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

爲了儘快修築好洗煤廠,工業派展現了難以想象的動員能力,一種讓太子朱慈烺感到震撼的動員能力。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來到京西的第二批洗煤廠修築地點,由於是第一天施工,只要幾隊工人在開挖地基,先把蒸汽廠房的地基挖出來。

時間緊迫,洗煤廠的水泥圍牆暫時不修築了,先用一圈木樁子對付過去就可以了。

基建署的工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人數增加了不少,已經突破了三千人。

人數看似很多,但是第二批洗煤廠同樣是分爲十家一起開工,每家洗煤廠只有三百人。

這三百人還要分配到地基、坑道、水池等等地方進行開挖,還要負責運送各種基建材料,速度已經很快了,卻還達不到朱舜的要求。

每多拖上一天,就有可能多凍死幾百甚至上千大明子民,修築的速度必須還要加快。

朱舜沒來及給太子朱慈烺打招呼,直接騎着遼東大馬前往了工業之城,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在工業之城的水泥大道上‘噠噠’的響起。

來到工人會館,朱舜連水都沒來得及喝,回頭給身邊的轎伕下了一道指令:“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把工人協會的所有工廠喊來。”

“你們也不用等他們坐上轎子或者馬車了,只要是不在工業之城裡面的工廠主,一律用遼東大馬馱過來。”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朱舜招納殘疾軍士的好處了,一般的家丁會騎馬就不錯了,這些從遼東退下來的軍士雖然殘疾了,但是駕馭馬匹的能力依舊是十分的高超。

不僅自己可以輕鬆的騎快馬,馱上一個人都沒問題,畢竟他們當年都是用來馱俘虜的。

拼命掙扎的俘虜都沒問題,何況是一羣死死抓住殘疾軍士的工廠主。

前前後後只用了一炷香時間,就把所有的工廠主聚集在了工人協會,不過其中有一部分被遼東大馬馱過來的工廠主,臉色很難看。

在戰馬上顛簸的極其難受,下馬的那一刻,跑到下水道旁邊吐了好一陣,臉色勉強好看了一些。

一炷香一刻過後。

朱舜站在工人協會的戲臺上,注視坐在下方的工廠主們,平靜的臉容罕見的露出了嚴肅表情:“不瞞各位說,當前的形勢很嚴峻。”

“東林黨擡高柴薪價錢那件事,想必各位這段時間都聽說了,形勢嚴峻,本侯也不去多解釋了。”

“只有一個要求,徵用各位工廠裡的工人前往京西,本侯將在那裡修築一大批工業化洗煤廠。”

朱舜說完這句話,工廠主們就連答應都顧不上,直接站了起來趕往各自的蒸汽工廠。

形式有多嚴峻,工廠主們比誰都清楚,他們本來想在今年冬天延續宋老太爺留下的傳統,在順天府各地施粥都沒買到需要的柴薪。

工業化三個字意味着什麼,工廠主們十分的清楚,對於老百姓的憂慮也消失不見了。

等到這批工業化洗煤廠開始運轉,東林黨只有哭的份了,那些花費高價收攏在手裡的柴薪,全部都會賠的一個精光。

一炷香過後。

數目龐大的工人們,只用了一炷香的時間就集結好了,在各自的工廠主和管事帶領下,前往了京西。

工人們長年累月形成的自律性,孔有德這些遼東將領見了也會羞愧,操練多年的軍士還不如一羣長工。

鄉勇營的步槍兵們沒有跟着一起過去,他們揹負的事情更加重要,步槍兵們需要負責吃飯問題。

吃飯問題看起來只是一件小事,卻是一件頭等大事。

只有吃飽飯,這些每天要進行大量辛苦勞作的工人們纔有力氣幹活,吃都吃不飽別說是勞作了,早就找個藉口逃離了。

這個時候也就體現戰略處兩位大才的作用了,管事們也就能掌管二三十人,還是長年累月形成的一種默契。

人數一旦超過五十人,還都是不認識的生面孔,不僅掌管不過來,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磨合熟悉。

當前的形勢那麼嚴峻,哪有時間給他們磨合熟悉,工廠主們又從來不接觸底層事宜,每天和那些商賈談生意的時間還不夠。

掌管數目如此龐大一批工人的重任,最後落在了曹文耀和宋應升頭上,兩人確實也有才學,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合理分配了各個蒸汽工廠的勞作範圍。

工人們一共分爲兩班,白天一班,晚上一班。

曹文耀和宋應升也分成了兩班,坐在輪椅上曹文耀主動要求在白天,宋應升想也沒想便答應了。

倒不是曹文耀想要偷懶,只是因爲坐在輪椅上的曹文耀不適合在晚上行動,很有可能讓已經開始提速的修築速度降低,便主動要求在白天。

一切都爲了儘快修築好第二批洗煤廠。

有了工業園區工人們的加入,修築的速度已經不能用快來形容了而是飛速。

地基的開挖,水道的澆築,水池的挖掘,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前進展,幾乎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

配合基建署修築洗煤廠的工業署,沒想到這麼快就開始修築第二批洗煤廠了,北平機械總局的蒸汽機已經在修築第一批洗煤廠的時候用完了。

蒸汽機又不是一時半會能打造好的,工業署署政張燾沒有辦法就找上了工廠主們,希望能從他們的蒸汽工廠拆走蒸汽機先應付起來。

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
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憤怒的鄉民第一百六十章 一大突破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一百四十章 我能治理旱災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爾袞的龍興之地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買走一片礦區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一百零五章 橡膠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晉商又來找死了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二十四章 準備建廠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