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赴廣東

沿海登陸,兩棲攻擊;駛入長江,或威脅漕運,或與十三家會合,攻掠湖廣。如果海軍陸戰隊夠強,甚至可以在北方搞出更大的動靜。比如已經秘密聯絡了很長時間的山東於七,能夠大力支援的話,起義的烽火又將給清廷沉重一擊。

水師,海軍陸戰隊,在北牽南打的策略下,越來越顯得重要。當然,如果鄭家能夠拋卻私心,出兵助戰的話,戰爭的形勢將更加樂觀。起碼,福建的耿精忠是無法抵擋明軍與鄭家的兩面夾攻的。

陽光有些刺眼,打斷了朱永興的思緒,他隨手掏出一副墨鏡,戴了上去。海風吹拂,海鳥在空中飛翔,藍天白雲,波濤起伏,如果沒有這麼多的思索,在甲板上撐起大傘一躺,倒是愜意舒適的很。

可惜——朱永興微微苦笑了一下,在甲板上瞭望了一會兒風景,便起身走進船艙。坐到桌案後,朱永興摘下墨鏡,拿出一份份文件審閱起來。

政府已經走上了正軌,這使朱永興變得輕鬆,只是聽聽彙報,重要的事情把把關,已經變成了確確實實的領導,而且是大領導。

東征的勝利是物資保障的勝利,爲了支撐東征的戰事,其他部隊已經基本停發了火槍、子彈、火炮、彈藥。火器雖然犀利,但消耗也是相當驚人,依靠目前的軍工工業,也只能勉強保證一個大戰役持續的供應。也就是說,明軍還不具備四面出擊的物資基礎,這跟軍隊的數量無關。

光復廣東,在人力、物力、財稅上能夠得到很大的擴充,但具體要多長時間恢復,實力有多大程度的增強,朱永興只能根據以往的數據進行粗略的估計。不管怎麼樣,勝利就是勝利,兩廣大半到手。則意味着明清雙方的實力差距又有了進一步的縮短。

這幫傢伙,打起仗來就不知道給我省着點用。朱永興看着前線的數據報表,不禁咧嘴嘆氣。現在已經是新會戰役結束的第六天了,還有一座堅城要攻克,不知道又要消耗多少彈藥。

這就是熱兵器戰爭的特點,要是換上大刀長矛,糧草當然還是重中之重。而其他的物資則會大大減少了。後勤的壓力,還包括了運輸的繁重。東征可以大半依靠海路,要是在內地作戰,恐怕便會面臨很大的困難。

按照後世軍隊的劃分方法,大致可以分爲冷兵器、冷熱兵器混合、熱兵器、騾馬化、半騾馬半摩托化、摩托化……目前明軍的性質應該處於冷熱兵器混合到熱兵器軍隊之間的階段,要向騾馬化過渡。談何容易?

說到騾馬化,可不是多給軍隊裡添些騾馬便完成的。要知道,解放軍從“徒步化”到全部實現“騾馬化”,經歷了將近三十年的歷程。所以,朱永興給明軍定下的目標是半騾馬化的半騾馬化,也就是儘量使重武器和物資依靠畜力運輸,士兵依然是徒步。應該配屬的騎兵部隊也削減到最低,只能起到斥候和傳令的作用。

便是這種最簡陋的“騾馬化”,明軍也不能馬上實現,財力是一方面,如何湊齊足夠的騾馬,又是一個不小的困難。把民間的騾馬都集中起來,耕作效率必然下降,又會使糧食產量無法保證民用和軍需。所以。只剩下了外購一途,再加上以茶馬市交易而來的藏蒙馬匹。

歸根到底,又回到了財政和金錢上。只要有錢,沒有的可以買,有的可以擴大生產規模。

購買馬匹,建造船塢,四川移民。增建工廠,擴充軍隊……到處都伸手要錢。即便是海貿正在蒸蒸日上,即便是國債、糧債發行,即便是朱永興使盡渾身解數。這日子也過得緊緊巴巴。

思慮良久,朱永興提筆批覆了四川移民、擴充軍隊的全額拔款。又想又算,他在增建雅州兵工廠的數額上作了修改。一口吃不成胖子,能製造彈藥便可以了,造槍造炮還是以後再說吧!

艙門輕輕敲響,朱永興應了一聲,“海龍號”艦長段智英走了進來,施禮已畢,詢問朱永興是否要靠岸休息,很快便要到廣州灣(今湛江)了。載着朱永興這個身份尊貴的親王,船隊行得不快,且靠近海岸線,儘量保證安全第一。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命令船隊繼續行駛,自己還沒那麼嬌貴,既然不暈船,那就抓緊時間,儘快到達廣州吧!

段智英傳下命令,又被朱永興叫到艙內,回答他的詢問。

“這次海戰,英國人和法國人都出動了軍艦助戰,在戰術打法上,南海艦隊,或者是你個人,有什麼看法?”朱永興和段智英算是舊識,這麼長時間再見,見到段智英已經變得成熟穩重,心中也覺欣慰,甚至想到了那個長得很漂亮的白族女孩——段琬兒。

段智英恭謹地坐在凳子上,原來的毛頭小子已經懂得了人情世故,斟酌了下措辭,他緩緩說道:“據卑職看,英國人作戰比法國人積極,操船技巧和射擊技術也比法國人好。正因爲如此,兩者裝備的火炮有所不同,戰術也有差異。”

在海上,法國人當然幹不過英國人,朱永興點了點頭,對這個判斷很是贊同,便又笑着說道:“不用拘謹,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詳細些。”

