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

事實上,東征的關鍵確是在海上。有了制海權,戰爭的主動權便掌握在明軍手中。但也在如鄧耀等將領所想,海軍是爲陸軍服務的,是配合作戰。如果海軍敗了,陸上戰爭可能會艱難,可能會戰果有限;而要是陸軍敗了,那便是毫無所得,甚至會被清軍逼近滇省。

目前的形勢下,雖然吳三桂、孫延齡等都心存觀望,可若明軍露出敗象,他們的態度就不好說了。

而東征戰役打到現在,明軍的行動策略似乎已經很明朗,採取的攻擊路線與永曆八年李定國二攻廣東時相差無幾。南寧、靈山、廉州府、高州,如果進展順利,勢必又將重演一場新會攻防戰。隨着明軍水師的大勝,這種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大。

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東征明軍攻破廉州府(今廣西合浦);九月二十五,大軍攻入雷州府,先後佔領遂溪、廉江。而此時,尚可喜所派的一部援軍由總兵由雲龍、參將吳進忠率領,進入高州,阻擋明軍向東的繼續進攻。

十月初一,汝陽王馬寶親至前線,命令先穩固對清軍對峙的陣線,然後分兵一部向南攻取雷州,以解除後方威脅。

這是很穩健的指揮,但看似也給了尚可喜繼續調兵遣將的時間,其實,馬寶不急攻高州,一來是雷州未靖,二來則是等待水師配合行動的展開。初期的攻勢很順,這是由於尚可喜不肯蹈孔有德分兵鎮守導致滅亡的覆轍,將藩兵主力集中於廣州,其他各府、州則由戰鬥力不強的綠營兵駐守所致。

所以,越接近廣州,敵軍的戰鬥力越強,越要謹慎。而且從歷史上的戰例來看,尚可喜所部應該是防守強於進攻,在肇慶、新會兩次戰役中。都是防守反擊型的打法,也確實是挫敗了晉王李定國的進攻。

當然,失敗有很多因素,包括李定國突然生病、心慈手軟,鄭成功私心自用等等。但仔細分析之後,依然能看出尚可喜的一些特點。如果說三藩中最早有了保留實力念頭的,便當屬尚可喜無疑。

肇慶之役時。尚可喜便一個勁兒地向清廷請求援軍;到了新會之役,尚可喜更是耽驚受怕,向清廷訴苦,說部下兵卒僅二千五百名,加上綠營兵也不過二萬之衆。“各處征戰不無損傷,難以招募。頂補率皆南人,皆遊蕩之輩,俱非經戰之輩。連年西賊(指李定國軍)鴟張,兼土寇四處竊發,兵力多不可恃”。並請求清廷抽調滿蒙兵員來廣東助戰。

即便新會危在旦夕之際,尚可喜依然不敢統兵從廣州來援,而是頓兵於三水。等待清廷所遣滿蒙軍隊到達後,方敢前往新會解圍。從這些分析中便不難得出尚可喜所部的實力確實大不如以往,最主要的便是連番征戰之後,“經戰之輩”已是不多的判斷。

“死守,守死。”汝陽王馬寶反覆唸叨着,眼中慢慢射出了精光。

經歷過滇省反擊戰的將領都知道當時獲勝的關鍵,那便是使用了非常有效且快速的破城戰術。正因爲如此,才大出了吳三桂的意料。在時間上使清軍增援不及,在戰鬥中使守城之敵如甕中之鱉。

現在的情形有些類似,尚可喜依然是前兩次的做法,也就是在開始並不把主力全部壓上。或者是想憑堅城先挫敵銳氣,或者是在等援軍,反正,他還是表現出了怯於野戰的特點。

但尚可喜不知道。肇慶和新會兩次戰役時,明軍都有東西夾攻的可能,只是鄭軍拖延不至,纔沒有成功。現在呢。雖然沒有鄭軍,但海戰大勝,以及蘇利即將的舉義,東西夾擊的可能是存在的,只是需要時間才能看出來。

“尚逆想拖延時間,以疲憊我軍,卻是愚不可及,自取滅亡。”吳三省冷笑着說道:“待到蘇利起事,水師展開行動,清軍左右支拙,更不敢隨意調動,正好讓我軍個個擊破,使其所恃堅城變成墳墓。”

“殿下應該便是此意。”馬寶點了點頭,說道:“在滇省時便是動若雷霆,取永昌,克下關,收復大理,吳逆措手不及,由此陷入被動。”

事實上,雖然水師獲得大勝,但真正的牽制作用還沒有得到發揮。尚可喜以爲拖延時間對自己有利,卻不知道事情恰恰相反。而且,明軍的後續手段還不只於此,由滇省又增援了一萬多軍隊,而東征以來招募的新兵則被調回補缺。一來一去,東征的兵力總數未變,但老兵換新兵,戰鬥力卻得到了提升。

朱永興看得很清楚,只要東征獲勝,吳三桂便不大敢有異動,滇省便不會有什麼危險。

“只是水師陸戰隊的力量似乎有些單薄,若是蘇利舉義之後只固守原地,恐怕牽制不夠。”吳三省對五千陸戰隊能否攻城掠地,實現對陸軍的配合,感到有些擔憂。

馬寶淡淡一笑,說道:“陸戰隊不夠,我軍亦可調兵,乘船由海路抄襲敵後。如今所慮者應是敵之援軍,最有可能的便是福建耿逆。”

“可惜鄭家——”吳三省苦笑了一下,輕輕搖了搖頭。

鄭軍如果有所行動,牽制福建的耿精忠,那尚可喜就極有可能孤立無援,遭到明軍的沉重打擊。現在呢,則有了些變數。

儘管朱永興的總參謀部並未把光復廣州作爲此次東征的死任務,但東征的將領卻把此當作目標。特別是馬寶等高級將領,有這樣一個可能超越晉王李定國的機會,自然是不想放過。

“雷州一下,我軍便進攻高州。”馬寶的目光從地圖上高州的位置向前移動,在新會停留了片刻,最後注視在廣州。雖然目前拖延時間對明軍有利,但過猶不及,在敵人援軍到來之前,一定要行動迅速,攻擊兇猛,使尚可喜象吳三桂一樣出乎意料,措手不及

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24章 授課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85章 無題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1章 登陸山東第82章 調整佈署第70章 正面決戰第4章 封賞,臺灣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78章 梅州城下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72章 廝殺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章 鬥熊救美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98章 我認得你第5章 寨子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31章 故國風情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30章 無題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92章 僞造,詭道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32章 賜名白族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86章 接戰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43章 保寧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22章 水利部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69章 譏諷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33章 立威第24章 海外助力第6章 暹羅來使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54章 赴廣東第88章 毒蘑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69章 勳章,土地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38章 反撲第41章 自我否決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38章 反撲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
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24章 授課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85章 無題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1章 登陸山東第82章 調整佈署第70章 正面決戰第4章 封賞,臺灣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78章 梅州城下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72章 廝殺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章 鬥熊救美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98章 我認得你第5章 寨子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31章 故國風情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30章 無題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92章 僞造,詭道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32章 賜名白族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86章 接戰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43章 保寧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22章 水利部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69章 譏諷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33章 立威第24章 海外助力第6章 暹羅來使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154章 赴廣東第88章 毒蘑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69章 勳章,土地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38章 反撲第41章 自我否決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28章 離心之象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38章 反撲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52章 縴夫,規矩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