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扶弱擊強

攻伐莫氏,然後就要再和鄭氏作戰,這是兩個對手。打擊鄭氏呢,莫氏不僅不會幫忙,估計還要歡欣鼓舞,大力幫助。這一加一等於二的算術題,朱永興用腳也能算得清楚。

再聯想到宋朝聯金滅遼,致有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後來又聯蒙抗金,連半壁江山也在崖山凋零灰飛。歷史的教訓哪,要麼一個兩個全滅掉,要麼就聯弱擊強,借力打力。

那麼,明軍有沒有橫掃鄭莫兩氏,獨佔安南北部的實力呢?如果指揮巧妙,敵人又夠蠢的話,當然是有這種可能。但鯨吞也是一個歷史的教訓,吃得太多,不好消化,就必然要把兵力都用在穩定地方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不說,又哪還能抽調出兵將支援元江那嵩的抗清起義?

那麼,聯合莫氏抗鄭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以及他的記憶來判斷,朱永興認爲是完全值得一試的。

安南鄭氏和莫氏在面對中國王朝的時候,採取的都是實用主義。前附明,後附清,都沒有什麼基本的政治理念,只爲其統治得以延續而已。而相比於鄭氏的翻臉無情,眼見南明已敗亡在即,便攻擊逃入安南的明軍殘兵,徹底倒向清廷。莫氏則要更圓滑一些,雖然也向清朝表示投誠,但與南明政權仍有聯繫,並且收留了南明德陽王、武英殿大學士兼禮、兵二部尚書郭之奇等人居於高平。

這樣看來,明軍與莫氏結成同盟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而莫氏雖然無力與鄭氏抗衡,但畢竟在高平、太原、七溪、諒山等地長期盤踞過,還有些擁戴者,倒也不是一無是處。

如果能與莫氏聯合,不僅可以得到物資上的補給,或許還可以不戰而取得進攻廣西的基地。如果能在元江之戰中擊敗吳三桂,或者可以考慮滅掉鄭氏,通過扶持後黎政權或莫氏政權而直接獲得出海口。

朱永興的目光在地圖上移動,雖然這份旅遊地圖並沒有包括全部的越南,但他看得清楚。從雲南境內的元江,流入越南改稱的紅河,在安南北部橫穿而過,流經升龍府(河內),分支注入北部灣,其中就有——海防。好港口啊,朱永興眼睛都瞪圓了,口水差點流出來。

別激動,別興奮,只是一個設想,但還是一個有可能實現的思路。朱永興抹了下嘴巴,覺得自己過於天馬行空了,應該找幾個人好好探討一下。他定了定神,掀開車簾,對外面的親衛吩咐道:“宿營後請汝陽王、敘國公等將領,還有長史易成,來吾營帳,有軍機要事相商。”

………

岐山侯王會、公安伯李如碧、楊武伯寥魚、總兵史文、鄧望功……東閣大學士張佐宸、戶部尚書龔彝、兵部尚書孫順、侍郎萬年策、大理寺少卿劉泌、兵科都給事中胡顯……在朱永興指揮明軍進行騰衝大戰的時間裡,依然有很多的南明武將文臣對前途悲觀失望,紛紛向清朝投降。

昆明的滿洲將領彈冠相慶,自認爲大局已定,不日即可班師回京,縱情享受;吳三桂也覺得形勢大好,不僅援剿四鎮的兵將現在已經可由降兵降將湊齊,等再擊敗騰衝的僞宗室,必然引來明軍的降者如潮,他的忠勇四營也可以建立起來了。

但永昌的告急文書被飛馬送到,猶如一盆冷水潑頭,一下子澆滅了無數人的美夢,打亂了全部的後續計劃。

線國安被斬殺,所率漢軍全軍覆沒;張勇狼狽逃回,現病重臥牀,甘陝綠營折損大半。這樣的慘敗太令人難以置信了,到底是怎麼搞的?已經殘破的明軍怎麼會有如此的戰力,到底還有多少僞明軍隊流竄在外、沒有剿滅?