段智英想了想,開口說道:“英國人的軍艦裝備長炮較多,在射程上佔優勢,依靠着操船技巧和射擊技術,他們似乎更喜歡遠距離打擊敵人。也就是與敵船始終保持距離,他們能打到敵人,而敵人卻往往傷不到他們。就比如法國人軍艦上裝備最多的加農炮,威力超過長炮,但卻要更接近一些,才能發揮作用。”

射程遠,威力小;射程近,威力大。火炮的性質決定了海戰的戰術打法,孰優孰劣還真是不好說。而且,英國人的戰術對操船技巧和射擊技術要求很高,也是非常耗費彈藥。按照當時的火炮工藝,船又處於移動之中。想要遠距離命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停頓了一下,段智英見朱永興若有所思,便繼續說道:“西夷艦船巨大,火炮衆多,但也有剋制之法。就象延平郡王那樣,以多打少,圍而攻之。不是把荷蘭海軍打敗了嗎?”

朱永興笑着搖了搖頭,說道:“不是荷蘭海軍,而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而且只是三四艘艦船。荷蘭海軍呢,艦船數量尚不清楚,但擁有的火炮數量估計超過萬門。”

段智英張大了嘴巴。不可置信地重複道:“萬門?這,這得多少船哪?”

朱永興苦笑了一下,並沒有直接回答。千噸艦,超過百門火炮的軍艦,萬門還是很保守的數定,可見西夷海軍的龐大。就在七八年前的第一次英荷戰爭中,雙方的每次海戰差不多都要投入2-3萬名水兵。6000-8000門大炮。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個月之內,雙方艦隊作戰次數已經不亞於當時世界各海洋歷次戰役的總和。

差距是確實存在的,但目前還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只要讓段智英等海軍將領明白海軍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不要盲目樂觀,更不要因一戰勝利而驕傲自滿,便可以了。

“西夷縱有強大海軍,想遠道而來亞洲。還是力有未逮。”朱永興緩緩說道:“目前還是要專注於國內戰爭,艦船的製造要快,暫時也要以滿足國內戰爭的需求爲主。若說最大的,百噸戰艦便已經夠了;若要滿足江河作戰,五十噸以下或者再小一些,也足以打敗清軍。關鍵還是要多造,快造。”

江河作戰?段智英把對西夷海軍的驚愕收回來。琢磨着朱永興的話,試探着問道:“殿下,您是要建立長江水師?”

朱永興微笑點頭,讚賞段智英反應得快。“長江水師,再加上十三家,應該能牽制大量清軍無法南下參戰吧?海軍再到北方沿海趁虛而動,我軍在南方的行動便會更加順暢。”

看來水師大幅度擴充就在眼前了。段智英思緒開始翻飛,如果調自己到長江水師,怎麼辦呢?

段智英走了,朱永興又考慮了一會兒,終於狠狠心,在建船塢的拔款上作了修改批示。

風帆時代的海軍戰艦要想經久耐用,最關鍵的就是採用充分乾燥的木材,木材中的水分不能超過20%,這往往需要把木材妥善存儲好幾年的時間來乾燥。這樣造好一艘船至少要三年的時間,最理想的是六年。

可是在戰時這樣緊急的情況下,也只能使用乾燥不足的木料和質量較差的木料造船,這樣很快就可以造好一艘船。但是一旦船體結構封閉,乾燥不足的木材會逐漸腐蝕,船體又長時間受到海水侵蝕,經常受到風暴的洗禮,結構框架便很容易鬆動。所以,要定期的把船舶停靠在碼頭上進行大修,否則鬆動腐蝕可能會經不起風暴的考驗,整艘船的壽命也會降低。

如果船如果造得好,再加上定期得維護,它可以輕鬆挺過五十年。因此,對於一隻艦隊來說,擁有幹船塢,用於定期維護自己的軍艦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幹船塢進行水線以下的定期檢修,可以保持一支強大的後備艦隊。如果沒有幹船塢,要維修船隻,就必須把船拖離水面,或者在水上使船向一側傾斜,這些辦法只能用於較小的船,而且非常危險。

良好的造船工藝與定期維護,可以延長戰艦的服役壽命,這對於一隻希望保持強大的海軍來說十分重要。儘管這錢不是小數目,朱永興還是狠狠心,作了批示拔付。

……

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46章 火槍之威第50章 伏擊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章 陌生之地第83章 北望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9章 世子殿下?第15章 正妃虛懸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71章 阻擊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9章 緬甸,山東第89章 勝利第31章 段氏遺族第96章 各有安排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245章 天變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5章 破城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13章 窮追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0章 急躁,伏擊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71章 阻擊第56章 拒詔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86章 接戰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04章 報應第126章 無題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96章 死地難脫第9章 決戰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55章 無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55章 無題第112章 女考生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46章 火箭列裝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27章 詐取緬關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12章 兵潰第166章 無題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33章 無題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04章 廣西,水西
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46章 火槍之威第50章 伏擊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章 陌生之地第83章 北望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9章 世子殿下?第15章 正妃虛懸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71章 阻擊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9章 緬甸,山東第89章 勝利第31章 段氏遺族第96章 各有安排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245章 天變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5章 破城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13章 窮追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20章 急躁,伏擊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98章 以南養北第271章 阻擊第56章 拒詔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86章 接戰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04章 報應第126章 無題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96章 死地難脫第9章 決戰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55章 無題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55章 無題第112章 女考生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46章 火箭列裝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27章 詐取緬關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12章 兵潰第166章 無題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33章 無題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04章 廣西,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