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結局

新書《血路救贖》已上傳,書號:3472638.。敬請朋友們繼續支持鼓勵,並祝朋友們萬事如意,闔家歡樂。

金色的陽光照在湛藍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恍若藍色綢緞上鑲嵌着顆顆閃亮的金星。海水一眼望不到邊,在地平線上,與藍天合爲一體。十幾艘巨船停泊在海面上,波濤起伏,卻只是在輕微晃動。

碼頭上人頭攢動,山呼萬歲的聲音不絕於耳,很多百姓靠不到跟前,只是在遠處跪拜,歡送心目中最偉大的帝王昭武帝朱永興遠航異域。

永進九年(1715年),退位已十年的昭武帝以八十歲高齡竟要遠離故國,前往澳洲定居,以了餘生。此事一出,羣相大譁,無論是普通民衆,還是國會議員,抑或是內閣高官,都毫不猶豫地加以反對之聲。但苦勸、哭諫都改變不了朱永興的心意,他在國會講明瞭心跡,也昭示了他爲國爲民的最後一點打算。

“昭武二十九年(1690年),大明人口總數已突破一億,按照統計,至多再過五年,人口便會達到兩億,然後便會以一代人二十四五年一億的數量繼續增長。人口增長無限,而土地有限,不把眼光放長遠,如何使子民安居樂業?澳洲地大物博,且爲無主之地,現爲我大明佔領,便是我大明領土,經過建設,他日則是樂土。朕決意老死於澳洲。就埋在那裡。看你們這些後世子孫是否爭氣,是否孝順,是否能讓他國奪了此地,踏足於朕之墳墓……”

如此苦心,令人動容。從永進皇帝,至全體國會議員。都行了廢棄已久的跪拜之禮,更有人痛哭失聲,決意追隨。

其實,朱永興有這個想法由來已久。自退位後便開始着意佈置,不斷向澳州投入,雖然是退位皇帝,可政、軍、商領域豈能沒有故舊?海商集團的鄭家,外戚身份的猛山克族、龍家、段氏白族,都派人向澳州移居。更有昭武帝的死忠鐵粉。如退休賦閒的文武官員,退役榮養的將領兵丁,都動了心思,預先準備。

到現在,澳洲的華人已經有了兩三萬人,還有數千民族各異卻統稱爲明人的移民。港口已擴建,房屋已建築,雖然還是在沿海一帶。但這又有什麼關係,隨着人口的不斷增長。向內陸開拓是必然的事情。

風吹動了朱永興的白髮,高齡卻不老邁,在他身後,則是幾個年紀差不多的宿將高官,都是要追隨他前往澳州的死忠鐵粉。

“要不是有所擔心,朕退位便要走了的。”朱永興望着淚流滿面的皇帝兒子。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這十年你幹得不錯,朕很放心,也以你爲豪。話說了千遍,還是那個道理。爲了國家民族長治久安,捨棄些權力又有什麼?想想那些亡國身死的君王,你就會明白朕的苦心,你就會知道這是子孫後代的福祉。好了,你是皇帝,哭成這樣不成體統。嗯,昨晚咱們不是聊了一宿嘛?就一句話,朕對你放心,你也對朕放心吧!”

“父皇……”永進帝朱崇燁擦了擦眼淚,卻哽咽着說不出話來。

朱永興再次拍了拍兒子的手臂,向着送行的臣子揮揮手,大聲說道:“朕這就走了。路,朕已經給你們指明瞭,也鋪了個基礎。以後呢,你們要好好幫朕的兒子、孫子,你們的皇帝,讓大明帝國永遠屹立不倒,永遠輝煌燦爛。記住,朕此去不是異國他鄉,而是我大明疆土。記住,我大明疆土雖廣,卻無一寸多餘,誰想強佔,就讓他們血流遍野。記住,不前進就是倒退,落後便要捱打……”

………

船隻慢慢啓航,山呼萬歲的聲音已飄渺不可聞。海風捲着波浪衝擊着船板,發出“啪啪”的響聲,飛濺起銀色的浪花,彷彿在和遠航的人們告別。

可惜夢珠、琬兒已經離我而去,不能再隨我說話笑鬧了。朱永興立在船頭,身側站着最忠誠的護衛、跟隨始終的楊國驤。已經是鬢髮皆白,可腰板挺得倍兒直。

“你這老傢伙,又不是站崗,挺得那麼直幹嘛?”朱永興回頭看了一眼,笑罵道:“顯得比朕年輕體壯是不是?”

“呵呵,微臣哪敢哪!”楊國驤這才鬆懈下來,卻是故意的,那種站姿已經是他的習慣,現在純粹是讓朱永興開心。

“現在別裝,到了澳洲咱們騎馬比賽抓袋鼠。”朱永興知道人家就是身體好,可嘴上還不服軟。

“那個東西不好弄,兩個前爪亂撲騰。”楊國驤想到了從澳洲送到京師動物園的怪傢伙,停頓了一下,又說道:“下套子更容易,騎馬就算了吧!”

