,灑脫地擺了擺手,“便去喝蕃薯酒,今日定要喝個痛快。”

嚮導答應一聲,引着衆人向自己熟悉的飯莊走去。

自出了驛館,羅英蘭便與一個叫阿土的彝人並肩而行,算是另外一個小集團。除了嚮導外,衆人也不以爲異。

阿土出身奴隸,卻是十分聰明好學,而且體魄強健,有一股常人難及的機智勇敢。所以,他被漢人慕魁韓作黎所看重,又受莊戶奴隸的好評,當上了土兵的小頭目。

清兵南下時,安坤投降,暫時對皮熊等人網開一面,而阿土奉韓作黎之命,將皮熊等人安置在寒坡嶺,並多加照顧。長相接觸之下,羅英蘭與阿土便產生了感情。

“這就是太平嗎,我們便是爲此而奮戰嗎?”羅英蘭看着熱鬧的街市,穿梭的各族行人,有些迷茫地喃喃說道。

“或許是吧?”阿土眼花繚亂,分不清走過的是什麼民族,那服飾、裝扮,哪裡是他所能見過的。

也間或有彝人走過,裝束又與黔西大有不同,滇中,滇南的彝未婚女子多戴鮮豔的綴有紅纓和珠料的雞冠帽,更吸引了阿土的目光。

哼,哼,羅英蘭發出了不滿的聲音,阿土還不覺察,直到走進飯莊,才注意到羅英蘭的不悅,卻傻乎乎的不明究竟。

涼拌雞、扣雞、扣肉、蹄花青筍、生爆油炸肉、扣蛋卷、粉蒸肉、三絲炒麪。每一個大海碗裡,除了上面蓋滿的肉類之外,下面還藏了各種蔬菜,八個葷菜下面就是八個蔬菜,可謂是葷素搭配合理的健康菜。這些普通的菜餚做成功夫菜餚之後,就成爲耙、爛、淡、燙的紅河名菜——土八碗。

有錢總能找到花費的地方,也總能買到想吃的東西。儘管戰爭的創傷還未完全癒合,儘管各種物質還不充裕,但蒙自地處要衝,往來的客商很多,自然有高檔的飯莊。

酒菜擺上,衆人邊喝邊聊,氣氛逐漸熱烈起來。羅英蘭吃得開心,臉色也便緩和下來。

正吃着,飯莊外一陣馬蹄聲響,陳鳳麟只是隨便瞟了一下,便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殿下——”兩個字從喉嚨裡擠了出來。

羅英蘭聞聲趕忙轉臉去看,卻只看見一個頂盔貫甲的身影,在幾十名騎兵的簇擁下緩緩駛過。

“沒錯,是殿下。”嚮導已經司空見慣,並不覺得多麼稀奇,笑着解說道:“應該是往講武堂去的。”

“不,不淨街嗎?”陳鳳麟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模樣。

“淨街?”嚮導連連搖頭,說道:“岷殿下不興這個,說是擾民。”

“啊——”陳鳳麟也不知是驚訝,還是恍然,張大的嘴巴好半天才合上。

“可惜,可惜,被那個黑大個給擋住了,沒看清殿下的尊容。”一個護衛懊悔地直拍大腿。

“嘿嘿,那個大個子可不簡單,一級戰鬥英雄啊,叫,叫尼那僕支。”嚮導趕忙提醒道:“聽說以前是羅羅奴隸,後來從軍殺敵立功,殿下前幾日親自頒發勳章,把他留下當了親衛,日後擡舉興許能封伯封侯呢!嘖嘖,全軍一共纔有三人得此殊勳,了不得啊!”

羅羅奴隸?別人感慨讚歎,阿土卻突然另有了心思。各地彝族土司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隸制度,與低下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彝人基本上可以劃分爲土司及黑骨、白骨與家奴三個等級。而按祖先傳下的千年規矩,下民雖凌死不得反抗。

遇上寬仁一些的土目,百姓還能吃飽穿暖;若是碰上貪鄙、暴戾的,則如陷水火。銀兩、馬匹、糧食,少交一點,也難以善了,往往搜盡家中所有亦難充數,不得不四處逃亡。阿土的父母便是被土目勒索逼死的,他在家鄉呆不下去,才逃到了水西化沙部。

“奴隸娃子也能當大官、當將軍?”阿土喃喃自語着。

“只要家中有人從軍,便是民籍,不是奴隸了。”嚮導轉過頭,奇怪地看了阿土一眼。

“那講武堂是怎麼回事啊?”羅英蘭多少猜出了阿土的心思,心中憫然。

“講武堂是軍官學校,殿下經常親自前往授課。憑着殿下的看重和栽培,日後這軍中大將,應該多出自講武堂。”

羅英蘭暗自記下,見阿土也聚精會神聽着,不由得會心一笑。岷殿下象是好說話的人,若是拉上陳叔向他求懇,沒準能成。讓阿土進講武堂學習,大小算是明軍的軍官,別人也不會再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兩人的事情。如果阿土出息,日後當上將軍什麼的……(未完待續。。。)

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35章 阻擊第182章 無題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03章 總攻(三)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9章 破城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273章 潰敗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33章 無題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9章 軟實力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86章 輕視,放鬆第83章 水西之變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66章 棄險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95章 無題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59章 無題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67章 排除萬難第5章 破城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0章 慷慨陳詞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70章 開路迂迴第54章 再退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25章 山東攻略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1章 慘烈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17章 困局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72章 廝殺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38章 大海戰第24章 烽起石屏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24章 隨想
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35章 阻擊第182章 無題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203章 總攻(三)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70章 正面決戰第29章 破城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273章 潰敗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33章 無題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9章 軟實力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86章 輕視,放鬆第83章 水西之變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66章 棄險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95章 無題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59章 無題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67章 排除萬難第5章 破城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0章 慷慨陳詞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70章 開路迂迴第54章 再退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25章 山東攻略第31章 故國風情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71章 慘烈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17章 困局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72章 廝殺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38章 大海戰第24章 烽起石屏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24章 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