滿洲兵將很鬱悶,也很憤怒,眼看着班師享受泡了湯,不知又得在這瘴癘潮溼之地呆上多久。吳三桂也震驚慌亂,急思對策。

再舉兵攻打?對於滿洲兵將的要求,吳三桂並不贊同。正逢雨季,道路泥濘難行,就地補給行不通,那運輸的壓力就實在是太大了。還有張勇等人在文書中的悽慘描述,邊外之地的雨季簡直如地獄般可怕。瘴癘、蚊蟲、毒蛇、螞蝗……皆是可奪人性命、殺人於無形的厲害之物,無處不在,且防不勝防。

反正,張勇和甘陝綠營的將領就是一個意思,雨季再攻騰衝,絕不可行。

你們呆在昆明舒服,卻讓我帶人去受罪拼命?吳三桂當然不滿,更不想把自己剛剛組建的部隊扔進活地獄裡去。當然,不攻並不意味着不守。經此一敗,永昌、大理、姚安的防守兵力便顯得單薄,必須增派兵力,穩固佔領這些滇省要地。

“……雲南初定,凋敝不堪,且土司降卒觀望,不可謀迫,須先安內,乃可剿外。僞明殘軍竄於邊外,山川皆極險遠,兼瘴氣爲害,霜降後方消。又雨季連綿,道路泥濘難行,大軍若動,糧草輜重難以運輸。臣審度時勢,杖量輕重,謂宜暫停進兵。俾雲南殘黎稍藉秋收以延殘喘,數萬大兵,又得養銳蓄威。居中制外,俾僞明殘軍不能窺動靜以潛逃,土司不能伺釁以狂逞。則飢飽勞逸,勝算皆在於我。是時當調拔將兵,責成防禦,待秋後霜降而進剿,庶爲一勞永逸、固內剿外之長計……”

吳三桂不想現在大舉用兵,就得找到合適的理由,而且還要藉機擴充兵力,並向清廷試探着索要更大的權力。把騰衝的兵敗轉變爲對自己有利的因素,吳三桂可謂是老奸巨滑,謀略深遠。

援剿四鎮就不用說了,要加強雲南各地方的防衛,吳三桂又向清廷要求增設“忠勇四營”,並且擬定了各營的軍官人選。除此之外,他還要求調拔選拔文職人員,出任雲南從省到地方的各級官職。實際上,吳三桂是得隴望蜀,意圖操縱雲南軍政官員的任免權,從而爲他由留駐雲南向世鎮雲南這個目標鋪平道路。

…………

;

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94章 相疑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77章 意外之功第56章 拒詔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9章 決戰第47章 齊集元江第81章 襲擾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50章 伏擊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48章 黯然收兵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93章 戰馬論第13章 打壓縉紳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24章 授課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99章 接戰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92章 僞造,詭道第69章 雨季之威第43章 保寧第58章 新晉郡王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60章 大結局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93章 戰馬論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88章 毒蘑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89章 勝利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9章 世子殿下?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89章 勝利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30章 暗戰第273章 潰敗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54章 赴廣東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73章 小朝會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96章 鑑第5章 琉球第45章 險地——灰坡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
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58章 新晉郡王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94章 相疑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77章 意外之功第56章 拒詔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9章 決戰第47章 齊集元江第81章 襲擾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50章 伏擊第18章 緊急商議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48章 黯然收兵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93章 戰馬論第13章 打壓縉紳第77章 突破,崩潰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24章 授課第29章 宗室儀仗第199章 接戰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92章 僞造,詭道第69章 雨季之威第43章 保寧第58章 新晉郡王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60章 大結局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93章 戰馬論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88章 毒蘑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89章 勝利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32章 魚龍白服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9章 世子殿下?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89章 勝利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230章 暗戰第273章 潰敗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84章 臨機而變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54章 赴廣東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73章 小朝會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96章 鑑第5章 琉球第45章 險地——灰坡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93章 棄城集軍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