“抓袋鼠,抓袋鼠。”朱永興還未說話,隨着稚氣的聲音,艙門處冒出一個小腦袋,粉雕玉琢的小女孩,眉眼象極了小時候的嘉兒,卻正是嘉兒最小的女兒,才九歲的雲兒。小傢伙用力拉扯着,已經是中年婦女的嘉兒無可奈何地出現。雖是年歲大了,但保養得當,更透出一股雍容榮貴的氣質。

“皇爺爺,帶雲兒去抓袋鼠。”雲兒笑着,掙脫了母親的手,飛奔到朱永興跟前,被朱永興大笑着一把抱起。

“抓,什麼袋鼠,袋熊,咱見什麼抓什麼。”朱永興親了一口外孫女,笑得歡暢無比,似乎又回到了當初抱着女兒的年輕時候。

兒女都大了,就象鳥兒要在天上翱翔一樣。皇子們都奉朱永興的命令出外遊歷過,最遠的甚至到過英、法等國,永進帝朱崇燁便是其一。只有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又長時間受到了朱永興耳濡目染的教育,這才讓朱永興放心,在順位繼承人的名單上位列第一。另外三個皇子,一個在呂宋,一個在婆羅洲,最小的隨在朱永興身邊,將赴澳洲。

而公主,也都嫁得或遠或近,朱永興並不強留在身邊。柔兒在蘇州,嘉兒在身邊,梅兒在瀋陽,蘭兒在西貢,都有了自己的兒女。只在數月前的八十壽宴上,纔算是難得地都聚在了一起。

開枝散葉,不外如是。朱永興有欣慰,也有惆悵,但這也是他所提倡的。家族觀念不破除,如何能夠有冒險開拓的精神?如何使華人的足跡遍佈世界?

“父皇,起風了,進艙吧!兩位貴妃都不放心呢!”嘉兒撩了撩額邊的頭髮,輕聲地說道。朱永興點了點頭,龍兒和淑蘭,老夫老妻到了現在不容易啊!可他的目光還依依不捨地望着岸邊的方向,遠處故國的海岸越來越模糊,直至完全消失在視野之中。若朝霞在天空裡燃燒(全書完)

差強人意地寫完了這本書,很累,很辛苦,也有很多讓朋友們、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多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批評指教,熱心支持,你們就是我的動力,在此鞠躬感謝。

寫了好幾本書,朋友指點,自己感悟,多少也知道一些自己的長處和弱點。起初是憑着一腔忿憤寫,後來才發現筆力不足,場面、氣氛、細節都寫得勉強,更有些觀點與某些朋友衝突。這沒什麼關係,都是希望國家強大,希望自己和同胞生活得幸福,有自尊,在國際上也能傲立,出發點相同,差異也就是小事情了。嗯,希望自己以後能越寫越好吧,也希望與新老朋友們在新書《血路救贖》中再次見面歡談。在此謹祝朋友們工作順利,生活愉快,闔家歡樂。

ps:差強人意地寫完了這本書,很累,很辛苦,也有很多讓朋友們、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多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批評指教,熱心支持,你們就是我的動力,在此鞠躬感謝。

寫了好幾本書,朋友指點,自己感悟,多少也知道一些自己的長處和弱點。起初是憑着一腔忿憤寫,後來才發現筆力不足,場面、氣氛、細節都寫得勉強,更有些觀點與某些朋友衝突。這沒什麼關係,都是希望國家強大,希望自己和同胞生活得幸福,有自尊,在國際上也能傲立,出發點相同,差異也就是小事情了。嗯,希望自己以後能越寫越好吧,也希望與新老朋友們在新書《血路救贖》中再次見面歡談。在此謹祝朋友們工作順利,生活愉快,闔家歡樂。

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217章 困局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13章 窮追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45章 大反攻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96章 鑑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83章 水西之變第76章 再棄險要?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72章 血戰第133章 立威第72章 退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06章 不負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71章 慘烈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72章 攻守結合第38章 突破方向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65章 佈署第88章 毒蘑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13章 窮追第90章 援助水西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37章 李晉王第2章 高平莫氏第5章 琉球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60章 會趙王第202章 總攻(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95章 請兵助戰第52章 血戰廝殺第36章 領悟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0章 大勝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82章 無題第189章 東征前線
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217章 困局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13章 窮追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45章 大反攻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96章 鑑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20章 緊鑼密鼓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77章 意外之功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83章 水西之變第76章 再棄險要?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272章 血戰第133章 立威第72章 退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06章 不負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71章 慘烈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72章 攻守結合第38章 突破方向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65章 佈署第88章 毒蘑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13章 窮追第90章 援助水西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37章 李晉王第2章 高平莫氏第5章 琉球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60章 會趙王第202章 總攻(二)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02章 再赴下龍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70章 正面決戰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95章 請兵助戰第52章 血戰廝殺第36章 領悟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0章 大勝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82章 無題第189章 東征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